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评价指标 被引量:25
1
作者 黄秀声 翁伯琦 +3 位作者 黄勤楼 雷景桂 罗涛 陈钟佃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2期268-271,共4页
我国是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拥有大量的食用菌废弃物资源,但当前食用菌菌渣利用率较低,造成乡村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开展菌渣等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与合理开发模式研发,尤其要建立并完善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体系,通过菌渣还... 我国是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拥有大量的食用菌废弃物资源,但当前食用菌菌渣利用率较低,造成乡村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开展菌渣等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与合理开发模式研发,尤其要建立并完善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体系,通过菌渣还田、有机与无机肥的科学施肥等技术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是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主要论述食用菌渣循环利用技术方式以及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指标,以深入探讨菌渣回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及实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渣 农田生态环境 循环利用 影响 评价指标
下载PDF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泽生 蔡丹凤 +5 位作者 谢宝贵 陈君琛 黄志龙 林衍铨 廖剑华 陈美元 《海峡科学》 2016年第1期119-127,共9页
食用菌学科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对福建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总结概括目前国内外食用菌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食用菌学科的发展、与国内外学科发展水平的差距,展望了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 食用菌学科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对福建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总结概括目前国内外食用菌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食用菌学科的发展、与国内外学科发展水平的差距,展望了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思路和目标,确立了学科发展的关键技术,并提出学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食用菌学科 发展思路
下载PDF
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配方试验 被引量:14
3
作者 付志英 应正河 +3 位作者 张平 陈晓波 黄晓梅 赖腾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29,共4页
近年来,利用菌渣栽培不同食用菌的报道较多,而利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的试验国内尚未见到详细报道。为了缓解杏鲍菇菌渣的激增,找出一条合理利用杏鲍菇废料的途径,试验利用不同的杏鲍菇菌渣含量,设置5种配方,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培... 近年来,利用菌渣栽培不同食用菌的报道较多,而利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的试验国内尚未见到详细报道。为了缓解杏鲍菇菌渣的激增,找出一条合理利用杏鲍菇废料的途径,试验利用不同的杏鲍菇菌渣含量,设置5种配方,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培养料进行常压灭菌,栽培姬松茸,通过对发酵料的温度、菌丝生长势、染杂率、出菇周期、生物转化率、成本等研究,结果表明,在栽培姬松茸的培养料中添加15%的杏鲍菇菌渣,即降低姬松茸栽培的成本以产生经济效益,又由于姬松茸采收潮数较多,分解培养基比较彻底,废料可直接还田以产生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菌渣 姬松茸 配方
下载PDF
茯苓栽培菌株的RAPD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蔡丹凤 陈美元 +3 位作者 郭仲杰 李洪荣 王雪英 王泽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7-60,共4页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4个茯苓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探究茯苓栽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茯苓菌株的鉴别及育种提供DNA依据。研究中应用9个RAPD引物对茯苓栽培菌株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4个RAPD引物,扩增出21条比较明显的条带...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4个茯苓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探究茯苓栽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茯苓菌株的鉴别及育种提供DNA依据。研究中应用9个RAPD引物对茯苓栽培菌株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4个RAPD引物,扩增出21条比较明显的条带。利用21条扩增带对14个菌株进行聚类分析,获得14个茯苓栽培菌株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在53%的相似值时,14个茯苓栽培菌株可分为2大类群,而在93%相似值时可分为13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RAPD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茯苓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蔡丹凤 陈丹红 +2 位作者 黄熙 蔡志欣 郑朋武 《福建轻纺》 2015年第11期36-41,共6页
介绍茯苓种质资源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茯苓基础遗传特性、育种及种质资源多样性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在茯苓种质资源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茯苓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茯苓 种质资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双孢蘑菇新品种W 2000生物学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廖剑华 肖淑霞 +2 位作者 李洪荣 郭仲杰 陈美元 《福建轻纺》 2013年第8期14-18,共5页
