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5-羟色胺、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杰 王卓 《微循环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8-2018-07本院8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8-2018-07本院8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血清β-EP、5-HT、SO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85%(39/42)vs 66.66%(30/45)](P<0.05);血清β-EP、5-HT、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4.69±17.03)ng/L vs(145.38±13.97)ng/L,(49.27±6.38)μg/L vs(31.95±3.76)μg/L,(132.28±24.60)U/ml vs(110.86±22.12)U/ml](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85±0.62)分vs(4.97±0.81)分,(1.52±0.31)分vs(3.31±0.67)分](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52%(4/42)vs 26.66%(12/45)](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提高血清β-EP、5-HT、SOD的水平,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加巴喷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脑外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杰 刘建芳 柴文军 《亚太传统医药》 2010年第11期69-70,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特点、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救治的颅脑外伤病人51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治愈率、致残率及病死率。结果:按照预后格拉斯分级标... 目的:分析总结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特点、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救治的颅脑外伤病人51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治愈率、致残率及病死率。结果:按照预后格拉斯分级标准(Glasgow Coma Scale,GCS),所有患者随访半年发现,有17例(33.3%)治愈、14例(27.5%)中残、5例(9.8%)重残、6例(11.8%)植物生存、9例(17.6%)死亡,死亡患者中均是成年人,以老年患者(>60岁)居多。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发病,病死率高,早期预防诊断及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严重程度及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后手术 脑梗死 CT
下载PDF
肉毒素注射治疗联合MVD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
3
作者 李杰 李剑 +1 位作者 柴文军 吕艳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14-319,共6页
目的:探讨肉毒素注射治疗联合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对面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4例面肌痉挛患者,以随机抽签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MVD组,每组各52例。MV... 目的:探讨肉毒素注射治疗联合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对面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4例面肌痉挛患者,以随机抽签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MVD组,每组各52例。MVD组给予MVD手术治疗,联合治疗组行MVD联合肉毒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电生理指标水平、血清学指标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48/52),MVD组患者总有效率76.92%(40/52),联合治疗组高于MVD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电生理指标——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乳突眼轮匝肌、乳突口轮匝肌的肌电位振幅均低于MVD组(P<0.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学指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突触相关膜蛋白(synapse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AMP)、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水平均低于MVD组(P<0.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MVD组(P<0.001)。治疗期间,联合治疗组、MV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8%(8/52)、9.62%(5/52)(P>0.05)。结论:肉毒素注射治疗联合MVD法对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诱发患者肌电图诱发运动电位的振幅下降,改善患者的AchE、SAMP、CaM等血清学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较好,推荐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肉毒素 微血管减压术 临床疗效 电生理指标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微创血肿穿刺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抢救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柴文军 李杰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第7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9例,并与对照组68例行开颅穿刺引流术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出现好转。微创组总有效率91.3...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9例,并与对照组68例行开颅穿刺引流术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出现好转。微创组总有效率91.30%,开颅手术组总有效率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穿刺在救治高血压导致脑出血时均有比较理想的疗效,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血肿穿刺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与伽玛刀放射外科手术对老年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杰 王卓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与伽玛刀放射外科手术对老年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接诊的90例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老年患者,通过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血管减压组(n=45)和伽玛刀组(n=45),比较两组术后3个...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与伽玛刀放射外科手术对老年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接诊的90例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老年患者,通过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血管减压组(n=45)和伽玛刀组(n=45),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疗效,并进行12个月随访,记录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记录并发症以及疼痛复发率。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疗效总缓解率比较无显著差异[88.89%(40/45)vs 82.22%(37/45)](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微血管减压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VAS评分均明显比伽玛刀组低,比较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恶心呕吐、耳鸣、面部麻木、听力障碍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7.78%(8/45)vs 15.56%(7/45)](P>0.05);在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微血管减压组疼痛复发率明显比伽玛刀组低[11.11%(5/45)vs 28.89%(1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和伽马刀放射术均可缓解老年特发性三叉神经痛,但微血管减压术在远期疼痛缓解率和复发率上均优于伽马刀放射术,更利于基础状况良好的老年患者治疗,但对于基础情况较差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伽马刀放射术也可以作为较好的姑息治疗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特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伽玛刀放射术
下载PDF
改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杰 王卓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7期903-90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8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改良组在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记... 目的探讨改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8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改良组在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记录并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改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显微血管减压术能明显提高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7
作者 李宗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85-88,共4页
