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不同地区白纹伊蚊种群密度与生态特征调查 被引量:8
1
作者 谢汉国 张山鹰 +3 位作者 林岩 方义亮 林耀莹 欧阳榕 《医学动物防制》 2013年第2期123-124,128,共3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不同地区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及生态特征,为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调查居民室内外积水容器的种类和幼虫孳生情况。结果白纹伊蚊平均布雷图指数(breteau i... 目的了解福建省不同地区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及生态特征,为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调查居民室内外积水容器的种类和幼虫孳生情况。结果白纹伊蚊平均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房屋指数(house index,HI)和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分别为84.5、46.9和43.1;莆田涵江、福州连江、厦门集美、漳州东山、宁德福鼎和南平武夷山的布雷图指数分别为73.1、109.5、87.3、74.7、63.1和61.9;幼虫孳生地类型以废弃的缸、罐、桶、碗等闲置容器为主。结论福建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大大超过登革热流行高危险指数,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媒介 白纹伊蚊 孳生地
原文传递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荧光增白剂 被引量:30
2
作者 蒋定国 陈立松 +1 位作者 温小龙 傅武胜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建立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FWAs)快速筛选的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方法以C.I.220为定量标准,试样用重蒸无水乙醇-水(1:4,V/V)经三次超声提取,提取液在激发波长为350nm和发射波长为430nm条件下用荧光分光光度仪... 目的建立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FWAs)快速筛选的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方法以C.I.220为定量标准,试样用重蒸无水乙醇-水(1:4,V/V)经三次超声提取,提取液在激发波长为350nm和发射波长为430nm条件下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结果C.I.220在12.5~4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0.9997),3个添加浓度水平(1.5、2.5和6.0μg/g)的平均回收率为84.4%-90.9%,定量限为1.2μg/g。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和准确,适合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FWAs的快速筛选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 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 荧光分光光度法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含量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蒋定国 邱汉泉 +1 位作者 陈立松 傅武胜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2-595,共4页
目的调查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双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DSD-FWAs)的含量。方法从福州、厦门的市场采集食品用纸样品,样品中的DSD-FWAs用乙腈-水-三乙胺(40∶60∶1,V/V)提取,在Symmetry C18上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目的调查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双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DSD-FWAs)的含量。方法从福州、厦门的市场采集食品用纸样品,样品中的DSD-FWAs用乙腈-水-三乙胺(40∶60∶1,V/V)提取,在Symmetry C18上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串联荧光检测器(FLD)检测。结果样品中DSD-FWAs的检出率为41.4%(36/87),检出的DSD-FWAs总量为0.20~2 027 mg/kg,4类样品中纸袋和方便面纸碗的问题较大;11种DSD-FWAs均有检出,其中C.I.220的检出率和平均值均最高,分别为40.2%和75.3 mg/kg,有6种DSD-FWAs的检出率〉10%;同一份样品存在检出多种DSD-FWAs的现象。结论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普遍存在非法添加DSD-FWAs的情况,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其风险监测与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增白剂 调查
原文传递
中国麻疹监测系统病例和暴发事件报告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章灿明 王丽萍 +2 位作者 刘世炜 罗会明 周脉耕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6-748,共3页
加强麻疹监测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消除麻疹关键措施之一[1]。尤其在消除麻疹阶段,通过开展高质量麻疹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麻疹病例,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甄别高危地区和人群,预警预测可能发生的麻疹... 加强麻疹监测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消除麻疹关键措施之一[1]。尤其在消除麻疹阶段,通过开展高质量麻疹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麻疹病例,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甄别高危地区和人群,预警预测可能发生的麻疹暴发疫情,分析疫情发生原因,评价消除麻疹措施的效果,从而为调整相应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暴发 监测 敏感性