双孢蘑菇W2000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新选育的杂交新品种,于2012年获得福建省的新品种认定,并在国内进行推广种植。通过对新品种W2000生物学特性的分析,研究栽培过程中培养料不同含氮量、投料量、覆土材料及水分管理等对产质... 双孢蘑菇W2000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新选育的杂交新品种,于2012年获得福建省的新品种认定,并在国内进行推广种植。通过对新品种W2000生物学特性的分析,研究栽培过程中培养料不同含氮量、投料量、覆土材料及水分管理等对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4-28℃,培养基适合的含水量60%-70%,酸碱度为pH7-8。新品种W2000高产栽培技术为:配方含氮量为1.7%,每平方米投料量为70kg,覆土材料为50%草炭土加50%稻田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特性 栽培
下载PDF
茯苓新菌株“川杰1号-A5”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蔡丹凤 《福建轻纺》 2012年第11期20-27,共8页
"川杰1号-A5"是以茯苓野生菌株"闽苓"为亲本,应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选育而成的茯苓新品种。"川杰1号-A5"抗逆性强,萌发性好,松蔸接种的成活率与茯苓"5.78"对照品种相比高出3~5个百分点,且... "川杰1号-A5"是以茯苓野生菌株"闽苓"为亲本,应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选育而成的茯苓新品种。"川杰1号-A5"抗逆性强,萌发性好,松蔸接种的成活率与茯苓"5.78"对照品种相比高出3~5个百分点,且丰产性好,单蔸产量在14.60~16.47kg/松蔸直径25±5cm,比"5.78"对照品种增产47.30%~57.69%;"川杰1号-A5"在松蔸1m直径范围内结苓的特性,集成了无需断根的松蔸种苓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工艺相比节省工时4~6倍;其鲜苓肉质结实,质量与对照"5.78"相当,均适于进行茯苓中药材的加工经2009-2011年产季的中型生产试验,高产优质性状表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川杰1号-A5 原生质体 紫外诱变 选育 特征特性
下载PDF
闽苓A5松蔸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蔡丹凤 陈丹红 +3 位作者 郑朋武 杨菁 黄熙 林衍铨 《中国食用菌》 2016年第3期74-77,共4页
采用无需断根的松蔸种苓模式,在福建省邵武、尤溪、松溪、长汀、连城、大田等地对闽苓A5松蔸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多年摸索。松蔸直径20 cm^30 cm,平均单蔸产量可达15.89 kg。与国内其它主栽茯苓品种相比,增产效果显著。简要阐述茯苓新品种... 采用无需断根的松蔸种苓模式,在福建省邵武、尤溪、松溪、长汀、连城、大田等地对闽苓A5松蔸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多年摸索。松蔸直径20 cm^30 cm,平均单蔸产量可达15.89 kg。与国内其它主栽茯苓品种相比,增产效果显著。简要阐述茯苓新品种闽苓A5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农艺学特性及松蔸栽培管理技术,拟为其推广应用及茯苓松蔸高产栽培指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闽苓A5 栽培特性
下载PDF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泽生 谢宝贵 +4 位作者 陈君琛 上官舟建 林衍铨 陈美元 蔡丹凤 《海峡科学》 2011年第1期56-65,共10页
食用菌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总结概括目前国内外食用菌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食用菌学科的发展与国内外学科发展水平的差距,展望了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趋势,针... 食用菌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总结概括目前国内外食用菌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食用菌学科的发展与国内外学科发展水平的差距,展望了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食用菌 学科发展
下载PDF
茯苓松蔸栽培优良菌株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丹凤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1期14-16,共3页
本研究目的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通过对收集来自国内的14个茯苓当家栽培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然后选择其中亲缘关系较远的8个茯苓菌株进行了结苓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松蔸标准化栽培的茯苓优良菌株。栽培结果表明,与其它菌株相比&qu... 本研究目的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通过对收集来自国内的14个茯苓当家栽培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然后选择其中亲缘关系较远的8个茯苓菌株进行了结苓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松蔸标准化栽培的茯苓优良菌株。栽培结果表明,与其它菌株相比"川杰1号-A5"茯苓品种结苓早,产量高,平均单蔸产量可达16.47 kg(一蔸直径25cm^30 cm),且结苓范围均在1 m内,极大地降低了松蔸种苓的劳动强度,适宜茯苓的松蔸栽培,是一个茯苓松蔸标准化栽培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松蔸 茯苓栽培 菌株筛选
下载PDF
九种杀菌剂对双孢蘑菇有害疣孢霉及其菌丝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兰清秀 王兴全 卢政辉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6,共4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蘑菇疣孢霉属(Mycogone)3个类型菌株和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菌丝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不同类型疣孢霉菌株和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Ⅰ、Ⅱ、Ⅲ类菌株的最佳杀菌剂...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蘑菇疣孢霉属(Mycogone)3个类型菌株和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菌丝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不同类型疣孢霉菌株和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Ⅰ、Ⅱ、Ⅲ类菌株的最佳杀菌剂分别为氟硅唑(EC50=0.0058μg/mL)、咪鲜胺(EC50=0.0067μg/mL)、戊菌唑(EC50=0.0287μg/mL),双孢蘑菇菌丝对咪鲜胺(EC50=2.2526μg/mL)敏感性最小,综合分析,氟硅唑、咪鲜胺均适用于疣孢霉Ⅰ、Ⅱ类菌的防治,百菌清(EC50=0.0631μg/mL)可用于Ⅲ类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疣孢霉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银耳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丹凤 蔡志欣 郑朋武 《中国食用菌》 2017年第3期37-39,共3页
