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微球和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1
作者 翁志成 杨维竹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微球加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HC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6例确诊的巨块型H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M、L、M+L3组,每组52例。M组选用微球进行栓塞至肿瘤血管血流基本截断。L组单纯选用超液态碘化油栓塞... 目的探讨经导管微球加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HC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6例确诊的巨块型H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M、L、M+L3组,每组52例。M组选用微球进行栓塞至肿瘤血管血流基本截断。L组单纯选用超液态碘化油栓塞。M+L组先用总量1/3~1/2的碘化油栓塞,然后选用微球栓塞至肿瘤血管不显影。对比3组患者对栓塞的反应、肝功能和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有效率(病灶完全消失+病灶缩小的比例)、获益率(病灶完全}肖失+病灶缩小+病灶稳定的比例)、180d及360d生存率以及是否有栓塞并发症等,以探讨疗效。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结果M组总有效率为38.5%(20/52),获益率为73.1%(38/52),180d及360d生存率分别为88.5%(46/52)、82.3%(43/52);L组总有效率为42.3%(22/52),获益率为76.9%(40/52),180d及360d生存率分别为86.5%(45/52)、75.0%(39/52);M+L组总有效率为55.8%(29/52),获益率为88.5%(46/52),180d及360d生存率分别为94.2%(49/52)、86.5%(45/52)。采用X2检验比较,M+L组与M组、L组的有效率及获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27、6.16,P值均〈0.05)。同时,术后M组、L组与M+L组的发热发生率分别为63.4%(33/52)、86.5%(45/52)、69.2%(36/52)、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7.3%(35/52)、84.6%(44/52)、76.9%(40/52)、肝区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9.6%(31/52)、86.5%(45/52)、73.1%(38/52),采用)(。检验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55、6.22、6.90,P值均〈0.05)。结论微球+碘化油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HCC较单独使用碘化油或微球栓塞更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球体 碘化油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改进静脉留置针置入在高压静脉注射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洪美绥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63-164,共2页
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MRI增强检查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压静脉注射法能使对比剂按需要准确快速地输入,极大地提高影像检查病灶的检出率。但高压注射速度快,易致对比剂外渗,而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明显降低药液外渗的风险。静脉留... 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MRI增强检查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压静脉注射法能使对比剂按需要准确快速地输入,极大地提高影像检查病灶的检出率。但高压注射速度快,易致对比剂外渗,而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明显降低药液外渗的风险。静脉留置针又叫套管针,导管柔软,管径较粗,韧性大,易于操作和固定[1],越来越多地被患者和护理人员所采纳,在CT、MRI增强检查中被广泛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对比剂 护理人员 进针速度 止血带 输液贴 影像检查 血管成像 静脉穿刺 针柄
下载PDF
MRI结合MRCP对乳头型壶腹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庆清 袁才兴 宋嘉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3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乳头型壶腹癌的MRI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17例乳头型壶腹癌的MRI及MRCP表现,分析胆总管壶腹部病灶、胆管扩张形态、梗阻端形态以及胆管、胰管与十二脂肠之间... 目的:探讨乳头型壶腹癌的MRI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17例乳头型壶腹癌的MRI及MRCP表现,分析胆总管壶腹部病灶、胆管扩张形态、梗阻端形态以及胆管、胰管与十二脂肠之间的关系。结果:17例均清晰显示十二脂肠乳头、壶腹部局限性强化的充盈缺损团块影,肿瘤直径为1~4.2cm,平均2.1cm。所有病例均可见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扩张和12例胰管的扩张,1例伴胰体尾部的明显萎缩。结论:MRI结合MRCP不仅能准确确定梗阻平面,还能显示十二脂肠乳头部壶腹癌强化的肿块影,可作为乳头型壶腹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瓦特氏壶腹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下载PDF
CT和MR在脊椎损伤联合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黄清贵 黄素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6期5-6,共2页
目的对脊椎损伤应用CT和MR联合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评估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71例脊椎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和MR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扫描在... 目的对脊椎损伤应用CT和MR联合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评估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71例脊椎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和MR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扫描在诊断椎板和椎弓骨折、小梁骨骨折等方面效果优于MR,MR在显示脊髓损伤及韧带损伤方面效果优于CT。结论螺旋CT在脊椎三维结构显示方面比较清晰,对椎体骨折情况能够明确,可以观察到椎管形态与受累程度。MR对脊椎损伤时椎间盘与周边软组织、骨质结构及脊髓的病理变化能够进行全面检查。因此,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够全面、客观地对脊椎损伤进行评价,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脊椎损伤 联合诊断
下载PDF
3.0T西门子成像与CT在老年恶性胸腹膜间皮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5
作者 陈春贵 《影像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57-59,62,共4页
目的:研究在老年恶性胸腹膜间皮瘤临床治疗中应用3.0T西门子成像与CT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老年恶性胸腹膜间皮瘤患者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根据3.0T西门子成像的检查结果进行治疗,对照组根据CT结果... 目的:研究在老年恶性胸腹膜间皮瘤临床治疗中应用3.0T西门子成像与CT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老年恶性胸腹膜间皮瘤患者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根据3.0T西门子成像的检查结果进行治疗,对照组根据CT结果进行治疗,比较两种影像的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CT肿瘤内钙化情况显示率优于3.0T西门子成像,但是3.0T西门子成像在恶性胸腹膜间皮瘤形态和观察明显优于CT,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7%,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5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3.0T西门子成像在老年恶性胸腹膜间皮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预后情况更佳,间皮瘤的显示也更加全面和直观,应该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西门子成像 CT影像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肝外胆道梗阻的CT和MRI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嘉华 刘文捷 +1 位作者 洪美绥 张正节 《上海医学影像》 2006年第1期10-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肝外胆道梗阻的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影像特征。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5例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患者,其中肝外胆道结石21例,慢性胰头炎2例,恶性胆道梗阻42例。