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款纯电动物流车动力系统匹配与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贵斌 路广威 熊敏 《汽车实用技术》 2020年第1期21-25,共5页
文章以一款自动挡纯电动物流车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动力系统结构进行相关分析及整车设计需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参数匹配。为进一步提高整车性能,采取一种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案,对整车的传动系参数进行优化。在ADVISOR仿真平台... 文章以一款自动挡纯电动物流车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动力系统结构进行相关分析及整车设计需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参数匹配。为进一步提高整车性能,采取一种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案,对整车的传动系参数进行优化。在ADVISOR仿真平台下搭建整车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文中对自动挡纯电动物流车的参数匹配以及采取的优化方案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挡纯电动物流车 参数匹配 ADVISOR仿真 优化
下载PDF
采用能量管理策略的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贵斌 曹竞辉 +2 位作者 王耀 马腾腾 杨云东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以燃油消耗最小为目标,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模型,基于逻辑门限值的能量管理策略分别在城市和市郊两种道路工况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整车需求转矩可以进行有效分配,维持了电池荷电状态的平衡,... 以燃油消耗最小为目标,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模型,基于逻辑门限值的能量管理策略分别在城市和市郊两种道路工况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整车需求转矩可以进行有效分配,维持了电池荷电状态的平衡,城市道路工况百公里油耗为4.8 L,市郊道路工况百公里油耗为1.596 L;与传统的燃油车进行相比,城市道路工况下百公里油耗降低率达到了37.4%,高速道路工况下达到了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式混合动力 能量管理 逻辑门限值 仿真建模
下载PDF
基于视频信息的高精度事故重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贺 韩勇 +1 位作者 石亮亮 许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8-783,792,共7页
为提高事故重建精度,本文中采用多体系统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对两起具有清晰视频信息的VRU事故案例进行重建,验证并提出了一种高精度事故重建方法。首先,采用直接线性变换理论(DLT)对视频信息分析并获取碰撞车速;然后,通过PC-Crash与MA... 为提高事故重建精度,本文中采用多体系统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对两起具有清晰视频信息的VRU事故案例进行重建,验证并提出了一种高精度事故重建方法。首先,采用直接线性变换理论(DLT)对视频信息分析并获取碰撞车速;然后,通过PC-Crash与MADYMO耦合方法精确重建VRU碰撞运动学响应;最后,采用THUMS(Ver 4.0.2)人体有限元模型对VRU颅内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深度分析。结果表明:重建所得的车辆-VRU碰撞部位、VRU碰撞过程的运动学响应、旋转角度、落地姿态与着地部位与视频信息完全一致;VRU与车辆最终位置绝对误差小于7%;VRU头部损伤部位及损伤严重度与伤情报告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方法 头部损伤 视频分析 直接线性变换
下载PDF
基于行人碰撞事故重建的颅脑损伤准则效能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方 蔡加欣 +3 位作者 王丙雨 韩勇 李桂兵 李凡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1-240,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颅脑损伤准则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颅脑损伤的预测与评价性能,从已有的交通事故调查数据库中选出可以用于进行事故虚拟重建且具有详细人体颅脑伤情记录的10例行人车辆碰撞事故案例,采用多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方法,...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颅脑损伤准则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颅脑损伤的预测与评价性能,从已有的交通事故调查数据库中选出可以用于进行事故虚拟重建且具有详细人体颅脑伤情记录的10例行人车辆碰撞事故案例,采用多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事故中人和车辆运动学响应及行人颅脑损伤情况进行虚拟重建,在此基础上,采用LASSO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多个基于人体头部运动学响应的颅脑损伤准则与事故中行人颅脑损伤的相关性;借助文献中的损伤风险曲线,分析了不同基于脑组织应变的损伤准则与行人典型颅脑损伤(弥散性轴索损伤和脑挫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多个基于人体头部运动学响应的颅脑损伤评价准则中,同时考虑头部线性和旋转运动,且体现头部碰撞功率的头部碰撞能量(HIP)准则能最有效地评价真实的颅脑损伤;基于脑组织应变的颅脑损伤准则中,累计应变损伤测量(CSDM)准则相对于最大主应变(MPS)准则能更有效地评价典型弥散性脑损伤(DAI),而扩张损伤测量(DDM)准则所反映的脑挫伤程度远低于真实的损伤状况,所以该准则难以准确预测脑挫伤的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颅脑损伤 事故重建 行人碰撞事故 损伤准则 损伤风险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VRUs深度事故重建的AEB效能对头部损伤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韩勇 李永强 +4 位作者 许永虹 王丙雨 高秀晶 黄红武 聂冰冰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0-498,共9页
