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1篇文章
< 1 2 2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 被引量:150
1
作者 刘秀梅 程苏云 +5 位作者 陈艳 袁宝君 戴建华 马群飞 戴昌芳 严纪文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5年第2期97-99,共3页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发现 ,我国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呈显著上升趋势。为进一步了解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VP)的污染情况 ,2 0 0 3年 9~ 12月在我国沿海 4个省份 (浙江、江苏、广东、福建 )进行监测 ,试样分别从水产品批发市...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发现 ,我国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呈显著上升趋势。为进一步了解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VP)的污染情况 ,2 0 0 3年 9~ 12月在我国沿海 4个省份 (浙江、江苏、广东、福建 )进行监测 ,试样分别从水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饭店采集 ,共采集海产品 2 36份 ,其中甲壳类 6 9份、贝类 116份、鱼类 5 1份。采用Vitek鉴定系统和最可能数 (MPN)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38 6 %的海产品检出VP ,浙江省试样的VP阳性率最高。甲壳类、贝类和鱼类试样VP阳性率分别为 4 9 3%、37 9%和 2 5 5 % ;阳性试样几何平均分布浓度依次为 171 4、76 9和 5 0 7MPN 10 0g。监测结果表明 ,我国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率较高 ,必须持续地进行食品中VP的主动监测和污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海产品 阳性率 MPN 检出 污染情况 污染状况 零售 中国 水产品批发市场
下载PDF
中国消除麻疹的关键技术问题:专家解读共识 被引量:139
2
作者 苏琪茹 徐爱强 +27 位作者 Peter Strebel 许文波 郝利新 周勇 李慧 庞星火 马超 张燕 方刚 崔富强 丁峥嵘 沈永刚 安志杰 张永基 谢淑云 William Schluter 余文周 郑景山 夏伟 王青 郑慧贞 张延炀 张丽杰 段梦娟 杨维中 Lance Rodewald 李黎 罗会明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4年第3期264-270,283,共8页
中国卫生部发布《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来,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并取得明显进展,但中国处于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尤其需要统一和澄清对一些技术问题的... 中国卫生部发布《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来,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并取得明显进展,但中国处于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尤其需要统一和澄清对一些技术问题的认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免疫规划中心收集、汇总各级CDC专业人员近年来关注的问题,并会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组织国内外专家深人研讨了主要的技术问题,包括消除麻疹与接种疫苗、麻疹病例的传染来源、保护〈8月龄婴儿、爆发疫情的应急免疫活动、医院传播的作用和控制意义、特殊人群及场所等,形成专家解读共识,供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在消除麻疹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麻疹 共识
原文传递
2011—2012年全国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分析 被引量:116
3
作者 曹洋 洪志恒 +2 位作者 金连梅 欧剑鸣 洪荣涛 《疾病监测》 CAS 2013年第12期975-980,共6页
目的 分析2011-2012年全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全国2011-2012年手足口病实时统计个案信息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应用SAS 9.2软件,对两年间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进行描述分... 目的 分析2011-2012年全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全国2011-2012年手足口病实时统计个案信息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应用SAS 9.2软件,对两年间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计算罹患率、重症率、病死率、重症病死率及病原分型构成比等指标,趋势比较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不同病毒型别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探索影响疾病转归的因素。结果 2011-2012年的年均罹患率为138.60/10万,重症率10.50‰,病死率0.29‰,重症病死率27.23‰。5 7月的病例数、重症数和死亡数分别占全年的49.90%、57.19%和53.88%。全国各地域中华南地区罹患率最高(330.95/10万),重症率最高为华中地区(18.62‰)、病死率和重症病死率以西南地区最高(0.71‰,45.72‰)。病例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随年龄增加递减,年龄0~岁组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分别是≥10岁组的4.1倍(OR=4.10,95%CI:3.16~5.31)和12.93倍(OR=12.93,95%CI:1.81~92.36)。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者与感染其他肠道病毒者相比,发生重症的风险增加1.77倍(OR=2.77,95%CI:2.65~2.89),发生死亡的风险增加10.04倍(OR=11.04,95%CI:7.62~16.02)。结论 夏季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华中地区发生手足口病重症率最高,西南地区病死率和重症病死率最高,低龄幼儿和EV71感染者是手足口病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监测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与生命质量关系 被引量:112
4