原文传递
肺检法和组织匀浆法检测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效果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武卫 林陈鑫 +1 位作者 郑丹 谢汉国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964-968,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组织匀浆法和肺检法检测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检出率,寻找简便快捷适合不同场境的检测方法。方法在前辈报道已确认的疫区的水塘、沟渠、河流边等环境,捕捞收集福寿螺。每只螺逐只称重后,分别解剖成螺肺囊与肌肉两部分,先用肺... 目的比较直接组织匀浆法和肺检法检测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检出率,寻找简便快捷适合不同场境的检测方法。方法在前辈报道已确认的疫区的水塘、沟渠、河流边等环境,捕捞收集福寿螺。每只螺逐只称重后,分别解剖成螺肺囊与肌肉两部分,先用肺检法镜检每只螺肺囊内是否有结节进行初筛,把结节用解剖针挑出单独压片用显微镜查找虫体,并在显微镜下鉴定虫种,然后再把肺囊和螺肉一起用组织匀浆法复检。结果共检测330只福寿螺,组织匀浆法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福寿螺63只,检出率为19.1%(63/330),肺检法查见结节的福寿螺52只,检出率为15.8%(52/330),其中肺检法查见结节并查到幼虫的福寿螺36只,其匀浆法也全部阳性,符合率100%(36/36);肺检法查见结节但未查到幼虫的福寿螺16只,其中有6只匀浆法阳性,10只匀浆法阴性,错检率19.2%(10/52);肺检法未查见结节福寿螺278只,但用匀浆法检查有21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漏检率7.6%(21/278)。匀浆法与肺检法(以查见结节判定阳性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P=0.26,P>0.05)。匀浆法与肺检法(以查到幼虫判定阳性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03,P<0.01)。两种方法对不同体质量的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肺检法2种判定方法在检测大螺(≥25 g)时与匀浆法比较其检出率之间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8,P=0.777;χ^(2)=2.58,P=0.108),但在检测小螺(≤10 g)方面与匀浆法比较其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2)。结论肺检法的检测效果与组织匀浆法相比,在检测大螺方面方法简单所需仪器设备更少,其检测速度更快,适合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现场调查。而直接组织匀浆法灵敏度高,能直观地显示虫态与活度,虫体活力强,检出率高,更适合用在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 肺囊 结节
原文传递
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氯丙醇酯的污染调查 被引量:38
6
作者 里南 方勤美 +3 位作者 严小波 郑奎城 林光美 傅武胜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32,36,共6页
食用油脂中的脂肪酸氯丙醇酯(简称氯丙酯)是近年来国际关注的新的食品污染物,本研究调查了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酯的污染情况。在全国多个大型连锁超市采集大豆油、茶籽油、花生油等11种共143份食用植物油。样品经碱水解后,以硅藻... 食用油脂中的脂肪酸氯丙醇酯(简称氯丙酯)是近年来国际关注的新的食品污染物,本研究调查了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酯的污染情况。在全国多个大型连锁超市采集大豆油、茶籽油、花生油等11种共143份食用植物油。样品经碱水解后,以硅藻土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样液经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以稳定性同位素内标法对3-氯-1,2-丙二醇酯(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酯(2-MCPD酯)进行定量。调查发现,11类食用植物油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检出率分别为74.8%和49.7%,含量分别在0.064(最低检出限,LOD)~5.96 mg/kg和0.072(LOD)~3.43 mg/kg(分别以游离形式的3-MCPD和2-MCPD计)之间;茶籽油和芝麻油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其3-MCPD酯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63、0.60 mg/kg。样品中2-MCPD酯与3-MCPD酯的含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脂肪酸氯丙醇酯 气相色谱 质谱法 污染调查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中消毒剂的正确选择 被引量:36
7
作者 林立旺 陈路瑶 +2 位作者 章灿明 陈祖毅 黄育红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26-229,共4页
消毒是切断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其中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是最简便、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每次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都存在消毒剂使用不科学甚至滥用的现象,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也不例外。为普及消毒剂... 消毒是切断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其中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是最简便、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每次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都存在消毒剂使用不科学甚至滥用的现象,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也不例外。为普及消毒剂基本知识和尽量避免过度使用消毒剂的问题,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力、消毒剂的性质和种类、配制和施药方式、以及消毒剂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危害等方面分析,对正确选用消毒剂作出力所能及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防控措施 消毒剂 正确选用
