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漳平奇和洞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头骨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秀杰 范雪春 +5 位作者 李史明 高星 张亚盟 方园 邹阿强 陈军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8-459,共12页
2011年在福建漳平奇和洞发现的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骸"奇和洞III号",是迄今在福建地区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人类头骨,为探讨华南更新世晚期向全新世过渡阶段人类的体质特征及现代人群的形成与分化提供了重... 2011年在福建漳平奇和洞发现的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骸"奇和洞III号",是迄今在福建地区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人类头骨,为探讨华南更新世晚期向全新世过渡阶段人类的体质特征及现代人群的形成与分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本文对这件头骨进行了研究,奇和洞III号为35岁左右的男性个体,牙齿龋病严重,推测当时人类的经济模式主要以农耕为主。通过与更新世晚期柳江、山顶洞101号及14组新石器时代人类头骨的比较,发现奇和洞III号头骨兼有更新世晚期人类及新石器南、北方居民的混合体质特征:奇和洞III号头骨长而脑量大,似更新世晚期人类;其高而狭窄的面部、宽阔而低矮的鼻部,呈现出不同于南、北方人群的特殊体质特征。主成分分析显示,奇和洞III号与对比的新石器时代各组在头骨的测量数据上没有表现为明显的南、北地区间差异,但在头骨的测量指数或形状上存在时代和地区间的不同。本文研究为新旧石器过渡阶段人类体质特征的变异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和洞 人类头骨 新石器早期 体质特征
下载PDF
从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谈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8
2
作者 江上韵 《中国艺术时空》 2017年第4期102-107,共6页
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的重要类型,其研究一直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如何做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这是当今非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时代命题。本文以福州脱胎漆器髹... 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的重要类型,其研究一直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如何做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这是当今非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时代命题。本文以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对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生存与发展进行研究,希望从中寻找传统手工艺当代创新的普遍规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胎漆器 髹饰技艺 传统手工艺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子文 李建军 范雪春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0-226,共7页
本文对福建三明万寿岩遗址文化层形成、遗物与动物骨骼埋藏、风化、破坏等现象进行观察,认为灵峰洞旧石器早期文化遗物和化石,由于暴露于洞内表面时间较长而经受强烈风化、侵蚀与钙质胶结;船帆洞旧石器晚期遗址因洞口坍塌和外部水流侵... 本文对福建三明万寿岩遗址文化层形成、遗物与动物骨骼埋藏、风化、破坏等现象进行观察,认为灵峰洞旧石器早期文化遗物和化石,由于暴露于洞内表面时间较长而经受强烈风化、侵蚀与钙质胶结;船帆洞旧石器晚期遗址因洞口坍塌和外部水流侵漫进洞而被废弃,在潮湿环境下,遗物和化石遭受腐蚀、铁锰质浸染严重。3个文化层的遗物及伴生哺乳动物化石均属原地埋藏类型;而船帆洞内3号支洞化石的集聚是高层洞穴作为排泄通道时由流水携带堆积而成的异地埋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岩 旧石器遗址 石制品 动物化石 埋藏学
下载PDF
中国鲮鲤的野外生活习性初步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少龙 《引进与咨询》 2005年第4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中国 浙江 广西 江西 福建 广东 东洋区 动物分类 兽类
下载PDF
闽南方言的文化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梓生 《东南传播》 2007年第12期109-110,共2页
