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隔膜对于LiNi_(0.8)Co_(0.15)Al_(0.05)O_2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高蕾 程广玉 +1 位作者 顾洪汇 王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97-303,共7页
本文以普通聚烯烃隔膜作为对比,研究了不同工艺的聚烯烃基膜制作的陶瓷隔膜对于Li Ni0.8Co0.15Al0.05O2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表征了三种隔膜的本征性能,包括微孔形貌、透气度和离子电导率。干法基膜陶瓷隔膜、湿法基膜陶瓷隔膜和... 本文以普通聚烯烃隔膜作为对比,研究了不同工艺的聚烯烃基膜制作的陶瓷隔膜对于Li Ni0.8Co0.15Al0.05O2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表征了三种隔膜的本征性能,包括微孔形貌、透气度和离子电导率。干法基膜陶瓷隔膜、湿法基膜陶瓷隔膜和普通聚烯烃隔膜的透气度值分别为165 sec/100 m L、200 sec/100 m L和520 sec/100 m L;离子电导率分别为0.952 m S/cm^2、0.703 m S/cm^2和0.622mS/cm^2。分别采用三种隔膜制作了容量为2 A·h的软包装电池,评估了电池的倍率性能、循环寿命以及荷电保持能力。结果发现,与普通聚烯烃隔膜相比,陶瓷隔膜可以提高电池的功率性能,并且干法聚烯烃基膜制作的陶瓷隔膜,其倍率增效作用较湿法基膜的陶瓷隔膜明显,尤其当放电倍率达到电池的设计极限时,干法聚烯烃基膜制作的陶瓷隔膜对于电池倍率性能的增效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隔膜 高功率 锂离子电池 透气度
下载PDF
铜箔对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高蕾 孟玉凤 +1 位作者 颜琪斌 杨慧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S01期1-6,共6页
本工作研究了微观形貌不良的铜箔对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比结果发现,不良铜箔表面有斑点状裂纹。采用不同铜箔制作试验电池,分析了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EIS)、低温、常温以及循环性能。根据EIS拟合结果,不良铜箔... 本工作研究了微观形貌不良的铜箔对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比结果发现,不良铜箔表面有斑点状裂纹。采用不同铜箔制作试验电池,分析了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EIS)、低温、常温以及循环性能。根据EIS拟合结果,不良铜箔和正常铜箔试验电池的欧姆阻抗分别为31.95 mΩ和11.78 mΩ。不良铜箔的低温倍率性能以及循环性能明显低于正常铜箔。通过剖析发现,不良铜箔制作的新鲜负极片以及电池解剖后的负极片,都有严重的极膜脱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箔 动力锂离子电池 低温性能
下载PDF
碳负极黏结剂对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高蕾 程广玉 +1 位作者 顾洪汇 王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23-129,共7页
本文研究了油性体系的聚偏氟乙烯(PVDF)和水溶性体系的丁苯橡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SBR-CMC)对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PVDF、SBR以及CM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分别为-51.7℃、-42.18℃和-55.82℃。通... 本文研究了油性体系的聚偏氟乙烯(PVDF)和水溶性体系的丁苯橡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SBR-CMC)对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PVDF、SBR以及CM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分别为-51.7℃、-42.18℃和-55.82℃。通过软包装试验电池,对比了两种黏结剂对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包括化成分容、大倍率放电、低温放电以及循环性能等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黏结剂体系的试验电池在常温下的容量发挥、功率性能以及循环寿命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在低温(-40℃)的放电性能的差别较大,并且随着放电电流加大,这种差别会进一步增大。分别在20℃和-40℃下以0.5 C放电、在-40℃下1 C放电,水性黏结剂体系电池与油性体系电池放电容量比分别为1.004、0.706和0.5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锂离子电池 负极 低温 黏结剂 玻璃化转变温度
下载PDF
功率型锂/氟化碳一次电池的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雯 杨炜婧 +3 位作者 郭瑞 李永 裴海娟 解晶莹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3-487,共5页
锂/氟化碳电池作为固态正极中理论比能量较高(2203Wh/kg)的一种一次电池体系受到极大的关注,在诸多领域已有应用。本文对高功率锂/氟化碳电池的优化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讨论了氟化碳材料的前驱体、氟化方法、氟化碳材料... 锂/氟化碳电池作为固态正极中理论比能量较高(2203Wh/kg)的一种一次电池体系受到极大的关注,在诸多领域已有应用。本文对高功率锂/氟化碳电池的优化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讨论了氟化碳材料的前驱体、氟化方法、氟化碳材料表面改性、电极结构设计等因素对电池倍率性能的影响,并对今后功率型锂/氟化碳一次电池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碳材料 高功率 锂一次电池 优化设计
原文传递
金属锂电极的原位物理表征
5
作者 方聪聪 刘雯 +4 位作者 王勇 郭瑞 裴海娟 于升学 解晶莹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A01期54-62,共9页
伴随着人们对储能设备需求的不断提高,开发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引发了广泛的关注。金属锂以其低密度、高理论比容量、最低的还原电势等优势成为了高性能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首选。然而金属锂负极在应用于锂二次电池时最大挑战是安全性... 伴随着人们对储能设备需求的不断提高,开发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引发了广泛的关注。金属锂以其低密度、高理论比容量、最低的还原电势等优势成为了高性能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首选。然而金属锂负极在应用于锂二次电池时最大挑战是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问题。金属锂沉积过程中易形成枝晶,锂枝晶的形成和持续生长将导致电池内部短路,枝晶断裂形成死锂导致不可逆容量增大,循环稳定性降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观测和测试技术的进步不仅将人们的视线扩展到了锂枝晶现场生长层面,而且为锂枝晶的调控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物理表征金属锂电板,探究锂枝晶生长行为,从而研究其生长机理与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出新的方法来提高金属锂电极的安全性、利用率和循环寿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金属锂电极物理观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的物理表征手段,对锂金属枝晶物理表征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锂 物理表征 锂枝晶 原位观测 可视电池
下载PDF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的改进型三模式变频软开关控制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方天治 王愿 +3 位作者 张惠丽 张雨 沈姝衡 蓝建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544-4557,共14页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FSBB)具有无源元件少、开关管电压应力低、输入输出电压同极性、控制自由度多等优势,非常适用于宽输入电压的预调节器。该文对传统三模式控制的中间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改进型三模式控制策略,降低了导通损耗,提...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FSBB)具有无源元件少、开关管电压应力低、输入输出电压同极性、控制自由度多等优势,非常适用于宽输入电压的预调节器。该文对传统三模式控制的中间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改进型三模式控制策略,降低了导通损耗,提升了变换器工作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降低高频硬开关带来的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该文提出变频控制策略,能够在全电压范围内实现软开关。分析表明,改进型三模式控制可优化变频范围,与变频软开关控制具有很好的契合度。在实验室研制了一台输入80~160V,输出125V/300W的原理样机,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并通过效率对比和损耗分析证明所提控制策略有利于FSBB实现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 改进型三模式控制 变频控制 软开关 电感电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