原文传递
福建省2011-2013年水痘流行特征及免疫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叶雯婧 章灿明 +4 位作者 陈彩粼 黄峥强 张莹珍 欧剑鸣 洪荣涛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分析2011—2013年福建省水痘的流行特征及免疫相关性。方法借助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库,分析福建省水痘的流行特征及免疫关联性。结果2011—2013年报告水痘发病25322例,死亡2例,平均发病率为22.76/10万,死亡率为0.053/10万,病... 目的分析2011—2013年福建省水痘的流行特征及免疫相关性。方法借助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库,分析福建省水痘的流行特征及免疫关联性。结果2011—2013年报告水痘发病25322例,死亡2例,平均发病率为22.76/10万,死亡率为0.053/10万,病死率为0.08‰;宁德地区的发病率最高(47.32/10万)(F=62.45,P〈0.05);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5~6月和11~次年1月,且后一个高峰较高;年龄小于15岁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职业以学生为主,存在发病年龄后移的现象。报告聚集性疫情48起,平均罹患率为22.6‰,发生场所以小学为主,厦门的威胁严重性最高,其次为宁德和龙岩(F=6.10,P〈0.05),事件持续时间长,为30.5d(22-44.75d)。全省共报告水痘疫苗接种1383404剂次,平均水痘疫苗接种标化比为1.075,疫苗覆盖率为1.22%,宁德接种剂次、水痘疫苗接种标化比和疫苗覆盖率均最低(X^2=39518,P〈0.01),福建省水痘疫苗接种比与报告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R^2=0.324,P〈0.05)。结论福建省水痘疫情所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容忽视,且免疫水平低,提倡加强水痘疫情的监测及两针剂的疫苗覆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特征 水痘疫苗
原文传递
慢性萎缩性胃炎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林兰 郑奎城 +7 位作者 王雯 伍思翰 施洪 黄良祥 吴冰珊 陈铁晖 李晓庆 蔡琳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3,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危险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和14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烧烤(OR=7.00)、吸...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危险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和14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烧烤(OR=7.00)、吸烟(OR=3.18)、口味偏咸(OR=2.38)、家族慢性胃病史(OR=2.22)和饮酒(OR=2.14)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危险因素,而经常吃水果(OR=0.33)、新鲜蔬菜(OR=0.35)、奶制品(OR=0.42)和个性温和(OR=0.49)是保护因素。结论家族慢性胃病史、饮食生活习惯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饮食生活习惯
原文传递
2004~2013年福建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峥强 吴生根 +4 位作者 陈武 蔡少建 叶雯靖 欧剑鸣 洪荣涛 《预防医学论坛》 2015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004~2013年福建省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果... 目的分析福建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004~2013年福建省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果 2004~2013年福建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16起,发病21 642人,死亡3人,罹患率为2.06% ,死亡率为0.29/10万。其中,未定级事件最多为212起(50.96% ),一般事件次之为196起(47.12% ),较大事件7起(1.68% ),特别重大1起(0.24% )。各类事件中以水痘(132起)、流行性腮腺炎(88起)、流感(包括甲型H1N1流感)(64起)、风疹(45起)等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好发于春、秋季节;农村中、小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场所。结论福建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强流行季节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尤其重视农村中、小学学校,加强学校校医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学校
原文传递
液态乳中氯丙二醇脂肪酸酯的检测与污染水平初步调查 被引量:12
11
作者 崔霞 丁颢 +5 位作者 邹建宏 李珊 苗虹 傅武胜 赵云峰 吴永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3-97,共5页