通过对银耳工厂化栽培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对银耳工厂化栽培与传统栽培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集成银耳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为银耳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 银耳 工厂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桫椤科植物D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应站明 应正河 潘伟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922-3924,共3页
[目的]探讨桫椤科植物DNA提取的最优方法。[方法]采用经过改良的SDS法和CTAB法对3种桫椤科植物进行基因组DNA提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波长260和280nm处的吸光值,并根据A260nm/A280nm的比值分析其DNA的纯度。将提取的基因组DNA进... [目的]探讨桫椤科植物DNA提取的最优方法。[方法]采用经过改良的SDS法和CTAB法对3种桫椤科植物进行基因组DNA提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波长260和280nm处的吸光值,并根据A260nm/A280nm的比值分析其DNA的纯度。将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叶绿体trnL-trnF非编码区序列扩增和ISSR分析。[结果]改进的CTAB法所提出的DNA较纯净,所获得DNA样品的A260nm/A280nm比值在1.750~2.050范围内,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显示条带清晰。[结论]改良的CTAB法更适合桫椤科植物DNA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科 CTAB法 SDS法 ISSR
下载PDF
鸡腿蘑栽培菌株的SRAP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丹凤 陈美元 +4 位作者 蔡志欣 李洪荣 郭仲杰 廖剑华 王泽生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5,共4页
对21个鸡腿蘑栽培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SRAP分析,9对引物共获得23条明显的多态性扩增条带,利用23条扩增条带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不同菌株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扩增指纹能有效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在... 对21个鸡腿蘑栽培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SRAP分析,9对引物共获得23条明显的多态性扩增条带,利用23条扩增条带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不同菌株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扩增指纹能有效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在60%的相似值上,21个菌株可以分为5大类,而在100%相似值上,除2个菌株Co.0071和Co.0072未能区分外,其余19个菌株均可单独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蘑 SRAP DNA指纹分析
下载PDF
培养料及覆土中总Cd^(2+)浓度对蘑菇子实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政辉 廖剑华 +2 位作者 蔡志英 陈丹红 王泽生 《农学学报》 2012年第5期44-48,共5页
为了解双孢蘑菇子实体中Cd2+来源途径和吸附能力,以双孢蘑菇As2796为对象,分别向培养基和覆土中添加一定浓度的Cd2+浓度,研究双孢蘑菇第一潮、第二潮子实体对分别来自培养基和覆土中Cd2+的吸收富集规律,求证栽培过程中对Cd浓度的临界含... 为了解双孢蘑菇子实体中Cd2+来源途径和吸附能力,以双孢蘑菇As2796为对象,分别向培养基和覆土中添加一定浓度的Cd2+浓度,研究双孢蘑菇第一潮、第二潮子实体对分别来自培养基和覆土中Cd2+的吸收富集规律,求证栽培过程中对Cd浓度的临界含量值。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对Cd2+不具有富集作用,第一潮子实体对培养料中Cd2+的平均吸收系数为0.329,是对覆土中Cd2+的平均吸收系数(0.0156)的21.1倍;第二潮子实体对培养料中Cd2+的平均吸收系数为0.122,是对覆土中Cd2+的平均吸收系数(0.0128)的9.5倍;且当培养料中Cd2+含量大于40mg/kg将会抑制蘑菇子实体的纽结成长,导致绝收,说明在蘑菇栽培过程中,对培养基Cd2+浓度的检测尤为重要。通过回归方程模型的建立,得出子实体Cd2+含量符合中国蘑菇无公害标准和绿色食品标准时,其来自培养料和覆土中的Cd2+临界含量值分别为6.70mg/kg、1.45mg/kg、32.66mg/kg、5.39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料 覆土 蘑菇
下载PDF
不同覆土栽培方式下杏鲍菇菌渣对姬松茸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付志英 应正河 +2 位作者 陈晓波 黄晓梅 赖腾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8期59-61,共3页
目前,栽培姬松茸的主要方法是培养料经过2次发酵后进行床架式栽培,为了探索一种用菌渣栽培姬松茸的较好出菇方式,该试验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杏鲍菇菌渣,设置5种配方,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培养料装袋,并进行常压灭菌,菌丝满袋后,采用2种... 目前,栽培姬松茸的主要方法是培养料经过2次发酵后进行床架式栽培,为了探索一种用菌渣栽培姬松茸的较好出菇方式,该试验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杏鲍菇菌渣,设置5种配方,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培养料装袋,并进行常压灭菌,菌丝满袋后,采用2种出菇方式,一种脱袋后掰块覆土出菇,另一种直接袋内覆土出菇,通过调查菌丝爬土时间、生物学效率、出菇周期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脱袋掰碎覆土出菇方式效果较好,其菇型均匀,畸形菇少,生物学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杏鲍菇菌渣 覆土栽培 产量
下载PDF
双孢蘑菇耐热相关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美元 廖剑华 +4 位作者 郭仲杰 李洪荣 卢政辉 蔡丹凤 王泽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7-801,共5页
构建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耐热相关基因028-1全长cDNA序列的双元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双孢蘑菇非耐热菌株8213,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和PCR鉴定,获得了一批双孢蘑菇转基因菌株。对10株转基因菌株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草管走菌试... 构建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耐热相关基因028-1全长cDNA序列的双元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双孢蘑菇非耐热菌株8213,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和PCR鉴定,获得了一批双孢蘑菇转基因菌株。对10株转基因菌株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草管走菌试验,结果显示大部分转基因菌株的耐热性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耐热性状 转基因 潮霉素抗性 农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