作者 贾丽娜 袁平 +3 位作者 庄海林 王小燕 林欲静 陈越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福州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与生命质量的关系,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福州市抽取12个社区共3 285名≥60周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福州市3 285名社区... 目的了解福建省福州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与生命质量的关系,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福州市抽取12个社区共3 285名≥60周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福州市3 285名社区老年人中,慢性病患病2 134例,慢性病患病率为64.96%,其中患1、2和≥3种慢性病者分别占57.12%、26.24%和16.64%;居于前10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关节病、脑卒中、慢性胃肠病、白内障、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和恶性肿瘤,患病率分别为48.28%、19.06%、9.80%、4.02%、3.01%、2.56%、2.34%、2.25%、1.31%和0.85%;无慢性病老年人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功能(RE)、精神健康(MH)、生理健康(PCS)、心理健康(MCS)得分和生命质量总分均高于有慢性病老年人(P<0.01);患不同数量慢性病老年人各维度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慢性病数量越多,各维度得分越低;患不同种类慢性病患者各维度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病已严重影响福州市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患慢性病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主要受所患疾病的种类及数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患病 老年人 社区 生命质量
原文传递
2011~2013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相关病原柯萨奇病毒A组6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90
5
作者 陈炜 翁育伟 +7 位作者 何文祥 张拥军 杨秀惠 黄萌 谢剑锋 王金章 郑奎城 严延生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4-629,共6页
为揭示2011~2013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相关病原其它肠道病毒中优势血清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我们收集2011~2013年福建省确诊为其它肠道病毒个人的1340例手足口病的病例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和鉴定... 为揭示2011~2013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相关病原其它肠道病毒中优势血清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我们收集2011~2013年福建省确诊为其它肠道病毒个人的1340例手足口病的病例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和鉴定分型,对其中优势血清型CVA6进行完整VP1区基因片段的扩增测序和分析。共分型鉴定出其它肠道病毒病例375例,其中CVA6病例182例(占48.5%)。CVA6病例在2011~2013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病原谱的年度构成比分别为7.9%、16.2%和39.6%。与手足口病总体疫情相比,CVA6病例在地区、性别、年龄组分布没有特异性,致重症率较低。VP1区基因序列分析显示,CVA6福建分离株与原型株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16.2%~18.6%),氨基酸序列差异为4.3%~6.2%。进化分析显示,CVA6福建分离株与原型株及国外地区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远,与国内地区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近。CVA6福建分离株在进化树的分布呈多个分支。结果表明,2011~2013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病原谱发生较大变化,CVA6成为手足口病主要的病原之一。CVA6福建分离株与国内地区相应分离株共进化共循环,在福建至各个地区呈多条亲缘关系接近传播链同时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6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6
作者 杨秀惠 严延生 《传染病信息》 2008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小RNA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引起。典型病例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或黏膜疹为主要表现,早期可有发热,大部分病例1周内即获痊愈,小部分病例可发生残疾或死...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小RNA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引起。典型病例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或黏膜疹为主要表现,早期可有发热,大部分病例1周内即获痊愈,小部分病例可发生残疾或死亡。肠道病毒A组中大部分血清型,如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2、A4、A5、A8、A10、A16以及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71型,肠道病毒B组的部分血清型,如CVB2、B4及个别埃可病毒(echovirus,ECV)与其发病有关,其中以CVA16和EV71型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学 小RNA病毒科 肠道病毒 典型病例 柯萨奇病毒 CVB2 埃可病毒
下载PDF
当前我国传播阻断省份血吸虫病监测情况和巩固策略 被引量:75
7
作者 闻礼永 严晓岚 +5 位作者 张剑锋 李莉莎 林丽君 黄少玉 李理 梁幼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1,31,共5页
