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L儿童方案序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浩田 董妍 +4 位作者 高晓彤 万卓 赵英欣 刘亚梅 刘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7-393,共7页
目的探讨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方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者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唐都医院血液病中心接受治疗的T-LBL患者... 目的探讨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方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者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唐都医院血液病中心接受治疗的T-L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达到CR或PR的患者纳入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8例患者接受了ALL儿童方案治疗,经2个疗程的诱导化疗后39例达CR,9例达PR。其中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者14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者7例,21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②中位随访时间31(9~16)个月。3年总生存(OS)率为61.0%(95%CI 53.7%~68.3%),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4.8%(95%CI 47.1%~62.2%)。③移植组和未移植组3年OS率分别为84.7%和42.8%(P=0.006),两组3年PFS率分别为75.4%和38.9%(P=0.004)。④auto-HSCT组与allo-HSCT组患者的OS率、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20、0.597)。⑤骨髓侵犯、未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5.804(95%CI 1.140~29.549),P=0.034;HR=5.871(95%CI 1.711~20.140),P=0.005]。结论ALL儿童方案化疗序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LBL疗效确切,安全性好。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OS率及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髓侵犯、未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T-LBL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原文传递
33例脾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刘苍春 张静宜 +5 位作者 高静 陈怡 范丹 及月茹 郝淼旺 刘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5期663-666,共4页
目的分析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在该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33例SMZL患者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SMZL患者均接受了含利妥昔单抗的联合化疗,其中15例患者同时接受了脾... 目的分析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在该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33例SMZL患者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SMZL患者均接受了含利妥昔单抗的联合化疗,其中15例患者同时接受了脾脏切除术,16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17例达部分缓解,总反应率为100.0%;随访时间在40(6~79)个月,死亡7例,11例疾病进展,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47.6%,总生存(OS)率为71.4%;中位PFS时间及OS时间分别为38个月和45个月。是否行脾脏切除术对患者的PFS率有影响,接受脾脏切除术的患者和单纯化疗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67.1%和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SMZL安全、有效,对于一般情况允许手术的患者,脾脏切除术联合化疗可改善患者的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脾边缘区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培门冬酶对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苍春 张静宜 +2 位作者 熊春雷 高静 陈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4期2075-2077,共3页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对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至该院就诊的98例淋巴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对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至该院就诊的98例淋巴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将对照组治疗药物中的左旋门冬酰胺酶改为培门冬酶,其余药物与对照组一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活动度(P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3~4级血小板(PLT)减少发生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3~4级粒细胞减少、3~4级肝功能损害、3~4级消化道反应、高血糖、过敏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TT、PT、PTR高于对照组,FIB、PT%、PLT低于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高于观察组(14.28%vs.2.04%,P<0.05)。结论培门冬酶对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FIB降低、APTT延长、PLT减少;采用培门冬酶治疗淋巴瘤的复发率、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左旋门冬酰胺酶;应及时监测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各项相关指标,做好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门冬酶 淋巴瘤 凝血功能 复发率
下载PDF
ECHDC2对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作用研究
4
作者 张格 寇雪英 +1 位作者 张洪新 李国辉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3345-3350,共6页
目的分析烯酰辅酶A水合酶含结构域蛋白2(ECHDC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在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ECHDC2在正常肝组织与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检测30... 目的分析烯酰辅酶A水合酶含结构域蛋白2(ECHDC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在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ECHDC2在正常肝组织与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检测30对肝癌与癌周正常肝组织中ECHDC2表达,以验证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过表达ECHDC2后分别用MTS细胞增殖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析ECHDC2在肝癌细胞增殖与克隆形成中发挥的调控作用;过表达ECHDC2后,用基于流式的细胞凋亡实验分析ECHDC2在肝癌细胞凋亡中发挥的调控作用。结果基于肝癌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肝癌中ECHDC2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且ECHDC2低表达肝癌患者预后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实验同样证实,肝癌组织中ECHDC2表达明显低于癌周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ECHDC2后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均明显降低,而干涉ECHDC2后,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则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ECHDC2后肝癌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而干涉ECHDC2后肝癌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中ECHDC2的表达明显降低;ECHDC2发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与克隆形成,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烯酰辅酶A水合酶含结构域蛋白2 克隆形成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基因突变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柰岑 李国辉 +2 位作者 郭怀鹏 刘聪 刘利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2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基因突变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的225例初诊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基因突变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的225例初诊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与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相关的34个基因突变,分析总体基因突变的分布及其在不同年龄组间分布的差异,对比不同基因突变患者生存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60岁和≥60岁患者生存影响因素。结果225例患者共检测到496个基因突变位点,中位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为38.55%(1.00%~94.86%),患者中位突变基因数为3个/例(0~8个/例)。突变发生频率较高的基因有ASXL1、CEBPA、NPM1、NRAS、FLT3-ITD、DNMT3A、IDH2、TET2、RUNX1、IDH1。≥60岁患者(56例)TET2、SRSF2、SF3B1基因突变发生率均高于<60岁患者(16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60岁患者中同时发生3种及以上基因突变者比例较<60岁患者高[53.6%(30/56)比33.1%(56/169),χ^(2)=7.44,P=0.006]。TP53、RUNX1或FLT3-ITD基因突变患者的总生存(OS)较各基因野生型患者差,CEBPA基因双突变患者OS优于其单突变或野生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EBPA(HR=0.279,95%CI 0.084~0.926,P=0.037)、TET2(HR=2.611,95%CI 1.115~6.111,P=0.027)和TP53(HR=3.609,95%CI 1.159~11.234,P=0.027)基因突变是<60岁AML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ASXL1(HR=3.523,95%CI 1.385~8.962,P=0.008)、FLT3-ITD(HR=4.618,95%CI 1.813~11.762,P=0.001)和NRAS(HR=2.896,95%CI 1.166~7.000,P=0.022)基因突变是≥60岁AML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年龄AML患者基因突变分布存在差异,老年患者更易同时合并多种基因突变。除了已知的CEBPA双突变和TP53、ASXL1、RUNX1等基因突变外,TET2和NRAS基因突变可能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基因突变 预后 年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