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欧洲新旧建筑的共生体系 |
章明
张姿
|
《时代建筑》
|
2001 |
11
|
|
2
|
创建充满城市精神的步行街 |
郑时龄
王伟强
陈易
|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11
|
|
3
|
住区密度与家庭能耗碳排放相关性研究——以上海曹杨新村为例 |
王伟强
李建
|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7
|
|
4
|
上海城市空间环境的当代发展(摘) |
郑时龄
|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9
|
|
5
|
城市触媒理论浅议——以上海“新天地”项目为例 |
张目
|
《理论月刊》
|
2005 |
7
|
|
6
|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与上海 |
郑时龄
|
《时代建筑》
|
2002 |
7
|
|
7
|
新加坡产业空间发展历程及启示 |
滕熙
沙永杰
|
《上海城市规划》
|
2014 |
12
|
|
8
|
境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实验与中国建筑师的边缘化 |
郑时龄
|
《时代建筑》
|
2005 |
8
|
|
9
|
上海浦东陆家嘴的国际对标城区21世纪以来的能级提升举措 |
沙永杰
纪雁
|
《时代建筑》
|
2019 |
7
|
|
10
|
城市片区的开放性和城市更新问题 基于上海发展视点分析城市演变基本规律及转型升级更新举措 |
沙永杰
|
《时代建筑》
|
2022 |
5
|
|
11
|
延续城市空间,汇入城市历史——中国当代建筑的传统趋向探索 |
郑时龄
章明
张姿
|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2
|
上海2040总体规划与城市文化 |
郑时龄
|
《上海城市规划》
|
2017 |
5
|
|
13
|
论城市设计的理性思考方法 |
张目
王伟强
|
《规划师》
|
2006 |
2
|
|
14
|
隐喻的表现——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的双重话语 |
支文军
秦蕾
|
《时代建筑》
|
2002 |
3
|
|
15
|
印度德里城市规划与发展 |
P.S.N.Rao
纪雁
沙永杰
|
《上海城市规划》
|
2014 |
4
|
|
16
|
住区模式类型与居民交通出行碳排放相关性研究——以上海曹杨新村为例 |
王伟强
李建
|
《上海城市规划》
|
2016 |
4
|
|
17
|
未来大都市与生活品质 |
郑时龄
|
《住宅科技》
|
2004 |
4
|
|
18
|
关于城市文化和建筑的思考 |
郑时龄
|
《建筑与文化》
|
2012 |
4
|
|
19
|
从上海当前城市更新背景解读东京丰岛区政府办公楼与集合住宅一体化开发项目 |
沙永杰
黑木正郎
|
《上海城市规划》
|
2017 |
3
|
|
20
|
东京城市更新经验 基于上海转型发展与城市更新角度的解读 |
沙永杰
|
《时代建筑》
|
201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