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A/O与CASS污水处理工艺碳排放评价与碳减排对策
1
作者 颜佳洁 陈彩云 +1 位作者 胡军 李婕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70,共9页
污水处理行业的碳排放定量评估及碳减排潜力挖掘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求.文章采用A/A/O工艺(A厂)和CASS工艺(B厂)两种典型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核算框架以《污水处理厂低碳性能评估技术规范》(CAEPI 49—2022)为主要依据,... 污水处理行业的碳排放定量评估及碳减排潜力挖掘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求.文章采用A/A/O工艺(A厂)和CASS工艺(B厂)两种典型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核算框架以《污水处理厂低碳性能评估技术规范》(CAEPI 49—2022)为主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A厂总碳排放强度(0.43 kgCO_(2)·m^(-3))比B厂(0.30 kgCO_(2)·m^(-3))高0.13 kg CO_(2)·m^(-3);两厂的间接碳排放均为主要贡献,分别占总碳排放强度的55.4%(A厂)、79.2%(B厂),其中,电耗贡献(A厂34.0%、B厂48.6%)均为间接碳排放的最大占比.相较CASS工艺,A/A/O工艺对COD的去除率高11.3%,对TN的去除率低6.8%,但A/A/O工艺总碳排放强度中CH_(4)占比较CASS工艺多29.5%,药耗方面则低6.8%.降低电耗、药耗等间接碳排放是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碳减排 温室气体 A/A/O工艺 CASS工艺
下载PDF
甲酸甲酯和HCFC-141b作为聚氨酯硬泡发泡剂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施栋梁 陈胤淳 +2 位作者 肖进光 杜鹏飞 张飞鹏 《聚氨酯工业》 CAS 2024年第6期35-39,共5页
分别以甲酸甲酯和HCFC-141b为发泡剂制备2个系列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比较了两种发泡体系的多元醇组分黏度、发泡时间以及制备得到的聚氨酯泡沫样品的密度、压缩强度和吸水率。结果表明:甲酸甲酯的发泡能力较强,甲酸甲酯发泡体系组合... 分别以甲酸甲酯和HCFC-141b为发泡剂制备2个系列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比较了两种发泡体系的多元醇组分黏度、发泡时间以及制备得到的聚氨酯泡沫样品的密度、压缩强度和吸水率。结果表明:甲酸甲酯的发泡能力较强,甲酸甲酯发泡体系组合料黏度较低,聚氨酯泡沫的压缩强度较小,吸水率比HCFC-141b发泡泡沫稍大;甲酸甲酯对聚氨酯泡沫阻燃性能有负面影响,添加膨胀石墨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甲酯 发泡剂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HCFC-141B
下载PDF
盐的多领域应用研究
3
作者 庄小峰 陈潇川 +3 位作者 严欣 黄明华 卢玉栋 陈庆华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21-25,共5页
系统整理了盐在日化领域、食品领域、医学领域、建筑领域上的应用研究,可为盐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氯化钠 多种领域 应用
下载PDF
铜复合污染下四环素的光催化去除:产物路径及毒性分析
4
作者 潘佳虹 梁幸子 +3 位作者 何海星 陈斯 李思航 郑佳慧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70-72,共3页
水产养殖中投加抗生素和铜,可能造成养殖废水中的复合污染,破坏水生生态环境。由于铜离子(Cu)与抗生素四环素(TC)络合,在光照下会影响TC的光降解,其影响光降解产物和毒性等研究仍未被深入。因此,该文使用碳氮包覆纳米Fe_(3)O_(4)光催化... 水产养殖中投加抗生素和铜,可能造成养殖废水中的复合污染,破坏水生生态环境。由于铜离子(Cu)与抗生素四环素(TC)络合,在光照下会影响TC的光降解,其影响光降解产物和毒性等研究仍未被深入。因此,该文使用碳氮包覆纳米Fe_(3)O_(4)光催化降解TC和Cu复合污染物,研究其降解产物和产物毒性。结果表明在Cu的架桥作用下,TC去除率提升至58.1%,TC的产物数量明显减少,多为小分子有机物,且产物毒性显著降低,有效降低了复合污染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解 四环素 复合污染 四氧化三铁/碳氮复合材料 生物毒性
下载PDF
荧光聚合物颗粒的合成研究进展
5
作者 郑颖芳 常博 孙晓丽 《福建轻纺》 2024年第3期31-39,共9页
荧光聚合物颗粒不仅具有光稳定性好、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还具有聚合物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药物传递、生物成像、化学检测、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荧光聚合物颗粒的合成是制备高质量荧光材料的关... 荧光聚合物颗粒不仅具有光稳定性好、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还具有聚合物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药物传递、生物成像、化学检测、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荧光聚合物颗粒的合成是制备高质量荧光材料的关键步骤。基于此,文章综述了荧光聚合物颗粒的5种合成方法,并介绍了其在生物医学、防伪、传感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聚合物颗粒 乳液聚合 沉淀聚合 分散聚合 悬浮聚合 自组装
