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钉钉平台联合护理助手APP在新生儿科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海琳 滕灵晶 +4 位作者 林荔媛 吴晓燕 程晓雪 李美娇 林颖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究钉钉平台联合护理助手APP在新生儿科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于2022年1至11月参加分层级培训的新生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以1至2月采用传统线下课堂集中授课模式培训学习的护士为对照组,3至11月通... 目的探究钉钉平台联合护理助手APP在新生儿科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于2022年1至11月参加分层级培训的新生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以1至2月采用传统线下课堂集中授课模式培训学习的护士为对照组,3至11月通过钉钉平台及护理助手APP进行业务培训学习的护士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培训效率、效果,以及对在职培训的满意度。结果共102名护士参加培训。对照组护士课堂参与率为53.9%、试验组为8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士三基理论考试、专科理论考核及护理技能操作培训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士对培训方法、培训过程及考核管理的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73.50%vs.50.00%,P<0.05)。结论使用钉钉平台联合护理助手APP进行培训管理,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科护士分层级培训的效率和培训学习效果,提高护士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钉平台 护理助手APP 护士 分层级培训
下载PDF
早期口腔初乳涂抹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免疫保护作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被引量:23
2
作者 欧阳夏 杨长仪 +1 位作者 修文龙 胡燕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09-816,共8页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口腔初乳涂抹(oropharyngeal administration of colostrum,OAC)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非盲试验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间在生后24 h内收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口腔初乳涂抹(oropharyngeal administration of colostrum,OAC)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非盲试验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间在生后24 h内收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出生体重≤1500 g且胎龄≤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生后48 h内开始分别给予OAC(0.4 ml母乳涂抹口腔,每3小时一次,每天8次)或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直至生后10 d。主要结局指标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和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达完全经口喂养日龄、体重增长速率、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通气时间、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如动脉导管未闭、Ⅲ级及以上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不良反应为口腔黏膜破损。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207例,排除7例,5例退出研究,最终纳入195例,其中对照组97例,干预组98例。(1)主要结局指标:干预组Ⅱ期及以上NEC以及LOS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1%(3/98)与10.3%(10/97),χ2=4.116,P=0.042;4.1%(4/98)与13.4%(13/97),χ2=5.322,P=0.021]。(2)次要结局指标:干预组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较对照组小[22.0 d(16.0~29.0 d)与25.0 d(19.0~40.0 d),Z=3814.000,P=0.017],Ⅲ级及以上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1/98)与7.2%(7/97),Fisher精确概率法,P=0.035]。2组间其他次要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干预组内超低出生体重儿与对照组内超低出生体重儿相比,LOS发生率降低(0/13与3/7,P=0.031),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较小[36.0 d(31.0~42.0 d)与46.0 d(42.0~71.0 d),Z=13.500,P=0.008],其他结局指标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 早产 初乳 肠道营养 口咽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投药 口服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3
作者 修文龙 杨长仪 +1 位作者 赖淑华 张宝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8-344,共7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临床特点、致病菌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临床特点、致病菌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VLBWI中诊断LOS的病例107例作为病例组,采用1∶1比例选择同期住院非感染VLBWI作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组间患儿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OS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VLBWI的LOS发生率为8.6%(107/1239)。107例LOS新生儿中治愈87例,治愈率为81.3%。LOS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精神反应差(83例,77.6%)、腹胀(77例,72.0%)和呼吸困难(76例,71.0%);最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是C-反应蛋白升高(76.6%,82/107)。血培养阳性共45例(42.1%,45/107),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71.1%,32/45),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机械通气(OR=21.181,95%CI:1.542~290.948,P=0.022)、喂养不耐受(OR=12.480,95%CI:2.602~59.856,P=0.002)、出现LOS临床表现前联用抗生素(OR=22.457,95%CI:3.933~128.237,P<0.001)、出现LOS临床表现前抗生素使用时间(OR=1.388,95%CI:1.158~1.663,P<0.001)是VLBWI发生L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LBWI的LOS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以C-反应蛋白升高最常见,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机械通气、喂养不耐受、出现LOS临床表现前联用抗生素和抗生素使用时间长的VLBWI更容易发生L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新生儿脓毒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新生儿红斑狼疮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郑义熔 杨长仪 +1 位作者 修文龙 林佳佳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8-283,共6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 NL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对其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纳入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0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3例NLE患儿,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随访情况,并复习... 