采用固相支持液-液萃取净化,结合同位素稀释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建立液态乳中氯丙二醇脂肪酸酯(单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液态乳样品经正己烷超声提取,以甲醇钠-甲醇溶液进行酯键断裂... 采用固相支持液-液萃取净化,结合同位素稀释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建立液态乳中氯丙二醇脂肪酸酯(单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液态乳样品经正己烷超声提取,以甲醇钠-甲醇溶液进行酯键断裂反应后,用硅藻土小柱进行净化,经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以GC-MS测定。3-氯-1,2-丙二醇脂肪酸(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脂肪酸(2-monochloropropane-1,3-diol,2-MCPD)酯含量在5~500μg/L之间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9 5,检出限均为2.0μg/kg。空白样品中3-MCPD酯和2-MCPD酯在10、50、100μg/kg和200μg/kg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73.5%~106.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本方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适合液态乳中氯丙二醇脂肪酸酯的检测。采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30份牛乳样品,3-MCPD酯和2-MCPD酯的含量在未检出~13.8μg/kg之间,污染水平较低。初步暴露评估结果显示,牛乳中的氯丙醇酯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二醇脂肪酸酯 同位素稀释 气相色谱-质谱 液态乳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亚氯酸盐、氯酸盐和高氯酸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丽菁 杨艳 +1 位作者 张文婷 林麒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7-251,共5页
建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亚氯酸盐、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方法。样品过0.22μm水系微孔滤膜后直接进样,进样体积为500μL,以IonPac AS20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以KOH溶液进行在线梯度淋洗,以电导检测器测定。结果表明:亚氯酸盐、氯... 建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亚氯酸盐、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方法。样品过0.22μm水系微孔滤膜后直接进样,进样体积为500μL,以IonPac AS20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以KOH溶液进行在线梯度淋洗,以电导检测器测定。结果表明:亚氯酸盐、氯酸盐和高氯酸盐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0.005~0.750mg·L^(-1),检出限(3S/N)分别为0.78,0.56,1.50μg·L^(-1);对实际水样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得到的回收率为88.0%~104%,89.0%~97.4%,89.2%~94.9%,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0%。按此方法分析了36份样品[自来水(12份)、桶装水(12份)和井水(12份)],亚氯酸盐、氯酸盐和高氯酸盐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2.2%,55.6%,38.9%,残留量均小于标准限值(0.7,0.7,0.07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亚氯酸盐 氯酸盐 高氯酸盐 饮用水
下载PDF
福州地区重症呼吸道感染患儿中4种人冠状病毒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修文琼 郑奎城 +4 位作者 吴冰珊 黄萌 谢剑锋 康育兰 刘光华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 了解4种人冠状病毒(HCoV-HKU1、HCoV-NL63、HCoV-OC43、HCoV-229E)在福州急性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感染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至2015年1月因呼吸道感染住进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小儿鼻咽抽取物标本,共计266份... 目的 了解4种人冠状病毒(HCoV-HKU1、HCoV-NL63、HCoV-OC43、HCoV-229E)在福州急性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感染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至2015年1月因呼吸道感染住进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小儿鼻咽抽取物标本,共计266份.通过RT-PCR法先用一对通用引物对人冠状病毒pol基因片段进行检测.测序并BLAST比对分析8份阳性产物.对用HCoV通用引物检测阳性的标本,再分别用两种人新型冠状病毒HCoV-HKU1和HCoV-NL63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检测.对这8株病毒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检出8例HCoV感染阳性病例,检出率3.0%.其中2例感染HCoV-HKU1,1例感染HCoV-NL63,1例感染HCoV-229E,4例感染HCoV-OC43.在这266例住院患儿中HCoV-HKU1感染的检出率约为0.75%;HCoV-NL63和HCoV-229E感染的检出率约为0.38%;HCoV-OC43感染的检出率约为1.50%.检测出两例HCoV-HKU1与人副流感病毒3型(HPIV-3)的混合感染.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8株HCoV分成4簇,2株HCoV-HKU1属于HKU1基因型A.结论 4种人冠状病毒可能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较为重要的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人冠状病毒 HCoV-HKU1 HCoV—NL63 HCoV-OC43 HCoV-229E
原文传递
福建省鼠类感染巴尔通体调查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肖方震 林代华 +2 位作者 周淑姮 徐国英 邓艳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7-612,共6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鼠类中巴尔通体(Bartonellaspp.)的感染状况和基因特征。方法 2014-2016年采用笼日法在福建省闽东、闽西、闽南、闽北和闽中捕鼠,现场鉴定并记录捕获鼠类的釆集时间、地点、鼠种、性别、鼠龄等资料。采集鼠心脏血,PCR扩... 目的了解福建省鼠类中巴尔通体(Bartonellaspp.)的感染状况和基因特征。方法 2014-2016年采用笼日法在福建省闽东、闽西、闽南、闽北和闽中捕鼠,现场鉴定并记录捕获鼠类的釆集时间、地点、鼠种、性别、鼠龄等资料。采集鼠心脏血,PCR扩增巴尔通体的gltA和16S^23SrRNA基因,阳性PCR产物送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感染率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结果调查共布放鼠笼5 917笼次,捕鼠381只,鼠密度为6.44%。