当前我国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省份内源性传染源已基本清除,外源性传染源成为主要威胁;残存钉螺面积呈不同程度回升,输入性钉螺成为潜在危险,存在着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隐患。根据长期监测数据,今后应采取"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 当前我国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省份内源性传染源已基本清除,外源性传染源成为主要威胁;残存钉螺面积呈不同程度回升,输入性钉螺成为潜在危险,存在着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隐患。根据长期监测数据,今后应采取"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重点的综合性巩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 策略 监测
原文传递
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咽拭子与痰标本病毒核酸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73
8
作者 陈炜 张春阳 +6 位作者 朱颖 张炎华 游丽斌 吴冰珊 黄枝妙 郑奎城 翁育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4-358,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病例咽拭子与痰标本的病毒核酸检测效果。方法对4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的咽拭子与痰标本分别进行人体细胞GAPDH管家基因、病毒ORF 1ab基因、N基因及S基因Real time RT-PCR核酸检测与比较。结果4例病例的咽拭... 目的比较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病例咽拭子与痰标本的病毒核酸检测效果。方法对4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的咽拭子与痰标本分别进行人体细胞GAPDH管家基因、病毒ORF 1ab基因、N基因及S基因Real time RT-PCR核酸检测与比较。结果4例病例的咽拭子和痰标本中,人体细胞管家基因GAPDH均呈现明显典型的扩增信号曲线;病毒ORF 1ab基因、N基因及S基因核酸检测中,痰标本的扩增曲线信号均比咽拭子强,扩增曲线的CT值均低于咽拭子,在病例1和4表现更加明显,而病例4的咽拭子标本检测中,商品化试剂呈现阴性结果,而痰标本则呈现明显的阳性结果。结论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核酸检测中,痰标本的病毒含量高于咽拭子标本,其检测效果优于咽拭子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痰标本 咽拭子 病毒核酸检测
下载PDF
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结局及孕产妇围产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5
9
作者 李艳华 陈小梅 +8 位作者 陈水仙 吴江南 卓秀云 郑巧玲 危秀青 张蓉华 黄慧卿 郑翠仙 林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5-640,共6页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和整群抽样,对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围产营养门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且本次妊娠未发现心脏、肝脏、肾脏、甲状腺等器官疾病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和整群抽样,对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围产营养门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且本次妊娠未发现心脏、肝脏、肾脏、甲状腺等器官疾病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问卷调查,追踪其围产过程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等。采用相关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623名孕妇纳入分析592名(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相比孕前适宜体重孕妇(BMI 18.5~24.0 kg/m2),孕前低体重(BMI<18.5 kg/m2)是低出生重量指数(PI)的危险因素(OR=2.34,95%CI:1.24~4.42),孕前超重(BMI>24.0 kg/m2)是高出生PI的危险因素(OR=2.73,95%CI:1.12~6.68)。相比孕期增重适宜(孕期增重P15~P85)、增重不足(孕期增重<P15)的孕妇,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妊娠糖尿病和低出生PI的OR值(95%CI)分别为4.85(1.35~17.51)、10.30(2.29~46.35)、2.29(1.07~4.93)和2.65(1.24~5.68);孕期增重过多孕妇(孕期增重>P85)生产巨大儿、高出生PI和妊娠糖尿病的OR值(95%CI)分别为3.83(1.74~8.44)、2.39(1.14~5.01)和2.21(1.07~4.55)。结论孕前低体重和超重均影响新生儿出生PI。孕期增重不足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妊娠糖尿病和低出生PI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是高出生PI和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结局 孕前体重 孕期增重 随访研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比较非布司他片与别嘌呤醇片治疗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3
10
作者 黄金沐 池慧琼 林少凯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009-201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口服别嘌呤醇片300 mg tid;试验A组患者予以口服非布司他片3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口服别嘌呤醇片300 mg tid;试验A组患者予以口服非布司他片35 mg qd,试验B组患者予以口服非布司他片70mg qd,3组患者均治疗24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治疗12周及24周时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 ICAM-1)水平和尿酸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6.67%(17例/30例),66.67%(20例/30例)和46.67%(14例/3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周,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的血清s ICAM-1分别为(445.76±135.85),(421.28±122.25)和(493.39±121.27)ng·mL^(-1);治疗后24周,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的血清s