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北极海冰与夏季长江流域旱涝的相关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修群 谢倩 黄士松 《热带气象》 CSCD 1992年第3期261-265,共5页
夏季长江流域旱涝形成不仅归因于大尺度夏季风环流(包括西太平洋副高)系统和热带海温的异常,而且极地热汇作用造成的冷空气活动异常也必须同时引起注意。事实上,许多研究已经表明,El Nino(或La Nina)事件和夏季长江流域旱涝关系并不简单... 夏季长江流域旱涝形成不仅归因于大尺度夏季风环流(包括西太平洋副高)系统和热带海温的异常,而且极地热汇作用造成的冷空气活动异常也必须同时引起注意。事实上,许多研究已经表明,El Nino(或La Nina)事件和夏季长江流域旱涝关系并不简单,例如,El Nino年常对应于干旱,但是La Nina年长江流域夏季也可能干旱。显然,试图用海温这一单因子来解释旱涝成因存在着明显的因难。 就大气环流异常而言,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已经指出和热带热源相对应的高纬热汇(如极冰)异常对大气环流的作用和热带海温同等重要,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赤道海温和北极海冰任何—方的变动均可以引起大气环流显著的响应,大气环流形成和异常变化根本上取决于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 太平洋 海温 海冰 长江 旱涝
下载PDF
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北极海冰异常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杨修群 谢倩 黄士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4-31,共8页
利用菱形截断15波的9层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设计了若干数值试验,分别研究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北极不同区域海冰偏多以及海温偏暖同时海冰偏多对夏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极海冰偏多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对... 利用菱形截断15波的9层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设计了若干数值试验,分别研究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北极不同区域海冰偏多以及海温偏暖同时海冰偏多对夏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极海冰偏多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对夏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同等效应,海冰和赤道海温任何一方的变异均可显著影响大气环流,其中亚洲-北美型和欧亚型遥相关是极冰和赤道海温影响北半球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的主要动力学途径。本文结果再一次证实了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差是决定大气环流的最基本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海温 北极海水 数值模拟 大气环流
下载PDF
热带海气耦合距平模式中的ENSO循环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修群 谢倩 黄士松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34-157,共24页
本文研制设计了一包含海洋表面边界层和大气福合反馈过程的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台异常模式,进而利用该模式对ENSO循环进行了成功的模拟。通过对模式ENSO循环的演变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细致分析,揭示了ENSO暖位相的一种机制。指出:(1)... 本文研制设计了一包含海洋表面边界层和大气福合反馈过程的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台异常模式,进而利用该模式对ENSO循环进行了成功的模拟。通过对模式ENSO循环的演变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细致分析,揭示了ENSO暖位相的一种机制。指出:(1)和观测事实类似,模式ENSO循环涉及了三种时间尺度过程即具有3-4年主周期的甚低频振荡模态(LF)、准两年振荡(QB)和年循环(AC);(2)ENSO循环的负反馈机制在冷暖态中表现不同,在冷态消亡过程中,这种负反馈过程主要表现为西边界反射产生的时滞效应,但在暖态消亡过程中不存在类似的时滞效应,其负反馈过程主要表现为在海气耦合不稳定充分发展时伴随的赤道两侧冷水上翻过程的加强以及非线性过程的衰减作用抑制了不稳定的发展并最终使得系统恢复至冷态,(3)ENSO循环的3-4年主周期振荡(LF)是一非线性系统的自激振荡现象,其形成是线性系统的本征模即准两年振荡(QB)通过“单向性”大气辐合反馈加热过程减频增幅所致;(4)虽然年循环(AC)过程对ENSO循环形成没有本质影响,但它可明显影响ENSO循环的具体振幅和位相,使得ENSO以季节循环有明显的“销相”特征,并也使ENSO循环在振幅大小和时间长短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规则性。因此,ENSO变化性是LF、QB和AC等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海气耦合 距平模式 厄尔尼诺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南极地区冰雪消失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修群 谢倩 黄士松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94-402,共9页