下载PDF
铁铜钴-水凝胶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性能研究
6
作者 黄操捷 陈银烨 +3 位作者 龚名鲜 沈木坪 唐彦希 罗永晋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79-81,共3页
芬顿反应因其操作方便、反应效率高在废水处理领域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结合原位自由基共聚交联技术和浸泡法,合成铁铜钴-水凝胶非均相芬顿催化剂。它成功地克服了传统芬顿反应对废水pH值的苛刻要求及反应过程中产生污泥沉淀的问题。以... 芬顿反应因其操作方便、反应效率高在废水处理领域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结合原位自由基共聚交联技术和浸泡法,合成铁铜钴-水凝胶非均相芬顿催化剂。它成功地克服了传统芬顿反应对废水pH值的苛刻要求及反应过程中产生污泥沉淀的问题。以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作为目标污染物,在pH值为6.0~7.0的条件下,经过120min的处理,铁铜钴-水凝胶/过氧化氢体系对废水中的TOC和COD_(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9%和93%。这表明该体系成功地解决了传统芬顿反应中存在的pH值和沉淀问题,为非均相催化剂在废水处理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类芬顿反应 水凝胶 非均相催化剂
下载PDF
混杂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轮辋的铺层优化分析及抗疲劳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勇军 邱宇鸿 李红周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0-77,共8页
对碳纤维/玻璃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自行车轮辋进行数值优化分析,能够设计出具有价格适中、安全性能高、耐疲劳等特点的自行车轮辋。借助有限元分析对自行车轮辋模型进行服役状态下的力学行为模拟,能够为试验研究提供相对可靠的方案,减... 对碳纤维/玻璃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自行车轮辋进行数值优化分析,能够设计出具有价格适中、安全性能高、耐疲劳等特点的自行车轮辋。借助有限元分析对自行车轮辋模型进行服役状态下的力学行为模拟,能够为试验研究提供相对可靠的方案,减少试验过程中不必要的原料浪费,从而降低整个复合材料轮辋的设计和制备成本。本文通过ABAQUS软件构建了自行车轮辋模型,通过调整碳纤维预浸布铺层和玻璃纤维预浸布铺层的顺序、各铺层角度比例和顺序,计算轮辋在服役状态下的力学性能,通过比较各方案得到较优的设计方案。5万次加速疲劳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自行车轮辋侧壁铺层方案及凸缘铺层方案指导复合材料轮辋的制备,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自行车轮辋的抗疲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轮辋 层间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铺层优化设计 有限元分析 加速疲劳测试
下载PDF
绿色合成石墨烯对水体中镉离子的去除效果及其对大肠杆菌的毒性
8
作者 周元元 甘莉 陈祖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7-12,共6页
以桉树叶提取液为还原剂,绿色合成还原氧化石墨烯(EL-rGO)去除水体中Cd^(2+).EL-rGO对40μmol·L^(-1)Cd^(2+)有较高的去除率,3 h达70.2%,远高于商业还原氧化石墨烯(C-rGO)5.38%的去除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大肠杆菌形貌,并测定大肠... 以桉树叶提取液为还原剂,绿色合成还原氧化石墨烯(EL-rGO)去除水体中Cd^(2+).EL-rGO对40μmol·L^(-1)Cd^(2+)有较高的去除率,3 h达70.2%,远高于商业还原氧化石墨烯(C-rGO)5.38%的去除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大肠杆菌形貌,并测定大肠杆菌的乳酸脱氢酶释放量、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比例,比较实验室制备的EL-rGO和购买的C-rGO对大肠杆菌的毒性.结果显示,两种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在1.0 mg·L^(-1)时均可破坏大肠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造成细胞损伤,但二者毒性差别不大;在50.0 mg·L^(-1)时,EL-rGO毒性则相对略大,表明EL-rGO有一定的抑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叶 绿色合成 还原氧化石墨烯 毒性