ICAM-1分别为(387.71±126.75),(360.85±125.50)和(441.45±122.48)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周,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的尿酸分别为(445.57±135.50),(460.60±140.45)和(515.20±142.15)ng·mL^(-1);治疗后24周,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的尿酸分别为(425.10±126.28),(410.10±130.38)和(478.80±164.72)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非布司他可降低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的血清s ICAM-1水平和尿酸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别嘌呤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别嘌呤醇 高尿酸血症 痛风
原文传递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学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60
11
作者 杨秀惠 何家鑫 +3 位作者 严延生 何爱华 沈晓娜 陈前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明确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体并对其进行遗传性分析。方法收集部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以及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同时应用传统的病毒分离与鉴定、双份血清中和抗体变化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进行病因学诊断... 目的明确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体并对其进行遗传性分析。方法收集部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以及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同时应用传统的病毒分离与鉴定、双份血清中和抗体变化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进行病因学诊断;并进一步针对病原体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树图构建分析。结果应用RT-PCR及序列分析方法,从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直接扩增基因快速诊断为CAV16;8例病例中3例病毒分离阳性,应用RIVM肠道病毒组合血清均无法定型,而应用CAV16特异性引物RT-PCR诊断均为阳性,35例密切接触者标本中10例病毒分离阳性,6例(60%)为CAV16,同时EV71诊断均为阴性;用病例的分离株病毒对5个病例双份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检测,其中3例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呈4倍及以上增长;CAV16的本研究分离株和来源于GenBank中参考株.基于衣壳蛋白VP1基因同时进行遗传性分析,显示本研究分离株间同源性达99.7%~99.9%,具有直接的流行病学联系,在遗传树图中位于C基因型下相对独立的一分支,与同属于C基因型其它参考株核苷酸差异性达4.1%~5.1%。结论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传统的病毒分离与鉴定,既可快速又能准确鉴定引起本次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为CAV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16型 手足口病 病原诊断 遗传分析
下载PDF
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6种新宿主的发现及疫源地的感染率周年变化 被引量:54
12
作者 李莉莎 周晓农 +7 位作者 林金祥 张仪 程由注 张榕燕 方彦炎 林陈鑫 陈宝建 李友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的状况。方法选择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例或螺类和鼠粪检查阳性的连江、南安2县、市6个村为调查点,在春、夏、秋季对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与感染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 目的探讨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的状况。方法选择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例或螺类和鼠粪检查阳性的连江、南安2县、市6个村为调查点,在春、夏、秋季对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与感染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县、市6个村共采集检查中间宿主与转续宿主22种7169个样本,发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者14种。感染率最高的是褐云玛瑙螺,为36.12%(108/299),其次是沼水蛙和高突足襞蛞蝓,分别为34.72%(25/72)与25.83%(273/1057)。秋季和距离居民点5m内的环境,螺类感染率最高。14种感染宿主中,一待定种环棱螺、光滑颈蛞蝓、罗氏巨楯蛞蝓、黄蛞蝓、双线大蛞蝓和沼水蛙,为广州管圆线虫首次报告的新宿主。结论证实连江、南安2县、市6个村为广州管圆线虫严重的自然疫源地。推想全国同纬度、同自然环境条件地区均有可能有本病的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自然疫源地 中间宿主 转续宿主 保虫宿主
下载PDF
2004-2007年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6
13