本文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北半球夏季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的消失对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候影响的过程。结果表明南极冰雪消失不仅影响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而且通过引起热带环流异常如增强东亚季风环流和减弱Walker环流等引... 本文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北半球夏季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的消失对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候影响的过程。结果表明南极冰雪消失不仅影响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而且通过引起热带环流异常如增强东亚季风环流和减弱Walker环流等引起北半球大气环流和我国夏季气候的异常。南极冰雪覆盖的消失将给全球气候带来严重后果。文中也对南极冰雪气候效应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 气候异常 数值模拟 大气环流
下载PDF
TRP模型及其在航空气象中的应用
5
作者 田俊杰 潘春生 赵颂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05-211,共7页
通过对有关原始资料,采用等价正态偏差统计处理方法,得到了一系列原始资料与其正态化值之间的正态化转换关系;又通过引进 TRP 概率模型,建立了南京地区关于低云量和能见度的 TRP 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 TRP 模型在航空气象中的应用。
关键词 正态偏差 TRP模型 气象预报 航空
下载PDF
一种新的ENSO循环负反馈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修群 谢倩 黄士松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9-89,共11页
本文利用包含海洋表面边界层和大气辐合反馈过程的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异常模式的30年模拟结果,通过对模式ENSO循环演变特征和正负反馈机制的细致分析,揭示出了ENSO循环形成的一种新的负反馈过程。指出:ENSO循环的正反... 本文利用包含海洋表面边界层和大气辐合反馈过程的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异常模式的30年模拟结果,通过对模式ENSO循环演变特征和正负反馈机制的细致分析,揭示出了ENSO循环形成的一种新的负反馈过程。指出:ENSO循环的正反馈机制是不稳定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且这一不稳定过程的发展在暖态中明显强于冷态;ENSO循环的负反馈机制在冷暖态中表现不同,在冷态消亡过程中,这种负反馈过程主要表现为暖的西传Rossby波经西边界反射产生的暖的东传Kelvin波来抑制冷位相不稳定发展的,但在暖态消亡过程中,不存在类似的纬向波作用过程,其负反馈过程主要表现为在海气耦合不稳定充分发展时伴随的赤道两侧冷水上翻过程的加强以及非线性过程的衰减作用共同抑制了不稳定的发展,并最终使系统从暖态恢复至冷态。本文得出的ENSO循环暖位相中的负反馈机制和近年来国外提出的"时滞振子"理论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循环 正负反馈 形成机制 海气耦合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线性海气耦合系统的主模与ENSO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倩 杨修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47-555,共9页
本文利用包含海洋表面边界层、线性海洋大气动力学以及完整的关于不均匀气候态线性化SST预报方程的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模式,在真实的气候背景态和参数域内,研究了海气耦合系统的特征值问题,确定了线性耦合系统主模的特征周期及其... 本文利用包含海洋表面边界层、线性海洋大气动力学以及完整的关于不均匀气候态线性化SST预报方程的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模式,在真实的气候背景态和参数域内,研究了海气耦合系统的特征值问题,确定了线性耦合系统主模的特征周期及其稳定性特征,进而揭示了主模和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准两年振荡是线性海气耦合系统中的最不稳定模态,且只有该模态类似于ENSO水平结构。因此,准两年振荡很可能是海气耦合系统固有的最根本性的振荡过程。本文也对准两年振荡的形成与年循环的关系以及它在ENSO时间尺度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系统 准两年振荡 厄尔尼诺 太平洋
下载PDF
9406号台风登陆造成华南及长江中游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肖庆农 何德辉 +1 位作者 魏绍远 潘晓滨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8-35,共8页
本文应用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并根据不同的积云参数比方案对1994年第6号台风登陆后低压的移动规律及其对应降水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积云对流参数化对于台风移动及其降水分布影响极大,是作出台风暴雨预报的关键过程、... 本文应用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并根据不同的积云参数比方案对1994年第6号台风登陆后低压的移动规律及其对应降水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积云对流参数化对于台风移动及其降水分布影响极大,是作出台风暴雨预报的关键过程、而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又对登陆台风系统及降水预报有不同的影响。从本次试验看,对Kuo(197)对流参数化方案中湿润因子的改进使得预报24小时降水中心量值更接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数值模拟试验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层结大气中Froude数对过山气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颖 肖庆农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0-46,共7页
