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DNMT3A诱导肝癌细胞RUNX3基因高甲基化 被引量:5
1
作者 林万松 林洁 +3 位作者 林巧燕 周智锋 李洁羽 叶韵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7-721,727,共6页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抑癌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表达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探讨乙肝病毒促肝癌发生的表观遗传调控。方法HBx重组表达载体转染5-aza-CdR处理或未处理的Huh7、HepG2肝癌细胞,Western Blot及...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抑癌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表达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探讨乙肝病毒促肝癌发生的表观遗传调控。方法HBx重组表达载体转染5-aza-CdR处理或未处理的Huh7、HepG2肝癌细胞,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RUNX3的表达,分析RUNX3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合成DNA甲基转移酶3A的小干扰RNA(siRNA_3A)单独转染或与HBx共转染,检测RUNX3的表达。PCR检测21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新鲜组织标本HBx表达情况,比较HBx阴性与HBx阳性组织样本间RUNX3的表达差异以及启动子甲基化程度。结果过表达HBx可导致肝癌细胞内RUNX3表达下调,且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可完全阻断HBx对RUNX3的抑制作用。HBx诱导RUNX3基因启动子CpG岛发生高甲基化,但不影响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siRNA_3A转染肝癌细胞后,RUNX3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其与HBx共转染后,逆转了单独HBx对RUNX3的抑制作用。HBx阳性的肝癌组织中RUNX3mRNA表达水平较HBx阴性组低,且RUNX3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也相对较高。结论 HBx通过促进RUNX3启动子区域发生高甲基化而抑制其表达,且这一过程是由DNMT3A所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肝细胞癌 RUNT相关转录因子3 DNA甲基转移酶3A 甲基化
下载PDF
DC/CIK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标 郭增清 +3 位作者 王丽莉 陈淑萍 叶韵斌 黄诚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917-920,共4页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DC/CIK)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根据治疗情况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120例含铂方案化疗4~6个周期后疾病稳定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 n...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DC/CIK)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根据治疗情况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120例含铂方案化疗4~6个周期后疾病稳定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 n=65)和研究组( n=55),仅研究组化疗后接受DC/CIK维持治疗。对两组进行生存随访并比较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和总生存期( OS),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中位PFS为5.0个月,高于对照组的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中位OS为8.5个月,与对照组(8.0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获不同疗效亚组中位PFS和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热、乏力和关节酸痛,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C/CIK维持治疗可延长化疗后疾病稳定晚期NSCLC患者的进展时间,且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维持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围手术期成分输血对食管癌患者CD_4^+CD_(25)^+CD_(127)^(dim/-)Treg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巧燕 李洁羽 +3 位作者 林万松 柳硕岩 陈丽妹 叶韵斌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成分输血对食管癌患者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的影响,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期间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50例,按围手术期输血与否及输血成分分为A、B、C、D、E 5组,每组10例:A组...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成分输血对食管癌患者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的影响,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期间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50例,按围手术期输血与否及输血成分分为A、B、C、D、E 5组,每组10例:A组围手术期不输血,B组围手术期输入异体滤白悬浮红细胞,C组围手术期输异体悬浮红细胞,D组围手术期输异体滤白新鲜冰冻血浆,E组围手术期输异体新鲜冰冻血浆,另选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分别于手术前、术后2、5、10d外周静脉采血。采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4-FITC/CD25-PECy5/CD127-PE标记Treg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细胞比例以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CD4+T百分率表示。结果 A、B、D组术后2dTreg细胞比例开始增加,至术后5~10d恢复到术前水平。