作者 李宏 洪荣涛 +2 位作者 黄文龙 谢忠杭 章灿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判断疾病发展的态势,为防治疾病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疫情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4-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个案卡的信息和1980-2004年年度疫情汇编。结果2004-2007年福建... 目的了解近年来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判断疾病发展的态势,为防治疾病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疫情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4-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个案卡的信息和1980-2004年年度疫情汇编。结果2004-2007年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年平均发病率为0.39/10万,病死率为2.36%,近年疫情有所回升,发病集中在秋冬季节(11-1月)和春夏季节(4-6月),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总发病和死亡人数中农民均占了一半以上。年龄别发病率高的主要为30~59岁组,最高的为40~49岁组,年龄别病死率以60岁以上最高。结论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近年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应加强对高发地区和发病率上升较快地区的高危人群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 流行性 疫情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2015-2018年福建省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54
14
作者 刘雪杰 陈伟伟 +3 位作者 傅祎欣 叶玲清 李闽真 马群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研究2015-2018年福建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感染情况、血清型分布、耐药特征、病因性食品来源,以了解福建省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0家哨点医院分离的707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依据CLSI推荐的药敏试验抗生素... 目的研究2015-2018年福建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感染情况、血清型分布、耐药特征、病因性食品来源,以了解福建省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0家哨点医院分离的707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依据CLSI推荐的药敏试验抗生素选择原则、选取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病因性食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7株沙门氏菌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菌(57.85%)、其次是肠炎沙门氏菌(15.42%),共涵盖43个血清型;病因性食品以粮食及其制品为主(22.21%),其次是乳与乳制品(16.31%);在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中,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3.39%),其次是四环素(68.53%)、头孢唑林(54.65%)。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72%),多重耐药菌逐年增多。结论继续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高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同时加强食品监管力度,从源头预防控制食源性感染。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制定合理用药方案,以降低抗生素耐药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沙门氏菌 血清分型 病因性食品 耐药
下载PDF
一起疑为食用螺肉引起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调查 被引量:52
15
作者 杨发柱 张莹珍 +1 位作者 屠昭平 许龙善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调查福州市 2 0 0 2年 10月暴发的一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的原因。 [方法 ]对在某餐厅聚餐的2 0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及血清抗体检测 ,并调查鼠类、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等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 [结果 ] 2 0人中有13人发病 ... [目的 ]调查福州市 2 0 0 2年 10月暴发的一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的原因。 [方法 ]对在某餐厅聚餐的2 0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及血清抗体检测 ,并调查鼠类、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等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 [结果 ] 2 0人中有13人发病 ,发病率为 65 0 % ,病人血清抗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阳性率为 87 5 % ;患者有食螺肉史 ,从当地多种螺肉中检出广州管圆线虫 ,且感染率高 ,故怀疑与进食螺肉有关。[结论 ]疑为一起进食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螺肉引起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病 疾病暴发 福寿螺 褐云玛瑙螺 食物传播
下载PDF
福建省农村饮用水现状调查 被引量:49
16
作者 陈国忠 林在生 +4 位作者 赖善榕 陈训梅 陈丽萍 卢翠英 郭剑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掌握福建省农村饮用水现况,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比例分层随机选择水质调查(监测)点,采集集中式供水末梢水和分散式供水储水器水进行检验。结果我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占51.29%,分散式供水占48.71%;集中式供水水源以水库... 目的掌握福建省农村饮用水现况,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比例分层随机选择水质调查(监测)点,采集集中式供水末梢水和分散式供水储水器水进行检验。结果我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占51.29%,分散式供水占48.71%;集中式供水水源以水库为主,占38.06%;分散式供水以浅井为主,占49.49%;以地面水为水源占41.4%,以地下水为水源占58.6%。全年水质监测合格率为54.8%,其中丰水期合格率53.2%,枯水期合格率56.5%;集中式供水合格率61.7%,分散式供水合格率44.0%;以地面水为水源的水质合格率59.4%,地下水为水源的水质合格率51.1%;总大肠菌群合格率69.8%,细菌总数合格率85.6%。结论我省近50%农村人口为分散式供水,改水任务十分艰巨;饮用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超标为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卫生 农村饮水卫生 水源调查 水质检测 现状评估