闽南方言是一种超地区、超省界、超国界的汉语方言,它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征,被许多语言学家称为"语言活化石"。唐宋以后,闽南人大量外迁,在输出自己语言的同时,也吸收不少外来词语,故闽南方言具有融合性的特点。闽南人还有... 闽南方言是一种超地区、超省界、超国界的汉语方言,它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征,被许多语言学家称为"语言活化石"。唐宋以后,闽南人大量外迁,在输出自己语言的同时,也吸收不少外来词语,故闽南方言具有融合性的特点。闽南人还有强烈的中原文化认同感,造就了强大的文化凝聚性和向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性 海洋性 融合性 凝聚性
下载PDF
略论中央苏区时期的教育——以苏区小学教材建设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3
6
作者 金红宇 《学术评论》 2012年第2期85-87,共3页
福建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在闽西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建设在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后,针对本地区教育极度落后的情况,为培养和教育革命新后代,苏区政府从小学教育特别是教材建设抓起,编写了一套实用性、通俗性和... 福建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在闽西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建设在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后,针对本地区教育极度落后的情况,为培养和教育革命新后代,苏区政府从小学教育特别是教材建设抓起,编写了一套实用性、通俗性和革命性兼备的教材,为苏区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教育事业 教材建设
下载PDF
汉唐遗风话擂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龙 《东方收藏》 2012年第3期23-25,共3页
闽地茶多,闽人的饮茶习俗也丰富多彩,"擂茶"即是历史悠久又独具地域特色的一种。 制作擂茶的专门工具有擂钵和擂棒:擂钵一般用釉陶或粗瓷制作,口微敛或侈口,浅腹。斜壁平底,内径1尺左右,形似一只大面盆。
关键词 擂茶 汉唐 饮茶习俗 地域特色 辐射状 制作 多彩
原文传递
牙齿残留物反映的闽西新石器时代人类食谱 被引量:2
8
作者 关莹 周振宇 +1 位作者 范雪春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1-639,共9页
本项目对福建闽西地区奇和洞与南山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古人类牙齿进行了表面残留物提取与鉴定,通过对其中淀粉粒残留物的种类与数量对比,讨论了全新世初期至中期闽西地区古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式。这些古人类牙齿表面包含四大类... 本项目对福建闽西地区奇和洞与南山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古人类牙齿进行了表面残留物提取与鉴定,通过对其中淀粉粒残留物的种类与数量对比,讨论了全新世初期至中期闽西地区古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式。这些古人类牙齿表面包含四大类形态不同的淀粉粒:1)多面体形;2)圆形或椭圆形;3)圆锥形;4)水滴形。这些淀粉粒分别代表了禾本科植物种子、植物地下根茎部分和疑似的坚果类,这些都是古人类容易获得的野生食物资源,在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饮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智人 牙结石 残留物 古代食谱
下载PDF
唐代铜镜——盛世文化的熔铸 被引量:1
9
作者 叶燕婷 卢金钊(摄影) 《福建艺术》 2009年第5期36-37,共2页
唐太宗有名言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一直对铜镜有一种偏爱,常借镜抒怀表达自己的情感。古人也常常借镜来坦露心胸、以表情怀。铜镜是一种以青铜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照面饰容的用... 唐太宗有名言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一直对铜镜有一种偏爱,常借镜抒怀表达自己的情感。古人也常常借镜来坦露心胸、以表情怀。铜镜是一种以青铜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照面饰容的用具.同时也是精美的、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它的出现与人们的审美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与艺术有机融合的结晶。古代的铜镜主要以圆形为主,也有方形、葵菱形等。我国自殷商时代已开始制作铜镜。最早的铜镜系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七角星铜镜”,距今约四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铜镜 熔铸 盛世 唐代 欣赏价值 审美意识 有机融合
下载PDF