下载PDF
高效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研究进展
9
作者 钟慧玲 薛珲 《福建轻纺》 2023年第4期7-13,共7页
光催化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半导体光催化反应可总结为光的捕获、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以及表面反应三个基元步骤,整体的光催化效率由每一个基元步骤的效率所决定,因此构建高效的光催化剂需要解决... 光催化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半导体光催化反应可总结为光的捕获、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以及表面反应三个基元步骤,整体的光催化效率由每一个基元步骤的效率所决定,因此构建高效的光催化剂需要解决催化剂的光吸收、载流子分离和迁移以及表面反应等问题。文章讨论了元素掺杂、异质结构建、染料敏化、配体-金属电荷转移和助催化剂等对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期为高效光催化剂的改进提供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元素掺杂 异质结构建 染料敏化 配体—金属电荷转移 助催化剂
下载PDF
高温条件下初始pH值对污泥-餐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产氢余物产CH_(4)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麒 何雨恒 +3 位作者 卓桂华 刘常青 陈建勇 郑育毅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0-157,共8页
污泥-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氢产CH_(4)可将城市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H、CH_(4),对实现碳减排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批式试验探究高温条件下(55±1℃),不同初始pH值对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产氢余物产CH_(4)的影响。研究结... 污泥-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氢产CH_(4)可将城市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H、CH_(4),对实现碳减排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批式试验探究高温条件下(55±1℃),不同初始pH值对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产氢余物产CH_(4)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度地增加产氢余物的碱度会提高产CH_(4)效能,而过低的初始pH则抑制了产氢余物产CH_(4)效能。初始pH=8时,CH_(4)最高浓度(79.08%)、累积产甲烷量(101 mL/g DS)和最大CH_(4)生产速率(12.21 mL/d)均达到最大。不同初始pH下,总糖和总蛋白质的降解量跟累积产甲烷量呈正相关,其中总蛋白的降解量及降解率均高于总糖。初始pH=8时,总糖和总蛋白质的降解量及降解率最高,分别为6078 mg/L、55.70%和4710 mg/L、69.67%。不同初始pH值下,产氢余物厌氧消化后的pH都趋于7.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氢余物 产CH_(4) pH值 厌氧消化 高温
原文传递
多因素共同作用对中温条件下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产H2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永萍 方皓珏 +5 位作者 华若婷 何雨恒 张燕琼 郑育毅 刘常青 甄广印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0,共8页
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产H2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制备清洁能源,是一种理想的有机固废处理处置技术。通过4因素5水平正交设计的批式实验及产氢动力学,探究餐厨垃圾C/N、混合体系C/N、含水率、初始pH值4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对中温条... 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产H2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制备清洁能源,是一种理想的有机固废处理处置技术。通过4因素5水平正交设计的批式实验及产氢动力学,探究餐厨垃圾C/N、混合体系C/N、含水率、初始pH值4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对中温条件下污泥餐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产H2的影响。极差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要因素对联合厌氧发酵产H2结果影响较明显,而餐厨垃圾C/N和混合体系C/N的交互作用对产H2结果的影响不显著。不考虑交互作用,以比氢气产量为产H2效能主要表征指标,最终确定餐厨垃圾C/N为20,联合发酵体系C/N为10,初始pH值为7,含水率为90%时,产H2效能最佳,此时的累积产氢量为1499.6 mL,比氢气产量为140.96 mL H2/g DS,最大产氢速率为21.73 mL H2/h,最大H2浓度为55.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餐厨垃圾 联合厌氧发酵 正交实验 产H2 优化
