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方相LaVO_4:Ln(Ln=Nd/Er)近红外发光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 被引量:8
1
作者 冯玮 孙聆东 +2 位作者 张晶 贾春江 严纯华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72-1378,共7页
本文通过EDTA辅助的水热法合成了四方相稀土矾酸盐一维纳米材料,并通过Nd3+或Er3+掺杂使其具有近红外发光性质.与利用柠檬酸根作为配体合成得到的单斜相纳米晶相比,四方相矾酸盐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改变,分别考察了EDTA... 本文通过EDTA辅助的水热法合成了四方相稀土矾酸盐一维纳米材料,并通过Nd3+或Er3+掺杂使其具有近红外发光性质.与利用柠檬酸根作为配体合成得到的单斜相纳米晶相比,四方相矾酸盐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改变,分别考察了EDTA-稀土离子投料比和掺杂离子浓度对产物形貌及发光性质的影响,发现在纳米尺度下,稀土离子具有更高的猝灭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正矾酸盐 近红外发光 纳米线 水热合成
原文传递
稀土纳米晶合成研究:从溶液化学到晶体生长 被引量:6
2
作者 丁祎 顾均 +2 位作者 张亚文 孙聆东 严纯华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共12页
稀土化合物纳米晶体由于其独特的4f电子结构,具有优异的光学、磁学、催化等性质.随着纳米晶体液相合成方法的逐渐完善与成熟,稀土化合物纳米晶体的溶液合成方法在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首先概述稀土化合物纳米晶体的研究背景,... 稀土化合物纳米晶体由于其独特的4f电子结构,具有优异的光学、磁学、催化等性质.随着纳米晶体液相合成方法的逐渐完善与成熟,稀土化合物纳米晶体的溶液合成方法在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首先概述稀土化合物纳米晶体的研究背景,并从晶体生长的角度总结了目前较为成熟的纳米晶体溶液相合成的模型与理论,进而从合成化学的角度阐述了近年来在稀土化合物纳米晶体油相合成中,尺寸、形貌、相态控制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稀土纳米晶体合成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比较与归纳,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化合物 纳米晶体 溶液化学 晶体生长
原文传递
Au@SiO_2/LaF_3∶Ce,Tb复合结构的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被引量:5
3
作者 冯玮 赵光耀 +1 位作者 孙聆东 严纯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5-640,共6页
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与给体-受体间的距离密切相关,可体现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设计并合成了Au@SiO2/LaF3∶Ce,Tb复合纳米结构,研究了LaF3∶Ce,Tb(给体)与Au纳米颗粒(受体)间的LRET行为.通过调控SiO2... 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与给体-受体间的距离密切相关,可体现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设计并合成了Au@SiO2/LaF3∶Ce,Tb复合纳米结构,研究了LaF3∶Ce,Tb(给体)与Au纳米颗粒(受体)间的LRET行为.通过调控SiO2层厚度,可以改变给体-受体之间的距离.当SiO2层厚度增加到42 nm时,仍能观察到明显的LRET现象.这一距离远超过通常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有效范围,表明由长发光寿命的稀土发光纳米材料与金纳米颗粒形成的给体-受体对可在更大的距离上实现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稀土纳米材料 金纳米颗粒 核-壳结构
下载PDF
基于软硬酸碱理论的单分散中重稀土硫氧化物纳米板的可控合成 被引量:4
4
作者 顾均 丁祎 +2 位作者 柯俊 张亚文 严纯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0-366,共7页
根据软硬酸碱理论,中重稀土+3价离子硬度高,与S2离子亲合能力弱,而与O2离子亲合能力强,因此很难通过基于高沸点有机溶剂的前驱体热分解法合成中重稀土硫氧化物纳米材料.发展了制备掺杂或非掺杂的中重稀土(Eu,Gd,Er,Y,Yb)的单分散硫氧化... 根据软硬酸碱理论,中重稀土+3价离子硬度高,与S2离子亲合能力弱,而与O2离子亲合能力强,因此很难通过基于高沸点有机溶剂的前驱体热分解法合成中重稀土硫氧化物纳米材料.发展了制备掺杂或非掺杂的中重稀土(Eu,Gd,Er,Y,Yb)的单分散硫氧化物纳米板的前驱体热分解方法.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从轻稀土元素到中重稀土元素,合成硫氧化物所需要的硫元素化学势逐渐升高.实验结果表明:在油胺中以H2S气体为硫化试剂,以分解温度低的稀土乙酰丙酮盐为前驱体在280℃条件下反应,可以有效提高反应体系中硫元素的化学势,从而利于目标硫氧化物纳米晶的生成.其中,所获得的Y2O2S:Eu纳米板在251 nm紫外光激发下可发出红色荧光;而与体相材料相比,因其表面原子比例很高且晶化度较低,导致其荧光寿命较短、量子产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硫氧化物 纳米材料 液相合成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荧光
原文传递
