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yamoya病侧支途径的DSA评价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被引量:28
1
作者 赵云辉 马著彬 张玉忠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35-739,共5页
目的 应用 DSA分析 Moyamoya病的侧支途径 ,探讨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与临床、CT表现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30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 Moyamoya病患者的血管造影表现、CT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出现颈内动脉或其分支... 目的 应用 DSA分析 Moyamoya病的侧支途径 ,探讨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与临床、CT表现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30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 Moyamoya病患者的血管造影表现、CT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出现颈内动脉或其分支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和颅底异常血管网 (MMD血管 ) ;7例可见后组 MMD血管 ;2 0例由 Willis环提供侧支血流 ;14例眼动脉增粗 ;17例软脑膜吻合支明显增粗 ;1例脉络膜前动脉增粗。 30例中头颅 CT显示有脑梗塞灶 4例 ,正常表现 3例 ,脑出血 2 3例。结论 DSA是诊断 Moyamoya病的金标准 ,对其侧支途径的研究提供了可靠方法。 Moyamoya病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与临床密切相关。明确 Moyamoya病的侧支循环情况 ,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途径 MOYAMOYA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100例正常人脑底动脉直径的MR血管成像测量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玉忠 张雪林 +3 位作者 昌仁民 仓鹏 刘杏元 夏琼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398,共5页
目的 测量并建立国人正常脑底动脉直径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正常值。方法 常规MR检查脑实质及脑动脉三维时间飞越法 ( 3DTOF)MRA检查脑底动脉表现无异常者 10 0例 ,其中男5 3例 ,女 47例 ,年龄 4~ 75岁 ,平均 45 8岁 ;≤ 14岁者 12... 目的 测量并建立国人正常脑底动脉直径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正常值。方法 常规MR检查脑实质及脑动脉三维时间飞越法 ( 3DTOF)MRA检查脑底动脉表现无异常者 10 0例 ,其中男5 3例 ,女 47例 ,年龄 4~ 75岁 ,平均 45 8岁 ;≤ 14岁者 12例 ,>14岁者 88例。采用投影仪放大胶片间接测量法测量各脑动脉直径 ,分析其左右侧、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性 ,并统计出各动脉直径的正常参考值。结果 各脑动脉直径测量值为 :眼动脉 (OphA)男为 ( 0 8± 0 2 )mm ,女为 ( 0 9± 0 2 )mm ;颈内动脉 (ICA)C2段男为 ( 3 0± 0 3)mm(≤ 14岁 )和 ( 3 5± 0 6 )mm( >14岁 ) ,女为 ( 2 8± 0 6 )mm(≤14岁 )和 ( 3 1± 0 5 )mm( >14岁 ) ;ICAC4段男为 ( 4 3± 0 6 )mm ,女为 ( 3 9± 0 6 )mm ;大脑前动脉(ACA)A1段男为 ( 2 1± 0 4)mm ,女为 ( 2 1± 0 4)mm ;前交通动脉 (ACoA)男为 ( 1 4± 0 4)mm ,女为( 1 3± 0 4)mm ;大脑中动脉 (MCA)M1段男为 ( 2 7± 0 4)mm ,女为 ( 2 6± 0 4)mm ;基底动脉 (BA)男为 ( 2 9± 0 5 )mm ,女为 ( 2 8± 0 4)mm ;大脑后动脉 (PCA)P1段男左为 ( 2 1± 0 5 )mm、右为 ( 2 0±0 5 )mm ,女左为 ( 2 0± 0 3)mm、右为 ( 1 9± 0 3)mm ;PCAP2段男为 ( 1 8± 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直径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时间飞越法 眼动脉 颈内动脉 前交通动脉 基底动脉
原文传递
脑血管影像学技术及其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玉忠 张雪林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1期53-55 , ,共3页
脑血管的影像学技术有多种,在临床中如何优化选择这些技术则取决于对各种技术方法的了解。文章介绍了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和其在脑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强调了发挥各种影像技术的最佳效用的意义。
关键词 脑血管 影像学技术 脑血管疾病 诊断 临床应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经颅多普勒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基于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结构化报告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4
作者 田军章 张雪林 +6 位作者 江桂华 欧景才 伍平阳 洪文松 吉琳 郑丽吟 黄大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设计并开发基于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的结构化报告模块 ,应用计算机生成图文并茂的诊断报告并实现诊断报告与图像的同步传输。方法 PACS采用 10 0 0M主干网 ,10 0M交换到桌面 ;应用Delphl6 0 ,VC ++6 0等编程语言 ,设计... 目的设计并开发基于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的结构化报告模块 ,应用计算机生成图文并茂的诊断报告并实现诊断报告与图像的同步传输。方法 PACS采用 10 0 0M主干网 ,10 0M交换到桌面 ;应用Delphl6 0 ,VC ++6 0等编程语言 ,设计结构化诊断报告为基本项目区、影像征象区、诊断意见区、建议区、签名区、图像区等 6个功能模块区 ;设计通过对医学数字成像与传输标准 (DICOM)复合对象的引用 ,在诊断报告中直接插入DICOM的医学图像或者波形 ;设计并构造整个系统环境所需的基本函数库。结果基于PACS的结构化报告模块能将影像诊断报告按照计算机可以明确无误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 ,缩短诊断报告时间和周期 ,提高对报告原始资料信息的利用率。结论结构化报告模块有利于促进影像诊断工作与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结合 ,提高影像诊断工作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结构化报告模块 设计 计算机化病案系统 放射学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途径的MRA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云辉 马著彬 高新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87-1389,共3页
目的 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研究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途径。方法 经MRA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者 4 0例 ,MRA上脑血管无异常表现 6 0例为对照组 ,分析其MRA、MRI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 目的 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研究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途径。方法 经MRA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者 4 0例 ,MRA上脑血管无异常表现 6 0例为对照组 ,分析其MRA、MRI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 ,病变血管 5 9支。疾病组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同侧后交通动脉MRA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显示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 2 8支 (4 7.5 % )。疾病组前交通动脉MRA出现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同侧软脑膜吻合支显示率为 4 7.5 % (2 8/ 5 9)。MRA上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硬脑膜吻合支显示不良 ,对基底节区MMD血管显示好。结论 MRA无创、安全、整体性好 ,可从形态和功能上评价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的形成方式与程度 ,能为该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较全面的评价 ,可列为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闭塞性疾病 颈内动脉 侧支循环途径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钟群 张雪林 +2 位作者 张玉忠 林曰增 王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19-1120,共2页
