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及安全输血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党创伟 李自锋 +4 位作者 刘钊锋 丁帅 周峰 李红娜 宋惠娜 《内科》 2022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安全输血策略和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5例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实施ABO血型正反定型,进行Rh血型检测、自身抗体检...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安全输血策略和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5例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实施ABO血型正反定型,进行Rh血型检测、自身抗体检测、Coomb′s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与冷凝集素检测;采用凝聚胺法验证交叉配血不合血标本,找出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并制订相应的输血策略。结果105例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有不规则抗体37例(35.24%)、冷凝集素24例(22.86%)、自身抗体阳性20例(19.05%)、溶血病13例(12.38%)、血浆蛋白异常7例(6.67%)、扩容与止血药物4例(3.81%)。对于105例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的结果显示,主侧配血不合72例、次侧配血不合19例、主次侧配血均不合14例;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的结果显示,主侧配血不合72例、次侧配血不合19例、主次侧配血均不合14例。对于不同原因交叉配血不合采取的输血策略如下:不规则抗体引起者,鉴定抗体特异性,选取抗原为阴性的血液;冷凝集素引起者,4℃下吸收自身抗体,并在37℃下进行交叉配血;自身抗体引起者,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血浆蛋白异常引起者,洗涤红细胞;溶血病引起者,行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扩容与止血药物引起者,洗涤红细胞。结论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主要由冷凝集素、自身抗体、不规则抗体、血浆蛋白异常、溶血病、扩容与止血药物等因素引发,采用相关的策略和措施,开展相关试验,可为患儿选择合适血液进行安全输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同型血 交叉配血不合 新生儿 输血
下载PDF
成年患者感染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
2
作者 王增涛 王山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0期3804-3807,共4页
目的了解成年患者感染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HMKP)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3—8月成年患者各种标本分离出的635株肺炎克雷伯菌(KP),应用黏液丝试验筛选高黏液表型,使用BD Phoenix 100自动... 目的了解成年患者感染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HMKP)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3—8月成年患者各种标本分离出的635株肺炎克雷伯菌(KP),应用黏液丝试验筛选高黏液表型,使用BD Phoenix 100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为18~40岁患者,共分离出19株HMKP;中年组为41~60岁患者,共分离出56株HMKP;老年组为>60岁患者,共分离出77株HMKP。结果共收集到HMKP 152株,标本来源主要为呼吸道标本,占38.2%。患者所在科室主要集中在ICU,占50.7%。各年龄组之间对氯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比较,青年组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0)低于中年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0)低于老年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42.1%)低于老年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患者感染HMKP对临床使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中、老年患者,应积极进行细菌耐药监测,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高黏液型 成年患者 耐药性
下载PDF
24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胆汁中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占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4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病原菌感染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22例,取胆汁进行病原微生物学检验,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病原菌感染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22例,取胆汁进行病原微生物学检验,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722例患者中245例检出病原菌,共24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17株(87.1%),革兰阳性菌31株(12.4%),真菌1株(0.4%)。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在34~<66岁组和66~98岁组患者中病原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5.0%、55.0%、46.7%、41.8%;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均为0.9%;革兰阴性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6~98岁组高于34~<66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8.4%、35.5%、32.3%;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最低,为0.0%。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胆汁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在胆囊炎治疗中应加强病原微生物学检验,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多重耐药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病原菌 细菌培养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