金属-氧化物界面中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及其对贵金属-氧化铈负载型催化材料性质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涛 张亚文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从金属-氧化物界面出发,分析了金属-氧化物相互作用的两个决定因素——界面电荷迁移过程和界面物质输运过程。简要介绍了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发现过程和研究成果,对于金属间成键、特殊形貌结构、界面电荷迁移和界面物质输运这四种常... 从金属-氧化物界面出发,分析了金属-氧化物相互作用的两个决定因素——界面电荷迁移过程和界面物质输运过程。简要介绍了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发现过程和研究成果,对于金属间成键、特殊形貌结构、界面电荷迁移和界面物质输运这四种常见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最后介绍了典型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体系——贵金属-氧化铈负载型催化剂体系,以及最近在该体系中所取得与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相关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电荷迁移 物质输运 催化机制 氧化铈 纳米催化
原文传递
功能模板导向的自组装合成介孔结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乐乐 孙聆东 +1 位作者 张亚文 严纯华 《中国科学(B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14-1323,共10页
回顾了近年来硅基介孔材料有机功能化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进展.基于作者的相关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一种新型的介孔氧化硅有机功能化的方法——功能模板导向的自组装法,阐述了该方法在自组装合成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介孔材料 自组装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含氧化还原活性基团的荧光分子开关构建与门(英文)
7
作者 房晨婕 李春钰 +2 位作者 傅晓飞 岳衍峰 严纯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32-1836,共5页
报道了一个基于光致电子转移(PET)机理的双稳态荧光分子开关,其中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二茂铁基团作为荧光团蒽PET过程的氧化还原控制单元,通过双Schiff碱C=N键与蒽相连。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蒽的荧光发射行为。以不同的化学试剂作为体系的... 报道了一个基于光致电子转移(PET)机理的双稳态荧光分子开关,其中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二茂铁基团作为荧光团蒽PET过程的氧化还原控制单元,通过双Schiff碱C=N键与蒽相连。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蒽的荧光发射行为。以不同的化学试剂作为体系的输入信号,以不同的荧光发射强度作为输出信号,利用荧光分子开关的质子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实现了一个分子水平的逻辑功能。输入信号及其相应的输出结果在分子水平上符合数字逻辑与门的真值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荧光 与门 氧化还原 光致电子转移过程
下载PDF
β-NaYF_4:Yb,Er纳米晶与四甲基异氰酸罗丹明染料分子间的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聆东 谷建勤 +2 位作者 张殊卓 张亚文 严纯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53-1158,共6页
Yb3+和Er3+离子掺杂的NaYF4纳米晶在近红外光(980nm)激发下可产生中心位于539和655nm的上转换发光,其中位于539nm的发光与四甲基异氰酸罗丹明(tetrametrylrhodarnine isothiocyante,TRITC)染料分子的吸收光谱部分重叠.本文基于上述光谱... Yb3+和Er3+离子掺杂的NaYF4纳米晶在近红外光(980nm)激发下可产生中心位于539和655nm的上转换发光,其中位于539nm的发光与四甲基异氰酸罗丹明(tetrametrylrhodarnine isothiocyante,TRITC)染料分子的吸收光谱部分重叠.本文基于上述光谱重叠特性,构筑了以β-NaYF4:Yb,Er为能量给体、TRITC为能量受体的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体系.TRITC分子通过静电作用紧密吸附于纳米晶表面,其较近距离的相互作用利于提高LRET效率和体系的稳定性.在980nm近红外光激发下,LRET过程使NaYF4:Yb,Er位于539nm的上转换发光减弱,同时可观察到TRITC染料分子的发光.对发光寿命的研究也证实了β-NaYF4:Yb,Er到TRITC的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稀土纳米晶 四甲基异氰酸罗丹明 组装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原文传递
面向小分子转化反应的稀土多相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郭毓 张亚文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8,共14页
稀土元素由于具有强碱性、氧化还原性和高配位数等性质,对于许多化学反应都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本综述以反应为导向,简要总结了稀土催化剂在醇类氧化脱氢、气体小分子氧化、气体小分子重整等小分子转化反应中的多相催化反应性及其结... 稀土元素由于具有强碱性、氧化还原性和高配位数等性质,对于许多化学反应都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本综述以反应为导向,简要总结了稀土催化剂在醇类氧化脱氢、气体小分子氧化、气体小分子重整等小分子转化反应中的多相催化反应性及其结构-活性的关联关系。稀土元素在多相催化体系中可以作为直接产生催化活性的主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分散活性成分的载体,还可以作为与活性成分发生协同作用的助催化剂。预期实验研究与理论计算的结合将对新型稀土多相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和开发提供更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多相催化 小分子转化 结构-活性的关联关系 酸碱位点 氧化还原位点