原文传递
药剂联合高温对低有机质污泥水解促进研究
12
作者 江丽华 卓桂华 +4 位作者 陈细妹 林鸿 刘常青 甄广印 郑育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6-92,共7页
厌氧消化是实现污泥稳定和能源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南方地区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生物营养物去除工艺,普遍存在进水有机物含量低的问题,导致污泥有机质含量也偏低(VS/TS<0.6)。针对南方典型低有机质污泥,在120℃、0.5 h条件下分... 厌氧消化是实现污泥稳定和能源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南方地区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生物营养物去除工艺,普遍存在进水有机物含量低的问题,导致污泥有机质含量也偏低(VS/TS<0.6)。针对南方典型低有机质污泥,在120℃、0.5 h条件下分别投加NaOH、Ca(OH)_(2)和CaCl_(2)进行联合高温热水解预处理后,进行中温厌氧消化。结果表明,投加药剂联合高温热水解促进了溶解性有机碳(SOC)、可溶糖、可溶性蛋白质的溶出,进而提高了累积产甲烷量。在高温热水解预处理过程中,药剂对有机物的溶出效果为NaOH>Ca(OH)_(2)>CaCl_(2)。在后续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于CaCl_(2)可提高SCOD中碳水化合物占比,投加CaCl_(2)联合高温热水解后总化学需氧量(TCOD)和总糖降解效果明显,TCOD降解量为25326 mg/L且总糖降解量在TCOD降解量中占比最高(87.7%),因而3种药剂中CaCl_(2)的累积产甲烷量最高(183.1 mL/gVS)。CaCl_(2)联合高温热水解预处理较NaOH、Ca(OH)_(2)更能提高低有机质污泥的厌氧产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有机质污泥 高温热水解 联合预处理 厌氧消化 有机物溶出
原文传递
“双碳”目标下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现状及综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倩 陈潇川 +3 位作者 吴军雄 李小燕 陈育明 陈庆华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到2025年,中国将面临80万t动力电池退役。如果无法高效、大规模地利用退役动力电池,无疑会给地球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电池梯次利用是实现资源节约和减碳降污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国家“双碳”目... 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到2025年,中国将面临80万t动力电池退役。如果无法高效、大规模地利用退役动力电池,无疑会给地球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电池梯次利用是实现资源节约和减碳降污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积极推进电池梯次利用,对于实现节约资源和减碳降污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了电池梯次利用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标准,提出了梯次利用的技术—生态—经济分析的重要性,并针对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不成熟、标准和政策不健全、溯源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现状,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新能源汽车 退役动力电池 梯次利用 对策
下载PDF
