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8
1
作者 陈妹 黄胯胯 林秀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1期158-158,164,共2页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临床患者中选取104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护...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临床患者中选取104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对两组的护理效果予以综合评估。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5±4.2)分、96.2%,高于对照组的(83.3±3.9)分、7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塞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建议临床重视并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老年性脑梗塞 护理质量
下载PDF
不同发病机制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铃芳 周光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不同发病机制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77例,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AIS(IAD)组32例,心源性脑栓塞(CE)组45例,给予... 目的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不同发病机制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77例,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AIS(IAD)组32例,心源性脑栓塞(CE)组45例,给予血管内治疗,分析不同亚型AIS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性别、基线NIHSS及原发病史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AD组多模式联合治疗率、血管成形术使用率、术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率及手术操作时间显著大于CE组(P<0.05);两组最终再通率、24 h NIHSS、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及3个月死亡率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技术对不同发病机制的AIS患者疗效相当,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机制 血管内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临床及血管造影表现(附3例报告) 被引量:9
3
作者 辛勇通 姚龙腾 黄锦萍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88-389,共2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临床和血管造影表现。方法:对我院3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临床、影像及血管造影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结果: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31~57岁。表现为脑出血2例,癫痫1例。病变位于幕上2例,幕下1例。血管造... 目的:探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临床和血管造影表现。方法:对我院3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临床、影像及血管造影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结果: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31~57岁。表现为脑出血2例,癫痫1例。病变位于幕上2例,幕下1例。血管造影见“水母头”样或“车辐”状异常血管影。3例均保守治疗。结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管造影特征表现是扩张的髓静脉呈放射状汇入引流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脑血管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辛勇通 冯秋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确诊的3例及国内文献报道的129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PRES患者中,男27例,女105例;基础病以妊娠相关72例(54.55%),原...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确诊的3例及国内文献报道的129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PRES患者中,男27例,女105例;基础病以妊娠相关72例(54.55%),原发性高血压(15.910/0)为主;血压增高(92.42%),头痛、头晕(93.18%),意识障碍(59.85%),视觉障碍(59.85%),癫痫发作(56.82%)为最常见表现;脑MRI主要表现T1WI病灶等或略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DWI等或稍低信号,ADC呈高信号,病变主要位于顶枕叶(81.75%);临床及影像学表现1~2周后好转。结论:PRES是主要以血压增高,具有特征性的可逆性临床和影像表现的一组神经系统综合征,若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建东 林秀孟 曾玉李 《北方药学》 2014年第4期94-95,共2页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以NIHSS量表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以NIHSS量表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4.8%,高于对照组的51.3%(P<0.01)。结论:尤瑞克林能有效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福建省畲族人群紧张型头痛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黄艮彬 姚龙腾 +6 位作者 侯俊霞 辛勇通 吴小杨 陆国云 陈兆樵 黄锦萍 冯秋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福建畲族人群紧张型头痛( TTH)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取横断面、多阶段,年龄和性别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地区30个村年龄≥15岁的畲族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5519人,TTH患病率为12.28%(男性和... 目的:研究中国福建畲族人群紧张型头痛( TTH)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取横断面、多阶段,年龄和性别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地区30个村年龄≥15岁的畲族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5519人,TTH患病率为12.28%(男性和女性分别为8.45%、15.18%);患病高峰期在40~49岁年龄段,不同年龄段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低家庭收入、农民和睡眠障碍的人群TTH患病率较高(P=0.048, P=0.000,P=0.000);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痛发作时61.36%患者需要休息。每年因头痛无法工作的时间是(7.56±8.50)d。结论在我国福建畲族人群TTH患病率较高,应重视TTH的预防及治疗。同时应扶持畲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经济收入,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工作压力,以降低TTH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人群 紧张型头痛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与神经功能、肌电图特征、脑脊液神经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光宁 林铃芳 +2 位作者 陈霞 陆国云 徐燕金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670-673,681,共5页
目的分析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与神经功能、肌电图特征、脑脊液神经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6月福建省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ALS患者36例作为ALS组,同期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下腹腔手术的患者作... 