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2例下咽癌综合治疗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潘新良 雷大鹏 +5 位作者 刘大昱 许风雷 王宏利 金童 解光 栾信庸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10-715,共6页
目的总结下咽癌手术切除、咽喉功能重建的临床经验,分析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治疗的352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1例,女31例;年龄26—82岁,中位数58岁;梨状窝癌272例... 目的总结下咽癌手术切除、咽喉功能重建的临床经验,分析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治疗的352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1例,女31例;年龄26—82岁,中位数58岁;梨状窝癌272例,下咽后壁癌61例,环后癌19例;按照UICC2002TNM分级分期标准,Ⅰ期3例,Ⅱ期31例,Ⅲ期134例,Ⅳ期184例。241例作了喉功能保留手术,111例未保留喉功能,喉功能保留率68.5%,梨状窝癌的喉功能保留率75.7%(206/272)。所有患者均行颈淋巴清扫术,其中双侧颈清扫术105例,单侧颈清扫术247例。保留喉功能组采用直接缝合137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62例,裂层皮片2例,裂层皮片+胸大肌皮瓣5例,胃代下咽食管12例,结肠代下咽食管23例;不保留喉功能组采用直接缝合17例,喉气管黏膜瓣修复下咽54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7例,胸大肌肌皮瓣+喉气管瓣8例,累及食管者应用胃代下咽食管22例,结肠代下咽食管3例。术后均给予放射治疗,剂量55~75Gy。生存率统计采用直接法,失访按死亡计。结果随访率96.6%(340/352)。全部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229/352)、53.6%(142/265);各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3/3,Ⅱ期80.6%(25/31),Ⅲ期65.O%(67/103),Ⅳ期36.7%(47/128)。241例喉功能保留组,喉功能(呼吸、发音及吞咽保护)全恢复169例(70.1%),发音及吞咽保护恢复72例(29.9%),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8.0%(164/241)、59.7%(114/191);喉功能未保留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8.6%(65/111)、37.8%(28/74)。病理结果均为鳞状细胞癌,高、中、低分化分别为84例、163例、105例;淋巴转移为239侧。结论下咽癌以综合治疗为主,在安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喉的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喉切除术 咽切除术 综合疗法 鳞状细胞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鹃 张天宇 +4 位作者 沈建中 龚静蓉 王宏利 张吉闵 庞宇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用眼震电图测试仪进行自发性眼震试验、位置试验、摇头试验、转颈试验、温度试验和视眼动系统检查(凝视试验、扫视试验、平...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用眼震电图测试仪进行自发性眼震试验、位置试验、摇头试验、转颈试验、温度试验和视眼动系统检查(凝视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对上述各项试验数据进行相应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前庭功能异常为68.4%,对照组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72,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眩晕症状与前庭功能减退有一定关系,且多为外周性眩晕,眼震电图可提供客观的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前庭功能检查 眼震电图
原文传递
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糖尿病患者听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鹃 张天宇 +4 位作者 沈建中 龚静蓉 朱靖燕 王宏利 邹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875-879,共5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听力损失特点,探讨其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变化特征。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136例(272耳)DM患者(实验组)的一般情况、有无微血管并发症及听力损失程度等进行问卷调查,按每10岁分为30~40岁,...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听力损失特点,探讨其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变化特征。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136例(272耳)DM患者(实验组)的一般情况、有无微血管并发症及听力损失程度等进行问卷调查,按每10岁分为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4个年龄段,均对其进行纯音听阈(PTT)、声导抗、ABR和DPOAE检测,并与120例(240耳)同样分为4组的正常同龄成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30~40岁年龄段其ABRⅠ~Ⅴ波间期及反应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上患者ABR反应阈随增龄明显增加、波间期延长,而且60岁以上患者Ⅲ~Ⅴ、Ⅰ~Ⅴ波间期的延长与同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DPOAE检出率均为100%,但早期DM患者DPOAE幅值在1~8kHz均较同龄对照组降低,且以4kHz幅值减小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患者多为双侧渐进性的轻、中度听力损害,ABR及其听阈异常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有无微血管并发症相关,而与DM类型及病程无关。DPOAE可用于了解早期DM患者的耳蜗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耳声发射 自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