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蕈样肉芽肿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LFA-1及ICAM-1分子表达的研究
1
作者 许静 梁再赋 +1 位作者 张士发 顾绍裘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分子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标记及流式细胞术对10例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进行检... 目的:研究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分子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标记及流式细胞术对10例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进行检测。结果:MF患者外周血LFA-1+单个核细胞为(79.31±6.99)%,高于正常对照的(68.03±8.62)%,差异非常显著(P<0.01);患者外周血ICAM-1+单个核细胞为(46.16±3.23)%,高于正常对照的(31.69±11.56)%,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MF患者体内粘附机制存在异常,与其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流式细胞术 LFA-1 ICAM-1
下载PDF
生殖支原体的PCR法检测
2
作者 孙晶 姜秀英 +2 位作者 张林 李珊山 邵璞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64-365,共2页
目的 :探讨生殖支原体 ( MG)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对1 54份临床标本进行 MG的检测。结果 :2 5例阳性 ,阳性率 1 6.2 3%。结论 :生殖支原体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 ,PCR方法是目前适于临... 目的 :探讨生殖支原体 ( MG)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对1 54份临床标本进行 MG的检测。结果 :2 5例阳性 ,阳性率 1 6.2 3%。结论 :生殖支原体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 ,PCR方法是目前适于临床检测 MG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泌尿生殖道感染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研究
3
作者 白兆震 李波 +2 位作者 陈洪铎 杨玉秀 梁再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6-37,共2页
本实验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该结果提示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细胞... 本实验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该结果提示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sIL-2R有密切关系。sIL-2R可能是通过阻断白细胞介素-2(IL-2)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而导致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本实验方法简便易行,便于临床推广使用,并可作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及判定疗效的一种新的、有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白细胞介素2 细胞免疫
下载PDF
K_(ATP)通道开放剂KRN2391对离体大鼠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
4
作者 贾大林 王岩 +4 位作者 郑晓伟 王丽娟 齐国先 胡健 曾定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7-349,352,共4页
目的 :探讨 ATP敏感性钾通道 (KATP通道 )开放剂 KRN2 391(KRN)对离体大鼠心功能及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方法 :用 L angendorff装置 ,观察不同浓度 KRN对冠脉灌流量及左心室压力的影响。应用离体大鼠双冠脉分别灌流模型 ,行 45 m in缺血... 目的 :探讨 ATP敏感性钾通道 (KATP通道 )开放剂 KRN2 391(KRN)对离体大鼠心功能及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方法 :用 L angendorff装置 ,观察不同浓度 KRN对冠脉灌流量及左心室压力的影响。应用离体大鼠双冠脉分别灌流模型 ,行 45 m in缺血及 2 h再灌注 ,观察药物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 :KRN在达到 1μmol/L 浓度后冠脉灌流量明显增加 ,达 2 0 μm ol/L 时左室收缩压明显下降 ,用 1μmol/L KRN在缺血前 +缺血中或缺血时单独应用均可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此作用可被格列本脲完全阻断 ,而单独应用格列本脲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KATP通道开放剂 KRN有明显冠脉扩张作用 ,大剂量应用可降低心脏收缩功能 ,用不影响心功能的剂量可减少缺血后心肌梗死范围 ,此作用与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N2391 心肌梗死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治疗
下载PDF
抗凋亡基因bcl-2在外阴鳞癌和外阴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5