目的分析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与神经功能、肌电图特征、脑脊液神经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6月福建省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ALS患者36例作为ALS组,同期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下腹腔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氧化应激标志物、神经功能、肌电图特征、脑脊液神经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S组患者的血清8-OhdG、MDA含量均明显升高(t/P=12.444/0.000、16.781/0.000),GPX、SOD含量均明显降低(t/P=11.415/0.000、11.483/0.000);ALS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CMAP水平均明显降低(t/P=26.828/0.000、22.162/0.000、19.141/0.000、20.033/0.000);ALS组患者脑脊液中MBP、Tau、pNfH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9.655/0.000、15.939/0.000、15.301/0.000);ALS患者的血清8-OhdG、MDA含量与ALSFRS-r评分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CMAP水平均呈负相关(r/P8-OhdG=-0.312/0.010、-0.384/0.005、-0.291/0.012、-0.225/0.016、-0.183/0.030,r/PMDA=-0.338/0.006、-0.429/0.000、-0.325/0.009、-0.394/0.001、-0.278/0.013),与脑脊液MBP、Tau、pNfH含量呈正相关(r/P8-OhdG=0.362/0.007、0.251/0.014、0.265/0.013,r/PMDA=0.495/0.000、0.294/0.011、0.388/0.001);血清GPX、SOD含量与ALSFRS-r评分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CMAP水平均呈正相关(r/PGPX=0.231/0.014、0.336/0.007、0.312/0.008、0.432/0.000、0.299/0.012,r/PSOD=0.189/0.028、0.398/0.000、0.312/0.007、0.428/0.000、0.311/0.010),与脑脊液MBP、Tau、pNfH含量均呈负相关(r/PGPX=-0.388/0.005、-0.332/0.007、-0.498/0.000,r/PSOD=-0.334/0.006、-0.182/0.027、-0.373/0.001)。结论ALS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过度激活与神经功能及肌电图特征的损害、脑脊液神经标志物的增多有关,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的测定能够用于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氧化应激 肌电图 神经标志物 脑脊液
下载PDF
神经梅毒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辛勇通 姚龙腾 《中原医刊》 2007年第16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血清、脑脊液改变,影像学表现。结果23例中,间质型6例,其中1例梅毒性脑膜炎,4例脑血管梅毒,1例脊髓血管梅毒;实质型17例,其中15例麻痹性痴呆,1例脊髓痨,1...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血清、脑脊液改变,影像学表现。结果23例中,间质型6例,其中1例梅毒性脑膜炎,4例脑血管梅毒,1例脊髓血管梅毒;实质型17例,其中15例麻痹性痴呆,1例脊髓痨,1例视神经梅毒。23例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脑脊液TPHA均阳性,17例脑脊液RPR阳性。结论神经梅毒以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异常,梅毒全身症状不显著,容易误诊。梅毒血清及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必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临床特征 诊断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艮彬 姚龙腾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727-728,共2页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病理生理学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下载PDF
福建省畲族人群睡眠质量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
10
作者 叶林峰 侯俊霞 +5 位作者 姚龙腾 黄艮彬 吴小杨 廖新龙 陆国云 辛勇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9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福建省畲族人群睡眠质量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采取横断面、多阶段、年龄和性别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省畲族不同村居民共5358人进行睡眠质量问卷调查,并抽血行相关指标检验。结果调查对象的睡眠质量差总患病率为4.5... 目的:探讨中国福建省畲族人群睡眠质量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采取横断面、多阶段、年龄和性别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省畲族不同村居民共5358人进行睡眠质量问卷调查,并抽血行相关指标检验。结果调查对象的睡眠质量差总患病率为4.5%。而睡眠质量好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5.9%,睡眠质量差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高,为16.7%,睡眠质量好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睡眠质量差的患者(χ2=116.29,P<0.001);两因素相关分析显示PSQI积分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睡眠质量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22,95%confidence interval(CI)=1.137-2.607,P=0.01]。结论福建畲族人群睡眠质量差的人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应重视睡眠质量差的人群的睡眠障碍的治疗及预防,以降低糖尿病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畲族人群 PSQI 睡眠质量
原文传递
路路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
11
作者 林细康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9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路路通注射液 疗效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护理
12
作者 林秀孟 陈妹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8期206-207,共2页
总结了13例慢性酒精中毒脑病护理经验。采取以下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营养支持、用药护理、安全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12例好转出院,1例自动出院。
关键词 脑病 慢性酒精中毒 护理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康增 郑建明 《中国医刊》 CAS 2002年第11期15-17,42,共4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 治疗 临床分型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赤芍801通过抑制NF-κB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郑建明 陈晓春 +4 位作者 林敏 张静 林智颖 郑关毅 李康增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64,共7页
探讨赤芍801减轻在体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采用线栓模型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后给予赤芍801,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脑缺血周边区的NF-κB活性、COX-2和HSP70的表达量,用ELISA方法测定TNF-α的... 探讨赤芍801减轻在体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采用线栓模型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后给予赤芍801,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脑缺血周边区的NF-κB活性、COX-2和HSP70的表达量,用ELISA方法测定TNF-α的表达量,用RT-PCR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TLR-4的转录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赤芍801能抑制脑缺血周边区NF-κB活性,减少COX-2和TNF-α的表达,同时抑制NF-κB的上游TLR-4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对TLR-4的内源性配体HSP70的蛋白表达也有抑制作用。赤芍801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有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周边区的NF-κB活性,减少局部的COX-2和TNF-α的表达,达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同时对NF-κB的上游HSP70和TLR-4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801 NF-ΚB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视网膜挫伤后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志玉 付群 史爱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590-594,共5页