闽越文化新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琮 《东南学术》 2004年第S1期221-223,共3页
闽越文化是福建地区上古时代居民创造的地方文化。闽越国文化的形成除了表现在风格一致并自成系统的日用陶器方面外,还表现在宫室建筑、城邑建设、铜、铁器生产、文字、艺术以及政权组织、社会经济等一系列方面。其中陶器则是衡量同一... 闽越文化是福建地区上古时代居民创造的地方文化。闽越国文化的形成除了表现在风格一致并自成系统的日用陶器方面外,还表现在宫室建筑、城邑建设、铜、铁器生产、文字、艺术以及政权组织、社会经济等一系列方面。其中陶器则是衡量同一文化和特定文化内涵的重要标志。闽越国文化在中国秦汉文化史中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是这一时期中国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越国 闽越文化 秦汉时期 陶器
下载PDF
瓷中瑰宝:元代青花瓷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燕婷 《福建艺术》 2010年第3期41-42,共2页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元代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以明快丽雅的纹饰图案、丰富多彩的器物种类、气度恢宏而精美的造型和复杂的装烧工艺为人们所赞誉称绝,深受海内外世人青睐。由于当年元青花瓷多用于外贸出口,故有相当部分遗存...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元代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以明快丽雅的纹饰图案、丰富多彩的器物种类、气度恢宏而精美的造型和复杂的装烧工艺为人们所赞誉称绝,深受海内外世人青睐。由于当年元青花瓷多用于外贸出口,故有相当部分遗存国外,据不完全统计,流失在海外的元青花瓷器约110余件,主要收藏在巾东的土耳其、伊朗等国,国内收藏约200余件,且大部分是建国以后陆续出土的,目前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江西景德镇、江西高安等文博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瓷器 元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 陶瓷艺术 纹饰图案 外贸出口 建国以后 土耳其
下载PDF
变涂工艺的演变——以福建省美术馆馆藏漆艺术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施耘 《文化产业》 2018年第11期42-45,共4页
变涂工艺起源于中国的彰髹和犀皮漆,彰髹起源于三国东吴时期。变涂工艺作为漆画创作最重要的表现技法,在当下已经融入了很多新材质、新观念产生了新的语言,展览梳理了当下专业院校漆艺教学与创作生态的区域特点,可以清楚地解析近些年的... 变涂工艺起源于中国的彰髹和犀皮漆,彰髹起源于三国东吴时期。变涂工艺作为漆画创作最重要的表现技法,在当下已经融入了很多新材质、新观念产生了新的语言,展览梳理了当下专业院校漆艺教学与创作生态的区域特点,可以清楚地解析近些年的变涂工艺的表现技法分类,探究其艺术语言的风格特征及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画 变涂 起皱 肌理 审美
下载PDF
福建博物院藏林纾山水画赏析
13
作者 李琳 《艺苑》 2018年第5期99-100,共2页
林纾是近代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精通画艺与画学理论的画家,但其作为文人书画家的成就长期以来为人所忽略。本文对福建博物院藏的三幅林纾画作进行赏析,并结合画学理论《春觉斋画论》,探析其创作思想。
关键词 林纾 山水画 画论
下载PDF
永恒的艺术魅力——从徐悲鸿的精品见证他与福建情缘
14
作者 林丹 《炎黄纵横》 2013年第2期18-20,24,共4页
2012年9月26日至11月26日,为期两个月的《徐悲鸿绘画精品展》在福建博物院举办。展览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引进了80幅徐悲鸿先生绘画精品,吸引了众多榕城美术爱好者前来分享这场艺术盛宴。在展览前的媒体记者会上,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 2012年9月26日至11月26日,为期两个月的《徐悲鸿绘画精品展》在福建博物院举办。展览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引进了80幅徐悲鸿先生绘画精品,吸引了众多榕城美术爱好者前来分享这场艺术盛宴。在展览前的媒体记者会上,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爱好者 廖静文 伯乐相马图 日至 艺术盛宴 创作构思 陈子 田横五百士 巴人汲水 美术展览会
原文传递
福建仙游文庙
15
作者 金红宇 《古建园林技术》 2010年第4期74-76,共3页
仙游文庙建筑群位于福建省仙游县鲤城街道办城内街师范路1号,是目前莆田地区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文庙建筑,已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群坐北向南,总占地约7600m2,主体建筑大成殿占地475.47m2,现存泮池、墨池、棂星门、名宦祠、乡贤... 仙游文庙建筑群位于福建省仙游县鲤城街道办城内街师范路1号,是目前莆田地区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文庙建筑,已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群坐北向南,总占地约7600m2,主体建筑大成殿占地475.47m2,现存泮池、墨池、棂星门、名宦祠、乡贤祠、大成殿、东庑、两庑(图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游县 福建省 文庙 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群 主体建筑 大成殿 占地