关键词 脑实质 治疗 神经鞘瘤 视力下降 头晕 纳差 外伤后 大小 混合
原文传递
支气管和肺组织损伤的CT与X线胸片比较:37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商雪林 张玉忠 张雪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0-381,共2页
目的探讨CT在支气管肺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37例胸部外伤患者支气管和肺组织损伤的X线胸片和CT表现。结果轻度肺组织损伤9例,5例X线胸片漏诊;中度15例,X线胸片显示病变较CT显示的范围小,程度轻;重度13例,4例X线胸片... 目的探讨CT在支气管肺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37例胸部外伤患者支气管和肺组织损伤的X线胸片和CT表现。结果轻度肺组织损伤9例,5例X线胸片漏诊;中度15例,X线胸片显示病变较CT显示的范围小,程度轻;重度13例,4例X线胸片漏诊。支气管损伤3例,X线胸片均不能显示,常规CT扫描显示不肯定。结论胸部创伤的急诊检查,不能满足于X线胸片的粗略显示,还应该重视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损伤 X线 CT 肺组织损伤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磁共振成像诊断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大朝 许乙凯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磁共振成像(MRI)由于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力及反映病变组织学变化能力,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其在骨关节疾病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病理改变出发,阐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磁共振表现及其相应的病理基础。说明了磁共... 磁共振成像(MRI)由于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力及反映病变组织学变化能力,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其在骨关节疾病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病理改变出发,阐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磁共振表现及其相应的病理基础。说明了磁共振不仅能发现股骨头缺血的早期病变,且能反映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对早期诊断与治疗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骨组织坏死 坏死细胞 炎症反应
下载PDF
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1
9
作者 钟群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2年第6期379-382,共4页
Castleman病是罕见的淋巴系统良性病变。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性,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的交叉性,影像学表现的复杂性,使得对其认识有限。从影像学表现的角度,以临床分型为线索总结本病的影像学特征,并提出鉴别诊断。
关键词 CASTLEMAN病 影像学诊断 CT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椎管内脊膜囊肿的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大朝 许乙凯 +2 位作者 赵云辉 吴元魁 方挺松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囊肿的MR表现特点,并对其发生及MRI诊断价值进行讨论。材料与方法: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7~59岁,平均32.5岁。MR扫描采用SE序列TWI、TWI矢状面和轴面扫描。6例加做MR12增强扫描。结果: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囊肿的MR表现特点,并对其发生及MRI诊断价值进行讨论。材料与方法: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7~59岁,平均32.5岁。MR扫描采用SE序列TWI、TWI矢状面和轴面扫描。6例加做MR12增强扫描。结果: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按Nabors方法分为3型:Ⅰ型为不伴神经根纤维的硬脊膜外囊肿,又分2个亚型:Ⅰa型和Ⅰb型。其中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型)例,骶管内脊膜囊肿(Ⅰa3Ⅰb型)例;Ⅱ型为伴神经根纤维的硬8脊膜外囊肿(例);Ⅲ型为椎管内硬膜下脊膜囊肿(例)。椎管内脊膜囊肿可为长条状囊袋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等,囊液34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TWI呈低信号,TWI呈高信号。可引起椎管扩大,并致脊髓或椎体受压,引起硬膜外脂肪移位。12结论:MRI是椎管内脊膜囊肿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其影像表现较具特征性,正确认识其MR征象能达到术前诊断,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白血病肺部浸润的CT表现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大朝 许乙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 :探讨白血病胸部浸润的CT表现 ,评价白血病肺部浸润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认的12例白血病患者的胸部白血病细胞浸润的CT(HRCT)表现。结果 :白血症患者发生胸部浸润的CT表现多种多样 ,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外周支气... 目的 :探讨白血病胸部浸润的CT表现 ,评价白血病肺部浸润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认的12例白血病患者的胸部白血病细胞浸润的CT(HRCT)表现。结果 :白血症患者发生胸部浸润的CT表现多种多样 ,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外周支气管血管间质增厚、结节影 ,毛玻璃状改变 ,气腔实变等。这些表现与白血病细胞浸润肺的途径相一致 ,但不具特异性。结论 :白血病患者出现胸部症状时 ,应考虑到肺浸润的可能 ,CT有助于肺浸润的诊断 ,但应与其他并发症如感染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久伟 李绍林 +1 位作者 张雪林 苑青龙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 :探讨MRI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MR检查采用SE、TSE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T1WI、T2 WI及STIR。结果 :2 5例交叉韧带损伤中 ,部分性撕裂 16例 ,完... 目的 :探讨MRI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MR检查采用SE、TSE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T1WI、T2 WI及STIR。结果 :2 5例交叉韧带损伤中 ,部分性撕裂 16例 ,完全性撕裂 9例。MRI诊断交叉韧带部分性撕裂和完全性撕裂的符合率分别为 87.5 %和 88.9%。结论 :MR能较准确地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及其并发症 ,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损伤 MRI 影像学诊断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