目的了解实验性视网膜挫伤后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凋亡的发生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40只健康成年无眼疾青紫兰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挫伤后1h、3h、1d、3d、7d、14d、1个月及正常对照组8组,每组5只,选取右眼... 目的了解实验性视网膜挫伤后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凋亡的发生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40只健康成年无眼疾青紫兰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挫伤后1h、3h、1d、3d、7d、14d、1个月及正常对照组8组,每组5只,选取右眼为致伤眼,以改良Allen重击法制备兔单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分别于挫伤后1h、3h、1d、3d、7d、14d、1个月获取兔眼标本,以电镜及TUNEL法观察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视网膜挫伤后存在着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现象,正常对照组、14d和1个月组几乎不见凋亡细胞,挫伤后3h、1d、3d在视网膜各细胞层均出现较多的、具有凋亡形态学与生化改变特征的凋亡细胞,其中在3 d组视网膜感觉层凋亡细胞数量达到高峰。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细胞数目在3h、1d、3d组及7d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h、1d、3d组及7d组与正常对照组、1h、14d、1个月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1h、14d、1个月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挫伤后,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的发生是视网膜功能恢复不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挫伤 神经感觉层 细胞凋亡 视网膜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晓峰 郑建明 +2 位作者 林妙春 叶明炎 游平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6-749,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ICH)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SD大鼠18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脑出血组(B组)和神经节苷脂干预组。通过立体定位仪诱导脑出血模型。各组大鼠于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ICH)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SD大鼠18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脑出血组(B组)和神经节苷脂干预组。通过立体定位仪诱导脑出血模型。各组大鼠于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采样,观察大鼠脑含水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大鼠发生脑出血后,24h神经功能缺损达到高峰,72h脑含水量达到高峰值,与A组相比,B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含水量均增加(P值均〈0.05)。与B组相比,神经节苷脂干预组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含水量(P值均〈0.05)。②大鼠发生脑出血后,血肿周边区iNOS和ICAM-1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出血后72h二者的表达达到高峰,与B组相比,神经节苷脂干预组能显著降低iNOS及ICAM-1表达的水平(P值均〈0.05),且在实验选取的干预剂量中,30mg/(kg·d)比15mg/(kg·d)和60mg/(kg·d)效果更好(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能减少脑出血后脑含水量及减轻继发性神经功能缺损。降低INOS和ICAM-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神经节苷脂减轻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ICH) 脑水肿 神经节苷脂 机制
下载PDF
紧张型头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有敬 李康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2期7-8,共2页
关键词 紧张型头痛 内科门诊 心理应激 心理因素 压迫性 慢性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血清FIB与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智锋 郑夏雄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4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后对其血清FIB以及HCY水平等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24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目的探讨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后对其血清FIB以及HCY水平等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24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466例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21%)高于对照组(8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0,P<0.05);治疗前,研究组血清FIB水平、血清HCY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6、0.632,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FIB水平、血清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32、28.865,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降低比例(98.21%)高于对照组(90.34%),治疗后HINSS评分不变或者增加比例(1.79%)低于对照组(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6,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联合应用后,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其血清FIB水平、血清HCY水平,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整体预后水平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治疗效果 血清FIB水平 血清HCY水平 NIHSS评分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兔视网膜挫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志玉 史爱云 刘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2079-2081,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Danshen injection)在实验性兔视网膜挫伤时对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青紫兰兔44只分为实验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以改良Allen's重击法制备兔右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两组在建立模型后...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Danshen injection)在实验性兔视网膜挫伤时对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青紫兰兔44只分为实验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以改良Allen's重击法制备兔右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两组在建立模型后1,3h;1,3,7,14,28d分别取眼球。另设立正常对照组2只青紫兰兔,不作任何处理,在实验观察结束时取眼球。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并进行细胞计数。结果:视网膜挫伤后存在着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现象。在实验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两组中,正常对照组、1h,28d组几乎不见凋亡细胞,挫伤后3h;1,3d组在视网膜各细胞层均出现较多的、具有凋亡形态学与生化改变特征的凋亡细胞,其中在3d组视网膜感觉层细胞凋亡细胞数量达到高峰。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的凋亡细胞数比实验对照组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性视网膜挫伤中,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能抑制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挫伤 神经感觉层 细胞凋亡 视网膜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恒章 钟华斌 +1 位作者 石智锋 陈彩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8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入院后予支持、对症、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纯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 d、7 d、14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结果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8.9%(χ^(2)=4.114,P=0.043)。治疗14 d后,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IL-6、TNF-α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低于对照组的37.8%(χ^(2)=5.682,P=0.017)。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较好,可修复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患者的转归、预后有重要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 依达拉奉 丁苯酞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