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78
1
作者 张双 刘立杰 +4 位作者 刘永政 王楠 王倩 柳东田 刘淑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92-94,98,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临床内科治疗相同,...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临床内科治疗相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训练。干预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和自我效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效能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均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运动康复锻炼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自我效能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康复训练 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心功能 自我效能
下载PDF
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1外显子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军丽 王欣 《中国综合临床》 2020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21L858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21L858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Ⅳ期EGFR 21L858R突变的NSCLC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仅接受盐酸埃克替尼一线治疗(盐酸埃克替尼组),23例患者接受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组)。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10月1日。结果盐酸埃克替尼组与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2.0%(21/40)、73.9%(17/2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5%(37/40)、95.7%(22/2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15、1.000)。盐酸埃克替尼组与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8.6个月与12.1个月(χ2=22.945,P<0.001)。进一步COX回归分析也显示阿帕替尼联合埃克替尼治疗较单药盐酸埃克替尼可延长患者的PFS(偏回归系数为-1.286,P<0.001)。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5%(29/40)与82.6%(19/23),盐酸埃克替尼组患者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组患者有1例发生3级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和≥3级的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40、0.365)。结论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EGFR21L858R突变的NSCLC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该类患者一线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盐酸埃克替尼 阿帕替尼 一线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颖 张辉 +3 位作者 谢永红 赵敏 沈彦 尹端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文中研究NSCLC中HIF-1α和...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文中研究NSCLC中HIF-1α和p-gp的相关性,探讨HIF-1α和p-gp在NSCLC发生发展及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中的作用,并初步分析HIF-1α和p-gp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年1-5月NSCLC新鲜标本60例作为NSCLC组,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肺良性病变组,应用PCR方法选用HPV16、18型特异性引物检测2组中HPV D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p-gp的表达。结果 NSCLC中HIF-1α阳性率为48.3%(29/60),肺良性病变未见阳性表达(χ2=15.163,P<0.05);p-gp的阳性率为60.0%(36/60),肺良性病变未见阳性表达(χ2=21.818,P<0.05);HIF-1α阳性者中p-gp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IF-1α阴性者,两者呈正相关(r=0.313,P<0.05);NSCLC组中HIF-1α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gp表达与组织学分型相关,肺腺癌p-gp阳性表达率(83.3%)高于肺鳞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高分化型HPV DNA检出率(8.3%)低于中、低分化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者HPV DNA检出率(60.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与p-gp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及MDR;HPV感染可能是NSCLC发生的病因学因素之一,但NSCLC中HIF-1α、p-gp表达与HPV感染均无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P-糖蛋白 人乳头状瘤病毒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董立新 李文军 +6 位作者 董淑芬 付占昭 李平 张庆怀 顾涛 杨森 张少荣 《中国综合临床》 2011年第7期744-746,共3页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NSCLC患者,其中骨转移16例,脑转移10例。放疗部位包括肺原发灶及骨、脑转移灶,放疗期间同时服用吉非替...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NSCLC患者,其中骨转移16例,脑转移10例。放疗部位包括肺原发灶及骨、脑转移灶,放疗期间同时服用吉非替尼250mg每天1次,或厄洛替尼150mg每天1次,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副作用。结果所有患者在放疗期间均能完成放疗联合靶向治疗,12例患者出现腹泻,8例伴发呕吐,12例合并有皮疹。放疗前按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平均为3分,放疗后为2分。骨转移局部控制率为93.8%(15/16),脑转移灶控制率为70.0%(7/10),肺部6个月局部控制率为84.6%(22/26)。结论针对Ⅳ期NSCLC,姑息性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是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其对生存时间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疗法 靶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癌症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付占昭 程少会 +4 位作者 顾涛 王蕴 毕然 曹军丽 华海侠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4期1976-1977,共2页
关键词 癌症 疼痛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下载PDF
HIF-1α及其靶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芳 尹立勇 +2 位作者 娄娟 顾涛 付占昭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764-769,共6页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1,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1,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宫颈癌组织(54例)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HIF-1α、GLUT-1及VEGF表达的阳性率,并分析HIF-1α与GLUT-1、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中HIF-1α、GLUT-1、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宫颈癌组织HIF-1α、GLUT-1、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中低分化者宫颈癌组织GLUT-1表达阳性率高于高分化者;临床分期Ⅲ、Ⅳ期者宫颈癌组织GLUT-1表达阳性率高于临床分期Ⅰ期者(P<0.05)。HIF-1α与GLUT-1、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s=0.280、0.320,P<0.05)。结论 HIF-1α、GLUT-1和VEGF高表达提示宫颈癌具有更高的侵袭性,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恶性程度以及预测临床放疗效果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认知情绪调节与焦虑抑郁水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晓麟 付宝红 +3 位作者 董立新 李秀梅 曹丽艳 付占昭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与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宫颈癌术后化疗的2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调查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情况,采用贝克抑郁...