下载PDF
戊戌志士林旭与其妻子诗人沈鹊应
16
作者 邓晓东 《韶关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38-42,共5页
清未"戊戌六君子"林旭,在变法运动中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机,鞠躬尽瘁,视死如归,具有废除弊政、革旧鼎新的勇气和超凡行为的表现。林旭作为同光体闽派诗人,以诗歌为武器抒发他的政治立场和爱国情怀,其作品在当时诗坛具有重要的... 清未"戊戌六君子"林旭,在变法运动中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机,鞠躬尽瘁,视死如归,具有废除弊政、革旧鼎新的勇气和超凡行为的表现。林旭作为同光体闽派诗人,以诗歌为武器抒发他的政治立场和爱国情怀,其作品在当时诗坛具有重要的地位。林旭的妻子、才女沈鹊应在他遇害后,也以诗词酬应,抒发自己的悲愤心情,风格独到,别具文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运动 林旭 沈鹊应
下载PDF
南宋建康城护城壕及城垣初探
17
作者 毛敏 《长江文化论丛》 2012年第1期166-177,共12页
城市是文明发育和文明演进的摇篮,对城市的过去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文化生成、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凸显城市特色,为城市发展提供稀缺资源和文化启迪。南京作为中国古代著名都城之一,其研究大多集中于六朝、明代、民国等'昌盛'时... 城市是文明发育和文明演进的摇篮,对城市的过去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文化生成、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凸显城市特色,为城市发展提供稀缺资源和文化启迪。南京作为中国古代著名都城之一,其研究大多集中于六朝、明代、民国等'昌盛'时期,对其他时期的研究工作则较为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发展 城护 南京 文化 时期 城市
原文传递
朴拙无华的漳州窑青花瓷
18
作者 叶燕婷 《福建艺术》 2013年第2期56-57,共2页
明代永乐至宣德时期.郑和七次大规模远航.先后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的青花瓷介绍给西洋各国,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了世界。但明晚期,因景德镇出现了政治、原料和管理制度等诸多问题.使得产品不能满足国外市场... 明代永乐至宣德时期.郑和七次大规模远航.先后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的青花瓷介绍给西洋各国,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了世界。但明晚期,因景德镇出现了政治、原料和管理制度等诸多问题.使得产品不能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瓷 漳州窑 文化传播 鲜明对比 国外市场 管理制度 景德镇 中国
下载PDF
田坑窑素三彩与日本茶道
19
作者 陈邵龙 《理财(经济)》 2014年第10期38-41,共4页
20世纪90年代,福建平和县田坑窑素三彩瓷器的发现,引起了中外学者尤其是日本茶道界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促进了明清时期漳州窑的研究。经过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这座专门生产素三彩瓷器的窑址,为日本茶道界的各类香盒找到了窑口产... 20世纪90年代,福建平和县田坑窑素三彩瓷器的发现,引起了中外学者尤其是日本茶道界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促进了明清时期漳州窑的研究。经过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这座专门生产素三彩瓷器的窑址,为日本茶道界的各类香盒找到了窑口产地,为研究我国明清素三彩瓷器和中日文化交流起到特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 日本 20世纪90年代 中日文化交流 明清时期 专家学者 瓷器 平和县
下载PDF
茶具杂侃之一 新石器时代“代茶具”的雏形
20
作者 陈龙 《东方收藏》 2010年第7期73-74,共2页
陆羽在《茶经》中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氏因"制耒耜而教民耕作"而闻名于世,其生活时代约为公元前2730年,时当人类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这样算来,中国人已有将近5000年的饮茶历史。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茶具 河姆渡文化 人类社会 生活时代 茶叶 昙石山文化 药用功能 雏形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