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8篇文章
< 1 2 2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法化学制备的超薄和极薄二氧化硅/硅膜的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KOPANI M KOBAYASHI H +4 位作者 TAKAHASHI M MIKULA M IMAMURA K VOJTEK P PINCIK E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4-67,共4页
二氧化硅薄膜至今依然属人们广泛研究的材料,这是因为当这种材料制备为高质量的超薄、极薄的氧化物时,可实际应用于不同方面,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栅氧化层以及液晶显示屏(LCD)的生产。本文考察了厚度为3nm和5nm的极薄二氧化硅层... 二氧化硅薄膜至今依然属人们广泛研究的材料,这是因为当这种材料制备为高质量的超薄、极薄的氧化物时,可实际应用于不同方面,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栅氧化层以及液晶显示屏(LCD)的生产。本文考察了厚度为3nm和5nm的极薄二氧化硅层的结构性质,这些薄层是通过适度掺杂n-型硅(100)晶片而形成。在形成氧化层之前用标准RCA方法清洁,并随后在氮气氛围中退火,部分样品在HCN溶液中钝化。本研究中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获取了复合结构中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信息。对SiO2钝化试样和非钝化试样中的Si-O-Si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分别用纵光(LO)和横光(TO)模式进行了鉴别,发现TO模式位置(约1 107cm-1)和振幅与试样的厚度无关。另一方面,LO模式的位置从约1 230cm-1(厚度约为1.5nm)改变为1 244cm-1左右(厚度约为4.5nm)。根据红外光谱峰的偏移,认为超薄和极薄SiOx复合结构并不均匀。对红外光谱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反褶积处理并获取相关信息。用次级离子质谱分析法(SIMS,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考察了试样的原子组成,发现NH键的数量也与技术条件相关。基于记录的试样X-反射率数据的理论处理结果,用原始方法确定了材料的结构性质、层密度、表面粗糙度以及相应界面,并将所得结果与原子力显微镜所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讨论。借助于深能阶瞬态光谱学中的电荷变形,证实HCN溶液对二氧化硅/硅界面密度的强钝化影响。钝化后,发现新形成的界面深处缺陷阱其密度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因为其形成原因与钝化过程中在界面处引入的NH原子对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硅结构 湿法化学 TO模式 LO模式
下载PDF
非均匀a-Si:H层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
2
作者 Brunner R Pincik E +2 位作者 Kobayashi H Kucera M Takahashi M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本文报道了沉积于玻璃基板上的a-Si:H基结构在6K下测定的光致发光光谱。认为其非高斯特性是由材料中的不同相引起的。由光谱拟合获得的数值数据结果显示,它们可以认为是两种有不同结构无序化度区域的光致发光叠加的结果。这是沉积过程... 本文报道了沉积于玻璃基板上的a-Si:H基结构在6K下测定的光致发光光谱。认为其非高斯特性是由材料中的不同相引起的。由光谱拟合获得的数值数据结果显示,它们可以认为是两种有不同结构无序化度区域的光致发光叠加的结果。这是沉积过程的问题,相当于无定形氢化硅结构性能的理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H基结构 光致发光光谱
下载PDF
极薄氧化物/6H-SiC结构的电学和光学性质研究
3
作者 Pincik E Kobayashi H +4 位作者 Madani M Rusnak J Takahashi M Mikula M Brunner R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20,共6页
研究了湿化学法(120℃硝酸氧化,还有低温湿法氧化过程和高温退火组合)制备的极薄氧化物/6H-SiC结构的电学和光学性质。用深能阶暂态光谱学(电荷版)分析了电界面性质,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考察了极薄氧化物/6H-SiC结构的光学... 研究了湿化学法(120℃硝酸氧化,还有低温湿法氧化过程和高温退火组合)制备的极薄氧化物/6H-SiC结构的电学和光学性质。用深能阶暂态光谱学(电荷版)分析了电界面性质,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考察了极薄氧化物/6H-SiC结构的光学性质。发现界面缺陷结构的强转换依赖于应用的技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MOS 硝酸氧化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深能阶瞬态光谱
下载PDF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被引量:350
4
作者 魏后凯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1997年第3期31-37,共7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中国
原文传递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214
5
作者 金碚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39-44,59,共7页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速增长”;90年代直至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将是“国际竞争”。现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已越来越成为我...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速增长”;90年代直至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将是“国际竞争”。现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界、企业界和广大民众关注的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 国际竞争力 中国 研究对象 福利经济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 被引量:334
6