为保护道路弱势使用群体(VRUs,含行人和二轮车骑车人)的、主被动一体化的、汽车安全性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该文利用高精度事故再现和事故碰撞前场景重建方法,分析了VRU事故的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传感器探测角(FOV)及制动减速... 为保护道路弱势使用群体(VRUs,含行人和二轮车骑车人)的、主被动一体化的、汽车安全性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该文利用高精度事故再现和事故碰撞前场景重建方法,分析了VRU事故的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传感器探测角(FOV)及制动减速度等参数的防护效能及VRUs头部损伤风险。结果表明:FOV为30°时事故规避率为45%;当FOV增加到40°、50°和90°时,较FOV为30°事故规避率又分别增加了5%、10%和20%;在FOV为90°,减速度为0.8 g时,即碰时间(TTC)为1 s工况下,车辆平均碰撞速度降低最为明显,高达84%;AEB介入能降低VRUs与车辆前部撞击造成的损伤,但在头部落地损伤存在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弱势使用者(VRUs)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 头部损伤 事故重建 多体分析 传感器探测角(FOV)
下载PDF
汽车底部复杂流场的主动和被动控制减阻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袁志群 杨明智 张炳荣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7-544,555,共9页
针对汽车底部复杂流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以降低气动阻力为目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侧风工况下汽车底部复杂流场的主动和被动控制减阻方法,设计了阻流板、侧裙、底部抽吸控制槽和尾部气流喷射控制槽4... 针对汽车底部复杂流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以降低气动阻力为目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侧风工况下汽车底部复杂流场的主动和被动控制减阻方法,设计了阻流板、侧裙、底部抽吸控制槽和尾部气流喷射控制槽4种减阻方案,分析了各方案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和减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减阻效果与横摆角、阻流板高度、侧裙高度、底部控制槽抽吸速度和尾部控制槽气流喷射的速度与角度有关,4种减阻方案的气动阻力最大降幅分别为9.4%,10.4%,13.5%和4.7%。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宜根据汽车运行环境采用动态控制方法,以达到最优减阻效果。汽车模型风洞实验验证了本文中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汽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阻力 阻流板 侧裙 底部抽吸控制槽 尾部气流喷射控制槽 动态控制方法
下载PDF
乘用车前挡风玻璃角度对行人头部/颅脑损伤影响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余超 兰靛靛 +4 位作者 王方 王丙雨 李桂兵 李凡 彭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9-197,共9页
头部/颅脑损伤在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中频繁发生,而行人头部与挡风玻璃的碰撞是导致头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旨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乘用车挡风玻璃倾斜角度对行人头部/颅脑损伤的影响。采用TNO多刚体行人模型和THUMS4.0头颈部有限元模型... 头部/颅脑损伤在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中频繁发生,而行人头部与挡风玻璃的碰撞是导致头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旨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乘用车挡风玻璃倾斜角度对行人头部/颅脑损伤的影响。采用TNO多刚体行人模型和THUMS4.0头颈部有限元模型耦合得到新的行人碰撞数值模型,并结合已有的多刚体乘用车模型,借助真实的行人碰撞交通事故案例对该耦合模型进行基于人车动力学响应的有效性验证。在此基础上,构建人车碰撞模型矩阵,其中挡风玻璃角度的变化范围设定为24°~50°(间隔为2°),车辆速度设置为45 km/h,行人与车辆碰撞位置时分别处于车辆前保险杠前端1/2和1/3处。分析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再现事故中的行人动力学响应;行人碰撞保险杠前端中间(即1/2处)位置时的头部损伤较1/3处更严重;头部损伤在本文所分析的变化范围内随挡风玻璃角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且当挡风玻璃角度位于32°~34°左右时损伤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碰撞事故 头部/颅脑损伤 挡风玻璃角度 多刚体(MB) 有限元(FE) 耦合
下载PDF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 被引量:7
8
作者 方遒 魏才柱 +3 位作者 洪剑锋 刘华 胡翔 陈文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8-1056,共9页
为降低成本并获得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精确转子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滑模观测器和速度外环滑模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策略.基于基波数学模型构建闭环控制系统,引入饱和函数和锁相环对传统滑模观测器进行优化,提高... 为降低成本并获得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精确转子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滑模观测器和速度外环滑模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策略.基于基波数学模型构建闭环控制系统,引入饱和函数和锁相环对传统滑模观测器进行优化,提高转子位置及转速的检测精度.针对实际系统中速度外环采用比例积分(PI)控制器易受系统参数变化、负载扰动以及外界干扰影响的问题,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有效地提升了系统检测精度,且速度外环的滑模控制相比于PI控制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滑模观测器 滑模速度控制器 无传感器矢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线控转向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查云飞 于淼 +1 位作者 马芳武 郑寻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3,共7页