作者 武昕 高兴华 +2 位作者 宋和存 常文庆 冯小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bcl-2在外阴鳞癌和外阴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中,bcl-2蛋白位于基底细胞层。外阴上皮内瘤变Ⅰ级:bcl-2蛋白位于棘层中、下部,阳性率为75%;... 目的:探讨bcl-2在外阴鳞癌和外阴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中,bcl-2蛋白位于基底细胞层。外阴上皮内瘤变Ⅰ级:bcl-2蛋白位于棘层中、下部,阳性率为75%;外阴上皮内瘤变Ⅱ、Ⅲ级:全部阴性。外阴鳞状细胞癌中,3例阳性,阳性率为25%;阳性细胞位于角化珠及其邻近细胞内。结论:外阴上皮内瘤变和外阴鳞癌的发展与肿瘤细胞凋亡抑制作用有关,bcl-2起一定作用,且主要在肿瘤发生的早期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鳞癌 上皮内瘤变 bcl-2 抗凋亡基因
下载PDF
甲真菌病组织病理学及真菌学研究
6
作者 付爱华 于杰 +1 位作者 王强 邢天蕴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提高甲真菌病的诊断率,弥补真菌学检查的不足。方法:采用30%硝酸水溶液浸泡病甲标本3~7d的改良组织病理学方法。结果:组织病理切片的甲真菌病诊断率为86%,真菌培养为58%,直接镜检为68%。结论:此方法简便易行,患者易... 目的:提高甲真菌病的诊断率,弥补真菌学检查的不足。方法:采用30%硝酸水溶液浸泡病甲标本3~7d的改良组织病理学方法。结果:组织病理切片的甲真菌病诊断率为86%,真菌培养为58%,直接镜检为68%。结论:此方法简便易行,患者易接受,组织清理切片的甲真菌病诊断率明显高于真菌学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组织病理学 真菌学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4
7
作者 刘梅 林俊萍 +1 位作者 高兴华 陈洪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6-216,J001,共2页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4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 ,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 0 .5mg隔日 1次肌肉注射 ,连续 36天为 1个疗程 ,共 3个疗程。结果 治愈 2 8例 ( 6 5 .1% ) ,显效 11例( 2 5 .6 % ) ,进步 3...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4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 ,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 0 .5mg隔日 1次肌肉注射 ,连续 36天为 1个疗程 ,共 3个疗程。结果 治愈 2 8例 ( 6 5 .1% ) ,显效 11例( 2 5 .6 % ) ,进步 3例 ( 7.0 % ) ,无效 1例 ( 2 .3 % ) ,有效率 90 .7%。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 慢性荨麻疹 临床疗效 皮肤病
下载PDF
56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刘之力 徐跃飞 +1 位作者 涂彩霞 吴可克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7-10,共4页
通过对中药拆方分析 ,从文献报告治疗白癜风的常用中药 ,选出 56种 ,测定其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 2 7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具有激活作用 ,其中 11种对酪氨酸酶的激活率与可激活酪氨酸酶活性的单体化合物补... 通过对中药拆方分析 ,从文献报告治疗白癜风的常用中药 ,选出 56种 ,测定其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 2 7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具有激活作用 ,其中 11种对酪氨酸酶的激活率与可激活酪氨酸酶活性的单体化合物补骨脂素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进一步从对酪氨酸酶具有激活作用的中药中选用 19味中药 ,测定它们和补骨脂素的酶动力学曲线 ,结果显示 :7种对酪氨酸酶具有竞争性激活作用 ,6种具有非竞争性激活作用 ,7种具有混和性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酪氨酸酶 白癜风 药理 治疗
下载PDF
荨麻疹抗原皮试及血清总IgE含量测定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金贵和 宋芳吉 +1 位作者 李惠刚 李艳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6-97,共2页
为探讨荨麻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对138例病因未明的荨麻疹患者进行抗原皮试和血清总IgE含量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荨麻疹患者组138例,男60例,女78例;年龄18~60岁。其中急性荨麻... 为探讨荨麻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对138例病因未明的荨麻疹患者进行抗原皮试和血清总IgE含量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荨麻疹患者组138例,男60例,女78例;年龄18~60岁。其中急性荨麻疹(急性组)35例,慢性荨麻疹(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抗原皮试 血清诊断 总IGE
下载PDF
东北刺人参挥发油抗真菌实验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付爱华 张林 +2 位作者 张宏桂 刘松艳 吴广宣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10-311,共2页