C、E组术后2dTreg细胞比例增加,至术后10d仍未恢复正常,且C、E组术后各时间段Treg细胞比例均分别高于B和D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滤白细胞输血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输非滤白成分血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成分输血 TREG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Grb2的抑制对K56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姚娜 刘枋 +3 位作者 王凌燕 陈慧菁 陈淑萍 叶韵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Grb2的抑制对K56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pSilence-4.1CMV-Grb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并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至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K562,后以潮霉素筛选稳定表达siRNA的细胞克隆。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 目的探讨Grb2的抑制对K56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pSilence-4.1CMV-Grb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并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至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K562,后以潮霉素筛选稳定表达siRNA的细胞克隆。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转染Grb2siRNA重组质粒的K562细胞(K562/pSilence-4.1CMV-Grb2)、转染空载体细胞(K562/pSilence-4.1CMV)和未转染细胞(K562)中Grb2的表达情况。Transwell小室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实验测定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pSilence-4.1CMV-Grb2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稳定表达siRNA原核载体的细胞株K562/pSilence-4.1CMV-Grb2/405、K562/pSilence-4.1CMV-Grb2/541及K562/pSilence-4.1CMV-Grb2/215;与其他组比较,K562/pSilence-4.1CMV-Grb2/405细胞Grb2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伴随着其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下降。结论 Grb2的抑制可明显降低K56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提示针对Grb2的siRNA有望成为抑制肿瘤转移的基因治疗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连接蛋白类 受体 生长因子 RNA干扰 细胞运动 肿瘤侵润
下载PDF
Grb2-SH3抑制剂peptidimer-c对K562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陈淑萍 陈慧菁 +1 位作者 刘枋 叶韵斌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分析peptidimer-c对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初步探讨peptidimer-c诱导K562细胞凋亡和抑制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锥虫蓝染色法计数经不同浓度peptidimer-c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的K562活细胞数;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peptidime... 目的分析peptidimer-c对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初步探讨peptidimer-c诱导K562细胞凋亡和抑制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锥虫蓝染色法计数经不同浓度peptidimer-c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的K562活细胞数;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peptidimer-c作用前后K562细胞的超微结构;应用HumanU133Plus3.0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peptidimer-c作用前后K562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peptidimer-c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和抑制生长,peptidimer-c作用于K562细胞后引起大量基因表达的变化,差异表达基因有529个,其中上调455个,下调74个,影响细胞凋亡的基因包括JUN、AXUDl、TNFRSFIOB等表达明显上调;RT-PCR验证选取的15个基因的表达差异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peptidimer-c可通过上调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家族成员和JUN家族,启动K56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b2衔接蛋白质 sic同源域 K562细胞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蛋白质谱技术预测大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
6
作者 王广阔 林峰 +3 位作者 叶韵斌 陈慧菁 黄雪珊 陈道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质谱技术对大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方法建立颈部异位异种大鼠心脏移植模型。(1)急性排斥A和B组,供受体不作预处理。(2)治疗A和B组,受体术前1d腹腔注射环孢素A(CsA)20mg/kg,术后每天10mg/kg。A和B组... 目的探讨蛋白质谱技术对大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方法建立颈部异位异种大鼠心脏移植模型。(1)急性排斥A和B组,供受体不作预处理。(2)治疗A和B组,受体术前1d腹腔注射环孢素A(CsA)20mg/kg,术后每天10mg/kg。A和B组分别在术后5d和7d取血液标本及移植物(供心)标本。(3)空白组,取大鼠移植前血液及心肌组织作标本。应用蛋白质谱技术对各组的血清及心肌组织蛋白质样本进行质谱测定,统计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蛋白质,并比较分析差异蛋白质的峰强度。结果与空白组血清比较,急性排斥A组与之存在7个差异蛋白质峰,急性排斥B组与之存在11个差异蛋白质峰。急性排斥A组与治疗A组比较,有4个差异蛋白质峰,急性排斥B组与治疗B组比较,有6个差异蛋白质峰。与空白组心肌组织蛋白质比较,急性排斥A和B组与之分别存在7个和13个差异蛋白质峰。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与急性排斥反应后不同时相点血清及心肌组织中的蛋白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蛋白可能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急性排斥 蛋白质谱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