巴尔通体感染率为12.34%。家鼠的巴尔通体感染率为10.61%,褐家鼠(Rattus norvebicus)和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感染率分别为11.30%和10.00%;野鼠的感染率为13.86%,黄毛鼠(Rattus losea)和针毛鼠(Rattus fulvescens)感染率分别为22.86%和18.00%,野鼠的巴尔通体感染率高于家鼠的感染率,但无统计学意义。从地区分布看,闽西、闽北一带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0.00%和25.33%。闽南一带感染率最低,为0。各地区感染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鼠龄的巴尔通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的生境下的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样本测序分析显示,福建省鼠类感染的巴尔通体序列与B.tribocorum、B.elizabethae和B.grahamii序列最接近。结论福建省鼠类存在巴尔通体感染,存在对人群致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通体 鼠类 基因特征 福建
下载PDF
2011年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及主成分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武 杨莹 +2 位作者 吴生根 洪荣涛 欧剑鸣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770-774,共5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应用主成分评价各地应急响应与处置总体水平。方法描述福建省九地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及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7个指标,应用主成分法对各地工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2011年本省共监测报告64起事件,... 目的了解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应用主成分评价各地应急响应与处置总体水平。方法描述福建省九地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及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7个指标,应用主成分法对各地工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2011年本省共监测报告64起事件,其中苗头事件占54.69%,传染病类事件占75%,73.44%事件发生在教育场所,监测时效120.78h,报告时效1.18h,控制时效9d。2h及时报告率为90.62%,县区报告率为52.27%,报告完整率为85.94%,准确率为84.38%.九地市报告时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监测敏感性与控制时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评估结果F值跨度为-1.86~1.35,处全省平均水平以下有厦门、莆田、南平、三明。结论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为主,事件发生呈现季节性,学校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主成分分析显示全省各地工作差异距离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 流行病学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QuEChERS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位素标记内标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1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艳 邱文倩 李宇翔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1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结合QuEChERS技术,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内标法,以甲醇-乙腈(2∶3,V/V)与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1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结合QuEChERS技术,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内标法,以甲醇-乙腈(2∶3,V/V)与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结果 11种喹诺酮类药物在2.5~10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范围为0.21~1.16μg/kg,平均回收率在82.7%~118.6%之间,相对标准差<1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和准确度好,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动物源性食品
下载PDF
水产养殖水环境氯霉素污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邱文倩 林坚 华永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的建立水产养殖水中痕量氯霉素的测定方法,了解福建省水产养殖水中氯霉素残留状况。方法养殖水经乙酸乙酯提取,旋蒸,复溶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应用该方法对采集自福建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实验区的养殖、运... 目的建立水产养殖水中痕量氯霉素的测定方法,了解福建省水产养殖水中氯霉素残留状况。方法养殖水经乙酸乙酯提取,旋蒸,复溶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应用该方法对采集自福建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实验区的养殖、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养殖水进行检测。结果 UPLC-串联质谱测定养殖水中痕量氯霉素残留的方法线性范围为0.010~0.500 ng/mL,线性方程为y=2.138 79x-2.055 01e-005,相关系数r=0.999 9,以取样量50 mL计,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000 2μg/L,3个水平加标回收率为80.5%~105%,相对标准偏差为3.31%~7.37%,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适用于养殖水中低浓度的氯霉素含量测定。155份养殖水氯霉素残留状况检测结果显示,共31份检出氯霉素,检出率为20%;其中虾养殖水各环节的氯霉素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鱼养殖水,39份虾养殖水中共有18份检测出氯霉素,检出率达46.2%。结论 UPLC/MS/MS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适用于养殖水中低浓度的氯霉素含量测定;应加强对养殖、销售和运输各环节养殖用水的监管,从源头上监控氯霉素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 氯霉素 养殖水 污染状况