东北刺人参是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的药用植物。为充分利用长白山丰富资源,研制天然抗真菌新药,采用试管内药基法,对东北刺人参挥发油进行抗真菌实验研究。结果:它有很强的抗真菌活性,对常见皮肤癣菌有抑菌和杀菌作用,MIC为0.... 东北刺人参是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的药用植物。为充分利用长白山丰富资源,研制天然抗真菌新药,采用试管内药基法,对东北刺人参挥发油进行抗真菌实验研究。结果:它有很强的抗真菌活性,对常见皮肤癣菌有抑菌和杀菌作用,MIC为0.0625%~0.125%,MFC为0.125%~0.25%。用1%刺人参挥发油配制的霜剂对皮肤无刺激性,治疗皮肤癣菌病有效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刺人参 挥发油 皮肤癣菌 皮肤癣菌病
原文传递
HLA-DRB1等位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 白癜风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1
作者 肖毅 赵玉铭 +3 位作者 宋芳吉 刘永学 高德凯 杨克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 HLA DR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 PCR SSO)方法检测 91例中国北方汉族白癜风患者的 HLA DRB1等位基因。结果 与 262例对照比较,白癜风患者 HLA DRB1* 030... 目的 探讨 HLA DR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 PCR SSO)方法检测 91例中国北方汉族白癜风患者的 HLA DRB1等位基因。结果 与 262例对照比较,白癜风患者 HLA DRB1* 0301,2(17,18)明显降低, HLA DRB1* 070x及 HLA DRB1* 1201,2明显增高;散发型 HLA DRB1* 070x及 HLA DRB1* 1201,2明显增高,肢端型 HLA DRB1* 070x明显增高;有家族史的患者 HLA DRB1* 070x明显增高;儿童发病型患者, HLA DRB1* 070x及 HLA DRB1* 1201,2增高,成人发病型 HLA DRB1* 070x增高。结论 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白癜风的易感基因及免疫遗传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HLA-DRB1 等位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有无家族史白癜风与HLA-Ⅰ类抗原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岩 肖毅 +4 位作者 张晓东 赵玉铭 刘永学 宋芳吉 陈洪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HLA Ⅰ类抗原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有及无家族遗传史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 家族史阳性及阴性白癜风患者各 2 0例 ,采用HLA血清学分型技术检测HLA A、B位点的抗原特异性。结果 与 10 0例正常对照比较 ,有明确家族史的白癜风... 目的 探讨HLA Ⅰ类抗原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有及无家族遗传史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 家族史阳性及阴性白癜风患者各 2 0例 ,采用HLA血清学分型技术检测HLA A、B位点的抗原特异性。结果 与 10 0例正常对照比较 ,有明确家族史的白癜风患者HLA A10、B13、B15抗原频率显著增高 ,而无家族史的患者HLA A3 0 + 3 1、B15显著增高 (Pc均 <0 .0 1) ,非节段型HLA A10、A3 0 + 3 1、B13、B15显著增高 (Pc均 <0 .0 1) ,成年及未成年发病型HLA B13、B15显著增高 ,儿童发病型则仅HLA B13显著增高 (Pc均 <0 .0 1)。结论 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白癜风的易感基因及免疫遗传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I类抗原 白癜风 家族史
下载PDF
清热凉血和活血化瘀中药对小鼠实验性银屑病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齐欣 刘晓明 林熙然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研究丹参、赤芍、当归等 10味中药与银屑病治疗有关的作用。 [方法 ]利用小鼠银屑病实验模型及PCNA免疫组化方法 ,分别观察了 6味清热凉血药对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和 6味活血化瘀药对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 [结果 ]6... [目的 ]研究丹参、赤芍、当归等 10味中药与银屑病治疗有关的作用。 [方法 ]利用小鼠银屑病实验模型及PCNA免疫组化方法 ,分别观察了 6味清热凉血药对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和 6味活血化瘀药对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 [结果 ]6味清热凉血中药均能显著抑制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和PCNA表达。 6味活血化瘀药中 5味均能显著促进表皮分化。其中丹参、赤芍又兼具有上述两种作用。 [结论 ]本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 小鼠 银屑病 中医药疗法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温热对HPV感染皮肤LC成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晓东 高兴华 +7 位作者 洪玉晓 刘宇博 祝立丽 王雅坤 王晓琴 霍伟 张丽 陈洪铎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局部温热条件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损朗格汉斯细胞(LCs)CD1a/CD83表达变化的影响,为病毒疣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正常皮肤组织和尖锐湿疣皮损内LCCD1a/CD83的表达变化;利用37℃,42℃... 