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骨性疼痛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瑶 高云涛 +2 位作者 郭建英 田欣鹭 黄鹏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9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骨性疼痛人群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治疗过程中提高慢性疼痛患者心理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6—2017年西北地区4所三甲医院751名慢性骨性疼痛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并使... 目的探讨慢性骨性疼痛人群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治疗过程中提高慢性疼痛患者心理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6—2017年西北地区4所三甲医院751名慢性骨性疼痛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并使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751例慢性骨性疼痛患者中,焦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7.68%,抑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1.42%。慢性骨性疼痛患者焦虑状况与抑郁水平、病程时长、体重指数(BMI)、家庭关系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有关(均P<0.05);患者抑郁情况与焦虑水平、社交能力、疼痛强度、情绪控制能力有关(均P<0.05)。结论慢性骨性疼痛人群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较为常见,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引起疼痛临床的广泛关注,并根据影响因素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疼痛 抑郁 焦虑
原文传递
基于XGBoost的精神科门诊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健 张翼飞 +3 位作者 李宝娟 靳豪杰 宁玉文 张瑶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72-275,291,共5页
目的建立精神科门诊量精准预测模型,为精神科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构造了关键字的百度指数特征、时间特征以及门诊量特征三类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XGBoost算法的精神科门诊量预测模型。使用某三甲医院精神科2... 目的建立精神科门诊量精准预测模型,为精神科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构造了关键字的百度指数特征、时间特征以及门诊量特征三类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XGBoost算法的精神科门诊量预测模型。使用某三甲医院精神科24个月的门诊量进行训练,并对随后10个月的门诊量进行预测。结果当预测未来1 d内门诊人数时,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仅为23.5,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则达到了0.829。与传统方法相比,模型的预测误差降低了12.96%,而决定系数则提升了9.22%。结论该模型能够对精神科门诊量进行较为精准的预测,为实施精准化医疗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门诊量 XGBoost 百度指数
原文传递
褪黑素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缓解高糖诱发的原代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董禹辰 杨东 +1 位作者 郭建英 程征 《心脏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明确高糖对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揭示褪黑素(Mel)在高糖诱发乳鼠原代心室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原代心室肌细胞,分为4组:正常葡萄糖浓度组(NG)、高糖组(HG,HG=25 mmo/L)、高糖+褪黑素组(HG+Mel,HG=25 mmo/L;Mel... 目的明确高糖对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揭示褪黑素(Mel)在高糖诱发乳鼠原代心室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原代心室肌细胞,分为4组:正常葡萄糖浓度组(NG)、高糖组(HG,HG=25 mmo/L)、高糖+褪黑素组(HG+Mel,HG=25 mmo/L;Mel=30μmo/L)、高糖+褪黑素+PI3K/Akt抑制剂组(HG+Mel,HG=25 mmo/L;Mel=30μmo/L;LY294002=50μmo/L)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以及PI3K/p-Akt等指标,评价褪黑素对高糖诱发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结果与NG组比较,HG组心肌细胞Cl-Caspase3、Caspase9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伴有p-Akt的m 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和PI3K蛋白表达降低;与HG组相比,HG+Mel组心肌细胞Cl-Caspase3、Caspase9的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伴有p-Akt的mRNA及蛋白表达回升和PI3K蛋白表达升高;与HG+Mel组相比,HG+Mel+LY294002组心肌细胞的Cl-Caspase3、Caspase9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升伴有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和PI3K蛋白表达降低。免疫荧光的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RT-PCR的结果趋势一致。结论褪黑素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缓解高糖诱导的原代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高糖 PI3K/AKT通路 心肌细胞损伤
