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阿尔茨海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俞雪鸿 温惠中 +3 位作者 张运明 黄晓倩 唐媛恬 田学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D组、20μA刺激组、60μA刺激组、100μA刺激组和... 目的观察重复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D组、20μA刺激组、60μA刺激组、100μA刺激组和200μA刺激组,每组6只。AD组和刺激组的海马注射Aβ1-40制作AD模型。术后2周,刺激组接受重复阳极t DCS,而AD组和假手术组接受假刺激。t DCS后,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60、100、200μA刺激组的潜伏期均较AD组明显降低(P<0.05)。大鼠经过原平台的次数和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各组间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Y迷宫结果显示100μA和200μA刺激后,大鼠学习记忆成绩较AD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尼氏染色显示t DCS后大鼠海马神经元胞质中尼氏体数量增加,染色加深。结论重复阳极t DCS能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记忆 阳极
下载PDF
脑内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吉强 蔡文琴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前列腺炎疼痛对背根神经节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P2X_3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占松 宋波 +1 位作者 黄华 阮怀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06-120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对P2X介导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蛋白免疫印迹(W estern blot)技术对急性分离的DRG细胞ATP所激发的自发放电反应及P2X...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对P2X介导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蛋白免疫印迹(W estern blot)技术对急性分离的DRG细胞ATP所激发的自发放电反应及P2X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炎症疼痛3 d组神经元膜电位波动幅度都较小,不能产生自发性动作电位。炎症疼痛10 d组神经元膜电位波动明显,部分神经元膜电位波动幅度较大,可以达到阈值产生自发动作电位,约有10.26%(4/39)神经元出现自发性电活动。炎症3 d后P2X3蛋白表达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炎症10 d后P2X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结论相应节段背根节神经元兴奋性及P2X3受体表达的增加可能在前列腺炎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疼痛 P2X3受体
下载PDF
小鼠室旁核内雌激素受体与催产素、加压素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承军 邓其跃 +3 位作者 张东梅 蔡文琴 阮怀珍 张吉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的核受体ER-α和ER-β以及催产素、加压素在成年雌性小鼠下丘脑室旁核内的表达。方法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α、ER-β、催产素和加压素在室旁核内的表达。结果雌激素的两种核受体在室旁核内都有表达... 目的研究雌激素的核受体ER-α和ER-β以及催产素、加压素在成年雌性小鼠下丘脑室旁核内的表达。方法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α、ER-β、催产素和加压素在室旁核内的表达。结果雌激素的两种核受体在室旁核内都有表达,但是以ER-β为主(P<0.001),其免疫阳性产物均在细胞核内,未见核外免疫阳性反应。催产素的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在细胞核周围的胞浆即核周质内,而加压素的免疫阳性物质除了在核周质内有很强的反应外,在突起内也可见很强的免疫反应。ER-α的免疫阳性胞体主要在大细胞部内侧,而ER-β、催产素和加压素的免疫阳性胞体主要在背侧帽部或大细胞部的外侧。结论室旁核内两种雌激素受体可能都参与了对催产素和加压素的调节,但ER-β可能发挥了主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催产素 加压素 室旁核 小鼠
下载PDF
LMO3 mRNA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定位 被引量:5
5
作者 惠玲 蔡文琴 吕同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特异性转录因子LMO3mRNA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定位。方法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染色。结果LMO3mRNA阳性神经元可见于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脊髓,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LMO3mRNA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突起内。强... 目的 观察神经特异性转录因子LMO3mRNA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定位。方法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染色。结果LMO3mRNA阳性神经元可见于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脊髓,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LMO3mRNA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突起内。强阳性信号主要出现于大脑皮质的Ⅱ一Ⅵ层、梨状皮质、内嗅皮质、海马的CA1区、齿状回、中脑的黑质致密部、红核、室旁核、巨细胞网状核、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脑桥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舌下神经核等部位;中等强度着色主要分布于扣带前皮质、嗅球、海马的CA2区、梨状内核、杏仁核等部位;海马的CA3区、尾壳核、苍白球、杏仁复合体、丘脑、三叉神经脊束核、疑核、中缝核团、小脑间置核及外侧核、浦肯野细胞可见弱的阳性细胞。