目的探讨不同局部温热条件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损朗格汉斯细胞(LCs)CD1a/CD83表达变化的影响,为病毒疣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正常皮肤组织和尖锐湿疣皮损内LCCD1a/CD83的表达变化;利用37℃,42℃,45℃不同温热条件处理正常皮肤组织和尖锐湿疣皮损,采用流式分析技术检测游走至培养液中CD1a^+/CD83^+LC的数量变化。结果正常皮肤组织和尖锐湿疣皮损内只见CD1a^+LC,无CD83^+LC;正常皮肤组织和尖锐湿疣组织游走细胞中CD1a^+/CD83^+LC的百分比均随局部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多。温热对尖锐湿疣组织游走LC中CD1a CD83表达影响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局部温热可能通过促进LC的迁移和成熟,在局部细胞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 诱发 乳头状瘤病毒 朗格尔汉斯细胞 树突细胞 尖锐湿疣
原文传递
北方汉族白癜风患者HLA-Ⅰ类抗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岩 肖毅 +5 位作者 赵玉铭 刘永学 王良明 高德凯 宋芳吉 陈洪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白癜风与 HLA-Ⅰ类抗原的相关性。方法白癜风患者 95例,采用 HLA血清学分型技术检测 HLA- A、 B位点的抗原特异性,并与 10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①白癜风患者 HLA- A2、 A10、 A30+ 31、 B13、 B15...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白癜风与 HLA-Ⅰ类抗原的相关性。方法白癜风患者 95例,采用 HLA血清学分型技术检测 HLA- A、 B位点的抗原特异性,并与 10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①白癜风患者 HLA- A2、 A10、 A30+ 31、 B13、 B15抗原频率显著增高 (Pc< 0.01) ; HLA- A28、 B46抗原频率显著降低( Pc< 0.01)。②有明确家族史的白癜风患者 HLA- A10、 B13、 B15抗原频率显著增高( Pc< 0.01);无家族史的 HLA- A2、 A30+ 31、 B13、 B15、 B40抗原频率显著增高( Pc< 0.01);将家族史阳性与阴性的患者进行比较,仅发现 HLA- B13抗原有差异( Pc< 0.05)。③与对照组比较,散发型患者 HLA- A10、 A30+ 31、 B13、 B15及限局型患者 HLA- A2、 A30+ 31、 B13、 B15、 B40差异有显著性( Pc< 0.01);肢端型患者 HLA- B13及节段型患者 HLA- A30+ 31、 B13差异有显著性 (Pc均 < 0.01)。结论白癜风患者 HLA- A2、 A10、 A30+ 31、 B13、 B15抗原频率增高 ,HLA- A28、 B46抗原频率降低。家族史阳性及阴性患者及各临床分型间 HLA-Ⅰ类抗原差异亦有显著性。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白癜风的免疫遗传机制提供了线索 ,亦提示北方汉族白癜风在免疫遗传上有一定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组织相容性抗原Ⅰ类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北方汉族过敏性紫癜与HLA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韩秀萍 张志欣 +6 位作者 肖毅 宋芳吉 李伟 贺为东 李惠刚 单晓艳 阎焕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9-81,共3页
为了研究过敏性紫癜(AP)的发病机理中是否有免疫遗传因素参与,采用国际通用的NIH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方法检测40例AP患者的HLA-Ⅰ类抗原,并与100例北方汉族正常人HLA-Ⅰ类抗原频率进行比较。利用聚合酶链反... 为了研究过敏性紫癜(AP)的发病机理中是否有免疫遗传因素参与,采用国际通用的NIH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方法检测40例AP患者的HLA-Ⅰ类抗原,并与100例北方汉族正常人HLA-Ⅰ类抗原频率进行比较。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其中30例AP患者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并与104例北方汉族正常人的HLA-Ⅱ类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发现AP患者HLA-A30+31、B13、B35、B40抗原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A30+31:Pc<0.01,RR=7.97;B13∶PC<0.01,RR=6.00,B35∶Pc<10-5,RR=10.40;B40∶Pc<0.05,RR=3.85)。HLA-DR10基因频率在AP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DR10∶Pc<10-5,RR=21.88),而HLA-DQ3、DQ6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DQ3∶Pc<10-5,RR=0.13;DQ6∶Pc<0.05,RR=0.23)。提示AP与HLA-A30+31、B13、B35、B40、DR10正相关,与HLA-DQ3DQ6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聚合酶链反应 HLA 汉族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Fas及bcl-2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8
17