作者 金碚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8,共14页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实质变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中,将发生一系列全局性、长期性的新现象、新变化。经济发展将走上新轨道,依赖新动力,政府、企业、居民都必须有新观念和新作为。"稳增长&qu...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实质变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中,将发生一系列全局性、长期性的新现象、新变化。经济发展将走上新轨道,依赖新动力,政府、企业、居民都必须有新观念和新作为。"稳增长"着眼近期,"调结构"着眼中期,"促改革"着眼长期。着眼于长期的改革,也需有现实的动力源泉,应有激励相容的机制机理。在经济新常态下,最重要的改革方向和政策取向就是要形成"公平—效率"的新常态关系,这是能否实现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之一——"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我们将越来越明显地观察和感受到中国社会的价值选择、行为特征和规则意识的一系列新常态现象。经济常态不仅是一种客观形势,而且是一种战略思维和战略心态,即以何种主观意识来判定经济态势的正常和合意与否。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社会心理会更具战略平常心,更倾向于长期理性、公共思维和持久耐心。国家发展将更加体现战略思维的"平常心态":长远眼界、长效目标和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改革动力 创新驱动 规则意识 战略思维
原文传递
商业模式体系重构 被引量:282
7
作者 原磊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79,共10页
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基于此种认识,笔者提出了商业模式的“3-4-8”的构成体系。“3-4-8”构成体系实质是一种从“远—中—近”三个层次对商业模式进行全面考察的立体架构。根据模块化的思想,商业模式变革可以遵循... 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基于此种认识,笔者提出了商业模式的“3-4-8”的构成体系。“3-4-8”构成体系实质是一种从“远—中—近”三个层次对商业模式进行全面考察的立体架构。根据模块化的思想,商业模式变革可以遵循的三种基本路径:基于价值模块的商业模式变革路径、基于界面规则的商业模式变革路径、基于二者混合的商业模式变革路径。在三种基本路径的基础上,商业模式变革可以进一步分为四种类型:完善型商业模式变革、调整型商业模式变革、改变型商业模式变革、重构型商业模式变革。这四种类型商业模式变革对商业模式核心逻辑的改变程度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动态性和产业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8”构成体系 模块化 变革路径 变革类型
原文传递
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 被引量:157
8
作者 郭克莎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4,共10页
需求约束的强化和加入WTO后的挑战 ,使我国的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并进一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工业化新时期需要选择新兴主导产业。从产业的增长潜力、就业功能、... 需求约束的强化和加入WTO后的挑战 ,使我国的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并进一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工业化新时期需要选择新兴主导产业。从产业的增长潜力、就业功能、带动效应、生产率上升率、技术密集度、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国际比较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制造业中兼顾产业升级基本目标和就业增长重要目标的新兴主导产业是 :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纺织和服装、普通机械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应当通过新的产业政策 ,促进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并加强其对整个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工业化 入世 带动效应 新兴主导产业 可持续发展 工业结构
原文传递
中国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 被引量:153
9
作者 魏后凯 吴利学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4-62,共9页
工业竞争力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衡量地区工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框架 ,即地区工业竞争力是由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和工业创新力有机构成... 工业竞争力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衡量地区工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框架 ,即地区工业竞争力是由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和工业创新力有机构成的综合体。根据这一基本理论框架 ,我们设计了一个简便的测度地区工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据此对当前我国各地区的工业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 ,提出了增强地区工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工业 竞争力 评价 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分解 被引量:148
10
作者 魏后凯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66-73,共8页
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分解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近年来,国内外虽有不少学者对中国的地区差异进行过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是选择人均国民收入或者国内生产总值等作为衡量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其着眼点也主要... 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分解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近年来,国内外虽有不少学者对中国的地区差异进行过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是选择人均国民收入或者国内生产总值等作为衡量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其着眼点也主要集中在地区差异的变迁上,而对地区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居民收入 收入分配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论无边界企业 被引量:182
11
作者 李海舰 原磊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4-102,共9页
