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分析C T和M R 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选取本院接诊的72名股骨头坏死患者展开实验研究,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实验者应用C T进行检查,B组实验者应用MRI进行检测,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标...目的:对比分析C T和M R 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选取本院接诊的72名股骨头坏死患者展开实验研究,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实验者应用C T进行检查,B组实验者应用MRI进行检测,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对两组患者阳性诊断率进行分析对比,并对两组不同ARCO分期下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股骨头坏死阳性诊断率为94.44%,显著高于A组股骨头坏死阳性诊断率(77.78%);B组与A组ARCO分期诊断结果中Ⅲ期和Ⅳ期患者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Ⅰ期和Ⅱ期患者占比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MRI在不同时期股骨头坏死诊断方面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早期诊断方面,因此应将MRI作为主要的股骨头坏死检测手段.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68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68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吸烟时间长、术前下肢静脉有病变者、有糖尿病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术前体质量指数>27 kg/m2、术中失血量>500 m L、术后未进行下肢辅助锻炼、术后卧床时间>4 d、血液高凝、有心房颤动史、合并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单因素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下肢病变、术中失血量>500 m L、血液高凝、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较多,因此应重视这些高危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比分析C T和M R 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选取本院接诊的72名股骨头坏死患者展开实验研究,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实验者应用C T进行检查,B组实验者应用MRI进行检测,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对两组患者阳性诊断率进行分析对比,并对两组不同ARCO分期下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股骨头坏死阳性诊断率为94.44%,显著高于A组股骨头坏死阳性诊断率(77.78%);B组与A组ARCO分期诊断结果中Ⅲ期和Ⅳ期患者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Ⅰ期和Ⅱ期患者占比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MRI在不同时期股骨头坏死诊断方面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早期诊断方面,因此应将MRI作为主要的股骨头坏死检测手段.
文摘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68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吸烟时间长、术前下肢静脉有病变者、有糖尿病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术前体质量指数>27 kg/m2、术中失血量>500 m L、术后未进行下肢辅助锻炼、术后卧床时间>4 d、血液高凝、有心房颤动史、合并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单因素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下肢病变、术中失血量>500 m L、血液高凝、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较多,因此应重视这些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