作者 蒋莉 赵丽娟 何春涤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通过对 SL E患者末梢血 CD4+、CD8+、CD45 RO+ 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 F as及 bcl-2抗原表达的测定 ,寻找与 SL E发病有关的因素。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双色解析法。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SL E患者的 CD4+、CD8+、CD45 RO+ T淋巴细... 目的 通过对 SL E患者末梢血 CD4+、CD8+、CD45 RO+ 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 F as及 bcl-2抗原表达的测定 ,寻找与 SL E发病有关的因素。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双色解析法。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SL E患者的 CD4+、CD8+、CD45 RO+ 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 Fas抗原表达明显增强 (P<0 .0 1) ,而 bcl-2抗原表达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末梢血 CD4+、CD8+、CD45 RO+ 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 F as抗原表达增强 ,bcl-2抗原表达降低即过度细胞凋亡现象可能与 SL E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亚群 FAS BCL-2 抗原
原文传递
中药消白汤与消白酊治疗白癜风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永学 赵玉铭 陈洪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8-269,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消白汤 消白酊 白癜风
原文传递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一级亲属循环天疱疮抗体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耿龙 刘海军 +3 位作者 梁再赋 李忠民 宋芳吉 陈洪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56-758,共3页
目的 探讨与寻常型天疱疮 (pemphigusvulgaris,PV)患者可能共享易感基因的亲属中PV抗体的存在情况。方法 对 12例PV患者的 30名一级亲属及 10名正常对照者同时应用免疫印迹及间接免疫荧光 (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方法 ,检... 目的 探讨与寻常型天疱疮 (pemphigusvulgaris,PV)患者可能共享易感基因的亲属中PV抗体的存在情况。方法 对 12例PV患者的 30名一级亲属及 10名正常对照者同时应用免疫印迹及间接免疫荧光 (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方法 ,检测其外周血中循环PV抗体。结果 在 30名亲属中有 19名 (6 3 % )同时用两种方法检出了PV抗体 ,抗体滴度 >1∶16 ,仅有 9名用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 ,而 10名正常对照者用两种方法检查皆为阴性。结论 在中国人PV患者的一级亲属中高频率地存在着PV抗体的健康携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自身抗体 亲子关系
原文传递
蒺藜皂苷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诱导HaCaT细胞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桂双 卜洁琼 龙剑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gross saponins of tribulus terrestris,GSTT)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刺激后HaCaT细胞的炎症相关因子产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细胞活力测定法检测不同浓度蒺藜皂苷对HaCaT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gross saponins of tribulus terrestris,GSTT)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刺激后HaCaT细胞的炎症相关因子产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细胞活力测定法检测不同浓度蒺藜皂苷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蒺藜皂苷对TNF-α和IFN-γ刺激后HaCaT细胞趋化因子产生的影响; Western印迹法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synthase,i NOS)、环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COX-2)、丝聚合蛋白(Filaggrin,FLG)、外皮蛋白(Involucrin,IVL)以及NF-κB通路和MAPK通路的相关蛋白进行了检测;免疫荧光法检测了TNF-α和IFN-γ刺激后HaCaT细胞核因子κB(NF-κB)蛋白核转位。结果在所选浓度内,蒺藜皂苷对HaCaT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下调了TNF-α和IFN-γ诱导的HaCaT细胞培养上清中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人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MDC),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和白介素-8(IL-8)的表达。蒺藜皂苷能剂量依赖性抑制TNF-α和IFN-γ诱导的HaCaT细胞i NOS和COX2的表达,促进FLG和IVL蛋白的表达;并降低TNF-α和IFN-γ诱导的HaCaT细胞胞核内p65的水平,抑制p65的核转位,提高胞浆内IκB的水平;蒺藜皂苷能剂量依赖性抑制TNF-α和IFN-γ诱导的HaCaT细胞MAPK通路中p38蛋白和ERK蛋白的磷酸化。结论蒺藜皂苷可能通过调节NF-κB通路和p38/ERK MAPK通路的活化抑制了TNF-α和IFN-γ刺激后HaCaT炎症相关因子产生,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皂苷 炎症 角质形成细胞 NF-ΚB通路 MAPK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