下载PDF
我国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分布首次调查 被引量:47
17
作者 张仪 吕山 +12 位作者 杨坤 刘和香 胡铃 李莉莎 邓卓晖 张鸿满 胡锡敏 姚立农 曾小军 李正祥 陈朝 王立英 周晓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8-512,共5页
目的调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方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借用主要中间宿主螺类有效累积温度模型参数,预测和绘制我国主要中间宿主螺类及广州管圆线虫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地图。根据绘制的预测地图,以区域抽样法,按栅... 目的调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方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借用主要中间宿主螺类有效累积温度模型参数,预测和绘制我国主要中间宿主螺类及广州管圆线虫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地图。根据绘制的预测地图,以区域抽样法,按栅格总数5%比例进行随机抽样。随机抽取55个调查点于2006年9~10月开展主要中间宿主分布及感染率调查。结果我国大陆潜在分布小管福寿螺的有19个省(市、区),其中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8个省(区)已证实有小管福寿螺自然分布。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和海南等7个省(区)有广州管圆线虫自然感染,其中,福建建瓯、江西兴国、浙江瑞安、湖南汝城、广东化州、广西上思和海南五指山等地的小管福寿螺自然感染率较高,分别为36.6%、19.9%、16.0%、5.0%、6.3%、39.1%和25.0%。结论证实小管福寿螺自然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的7个省(区)均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小管福寿螺 自然疫源地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福建省2009年甲型HIN1流感122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18
作者 欧剑鸣 洪荣涛 +10 位作者 许龙善 严延生 郑奎城 沈晓娜 陈武 蔡少健 章灿明 詹美蓉 吴生根 王加熊 陈俊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了解新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在福建省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福建省卫生厅网站收集福建省各地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相关信息,用Excel建立病例的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 目的了解新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在福建省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福建省卫生厅网站收集福建省各地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相关信息,用Excel建立病例的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月23日至7月13日,福建省共发现12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无重症或死亡病例;其中107例为境外输入病例,2例为省外输入病例,13例为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土续发病例,续发率为2.2%。53.3%(65/122)病例由卫生部门主动监测发现。未出现感染来源不明的本土病例,未发生社区暴发流行。结论福建省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输入性为主,由于防控得力,未造成疫情大面积传播;病例临床症状温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 甲型H1N1流感 流行特征 续发率 福建省
下载PDF
输入性疟疾病例的诊断、治疗、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8
19
作者 张山鹰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疟疾 诊断 治疗 疾病控制
下载PDF
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李晓宇 宋宏 +7 位作者 付士红 王环宇 俞永新 董关木 陶三菊 陈端 Ichiro Kurane 梁国栋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0-209,共10页
为了从分子水平了解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与国外分离株的差异,对1949年以来在中国乙脑主要流行地区分离的19株乙脑病毒的PrM C区及E蛋白基因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在中国流行的乙脑病毒的分子... 为了从分子水平了解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与国外分离株的差异,对1949年以来在中国乙脑主要流行地区分离的19株乙脑病毒的PrM C区及E蛋白基因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在中国流行的乙脑病毒的分子差异。结果显示:病毒生物学初步鉴定显示,病毒感染BHK细胞后56h所有细胞均发生病变,约50%以上细胞脱落(CPE );3日龄乳鼠接种病毒72h之内死亡;所有病毒均与乙脑病毒(A2株)抗血清发生阳性反应,但反应强度不同,提示所有病毒均为乙脑病毒。病毒PrM C(456~695)区核苷酸序列与各个国家及地区、各个基因型以及各个年代的73株乙脑病毒相应序列,用Woan RuChen建立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19株中国分离的病毒均属于基因型Ⅲ型,与国外相关文献所报道的乙型脑炎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基因型相符。以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P3株为标准,对各病毒E蛋白500个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各毒株核苷酸差异在0和4 2%之间,氨基酸差异在0和4 0%之间。所有核苷酸差异均为碱基的替换,无论核苷酸或氨基酸均无插入或丢失。大多数核苷酸变异在氨基酸编码的第三位,属于沉默突变,不引起氨基酸变化。18株病毒E蛋白活性结构域与疫苗株P3株相比共有247个氨基酸的差异,平均每株病毒有12 35个氨基酸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毒 分子生物学 核苷酸 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