针对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问题,基于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车辆转向特性,推导出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稳态增益曲线,并获得了仿真稳态增益与理论稳态增益之间的修正系数,以此搭建单点预瞄模型和变角传动比线控转... 针对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问题,基于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车辆转向特性,推导出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稳态增益曲线,并获得了仿真稳态增益与理论稳态增益之间的修正系数,以此搭建单点预瞄模型和变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模型。通过预瞄式横向运动控制与线控转向变角传动比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的设计,并与搭载固定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和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车辆 线控转向系统 路径跟踪 修正系数 变角传动比
下载PDF
跨海大桥上厢式货车侧风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志群 吕恒庆 +2 位作者 林立 林晓波 高秀晶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38-1247,共10页
建立了跨海桥上厢式货车的空气动力学和系统动力学单向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并经风洞试验验证。对该模型进行仿真,以研究桥上货车在阶跃阵风作用下的高速气动稳定性,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和结构参数的挡风屏障的抗风性能及其对汽车气动稳定... 建立了跨海桥上厢式货车的空气动力学和系统动力学单向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并经风洞试验验证。对该模型进行仿真,以研究桥上货车在阶跃阵风作用下的高速气动稳定性,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和结构参数的挡风屏障的抗风性能及其对汽车气动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了桥上汽车风致行车安全和桥梁抗风设计的量化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侧风稳定性 单向耦合法 风致行车安全 挡风屏障 瞬态响应
下载PDF
基于多孔介质材料和仿生设计的汽车阻流板减阻机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志群 谷正气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7-785,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阻流板自身气动阻力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多孔介质阻流板和仿生阻流板两种新结构方案。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了两种方案在不同横摆角工况下的气动阻力变化规律,揭示了两种新结构的减阻机理;相比传统阻流板,两种新结构的... 为了解决传统阻流板自身气动阻力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多孔介质阻流板和仿生阻流板两种新结构方案。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了两种方案在不同横摆角工况下的气动阻力变化规律,揭示了两种新结构的减阻机理;相比传统阻流板,两种新结构的气动阻力峰值分别减小了3.3%和4.7%。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仿生阻流板和侧裙的组合结构方案,解决了传统阻流板中大横摆角时整车气动阻力增大的问题;相比传统阻流板,组合结构的气动阻力峰值减小了10.7%。比例模型风洞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阻力 多孔介质阻流板 仿生阻流板 横摆角 侧裙 风洞试验
下载PDF
侧风环境下减阻装置对重型货车气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建民 莫靖宇 +1 位作者 龚晓岩 郑庆杰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为了获得侧风环境下减阻装置对重型货车气动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货车原始模型和加装封闭式仿生导流罩、尾部减阻装置、仿生非光滑表面3种新型气动减阻装置货车模型分别在无侧风和有侧风的11种工况下行驶的气动特性... 为了获得侧风环境下减阻装置对重型货车气动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货车原始模型和加装封闭式仿生导流罩、尾部减阻装置、仿生非光滑表面3种新型气动减阻装置货车模型分别在无侧风和有侧风的11种工况下行驶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在无侧风和有侧风环境下,受海狮头部形状启发设计的封闭式仿生导流罩对货车具有显著的减阻效果,当横摆角为6°时导流罩模型相对于货车原始模型的减阻率为27.9%,但同时会增大货车的侧向力系数。尾部减阻装置在无侧风和有侧风环境下均具有较好的气动减阻效果,这是因为尾部减阻装置可以改善货车的尾部气流状态,而且该尾部减阻装置还能减少货车所受的侧向力,进而可以增加货车在侧风环境下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有侧风环境下,非光滑表面结构的减阻效果有限,而且会增大货车所受侧向力。复合减阻装置在所有侧风工况下均具有显著的减阻效果,当横摆角为12°时,复合减阻装置具有最佳的减阻效果,其减阻率为68.8%;在横摆角位于0°~30°之间时,复合减阻装置的平均减阻率达到了37.3%。在侧风工况下,复合减阻装置会增大货车所受的侧向力,且横摆角增大,侧向力系数也急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复合减阻装置 计算流体动力学 重型货车 侧风环境
原文传递