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与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宫颈癌术后化疗的2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调查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情况,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问卷和贝克焦虑量表调查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焦虑症患者占54.4%(136/250),而抑郁症患者占72.0%(180/250)。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重,关于沉思默想、灾难化和责备他人的得分越高,而关于积极调整、关注计划、积极重评的得分越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979~19.571,均P<0.05)。与无焦虑组相比,焦虑组关于积极调整(t=14.693,P<0.001)的得分较低,而关注计划(t=1.988,P=0.048)、自我安慰(t=3.605,P<0.001)、灾难化(t=16.680,P<0.001)和责备他人(t=5.609,P<0.001)的得分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抑郁与自责、沉思默想、灾难化、责备他人等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6、0.378、0.274、0.119,均P<0.05),与关注计划、积极重评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36、-0.239,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密切相关,常应用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更易产生抑郁和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术后化疗 认知情绪调节 焦虑 抑郁 相关性
下载PDF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在肺部微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秋丽 毕然 +3 位作者 靳甜 关玲 贾洪菊 李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肺部微结节(直径≤5mm)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另探索有效的穿刺方法。方法:在CT引导下对58例肺部微结节行经皮穿刺活检术,其中18例采用Angiotech 20G软组织活检针穿刺,40例采用Angiotech 17G同轴套管针配以B...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肺部微结节(直径≤5mm)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另探索有效的穿刺方法。方法:在CT引导下对58例肺部微结节行经皮穿刺活检术,其中18例采用Angiotech 20G软组织活检针穿刺,40例采用Angiotech 17G同轴套管针配以Biopince18G自动活检针,穿刺结果与手术或临床随访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准确性及并发症情况,比较采用不同穿刺针诊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结果:经74次穿刺所有患者均获取足够的组织标本,其中对29例恶性微结节的诊断敏感性为89.7%(26/29),特异性为100%(29/29);对29例良性微结节的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9.7%(26/29);总诊断符合率为94.8%(55/58)。两种穿刺针诊断的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0),第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25),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7,P=0.159),咳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P=0.049)。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微结节的诊断准确性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诊断技术,且同轴套管针配以自动活检针穿刺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充气加压装置预防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11
9
作者 龚姗 李苗 +3 位作者 姜丽 陈红娟 曹丽艳 金海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9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周期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因具有血栓中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Ⅰ期住院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周期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因具有血栓中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Ⅰ期住院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每组40例。其中联合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周期性充气加压装置,单用低分子肝素钙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单用周期性充气加压装置组应用周期性充气加压装置。各组患者均记录术后第7天凝血指标,并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①术后第7天,单用周期性充气加压装置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7.5%)显著高于联合组(2.5%)和单用低分子肝素钙组(15.0%),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联合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三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周期性充气加压装置可明显降低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钙 周期性充气加压装置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康丽影 高立明 +3 位作者 曹军丽 付占昭 徐红梅 郑磊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2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顺铂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60例经细胞学确诊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胸腔灌注恩度45mg,3次/周(d1,d4,d7),顺铂40mg,3次/周(d2,d5,d8),对...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顺铂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60例经细胞学确诊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胸腔灌注恩度45mg,3次/周(d1,d4,d7),顺铂40mg,3次/周(d2,d5,d8),对照组顺铂同上,24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进行胸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24/30,80.0%)高于对照组(16/30,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26/30,86.7%)高于对照组(18/3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患者胸水中VEGF表达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恩度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控制恶性胸水的方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恶性 药物疗法 联合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血管抑制素类
下载PDF
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724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欣 曹军丽 +4 位作者 高立明 程少会 董立新 王振宏 王晓静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5年第8期535-538,共4页