本文建立了一个层结大气中二维过山气流模式,对层结大气的Froude数对过山气流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地形上空流场、位温场以及平行于山脉的风场的分析。探讨了Froude数影响地形上空大气运动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 过山气流 Froude数 数值研究 层结大气
下载PDF
用插空法提高HFC网上行频带利用率
10
作者 鞠苏明 毕光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1-64,共4页
在HFC网中,上行频带资源紧张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基于用户各类业务传输存在冗余频带,插空法就是利用这些冗余频带来传输其他业务,提高上行频带利用率,进而缓解其紧张状况.通过对上行信道流通量和信元延迟特性的理论分析和计算... 在HFC网中,上行频带资源紧张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基于用户各类业务传输存在冗余频带,插空法就是利用这些冗余频带来传输其他业务,提高上行频带利用率,进而缓解其紧张状况.通过对上行信道流通量和信元延迟特性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证实了插空法确实能在不增加频带的情况下提高上行信道的流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线电通信 HFC网 上行频带 插空法 利用率
下载PDF
台湾海峡M_2分潮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吕新刚 沙文钰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9年第3期16-25,共10页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对台湾海峡 M 2 分潮作了分辨率较高的三维数值模拟。在较准确地模拟了潮汐分布的基础上,研究了 M 2 分潮流椭圆分析、最大流同时线分布、潮流场的水平及垂直结构,最后还给出了 M 2 分潮余流、余水...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对台湾海峡 M 2 分潮作了分辨率较高的三维数值模拟。在较准确地模拟了潮汐分布的基础上,研究了 M 2 分潮流椭圆分析、最大流同时线分布、潮流场的水平及垂直结构,最后还给出了 M 2 分潮余流、余水位的分布。结果表明, M 2 分潮最大流同时线在海峡中部同时形成密集区和一个圆流点;构成海峡潮波系统的两股潮波中,南支潮波的影响似超出了以往所认为的范围;最大潮流仅在近海底处急剧减小,最大流方向随深度增加右转,到近底层又向左转;潮汐余流和余水位均较弱,仅在澎湖水道、台湾浅滩附近余流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分潮 三维数值模拟 台湾海峡 POM 潮流
下载PDF
全球大气/热带太平洋耦合距平模式中由ENSO增暖引起的全球大气环流异常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修群 谢倩 黄士松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9-137,共9页
本文利用全球大气/热带太平洋耦合距平模式模拟了一次类似于实际的ENSO增暖过程,并对由ENSO增暖引起的海洋和全球大气环流异常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耦合模式中的ENSO增暖在热带地区主要伴随着赤道中西太平洋Wa... 本文利用全球大气/热带太平洋耦合距平模式模拟了一次类似于实际的ENSO增暖过程,并对由ENSO增暖引起的海洋和全球大气环流异常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耦合模式中的ENSO增暖在热带地区主要伴随着赤道中西太平洋Walker环流的减弱、中东太平洋气压降低以及表层辐合上升运动的增强;夏季和冬季低纬环流异常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夏季主要表现为印度夏季风环流的显著减弱和东亚季风的增强,而冬季则主要表现为赤道所有纬向环流圈均减弱;温带大气环流异常冬夏季也具有明显不同特征,夏季温带大气异常主要限于东半球,且发源于亚洲季风区,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似无直接联系,但冬季温带大气异常则主要是发源于海温异常区的波列响应,反映了海温异常直接热力强迫的结果。另外,本文对耦合模式中的温带大气环流异常产生的可能机制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 距平模式 增暖 大气环流异常 埃尔尼诺
下载PDF
东中国海水文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13
作者 沙文钰 朱首贤 朱建荣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27,共4页
东中国海水文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沙文钰朱首贤朱建荣(空军气象学院气象二系,南京)(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前言海流、温度、盐度状况是海洋水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建设、海洋开发有较大影响,对海上军... 东中国海水文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沙文钰朱首贤朱建荣(空军气象学院气象二系,南京)(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前言海流、温度、盐度状况是海洋水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建设、海洋开发有较大影响,对海上军事活动也有一定影响,是海洋水文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海洋水文 海水 海流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大气对南极冰异常的低频遥响应
14
作者 王成刚 沙文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9-250,共12页