下载PDF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究——以心理学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高云涛 武圣君 +5 位作者 赵晓东 张娇妹 张玉婷 郭亚宁 曾令伟 王卉 《高教学刊》 2022年第27期142-145,共4页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在课堂中普遍出现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其反映课程教育背后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三分课堂”教学是对传统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心理学理论角度出发,着眼于未来实际应用,通过构建知识框架法、无领导小组讨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在课堂中普遍出现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其反映课程教育背后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三分课堂”教学是对传统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心理学理论角度出发,着眼于未来实际应用,通过构建知识框架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和教授学习策略法,使课堂效率最大化,实现综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各项素质和应用技能的目标,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课堂 心理学 知识结构 无领导小组讨论 学习策略
下载PDF
中国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现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晓梅 史亮亮 +4 位作者 张瑶 吴娟 慕楠 焦海妮 郭建英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910-913,共4页
我国已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发病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由于老年人免疫力差,基础疾病多,易引起并发症,预后较差,给我国带来严重的居民健康问题和疾病经济负担。我国老年CAP具... 我国已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发病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由于老年人免疫力差,基础疾病多,易引起并发症,预后较差,给我国带来严重的居民健康问题和疾病经济负担。我国老年CAP具有独特的病原谱,在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考虑到当地情况,同时良好的护理和积极的预防是应对老年CAP的有效措施。本文从流行病学、病原体与耐药性、诊断、治疗与护理、危险因素与预防等方面阐述我国老年CAP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社区获得性肺炎 流行病学 病原体 治疗护理
下载PDF
高原部队官兵罹患咳嗽的风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唐军 郑仔钰 +6 位作者 杨正东 郭建英 汪涛 闻凌 张刚 钟海星 苏斌虓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调查高原高寒环境下驻训部队咳嗽患病率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对不同海拔的驻训官兵采用发放自填式调查问卷方式对咳嗽患病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驻训官兵咳嗽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调... 目的调查高原高寒环境下驻训部队咳嗽患病率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对不同海拔的驻训官兵采用发放自填式调查问卷方式对咳嗽患病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驻训官兵咳嗽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调查高原驻训官兵1514人,其中三个月内咳嗽为499人,咳嗽患病率为32.96%。单因素分析发现家乡地区、驻训海拔、体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高原工作年限、既往高原咳嗽史、过敏史、哮喘史、过敏性鼻炎史、慢性鼻炎史、慢性咽炎史是高原咳嗽的潜在影响因素(P<0.05)。调整混杂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海拔4000~5000 m(OR=2.514,95%CI:1.457~4.339)、吸烟史(OR=1.406,95%CI:1.098~1.799)、高原工作年限(OR=0.967,95%CI:0.936~0.990)、SAS(OR=2.491,95%CI:1.776~3.494)、既往高原咳嗽史(OR=5.278,95%CI:3.938~7.074)、慢性鼻炎史(OR=1.520,95%CI:1.075~2.515)、慢性咽炎史(OR=1.856,95%CI:1.191~2.894)与高原驻训官兵咳嗽显著相关。结论高原驻训官兵咳嗽(接受调查时3个月内)患病率为32.96%。驻训海拔高度、吸烟史、既往高原咳嗽史、SAS评分、慢性鼻炎史、慢性咽炎史是高原咳嗽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原工作年限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部队官兵 咳嗽 危险因素 患病率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火神山医院COVID-19患者心理应激障碍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效果追踪研究
7
作者 张瑶 郭建英 郝婉婷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全流程系统调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心理应激障碍的效果。方法共纳入169名COVID-19患者。建立全流程系统心理管理小组,制定心理调适标准方案,培训及考核护理人员,依据相应的入组标准筛选出心理应激障碍患者78名... 目的研究应用全流程系统调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心理应激障碍的效果。方法共纳入169名COVID-19患者。建立全流程系统心理管理小组,制定心理调适标准方案,培训及考核护理人员,依据相应的入组标准筛选出心理应激障碍患者78名,将其分为轻度(n=32)、中度(n=26)、重度(n=20)三组,从确诊入院至治愈出院后1年,实施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比较患者入院当日、出院当日、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出院1年后得分,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实施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方案后,不同时间节点、不同程度心理应激障碍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应激障碍,促进COVID-19患者心理护理科学化、流程化,为COVID-19患者心理应激障碍的近期及远期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流程系统心理调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应激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