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是有边界的,企业的边界在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处。本文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边界可趋于无穷。这是因为,在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随着边界扩张,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无... 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是有边界的,企业的边界在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处。本文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边界可趋于无穷。这是因为,在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随着边界扩张,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无法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交于一点。对无边界企业来讲,企业边界不再是指物质边界,而是指能力边界,企业边界的大小,取决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强弱。企业要想成为无边界企业,必须将自身的核心能力打造成价值模块,并融入全球价值网络当中。无边界企业有着不同的具体形式,但是不论哪种形式,都是基于核心能力运作的,价值网络是核心能力的集大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边界 能力边界 价值模块 价值链条 价值体系 价值网络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 被引量:177
12
作者 金碚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14,25,共11页
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以至全体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过程,而工业转型升级则是其关键。"十一五"时期,中国(除了很少数欠发达地区外)在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并跨入了"中等收... 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以至全体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过程,而工业转型升级则是其关键。"十一五"时期,中国(除了很少数欠发达地区外)在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并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工业已经从幼稚时期,进入成年时期,转型升级是成长的必然,必须从工业化初期的工业结构体系向适应工业化中后期的工业结构体系转变。资源约束尽管对中国工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也可以成为促进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而不会成为阻止中国工业继续快速增长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在现阶段,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质上是要在基本完成了初期工业化之后,建立向工业化中后期推进所要求的更先进和发达的产业体系。工业转型升级不仅仅表现在工业结构和工业体系的总体特征的变化上,更深刻地发生和体现在所有工业企业的战略抉择和战略走势上。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在新的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全面提升各个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转型升级 现代产业体系 企业战略 产业竞争力
原文传递
企业价值来源及其理论研究 被引量:125
13
作者 李海舰 冯丽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60,共9页
随着时代变化 ,价值来源的范围不断扩大。本文从企业角度 ,对劳动价值理论、资本价值理论、客户价值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价值产生机理进行了阐述 ,指出三种价值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 ,主体地位不同而已。从劳动... 随着时代变化 ,价值来源的范围不断扩大。本文从企业角度 ,对劳动价值理论、资本价值理论、客户价值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价值产生机理进行了阐述 ,指出三种价值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 ,主体地位不同而已。从劳动价值理论、资本价值理论为主转向客户价值理论为主 ,将成为指导企业发展的必然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价值 价值创造 价值来源 企业管理 劳动价值论 资本价值论 顾客价值 经济效益 体验经济
原文传递
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产业结构偏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及调整思路 被引量:130
14
作者 郭克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5-21,共7页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 中国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趋同的度量及合意与非合意性 被引量:133
15
作者 陈耀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1998年第4期37-43,共7页
产业结构趋同化提出于80年代中期,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多年存在的结构问题和区域问题之一。最近,这一问题在新一轮经济增长讨论中,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迄今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指向显示,“结构趋同”似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 产业结构趋同化提出于80年代中期,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多年存在的结构问题和区域问题之一。最近,这一问题在新一轮经济增长讨论中,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迄今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指向显示,“结构趋同”似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且不加区别地被赋予负面的价值判断。本文对此提出质疑,首先在界定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度量方法进行评价,接着选取1980~1994年的统计数据作经验验证和分析,最后重点对结构趋同的性质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结构趋同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集中状况及其国际比较 被引量:96