基于仿生导流罩的厢式货车减阻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建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设计了6款驾驶室导流罩结构,加在厢式货车模型上进行空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得到了货车模型外流场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湍动能分布等气动特性,详细分析了不同导流罩的减阻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海豹...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设计了6款驾驶室导流罩结构,加在厢式货车模型上进行空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得到了货车模型外流场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湍动能分布等气动特性,详细分析了不同导流罩的减阻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海豹的头部形状设计了一款仿生导流罩,安装在整车上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减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先行设计的6款导流罩均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但模仿海豹头部形状设计的仿生导流罩可大幅度改善驾驶室顶部的流场结构,减阻效果更好,其阻力系数比原始货车模型降低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仿生导流罩 气动减阻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复杂道路下自动驾驶车辆的横向运动鲁棒控制策略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秀晶 陶林君 +1 位作者 黄红武 刘显贵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54-461,共8页
针对自动驾驶横向控制在路面曲率变化、路面超高和侧风干扰等复杂道路下存在精度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平滑优化算法和反步滑模的自动驾驶横向运动鲁棒控制策略。通过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设计曲率平滑优化算法并生成平... 针对自动驾驶横向控制在路面曲率变化、路面超高和侧风干扰等复杂道路下存在精度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平滑优化算法和反步滑模的自动驾驶横向运动鲁棒控制策略。通过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设计曲率平滑优化算法并生成平滑目标路径;分析外界干扰影响机理,优化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建立误差模型;设计了基于反步滑模的自动驾驶横向控制器。通过Truck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路面曲率变化、路面超高和侧风干扰的复杂道路下,应对不同速度均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具有较好的路径跟踪精度和控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横向控制 路径平滑 车辆动力学 反步滑模控制
下载PDF
转向制动工况下平衡重叉车横向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显贵 姜梦平 +2 位作者 侯攀 李颖新 许超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06-1511,共6页
为了克服实际叉车转向制动作业工况下质心位置的时变和动态行为不确定性导致整车侧倾,改善该工况下叉车的横向动态稳定性,建立了叉车制动转向工况半车动力学模型,以叉车横摆角速度和横向加速度为反馈控制量,设计了叉车主动后轮转向线性... 为了克服实际叉车转向制动作业工况下质心位置的时变和动态行为不确定性导致整车侧倾,改善该工况下叉车的横向动态稳定性,建立了叉车制动转向工况半车动力学模型,以叉车横摆角速度和横向加速度为反馈控制量,设计了叉车主动后轮转向线性二次型调节器,得到最优输出反馈增益矩阵,对转向制动工况下的叉车横向稳定性进行最优控制并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叉车制动性能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反映叉车横向稳定性的横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响应得到明显改善。依据欧洲标准EN16203:2012动态稳定性试验方法和要求进行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叉车横向稳定性的指标量-横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均方根值分别下降了19.2%和23.29%,叉车的横向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重叉车 制动 主动后轮转向系统 横向稳定性 控制
下载PDF
厢式货车气动减阻装置的减阻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建民 范健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8-695,共8页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设计了不同形状的仿生导流罩、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分析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对整车风阻系数的影响,详细探讨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的减阻机理。最后研究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同时加装在同一货车...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设计了不同形状的仿生导流罩、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分析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对整车风阻系数的影响,详细探讨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的减阻机理。最后研究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同时加装在同一货车模型的综合减阻效果。结果表明:仿生导流罩的减阻效果要好于传统导流罩,随着导流罩侧裙延伸长度的增加,货车整车阻力系数逐渐变小。当底部导流板倾角θ=45°时模型的阻力系数获得最小值。基于生物表面仿生减阻理论在货车侧面布置半球面凹坑和半椭球面凹坑均具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复合减阻装置货车模型的最大减阻率达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仿生导流罩 尾部减阻装置 仿生非光滑表面 复合减阻装置
下载PDF
货车-两轮车前碰撞事故中骑行者运动学响应及损伤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翔 王丙雨 +2 位作者 杨垚 聂进 王平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294-303,共10页