本次实验将研究微创技术在治疗创伤骨科疾病和损伤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确认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微创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病例收集时间集中在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共计120例患者。为了验证微创技术的应用... 本次实验将研究微创技术在治疗创伤骨科疾病和损伤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确认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微创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病例收集时间集中在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共计120例患者。为了验证微创技术的应用效果,故在120例名患者中随机抽出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另外60例患者则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并命名为实验组。根据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评估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换药次数更低的为实验组,手术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更长的为对照组。并且经过治疗后,原本在SF-36评分和VAS评分上相近的两组患者开始出现较大差异,简单来说,就是实验组SF-36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结论 当涉及创伤骨科手术治疗时,微创技术具备明显的优势。因此,为了减少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并有效提升医疗服务治疗,可以将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与创伤骨科治疗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临床治疗
下载PDF
骨科临床治疗中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8
作者 李宗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该研究旨在评估骨科临床治疗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观察和护理干预,以期提前发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情况,进而改善治疗结果。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均为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年1月之后以... 该研究旨在评估骨科临床治疗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观察和护理干预,以期提前发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情况,进而改善治疗结果。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均为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年1月之后以及2022年7月之前。患者共计110例,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医院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适当的疼痛管理、创口清洁和换药等。而对于观察组患者,除了接受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外,还进行了更加细致和精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这包括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及时处理并发症风险等。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长期跟踪观察,收集并分析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康复情况等数据。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评估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骨科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结果 根据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55例患者中,有1例为不满意,其余54例分别为50例十分满意以及4例满意。对照组55例患者中,有16例为不满意,其余39例中包括33例十分满意和6例满意。其中,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0.91%,观察组为98.18%。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在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它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帮助患者尽早重返正常生活。同时,这种个体化和精准的护理方法也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临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临床治疗 预见性护理干预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浅谈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宗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95-98,共4页
本研究的目标是评估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微创技术的效果。基于此,将对这一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和探索,以了解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实际表现,并评估其对患者康复和手术结果的影响。通过这项研究,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决策... 本研究的目标是评估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微创技术的效果。基于此,将对这一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和探索,以了解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实际表现,并评估其对患者康复和手术结果的影响。通过这项研究,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推动创伤骨科领域的技术进步,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共计120例,均为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其以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为微创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并展开评估与分析。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数据发现,从出血量和换药次数上,观察组要少于对照组。这就意味着,微创技术比常规治疗可以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还能够加速创口愈合的过程。在创口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的愈合时间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较对照组更短。这说明微创技术有助于加快伤口愈合,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这些优势的存在还进一步验证了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的重要性。从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疼痛评分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并未存在过大的差异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此外,相较于对照组疼痛评分的下降趋势来说,观察组的更为明显。这表明微创技术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状况,还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通过应用微创技术,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并恢复正常生活。同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的推广应用,也将推动整个医疗领域向着更加精准、温和的治疗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创伤骨科 临床治疗
下载PDF
皮下保存自体骨瓣及早期颅骨成型术后的骨质生物学改变
10
作者 吴建梁 李剑 +3 位作者 扈玉华 范振增 李琛 李朝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22-1124,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瓣皮下保存及早期回植行颅骨成型术后骨瓣的骨质生物学变化。方法利用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假手术和手术组,制作去骨瓣减压及皮下自体骨瓣保存模型,并于保存2周的自体骨瓣回植行颅骨成型术。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测... 目的观察自体骨瓣皮下保存及早期回植行颅骨成型术后骨瓣的骨质生物学变化。方法利用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假手术和手术组,制作去骨瓣减压及皮下自体骨瓣保存模型,并于保存2周的自体骨瓣回植行颅骨成型术。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测定骨瓣的骨钙含量,运用组织化学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骨瓣组织学及生物结构的改变。结果正常颅骨及皮下保存骨瓣的骨钙含量分别为(935.15±166.36)ug/g(正常组)、(847.40±126.97)ug/g(1周组)、(766.55±126.89)ug/g(2周组)、(603.53±37.10)ug/g(4周组)、(444.68±48.05)ug/g(8周组);骨瓣回植颅骨成型术后的骨钙含量分别为(628.53±47.16)ug/g(回植后2周组)、(691.55±50.61)ug/g(回植后4周组)、(835.89±94.75)ug/g(回植后8周组)。皮下保存的自体骨瓣逐渐被纤维组织包裹,骨髓腔破坏,陷窝细胞死亡,但骨小梁存在;骨瓣回植成型术血运逐步建立,部分死骨复活。结论自然状态下皮下保存自体骨瓣回植的最佳期限应在4周以内。早期特别是超早期施行皮下保存自体骨瓣颅骨成型术后,骨瓣的生物化学指标可以达到正常颅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瓣 颅骨成型术 骨质生物学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去骨瓣减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柴文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379-379,共1页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去骨瓣减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的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对A组患者进行常...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去骨瓣减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的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对B组患者在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基础上进行骨瓣减压术治疗,然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格拉斯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格拉斯哥评分明显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格拉斯哥评分明显大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去骨瓣减压术的应用效果非常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因此可以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去骨瓣减压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置管抽吸引流术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建芳 李杰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9期2981-2981,共1页
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选择性应用锥颅置管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8例,效果满意,在临床治疗中意义重大。
关键词 脑出血 锥颅置管 抽吸引流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