使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47例。使用1.5T超导MRI扫描仪检查18例... 目的探讨肝外胆道梗阻的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影像特征。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5例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患者,其中肝外胆道结石21例,慢性胰头炎2例,恶性胆道梗阻42例。使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47例。使用1.5T超导MRI扫描仪检查18例,SE序列常规T1WI和T2WI横断和冠状面成像,MRCP使用单次激发厚层投射技术。结果47例中MSCT显示轻度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3例,中度12例,重度32例,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准确率为97.9%,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7.2%。18例MRCP胆胰管显示满意,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准确率为100%,结合常规MRI图像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8.9%。结论MSCT与MRI检查可以对肝外胆道梗阻作出早期诊断,特别以MRCP能清楚显示扩张胆管的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灌注与弥散加权成像不同匹配与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国章 许祖梅 +2 位作者 林志坚 李梅芳 林鹏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W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PWI/DWI)不同匹配与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给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巴曲酶降纤治疗,在治疗前予以MR PWI及DWI检查,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W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PWI/DWI)不同匹配与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给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巴曲酶降纤治疗,在治疗前予以MR PWI及DWI检查,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评定疗效。比较PWI/DWI不同匹配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PWI/DWI不同匹配(PWI>DWI、PWI/DWI正常、PWI<DWI、PWI=DWI)与降纤治疗效果(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PWI>DWI 20例、PWI=DWI 11例、PWI<DWI 4例、PWI/DWI正常3例。PWI>DWI组、PWI/DWI正常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P=0.003),而PWI<DWI组和PWI=DWI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P=0.229)。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WI/DWI不同匹配与降纤治疗效果呈正相关(r=0.733,P<0.001)。结论 MR PWI/DWI不同匹配与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效果有显著关系,PWI>DWI和PWI/DWI正常的患者降纤治疗的效果较好,而PWI=DWI及PWI<DWI患者降纤治疗无明显效果。PWI/DWI匹配状况可用于指导脑梗死的降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加权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降纤治疗
下载PDF
超声、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分布、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朱慧萍 辛剑锋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5期195-198,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分布、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便利选取该院2018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CTA检查,以数字减影... 目的比较超声、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分布、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便利选取该院2018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超声、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以及超声和CTA在不同部位对不同性质斑块数量以及总数量的检出情况。结果超声和DSA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一致性Kappa值为0.594;CTA和DSA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一致性Kappa值为0.713;CTA在颈内动脉(ICA)上检出斑块总数量多于超声,检出各类型斑块数量多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8,P<0.05),CTA和超声在颈外动脉(ECA)上检出斑块总数量以及各类型斑块检出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和CTA检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ECA上斑块数量和性质检出情况相当,但与超声相比,CTA在ICA上斑块数量和性质检出价值更高,且CTA和DSA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一致性高,准确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超声 颈动脉狭窄 斑块数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62例胃癌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嘉华 洪美绥 张正节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19期2226-2228,共3页
目的:评价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胃癌病例行气体对比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层厚1~2 mm,在此基础上进行CT仿真胃镜和VRT技术,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目的:评价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胃癌病例行气体对比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层厚1~2 mm,在此基础上进行CT仿真胃镜和VRT技术,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检出病变位于胃窦部31例(50%),胃底贲门部10例(16%),体部9例(15.7%),弥漫型12例(19.3%),病变检出率为100%。多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50例,广泛性胃壁增厚12例;其中早期胃癌10例,进展期胃癌52例;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转移17例;本组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结论: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胃壁及腔内、外病变,并直观反映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的范围,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最具潜力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病毒性脑炎与急性脑梗塞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嘉华 洪美绥 张正节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磁显葡胺(Gd-DTPA)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简称Gd-DTPA MRA)表现及相关MR I改变对病毒性脑炎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诊断的病毒性脑炎和30例急性脑梗死的MR I及Gd-DTPA MRA表现,按疾病分组... 目的:探讨磁显葡胺(Gd-DTPA)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简称Gd-DTPA MRA)表现及相关MR I改变对病毒性脑炎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诊断的病毒性脑炎和30例急性脑梗死的MR I及Gd-DTPA MRA表现,按疾病分组,分析病灶分布区域的血管状态。结果:Gd-DTPA MRA显示全脑动脉及细小分支和静脉系统;急性脑梗死Gd-DTPA MRA表现相应供血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闭塞、硬化;29例病毒性脑炎Gd-DTPA MRA表现正常。两种疾病在Gd-DTPA MRA存在差异(P<0.05)。结论:Gd-DTPA MRA技术可快速而准确地显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其相应的脑梗死,结合常规MR I能及早对病毒性脑炎与急性脑梗死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显葡胺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病毒性脑炎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