结论LMO3基因在CNS的广泛分布提示它除了在多巴胺神经递质的活动中起作用外,还参与了机体的学习记忆、嗅觉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O3 LIM-only 中枢神经系统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成年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齿状回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发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谭新杰 胡长林 +1 位作者 蔡文琴 杨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575-157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标志物DCX(Doub lecortin)检测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点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再灌注后第7天梗死侧及非... 目的初步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标志物DCX(Doub lecortin)检测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点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再灌注后第7天梗死侧及非梗死侧齿状回DCX阳性细胞数达到最高峰,与相应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个时相点梗死侧与非梗死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第21天双侧齿状回DCX阳性细胞数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可以诱导成年大鼠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发生,这对于脑缺血后的神经修复可能起关键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缺血区域产生的一些神经发生调节因子弥散到神经发生区域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栓塞 再灌注 神经元前体细胞:齿状回
下载PDF
ATP/P2X受体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其与其它递质/受体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红 阮怀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6-438,共3页
关键词 P2X受体 神经递质 ATP 痛觉调制 能量代谢 神经末梢 代谢产物 ADP
下载PDF
不同组织膜蛋白及二甲基亚砜对小脑颗粒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其跃 李淑蓉 +1 位作者 蔡文琴 苏炳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膜蛋白提取物和二甲基亚砜对大鼠小脑颗粒细胞(CGC)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提取成年大鼠肝、坐骨神经和脑白质的组织膜蛋白包被盖片,接种CGC于盖片上,同时将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添加剂加入培养液,观察CGC突起的生长。结...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膜蛋白提取物和二甲基亚砜对大鼠小脑颗粒细胞(CGC)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提取成年大鼠肝、坐骨神经和脑白质的组织膜蛋白包被盖片,接种CGC于盖片上,同时将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添加剂加入培养液,观察CGC突起的生长。结果①脑白质膜蛋白能明显抑制CGC突起的生长,随浓度增加抑制效应更加明显;坐骨神经膜蛋白对CGC突起生长抑制不明显,肝组织膜蛋白则能促进突起生长;②随DMSO浓度升高CGC突起生长逐渐受到抑制,当DMSO浓度小于1%时,CGC突起长度与对照对照差别不大。结论脑白质膜蛋白对CGC突起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而DMSO添加到培养液中在低浓度时不会显著影响神经元突起生长,可用于检测药物及疏水性分子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颗粒细胞(CGC) 膜蛋白 二甲基亚砜(DMSO) 突起生长
下载PDF
ATP通过P2Y_1受体引发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Ca^(2+)]i升高和GFAP表达上调 被引量:1
9
作者 曾俊伟 刘晓红 阮怀珍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背角星形胶质细胞P2Y1受体激活对其[Ca2+]i的变化和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并纯化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背角星形胶质细胞P2Y1受体及GFAP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星形胶质细胞[Ca2+]i的...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背角星形胶质细胞P2Y1受体激活对其[Ca2+]i的变化和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并纯化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背角星形胶质细胞P2Y1受体及GFAP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星形胶质细胞[Ca2+]i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大多表达P2Y1受体;P2Y受体激动剂ATP、ADP、ADP-βs剂量依赖性促进星形胶质细胞[Ca2+]i升高;10μmol/L的ATP、ADP和ADP-βs显著增加胞内[Ca2+]i,此作用可被特异性P2Y1受体拮抗剂MRS2179所阻断,并具量效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00μmol/L的ATP、ADP和ADP-βs作用下,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上升,此效应可被100μmol/L的MRS2179所抑制。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表达P2Y1受体;P2Y1受体介导了ATP、ADP及ADP-βs促进星形胶质细胞[Ca2+]i升高和GFAP表达增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星形胶质细胞 P2Y1受体