紫外光电芬顿降解四环素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叶鹭婷 王心如 +3 位作者 陈隋晓辰 陈雄建 陈晓 金延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以钌铱钛电极为阳极,碳刷为阴极,长波紫外线LED灯为光源构建光电芬顿体系降解四环素.研究了四环素初始浓度、电流密度、pH值和通气条件对四环素降解的影响及不同类型的活性氧簇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OH是降解四环素的主要活性物... 以钌铱钛电极为阳极,碳刷为阴极,长波紫外线LED灯为光源构建光电芬顿体系降解四环素.研究了四环素初始浓度、电流密度、pH值和通气条件对四环素降解的影响及不同类型的活性氧簇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OH是降解四环素的主要活性物种,适宜的pH条件(pH=3)、通气增氧可显著提高四环素的降解率.当电流从60 mA增加至100 mA,四环素的降解率可提高至95.51%,最佳条件下四环素降解率达97.00%,矿化率达57.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光电芬顿 UVA-LED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福建省水库健康状态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雪 黄锦平 +3 位作者 苏玉萍 陈颖欣 钟启俊 郑洪萍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0,86,共8页
根据2021年夏季福建省24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水生态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库营养状态,并采用浮游植物总密度、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蓝藻门密度百分比3个生物参数构建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了沙溪口... 根据2021年夏季福建省24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水生态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库营养状态,并采用浮游植物总密度、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蓝藻门密度百分比3个生物参数构建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了沙溪口水库和东张水库的健康状态。结果表明:2021年福建省大部分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蓝藻-绿藻-硅藻为主,其中以蓝藻门为优势藻的水库占比为60.9%;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24.3~51.7,平均值为40.3,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较低,但个别水库仍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沙溪口水库P-IBI综合得分为79.7,处于健康状态,东张水库P-IBI综合得分为59.0,处于亚健康状态;P-IBI评价结果与《2021年福建省河湖健康评估蓝皮书》中的多指标评价方法的结果一致性较好,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方法具有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总密度 蓝藻门密度百分比 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 生物完整性指数 水库健康评价
下载PDF
黏土组合芽孢杆菌Ba3控制赤潮甲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喻光烺 王英 +3 位作者 苏玉萍 钟启俊 郑璐薇 冷东梅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基于细菌溶藻和黏土吸附的特性,探索了溶藻菌Ba3与黏土组合控藻技术。正交实验确定了投加量为1.0%Ba3无菌滤液和100 mg·L^(-1)黏土为最佳组合,该组合技术在24 h内对米氏凯伦藻的溶藻率达到94.0%。分别对比了单独投加无菌滤液、黏... 基于细菌溶藻和黏土吸附的特性,探索了溶藻菌Ba3与黏土组合控藻技术。正交实验确定了投加量为1.0%Ba3无菌滤液和100 mg·L^(-1)黏土为最佳组合,该组合技术在24 h内对米氏凯伦藻的溶藻率达到94.0%。分别对比了单独投加无菌滤液、黏土、黏土+Ba3无菌滤液、黏土+PAC、黏土+H_(2)O_(2)的控藻效果。结果显示,黏土+PAC、黏土+H_(2)O_(2)组合在12 h后出现了藻密度“回弹”现象,黏土+Ba3无菌滤液在48 h后的溶藻效果达到95%以上显著高于其他组合,检测试验前后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Ba3无菌滤液组合黏土的高效控藻效果,有望在赤潮甲藻控制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3溶藻菌 黏土 米氏凯伦藻 赤潮
下载PDF
餐厨垃圾性质自调节提高厌氧发酵产甲烷研究
17
作者 杨煜琦 白雨欣 +4 位作者 王瑛琦 卓桂华 王永萍 郑育毅 刘常青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5-1271,共7页