原文传递
全自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江水中8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 被引量:9
18
作者 华永有 林麒 卢翠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4-911,共8页
移取江水样500mL,加入50.0μg·L^-1内标混合溶液100μL,采用全自动固相萃取仪(装有ENVI TM-18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净化,收集洗脱液,于40℃水浴氮吹至近干,用乙腈(1+1)溶液定容至1.0m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其中8... 移取江水样500mL,加入50.0μg·L^-1内标混合溶液100μL,采用全自动固相萃取仪(装有ENVI TM-18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净化,收集洗脱液,于40℃水浴氮吹至近干,用乙腈(1+1)溶液定容至1.0m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其中8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以HSS T3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0.1%(质量分数)氨水和乙腈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串联质谱分析中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源和多反应监测模式。采用内标法定量,8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线性范围均为0.10~40.00μg·L^-1,检出限(3S/N)为0.008~0.096ng·L^-1。方法用于闽江水样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80.0%~91.8%,回收量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酚类内分泌干扰物 江水 全自动固相萃取
下载PDF
福建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剑锋 沈晓娜 +7 位作者 王美爱 杨式芹 黄萌 张炎华 修文琼 翁育伟 严延生 郑奎城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了解福建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变异特征和规律,对2009~2012年福建省分离的1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了全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发现,所有的毒株均是典型的低致病性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所有毒... 为了解福建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变异特征和规律,对2009~2012年福建省分离的1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了全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发现,所有的毒株均是典型的低致病性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所有毒株与A/California/07/2009(H1N1)疫苗株保持高度同源,8个节段基因同源性均在98.2%以上。相比之下,福建省2012年的流感毒株抗原变异程度较大,其中A/Fujiangulou/SWL1155/2012毒株HA基因发生11个氨基酸位点改变,其中H138R、L161I、S185T和S203T位点的变异分别涉及ca、sa和sb抗原决定簇。监测显示,疫苗对福建省人群保护效果较好,但福建省2012年毒株相对疫苗株已经出现抗原漂移,应进一步密切关注其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全基因序列 变异 基因特征
原文传递
2010~2016年福建省部分腹泻患者沙门菌血清型、耐药监测 被引量:8
20
作者 邱玉锋 陈建辉 +4 位作者 黄梦颖 李曲文 徐海滨 罗朝晨 陈爱平 《预防医学论坛》 2017年第7期489-491,共3页
目的了解2010~2016年福建省腹泻患者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依据我省制定的伤寒、副伤寒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在我省3个地市设立沙门菌监测点开展工作。结果 2010~2016年福建省3个监测点共分离出174株沙门菌,均为肠道沙... 目的了解2010~2016年福建省腹泻患者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依据我省制定的伤寒、副伤寒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在我省3个地市设立沙门菌监测点开展工作。结果 2010~2016年福建省3个监测点共分离出174株沙门菌,均为肠道沙门菌内的亚种Ⅰ,分属于7个群(8个亚群),24个血清型,其中以B群血清型检出最多(29.20%)。血清型以鼠伤寒和肠炎沙门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0.60%和22.40%)。沙门菌总体耐药率为78.74%,其中氨苄西林、四环素和萘啶酸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0.34%、57.47%、34.48%),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耐药率最低。鼠伤寒和肠炎的耐药率分别为93.18%和92.31%,鼠伤寒以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耐药为主,而肠炎以萘啶酸和氨苄西林为主。结论鼠伤寒仍是福建省重要的腹泻致病菌且耐药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监测 血清型 耐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