运用IAPGCM模式证实了大气对南极冰异常的强迫遥响应是激发全球大气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机制,进而着重考察了候平均偏差结果的时间序列,并且通过带通滤波处理,特别分析了响应场中30-60天低频振荡的重要特征,发现:大气对南... 运用IAPGCM模式证实了大气对南极冰异常的强迫遥响应是激发全球大气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机制,进而着重考察了候平均偏差结果的时间序列,并且通过带通滤波处理,特别分析了响应场中30-60天低频振荡的重要特征,发现:大气对南极冰减退的响应是一种具有30-60天周期的低频遥响应。强迫场中的重要成分是30-60天季节内振荡,并且具有同实际大气中的低频振荡相类似的垂直结构以及传播和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遥相关波列 季节内振荡 南极冰异常
下载PDF
条件区域云概率分布模型
15
作者 邵启勇 张军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65,共9页
本文在引入区域相关场和正态化转换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MonteCarlo模拟建立了条件区域概率分布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单点概率和区域分布概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大量计算,得到了条件区域概率分布模型的拟合函数,从而使区域范围内的概率... 本文在引入区域相关场和正态化转换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MonteCarlo模拟建立了条件区域概率分布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单点概率和区域分布概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大量计算,得到了条件区域概率分布模型的拟合函数,从而使区域范围内的概率天气预报成为可能。特别是为战时气象信息封锁条件下,进行区域范围内的概率天气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预报 MONTECARLO模拟 区域概率分布
下载PDF
再论层结流体平行剪切流的不稳定性(Ⅰ)
16
作者 孙立潭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8-46,共9页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起伏边界条件下层结流体剪切流的不稳定性质,论述了圆频率(或相速度)在复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结果发现,起伏边界使扰动不稳定的充分条件更加苛刻。不稳定扰动的圆频率被限制在复平面上一个内接于Howard半圆的半椭圆内...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起伏边界条件下层结流体剪切流的不稳定性质,论述了圆频率(或相速度)在复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结果发现,起伏边界使扰动不稳定的充分条件更加苛刻。不稳定扰动的圆频率被限制在复平面上一个内接于Howard半圆的半椭圆内。该半椭圆的长轴重合于Howard半圆的直径,而短轴则与波数、最小 Richardson数、自由边界值以及基本流的垂直切变和波动方向与基流切变矢量的夹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结流体 剪切流 不稳定性 大气动力学 平行流
下载PDF
应用ω方程对爆发性气旋与非爆发性气旋的诊断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永刚 孙成志 +1 位作者 吕美仲 欧阳子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28,共8页
对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中高纬度海洋上的两个爆发性气旋和一个非爆发性气旋进行了非地转ω方程诊断分析.认为强的温度平流、涡度平流、位涡平流和凝结潜热释放是使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主要因子,爆发性气旋发展过程是一特殊的斜压过程,存在... 对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中高纬度海洋上的两个爆发性气旋和一个非爆发性气旋进行了非地转ω方程诊断分析.认为强的温度平流、涡度平流、位涡平流和凝结潜热释放是使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主要因子,爆发性气旋发展过程是一特殊的斜压过程,存在着某种自我激发的机制.非爆发性气旋不但其发展因子(如涡度平流、温度平流、位涡平流、潜热释放等)在量的方面较爆发性气旋要小,自我激发性机制表现得也不明显.爆发性气旋与非爆发性气旋的发展,不但强度上存在量的差异,而且其发展机制也存在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性气旋 温带海洋气旋 Ω方程 温度平流 气旋
下载PDF
冬季海上爆发性气旋成因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永刚 孙成志 +1 位作者 吕美仲 欧阳子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36,共9页
本文对1979年1月和4月发生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两个爆发性气旋和一个非爆发性气旋,应用位势涡度和E-P通量等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揭示,爆发性气旋发生与发展,不同于普通气旋的动力机制,它是由于平流层底的涡度异常增大南侵和下族对... 本文对1979年1月和4月发生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两个爆发性气旋和一个非爆发性气旋,应用位势涡度和E-P通量等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揭示,爆发性气旋发生与发展,不同于普通气旋的动力机制,它是由于平流层底的涡度异常增大南侵和下族对对流层扰动、上层冷空气下传形成的上下偶合垂直结构的发展性气旋。其动力主要来自上层强迫和下层的水汽输送产生的大量而集中的凝结潜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性气旋 海洋 E-P通量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