16
作者 魏后凯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9,共9页
本文采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 52 1个制造行业近 60万个企业的系统数据 ,深入考察了中国制造业的市场集中状况、行业特征及其国际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绝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集中度都非常低 ,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因此 ,如何按照分... 本文采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 52 1个制造行业近 60万个企业的系统数据 ,深入考察了中国制造业的市场集中状况、行业特征及其国际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绝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集中度都非常低 ,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因此 ,如何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 ,实行分类调控和引导 ,以有效提高制造业特别是规模效益显著行业的集中度 ,将是当前产业组织政策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制造业 市场集中 产业分散化
原文传递
工业的使命和价值--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逻辑 被引量:142
17
作者 金碚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1-64,共14页
工业的本质就是将无用的物质转变为有用的物质,将有害的物质转变为有益的物质。工业对于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它是科技创新的实现载体和必备工具。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以至人类任何杰出想象力的实现,都需要以工业为基础和手... 工业的本质就是将无用的物质转变为有用的物质,将有害的物质转变为有益的物质。工业对于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它是科技创新的实现载体和必备工具。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以至人类任何杰出想象力的实现,都需要以工业为基础和手段。科技进步是工业的灵魂,工业是科技进步的躯体。自从有了近现代工业,人类发展就如同插上了翱翔的翅膀。工业化从"丛林法则"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实质是,工业发展的目标更趋向于自觉增进社会福利。工业发展走向更高文明阶段的直接表现就是:以持续创新和"革命"的方式实现进化过程。所谓工业转型或产业升级,实质上是工业所具有的创新性和革命性的自发彰显,在此过程中,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当前的工业转型是工业的工具效用和价值实质间内在关系的再调整,是工业创新能力的再释放。信息化、智能化是工业发展的逻辑必然。科学、技术、机器、信息、智能、艺术、人文,在工业化进程中汇聚,形成工业文明的内在逻辑,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经历其最辉煌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产业转型 工业文明 工业理性
原文传递
网络组织对层级组织的替代 被引量:71
18
作者 罗仲伟 罗美娟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3-30,共8页
本文围绕层级组织和网络组织展开分析 ,从形式和技术的角度 ,指出了层级组织的历史功绩和弊端 ,以及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不适应性 ,以比较的方式分析了网络组织的特性和技术基础 ,阐述了在信息社会中网络组织替代层级组织成为管理组织形... 本文围绕层级组织和网络组织展开分析 ,从形式和技术的角度 ,指出了层级组织的历史功绩和弊端 ,以及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不适应性 ,以比较的方式分析了网络组织的特性和技术基础 ,阐述了在信息社会中网络组织替代层级组织成为管理组织形式主流的必然趋势。最后 ,给出针对经济治理的几点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治理 网络组织 层级组织 政策含义 信息技术 替代
原文传递
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 被引量:126
19
作者 沈可挺 李钢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82,共8页
碳关税政策作为一项边界调节机制,其目的是弥补因二氧化碳减排对本国生产的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造成的损失。碳关税政策违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基本原则和WTO的国民待遇原则,但可能适用WTO/GATT的一般例外条... 碳关税政策作为一项边界调节机制,其目的是弥补因二氧化碳减排对本国生产的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造成的损失。碳关税政策违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基本原则和WTO的国民待遇原则,但可能适用WTO/GATT的一般例外条款。本文在分析中国工业品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了碳关税对中国工业生产、出口和就业的可能影响。本文模型的评估结果表明,每吨碳30美元或60美元的关税率可能使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产量下降0.62%~1.22%,使工业品出口量分别下降3.53%和6.95%,同时使工业部门的就业岗位减少1.22%和2.39%,而且以上冲击可能在5~7年甚至更长时期内产生持续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常被认为不属于能源密集型或碳密集型行业的机械制造业出口和就业可能面临较大冲击。针对碳关税政策可能对中国工业生产、出口、就业等各方面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冲击,本文提出了几条缓解碳关税冲击的应对策略,并提出了针对碳关税政策的反制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关税 碳密集型产品 工业品出口 CGE模型
原文传递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 被引量:87
20
作者 郭克莎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3-83,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 产业结构 变动趋势 政策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