下载PDF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在成年与老年雌性大鼠脑内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东梅 张吉强 +3 位作者 边晨 郭强 蔡文琴 阮怀珍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研究雌性大鼠脑老化过程中脑内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RC-1)表达的变化。方法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结果SRC-1免疫阳性产物广泛分布于脑内,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核,但是在个别主要与运动有关的核团则明显位于细胞... 目的研究雌性大鼠脑老化过程中脑内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RC-1)表达的变化。方法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结果SRC-1免疫阳性产物广泛分布于脑内,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核,但是在个别主要与运动有关的核团则明显位于细胞胞膜或胞浆。在成年,最高表达见于大脑皮质大部、海马、桥核、前嗅核、网状外侧核、小脑蒲肯野细胞等部位;中等强度的表达见于隔区、丘脑和脑干,较低水平的表达见于某些下丘脑和脑干的核团。和成年的表达水平相比,老年大鼠的前嗅核、斜角带垂直部、基底神经节、杏仁皮质后核、黑质、脑桥、网状外侧核和小脑浦肯野细胞等部位的表达显著下降,但是在大脑皮质、下丘脑和丘脑以及脑干的很多部位基本保持不变,在极个别核团甚至有所上升。结论SRC-1在大鼠脑内的表达比较广泛,可能参与了对多种重要脑功能的调节;老年脑内主要与运动调控和学习记忆有关脑区内SRC-1表达的降低提示SRC-1可能在脑老化导致的学习记忆障碍以及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有重要意义。核外SRC-1主要见于与运动有关的核团,提示SRC-1有可能通过第二信使途径发挥对运动功能的快速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 类固醇受体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 老化 神经内分泌
下载PDF
BC023882基因克隆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11
作者 秦茂林 蔡文琴 +1 位作者 刘运来 刘建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获得基因BC023882全长真核表达载体及检测该基因对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基因BC023882的编码区序列,克隆到pcDNA3.1(-)/Myc-H is(+)/lac Z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基因BC023882的真核表达载体;... 目的获得基因BC023882全长真核表达载体及检测该基因对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基因BC023882的编码区序列,克隆到pcDNA3.1(-)/Myc-H is(+)/lac Z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基因BC023882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和COS-7细胞,并且通过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该基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酶切并测序鉴定证明获得的重组子符合基因BC023882的编码序列;转染该基因后细胞增殖减慢,细胞增殖指数减低。结论成功构建了基因BC023882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观察到该基因对细胞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克隆 细胞 Golgins相关蛋白家族
下载PDF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cholinergic nerve fibers in the urinary bladder after establishment of artificial somatic-autonomic reflex arc in rats
12
作者 王晗知 李淑蓉 +2 位作者 文灿 肖传国 苏炳银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277-281,共5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artificial somatic-autonomic reflex arc in rats and observe the following distributive changes of neural fibers in the bladder. Methods Adult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artificial somatic-autonomic reflex arc in rats and observe the following distributive changes of neural fibers in the bladder. Methods Adult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ontrol group, spinal cord injury (SCI) group, and reinnervation group. DiI retrograde tracing was used to verify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l and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port function of the regenerated efferent axons in the new reflex arc.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CHAT) in the DiI-labeled neurons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Distribution of neural fibers in the bladder was observed by acetylcholine esterase staining. Results DR-labeled neurons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left ventral horn from L3 to L5, and some of them were also CHAT-positive. The neural fibers in the bladder detrusor reduced remarkably in the SCI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 〈 0.05). After establishment of the somatic-autonomic reflex arc in the reinnervation group, the number of ipsilateral fibers in the bladder increased markedly compared with the SCI group (P 〈 0.05), though still much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rent branches of the somatic nerves may grow and replace the parasympathetic preganglionic axons through axonal regeneration. Acetylcholine is still the major neurotransmitter of the new reflex arc. The controllability of detrusor may be promoted when it is reinnervated by the pelvic ganglia efferent somatic motor fibers from the postganglionic ax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inary bladder acetylcholine esterase INNERV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