目的总结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 NL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对其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纳入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0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3例NLE患儿,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13例NLE患儿中,男8例,女5例;皮肤损害8例,心脏损害7例(6例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血液系统损害7例,肝胆系统损害3例,中枢神经系统和肾功能损害各1例。13例患儿的抗核抗体和抗干燥综合征A抗原抗体均为阳性,抗干燥综合征B抗原抗体阳性11例,抗双链DNA抗体阳性2例。13例患儿母亲中3例孕前诊断干燥综合征,2例孕前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孕期诊断干燥综合征,1例孕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8例皮肤损害患儿采取避光治疗,生后1~6个月皮疹陆续消退;5例血小板减少患儿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1例贫血患儿给予输注悬浮红细胞治疗,血液系统损害于生后2~3个月内逐步恢复正常;3例肝功能异常患儿给予保肝、退黄等对症治疗,生后2~6个月内恢复正常。13例患儿随访5个月至7年,其中7例病情好转,生长发育正常,5例仍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患儿在11月龄时安装心脏起搏器。3例孕期无症状母亲在患儿被诊断为NLE后随访发现有自身免疫性疾病,1例为干燥综合征,2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结论NLE以皮肤损害和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为主要表现,肝脏、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亦可受累。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母子,要及时完善自身免疫性抗体等检查,以便于早期诊断及干预,并需要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FOXP3基因突变致新生儿IPEX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林佳佳 赖淑华 +1 位作者 修文龙 欧阳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年第10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探讨FOXP3基因突变导致新生儿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IPEX)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以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我院收治的新生儿IPEX病例的临床资料。收集FOXP3基因突变致IPEX的相关文献,筛选出新生... 目的探讨FOXP3基因突变导致新生儿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IPEX)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以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我院收治的新生儿IPEX病例的临床资料。收集FOXP3基因突变致IPEX的相关文献,筛选出新生儿期发病,且具备较完整资料病例。结果本例患儿FOXP3基因分析发现存在c.1190G>A突变,为国内首次报道。合并本例共74例新生儿IPEX病例,典型临床表现为肠病、1型糖尿病(TIDM)和皮炎“三联征”。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支持替代治疗、免疫抑制剂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对于出现慢性顽固性腹泻、1型糖尿病、湿疹等临床表现的新生儿需警惕IPEX,FOXP3基因测序可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及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 FOXP3基因 突变 新生
原文传递
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建立新方法:气管夹闭术 被引量:3
6
作者 徐颖 杨长仪 +2 位作者 熊秀梅 蔡文红 石惠英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82-887,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重复性好、与新生儿期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过程相似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动物模型。方法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18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缺氧8 min组...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重复性好、与新生儿期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过程相似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动物模型。方法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18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缺氧8 min组、缺氧10 min组、缺氧12 min组、缺氧14 min组,每组30只。缺氧8 min组、缺氧10 min组、缺氧12 min组及缺氧14 min组大鼠采用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钝性分离气管,分别用血管夹夹闭8、10、12、14 min。实验对照组仅钝性分离气管,术毕创面消毒,缝合。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缺氧达14 min后,存活率明显降低,故缺氧14 min组大鼠未进一步行组织形态学及行为学检测。建模后12 h行脑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建模后3 d,测量脑重,进行脑组织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2月龄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损害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后,方差齐两两比较用SNK检验,方差不齐两两比较用Dunnett's T3检验。结果缺氧后大鼠出现全身肤色青紫,意识丧失,进而全身苍白,大小便失禁,四肢、尾巴抽搐等行为学表现。缺氧8 min组、缺氧10 min组及缺氧12 min组均可见到缺血坏死、组织出血、大量神经元细胞胞核皱缩及深染等缺氧后表现。建模后3 d,缺氧8 min组、缺氧10 min组及缺氧12 min组大鼠脑重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及实验对照组[分别为(1.16±0.07)、(1.04±0.06)、(0.97±0.12)、(1.31±0.06)及(1.28±0.09) g,F=36.437,P〈0.001],颞叶皮层[分别为(22.83±4.52)、(30.25±3.02)、(39.18±5.04)、(7.96±2.24)及(8.86±2.49)个/400倍视野,F=164.532,P〈0.001]及海马CA3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分别为(14.63±2.26)、(20.25±3.02)、(24.81±1.98)、(4.75±2.66)及(6.67±1.78)个/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疾病模型 动物 气管 收缩
原文传递
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新生儿复苏案例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以本科医学生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修文龙 杨斌 +2 位作者 任艳丽 林佳佳 张宝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8-81,共4页