通过配伍不同来源垃圾调节餐厨垃圾性质(自调节)优化厌氧发酵,可突破传统的外源物质调节餐厨垃圾性质的局限性。采用响应曲面法通过3因素3水平的中心复合设计进行批式厌氧消化,研究餐厨垃圾性质优化以获得最佳产甲烷效能,其中以甲烷产... 通过配伍不同来源垃圾调节餐厨垃圾性质(自调节)优化厌氧发酵,可突破传统的外源物质调节餐厨垃圾性质的局限性。采用响应曲面法通过3因素3水平的中心复合设计进行批式厌氧消化,研究餐厨垃圾性质优化以获得最佳产甲烷效能,其中以甲烷产量作为响应因子,并分别选取果蔬类占比(干重质量分数)、含水率和碳氮质量比(C/N)作为餐厨垃圾影响因素(其取值以福州市餐厨垃圾变化范围为基准)。结果表明,当餐厨垃圾C/N为14.92、含水率为92.0%时,果蔬类占比为49.0%,以挥发性固体(VS)计甲烷产量最高,为431.74 mL/g;果蔬类占比为70.0%,以干重计甲烷产量最高,为311.51 mL/g。方差分析证明,含水率和果蔬类占比对甲烷产量和有机物降解量具有显著影响,而C/N及两两因素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初始VS浓度、VS降解量与甲烷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VS降解率与甲烷产量相关性不大。有机质降解量较高的体系,甲烷产量较高,与产甲烷规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基质性质 响应曲面法 中心复合设计 甲烷
下载PDF
“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餐厨垃圾的源头减量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18
作者 陈永豪 黄雅欣 +4 位作者 张婷婷 李海霞 于佳鹭 王永萍 郑育毅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0期24-30,共7页
餐厨垃圾主要来自餐饮消费,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是“无废城市”建设的主题之一。为帮助制定更有效的管理政策和回收计划,以减少餐厨垃圾源头产生量,有必要了解消费者和餐馆管理者在减少食物浪费的行为及举措。为此... 餐厨垃圾主要来自餐饮消费,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是“无废城市”建设的主题之一。为帮助制定更有效的管理政策和回收计划,以减少餐厨垃圾源头产生量,有必要了解消费者和餐馆管理者在减少食物浪费的行为及举措。为此通过问卷设计与调查,从消费者及经营者角度进行多维度调研。研究表明:大型餐厅在垃圾分类、用餐指导、废弃油脂处理等方面的环保意识略优于中、小型餐馆;从整体上看,所有的餐厅经营者在餐厨垃圾分类和处理处置方式等方面的认知仍处于初步阶段,消费者减少产生餐厨垃圾的意识有待提高。最后,针对餐饮垃圾产生原因,提出减量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废城市 食品浪费行为 餐厨垃圾 减量化
下载PDF
福州市餐厨垃圾产生源分布特征
19
作者 杨生鹏 祁琦 +4 位作者 张婷婷 于佳鹭 李海霞 汪清环 刘常青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8期27-31,共5页
为探究餐厨垃圾的产生源分布特征,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差椭圆(SDE)及核密度分析(KED),研究福州市餐馆分布情况及与其相应的垃圾产生量。结果表明:餐饮业分布与其地势特征一致,均为西北—东南分布格局,空间分布极不均衡,... 为探究餐厨垃圾的产生源分布特征,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差椭圆(SDE)及核密度分析(KED),研究福州市餐馆分布情况及与其相应的垃圾产生量。结果表明:餐饮业分布与其地势特征一致,均为西北—东南分布格局,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相对应的餐厨垃圾产生量分布也不均衡,主要分布在鼓楼区与台江区的东二环泰禾广场、台江万达广场附近。研究结果可为管理者合理优化收运路线、减少收运费用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标准差椭圆法 核密度估计 产生源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锆基凹凸棒土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培颖 刘俊彬 +2 位作者 李琳睿 陈日耀 刘键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3,共9页
通过锆改性绿色友好材料凹凸棒土制备锆基吸附材料去除内分泌干扰物,对其进行一系列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在锆基改性材料表面存在具有功能基团ZrO2,其结构稳定,改性后材料的表面积和总孔容积分别提升3.8倍和2.2倍,在pH为1.5时,电位由负变... 通过锆改性绿色友好材料凹凸棒土制备锆基吸附材料去除内分泌干扰物,对其进行一系列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在锆基改性材料表面存在具有功能基团ZrO2,其结构稳定,改性后材料的表面积和总孔容积分别提升3.8倍和2.2倍,在pH为1.5时,电位由负变正,该性质的改变有利于对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将锆基改性材料用于4种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17β-雌二醇、17α-雌二醇、己烷雌酚)的吸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1.5,吸附剂投加量为15 mg,内分泌干扰物质量浓度为0.5μg·mL^(-1),吸附30 min后去除率可达100%,该材料经过重复利用4次,其对于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率可达60%以上。4种污染物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凹凸棒土 吸附 锆改性 新污染物 水污染控制 去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