原文传递
纳米氧化铈对X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分布及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司少艳 王宗烨 +5 位作者 吕广明 宋淑军 刘彦君 秦亚亚 吴莹莹 严纯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9-344,共6页
目的观察纳米氧化铈对X射线引起的小鼠免疫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小鼠按体重分层分为7组:对照组、模型组、模型+不同剂量纳米氧化铈组(模型+10ng组、模型+100ng组、模型+1μg组、模型+10μg组、模型+100μg组),每组各6... 目的观察纳米氧化铈对X射线引起的小鼠免疫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小鼠按体重分层分为7组:对照组、模型组、模型+不同剂量纳米氧化铈组(模型+10ng组、模型+100ng组、模型+1μg组、模型+10μg组、模型+100μg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和纳米氧化铈组小鼠经X射线1次性全身照射,照射剂量4Gy,纳米氧化铈组小鼠于照射前4d开始,分别腹腔注射10、100ng/kg,1、10和100μg/kg体重的纳米氧化铈,每周2次,照射后第10天处死小鼠。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B、NK、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X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的白细胞总数和NK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总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及百分比,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降低(t=2.26~3.18,P〈0.05);B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升高(t=2.45、3.18,P〈0.05)。X射线照射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纳米氧化铈对上述免疫学指标有改善作用,其中以10和100μg纳米氧化铈组改善效果明显,而10μg组改善作用最佳。结论纳米氧化铈能够提高X射线照射小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铈 辐射损伤 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铈对X线辐照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及构成的影响
11
作者 司少艳 李林东 +5 位作者 王宗烨 刘彦君 王奎 张刚 刘新玥 宋淑军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365-369,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铈对X线辐照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 小鼠按体质量分层后随机分为4组,具体方法:称量每只小鼠的体质量,按体质量从高到低依次分为6组,每组4只,然后从每组中随机各取1只,分别形成对照组、... 目的 观察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铈对X线辐照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 小鼠按体质量分层后随机分为4组,具体方法:称量每只小鼠的体质量,按体质量从高到低依次分为6组,每组4只,然后从每组中随机各取1只,分别形成对照组、模型组、5 nm氧化铈组和25 nm氧化铈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纳米氧化铈组小鼠经X线一次性全身照射,照射剂量3 Gy;纳米氧化铈组小鼠于照射前4天,1次/d分别腹腔注射10 μg/kg体质量的5 nm氧化铈或25 nm氧化铈,照射后每隔2 d注射1次纳米氧化铈;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0.9 % NaCl溶液.照射后第10 天处死小鼠,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构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百分比、单核细胞数及百分比、淋巴细胞数、总T细胞数及百分比、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及百分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细胞数、B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5 nm氧化铈组除总T细胞百分比、CD4+和CD8+T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余上述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5 nm氧化铈组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25 nm氧化铈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总T细胞数及百分比、CD4+和CD8+T细胞数及百分比均降低,NK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5 nm氧化铈组淋巴细胞数和CD8+T细胞数均低于5 nm氧化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铈对X线辐照小鼠免疫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铈 辐射损伤 免疫 细胞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