在医学生的新生儿复苏案例模拟培训中,研究组采用视频反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书面和口头反馈的形式,比较2组学生的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评分和满意度,探讨视频反馈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研究组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 在医学生的新生儿复苏案例模拟培训中,研究组采用视频反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书面和口头反馈的形式,比较2组学生的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评分和满意度,探讨视频反馈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研究组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评分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视频反馈教学法可以提高医学生的新生儿复苏操作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反馈 模拟教学 新生儿窒息复苏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新生儿PICC技术规范化临床实践培训的实施和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琴 林颖 康玉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2期11-13,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PICC技术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培训成效。方法制定新生儿PICC技术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案,并对全省14名学员进行为期3周的全脱产规范化培训,最后通过临床理论技能考核和问卷的形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通过新生儿PICC临床实践...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PICC技术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培训成效。方法制定新生儿PICC技术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案,并对全省14名学员进行为期3周的全脱产规范化培训,最后通过临床理论技能考核和问卷的形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通过新生儿PICC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封闭式的培训,全体学员通过理论及技能考核,顺利取得结业证书,教学方案得到全体学员的好评。结论采用我院新生儿PICC技术临床实践教学方案进行培训,既能够帮助学员掌握技能取得结业证书,也能够得到学员的普遍认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PICC 临床实践 教学方案
下载PDF
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志卿 林云峰 蔡文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34期173-175,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需要换血的病因、全自动换血术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因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的新生儿44例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一般情况、病因,...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需要换血的病因、全自动换血术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因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的新生儿44例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一般情况、病因,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指标水平、电解质、血常规等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有44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接受换血疗法,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Na+、Cl-、Mg2+、Ca2+、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较换血前下降(P <0.05),P3+、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较换血前升高(P <0.05)。不良反应有高磷血症、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低钙血症、高血糖症、低镁血症、呼吸暂停及心力衰竭。结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需要换血的最常见病因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是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但存在一定的风险,会发生一些相关不良反应,应谨慎地执行换血,密切监测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病因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儿童线粒体病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秉洁 蔡文红 +2 位作者 林云峰 王世彪 张宝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4期3779-3782,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疾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6例线粒体疾病患儿,包括询问病史、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6例患儿中男3例,女3例;发病年龄范围为0~12.0岁,中位... 目的探讨线粒体疾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6例线粒体疾病患儿,包括询问病史、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6例患儿中男3例,女3例;发病年龄范围为0~12.0岁,中位发病年龄4.09岁,新生儿期发病2例,1岁以内发病3例(50.0%);神经系统症状4例,伴有惊厥病史2例,生长发育落后3例;随访已死亡2例,病愈1例。结论基因诊断可从婴幼儿严重线粒体疾病患者中区别出预后良好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帮助其度过危险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病 可逆性 儿童 新生
下载PDF
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刘勇乐 朱慧 刘素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32周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BPD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的124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按BPD的诊断标准,分为BPD组(50例)和非... 目的分析<32周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BPD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的124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按BPD的诊断标准,分为BPD组(50例)和非BPD组(74例),比较两组新生儿期和母孕期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D的影响因素。结果 BPD发生率为40.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5min Apgar评分、动脉导管未闭、晚发型败血症、有创机械通气、无创辅助通气及吸氧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生后14d内每日平均体质量增长均与BPD的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创辅助通气时间(OR=1.460,95%CI 1.089~1.958)、吸氧时间(OR=1.412,95%CI 1.153~1.731)是极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PD发生与多因素有关,严格把握无创辅助通气的使用及停用指征,缩短用氧时间可减少BPD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护士参与袋鼠式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12
作者 林颖 郑月英 +2 位作者 余仙容 范燕芳 程晓雪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9期195-197,共3页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新生儿科护士在指导早产儿家属实施袋鼠式护理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及经验,为更好实施袋鼠式护理探索干预方向,完善该项操作常规流程。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30名参与袋鼠式护理的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主题分...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新生儿科护士在指导早产儿家属实施袋鼠式护理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及经验,为更好实施袋鼠式护理探索干预方向,完善该项操作常规流程。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30名参与袋鼠式护理的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指导袋鼠式护理的心理感受;参与袋鼠式护理后的改变;团队的力量;袋鼠式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论护士认为袋鼠式护理非常有意义,能提升社会对医疗的满意度。通过改善环境设施、增加人力资源、加强护患沟通培训等可推广袋鼠式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 护士体验 分析 护患沟通 满意度 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