目的 探讨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HDL)、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103例和健康体检者111名,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直接法测定血清HDL水平,化学发光法... 目的 探讨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HDL)、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103例和健康体检者111名,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直接法测定血清HDL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EA和CA724水平,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通过ROC曲线分析每种检测指标及不同组合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CEA和CA724水平[中位数(四分位距)]分别为0.87(2.69) μg/ml、2.66(4.38)ng/ml和5.10(7.79)U/ml,高于健康体检者的0.22(0.21)lμg/ml、1.28(1.60) ng/ml和1.81 (1.60)U/ml(均P=0.000);胃癌患者HDL水平为0.86(0.35) mmol/L,低于健康体检者的1.29(0.44) mmol/L(P=0.000).D-二聚体、HDL、CEA、CA72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859、0.739、0.743.D-二聚体诊断分界点为0.46 μg/ml,敏感度为68.0%,特异度为86.5%;HDL诊断分界点为0.995 mmol/L,敏感度为73.8%,特异度为84.7%;CEA诊断分界点为3.585 ng/ ml,敏感度为44.7%,特异度为92.0%;CA724诊断分界点为3.765 U/ml,敏感度为57.3%,特异度为89.2%.D-二聚体+HDL+CA724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2,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89.2%.四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敏感度为84.5%,特异度为89.2%.结论 D-二聚体、HDL、CEA和CA724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D-二聚体 高密度脂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724
原文传递
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兰兰 高立明 +4 位作者 程少会 曹军丽 姜丽 栗坤 李健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540-1542,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ntin-19-fragment,CYFRA21-1)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或同期放化疗前后的水平,探讨其水平与肿瘤负荷、近期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中晚期宫颈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ntin-19-fragment,CYFRA21-1)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或同期放化疗前后的水平,探讨其水平与肿瘤负荷、近期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中晚期宫颈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单纯放疗,36例行同期放化疗。采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样本,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CYFRA21-1水平,放疗结束1个月后行盆腔CT,依据RES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对CYFRA21-1水平和近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全组患者血清CYFRA21-1阳性率为54.545%,阳性率随肿瘤分期增加而升高(P=0.029);治疗后血清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39)。CR+PR组的血清CYFRA21-1显著低于SD+PD组(P=0.019)。结论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血清CYFRA21-1水平与肿瘤负荷呈正相关,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与近期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同步放化疗 疗效
下载PDF
D-二聚体、脂蛋白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军丽 王欣 +4 位作者 高立明 程少会 曹丽艳 付占昭 康丽颖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脂蛋白和癌胚抗原对恶性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39例和健康体检者155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直接法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脂蛋白和癌胚抗原对恶性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39例和健康体检者155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直接法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每种检测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并找到合适的检测组合。结果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D-二聚体、LDL、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01),HDL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P<0.001);D-二聚体诊断分界点为0.495μg/ml,敏感性为62.6%,特异性为86.5%;HDL诊断分界点为1.025 mmol/L,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85.2%;LDL的诊断分界点为3.375 mmol/L,敏感性为54%,特异性为82.6%;LP(a)诊断分界点为27.3 mg/dl,诊断的敏感性为58.3%,特异性为87.1%;CEA诊断分界点为2.14 ng/ml,敏感性为59.7%,特异性为76.8%;HDL+CEA的敏感性为77.7%,特异性为88.4%;D-二聚体+HDL的敏感性为70.5%,特异性为96.1%;HDL+LP(a)的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93.5%;D-二聚体+HDL+LP(a)的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92.3%;D-二聚体+HDL+CEA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85.8%;HDL+LP(a)+CEA的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92.3%;D-二聚体+HDL+LP(a)+CEA的敏感性为89.9%,特异性为92.3%。结论 D-二聚体和脂蛋白可以像CEA一样作为肿瘤标志物,其联合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恶性胃肠道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脂蛋白 癌胚抗原 联合检测 胃肠道肿瘤
原文传递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顾涛 华海侠 +4 位作者 付占昭 张绍华 曹晓艳 张庆怀 杨森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68-871,共4页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临床和物理因素。方法选取未手术、经缩野增量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收集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及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物理参数...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临床和物理因素。方法选取未手术、经缩野增量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收集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及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物理参数。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和,线性趋势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放射性食管炎47例,其中1级31例,2级11例,3级5例,总发生率为44.3%(47/106)。KPS评分、放疗增敏和病灶位置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x^2=11.30、8.45、7.67,均P〈0.05)。照射野内食管受照长度、照射野内食管受照平均剂量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F:20.82、83.08,均P〈0.05)。随着受照射体积百分数V20、V30、V40和V50的增加,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具有线性趋势(x^2=38.36、33.29、38.18、54.62,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放疗增敏、照射野内食管受照长度、照射野内食管受照平均剂量和V50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相关(OR=0.321、2.850、7.307、8.558,均P〈0.05)。结论放疗增敏、照射野内食管受照长度、照射野内食管受照平均剂量和VS0是影响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因素,V50对判断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三维适形放疗 食管炎 放射性 多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血小板数和TGF-β1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顾涛 张彦秋 +4 位作者 刘立杰 张双 张瑜 付占昭 付宝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4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血小板数和TGF-β1浓度的变化,探讨两者在病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2例NSCLC患者化疗前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VEGF/血小板数和TGF-β1浓度,化疗采用GP方案,连用2周期,治疗结束后...