为探究货车-两轮车前部碰撞事故中参与双方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与损伤的影响,基于MADYMO软件开展事故重建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货车和两轮车的多体碰撞模型,对一起货车前部碰撞两轮车事故进行了事故重建;使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25组... 为探究货车-两轮车前部碰撞事故中参与双方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与损伤的影响,基于MADYMO软件开展事故重建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货车和两轮车的多体碰撞模型,对一起货车前部碰撞两轮车事故进行了事故重建;使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25组不同速度下的全因子仿真试验;分析了不同碰撞速度和骑行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和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骑行者身体旋转幅度会随着两轮车及货车车速的升高而增加;当货车速度超过20 km/h时,骑行者头部损伤指标(Head Injury Criterion,HIC)与胸部3 ms加速度将超过阈值;而当货车速度超过25 km/h时,骑行者下肢接触力也超过阈值;货车速度处于30~40 km/h时,相同货车速度下,骑行者头部HIC值出现随着两轮车速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而胸部加速度出现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碰撞速度 运动学响应 头部损伤 胸部损伤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的ISG型客车混合动力系统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贵斌 马腾腾 +3 位作者 唐友名 杨云东 王耀 曹竞辉 《机电工程》 CAS 2016年第11期1415-1420,共6页
针对ISG型混合动力系统结构、控制复杂,传统开发风险高、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后向仿真的思想,应用Simulink仿真工具,对其动力系统完成了能量管理策略的设计与建模,建立了工况输入模型和驾驶员PI控制模型,结合相关理论公式及试验... 针对ISG型混合动力系统结构、控制复杂,传统开发风险高、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后向仿真的思想,应用Simulink仿真工具,对其动力系统完成了能量管理策略的设计与建模,建立了工况输入模型和驾驶员PI控制模型,结合相关理论公式及试验标定数据对其主要部件如驱动电机、发动机、发电机、动力电池进行了模型建立。结合中国城市典型工况,基于功率分配思想提出了以发动机优先驱动优化发动机工作效率的整车能量管理策略。仿真结果研究表明,仿真模型可以准确模拟实车进行循环工况行驶,完成经济性试验和和实时输出各部件工作特性参数的功能,该模型可以作为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和部件参数优化的基础,对车辆前期开发阶段快速确定整车控制策略,提高匹配该系统车型的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G混合动力 动力系统 城市客车 整车仿真
下载PDF
电动两轮车事故中不同头盔对地面碰撞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勇 何勇 +3 位作者 林丽雅 李永强 陈意升 冯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55-65,93,共12页
在电动两轮车碰撞事故中,地面碰撞是导致骑车人头部产生致命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头盔作为重要的头部损伤防护部件,其对骑车人头部-地面碰撞的防护性能是设计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首先根据真实头盔几何尺寸建立3款头盔有限元模型(全盔a,b... 在电动两轮车碰撞事故中,地面碰撞是导致骑车人头部产生致命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头盔作为重要的头部损伤防护部件,其对骑车人头部-地面碰撞的防护性能是设计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首先根据真实头盔几何尺寸建立3款头盔有限元模型(全盔a,b,半盔),结合物理跌落试验进行模型验证。通过3起电动两轮车事故的深度重建,分析3款头盔在落地冲击中对头部颅骨骨折损伤指标(HIC)及重度脑损伤指标(峰值合角加速度、头部碰撞能量、最大主应变、累积应变损伤测量准则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案例1中,全盔a和全盔b将颅骨骨折风险由100%均降低到了10%以内;半盔在与地面碰撞中,帽檐受到的冲击力使径向接地的泡沫发生偏移,泡沫过早触底导致其对颅骨骨折风险仅降低至98%。案例2和案例3中,3款头盔均将颅骨骨折风险降低90%以上。3起案例中,无论全盔a,b还是半盔,对PAA和MPS的保护作用并不明显。尽管在CSDM0.25预测的重度脑损伤风险下,全盔a,b防护效果优于半盔,仍需进一步优化头盔对旋转载荷的防护性能。该结果对电动两轮车骑车人头部保护和头盔防护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两轮车事故 人-地面碰撞 头盔防护性能 深度事故重建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动态冲击下泡沫能量吸收对头盔防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勇 何伟 +2 位作者 石亮亮 张义 陈德权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86-394,共9页
为摩托车头盔的安全性设计,需要研究在冲击载荷下内衬泡沫的能量吸收能力对摩托车头盔防护性能的影响。该文建立了有限元数值分析头盔模型,依据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的法规ECE R22.05的动态测试方法,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改变头盔不同测... 为摩托车头盔的安全性设计,需要研究在冲击载荷下内衬泡沫的能量吸收能力对摩托车头盔防护性能的影响。该文建立了有限元数值分析头盔模型,依据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的法规ECE R22.05的动态测试方法,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改变头盔不同测试点下的泡沫密度,进行了12个跌落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头盔的前部、冠部和后部测试点区泡沫密度由40 kg/m3增加到80 kg/m^3时,泡沫的能量吸收能力逐渐增大,头部冲击能量衰减得更快,导致3个测试点头部颅骨骨折的风险从25%、55%、39%分别增大至53%、96%、96%。头盔右侧部测试点区域下的泡沫密度与颅骨骨折风险没有显著的关系。因而,头盔的安全性设计应同时兼顾内衬泡沫密度与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托车头盔安全 能量吸收 泡沫密度 跌落仿真 颅骨骨折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