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血小板数和TGF-β1浓度的变化,探讨两者在病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2例NSCLC患者化疗前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VEGF/血小板数和TGF-β1浓度,化疗采用GP方案,连用2周期,治疗结束后1周再次测定血清VEGF/血小板数和TGF-β1浓度,并行胸部CT检查,根据CT结果分为化疗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组(病情稳定+疾病进展),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NSCLC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血小板数、TGF-β1浓度分别为(0.803±0.078)10^(-6)pg、45.56±4.54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0.539±0.027)10^(-6)pg、16.02±2.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7、39.56,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NSCLC患者之间血清VEGF/血小板数、TGF-β1浓度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组化疗前血清VEGF/血小板数为(0.810±0.121)10^(-6)pg,化疗后下降至(0.415±0.098)10^(-6)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4,P<0.05);化疗无效组化疗前血清VEGF/血小板数为(0.815±0.104)10^(-6)pg,化疗后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2,P<0.05)。化疗有效组化疗前血清TGF-β1浓度为42.57±4.47ng/ml,化疗后浓度下降至20.75±3.4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2,P<0.05);化疗无效组化疗前血清TGF-β1浓度为41.90±5.26ng/ml,化疗后浓度为45.51±4.4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30)。结论血清VEGF/血小板数和TGF-β1浓度与肿瘤活动度密切相关,可用于判定NSCLC化疗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不同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程少会 曹军丽 付占昭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期88-89,共2页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D-二聚体异常增高,D-二聚体是能全面反映凝血与纤溶活化的生物标志物,它是纤维蛋白溶解酶作用于血管内外交联纤维蛋白所产生的一种降解产物。在肿瘤患者中常有凝血功能...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D-二聚体异常增高,D-二聚体是能全面反映凝血与纤溶活化的生物标志物,它是纤维蛋白溶解酶作用于血管内外交联纤维蛋白所产生的一种降解产物。在肿瘤患者中常有凝血功能激活,而这种凝血功能活化常与肿瘤进展、转移相关,无论实验室还是临床研究都显示肿瘤与凝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病理学 临床 D-二聚体 预后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晓东 付占昭 +2 位作者 顾涛 王欣 曹军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技术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同步放化疗,干预组在常规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技术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同步放化疗,干预组在常规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技术,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采用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第4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治疗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各领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干预组患者在情感状况和肺癌相关症状方面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家庭生活方面较治疗前轻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在肺癌相关症状方面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社交/家庭生活方面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技术能明显提高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护理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血清HE4浓度在妇科盆腔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术艺 董立新 +1 位作者 李洪臣 王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清含量在妇科盆腔肿物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132例妇女血清HE4水平,其中46例体检健康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n=46),86例盆腔肿物住院患者按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n=56)和恶性病变组(n=3...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清含量在妇科盆腔肿物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132例妇女血清HE4水平,其中46例体检健康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n=46),86例盆腔肿物住院患者按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n=56)和恶性病变组(n=30)。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HE4范围是23.5~46.0pmol/L,均值为34.1±5.6pmol/L;艮性病变组血清HE4范围是30.1~58.9pmol/L,均值为39.1±7.2pmol/L;恶性病变组血清HF4范围是31.2—1430.0pmol/L,均值为248.7±364.5pmol/L,恶性病变组HE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4在51.6pmol/L时诊断指数最大(0.847),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和98.0%,ROC曲线下面积0.935(95%CI:0.832-1.037,P=0.000)。HE4诊断盆腔恶性肿瘤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67,/9=0.000。结论:血清HE4浓度测定是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附睾蛋白4(HE4) 卵巢肿瘤 盆腔肿物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替吉奥胶囊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兰兰 高立明 +3 位作者 程少会 曹军丽 郑磊 徐红梅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替吉奥胶囊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入组,其中治疗组23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采用6MV X线照射,DT 40~50 Gy,4~5周完成。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常规分割放疗2.0 Gy...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替吉奥胶囊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入组,其中治疗组23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采用6MV X线照射,DT 40~50 Gy,4~5周完成。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常规分割放疗2.0 Gy/d,5 d/周。对照组17例于放疗第1天开始行一线方案(如ECF、DCF、FOLFOX、FOLFIR I等)化疗2个周期以上,评价两组胃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中1例因突发心脏病退出。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72.7%,疾病控制率(DCR)为90.9%;对照组ORR为41.2%,DCR为82.4%。治疗组O R R高于对照组(P=0.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6个月和5.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的毒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其中Ⅲ~Ⅳ级骨髓抑制治疗组的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替吉奥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有效率高、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较单纯化疗高,不良反应可耐受,对于不可切除或不愿手术治疗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胃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替吉奥胶囊 疗效 毒副反应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对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庆怀 程少会 +3 位作者 王芳 李平 胡宗兰 付占昭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6期2159-2160,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放射治疗 复方苦参注射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