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代易学文化解释功能的扩张 被引量:5
1
作者 黄黎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80,共11页
《周易》尊崇的经典地位是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汉《易》之特色在于象数学大昌。汉代易学既以其哲理观念的宏观层面的影响,更以其卦爻符号、象数模式的具体形态的影响,介入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核心领域,也介入天文历法、物候气象、灾... 《周易》尊崇的经典地位是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汉《易》之特色在于象数学大昌。汉代易学既以其哲理观念的宏观层面的影响,更以其卦爻符号、象数模式的具体形态的影响,介入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核心领域,也介入天文历法、物候气象、灾异、医药等自然科学领域,还介入音乐、文学、建筑等艺术领域,表现出易学文化解释功能的扩张。汉代易学文化解释功能之扩张,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极大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象数 文化解释功能 扩张
下载PDF
以象解筮的探索——论尚秉和先生对《左传》《国语》筮例的阐解 被引量:5
2
作者 黄黎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41,共12页
《左传》《国语》中的筮例,是对《易》学研究极具价值的材料,历代学者对此进行过许多研究考辨、阐释解说。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既以《左传》《国语》筮例作为创立“尚氏学”的最重要的佐证材料之一,又将“以象解《易》”的方法... 《左传》《国语》中的筮例,是对《易》学研究极具价值的材料,历代学者对此进行过许多研究考辨、阐释解说。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既以《左传》《国语》筮例作为创立“尚氏学”的最重要的佐证材料之一,又将“以象解《易》”的方法用以阐解《左传》《国语》的筮例,颇具特色。本文考察了尚先生以象解筮的具体内容,辨析了“尚氏说”的自洽性,并就“尚氏说”中“观象”与“用象”、“易理”与“义理”等问题进行追问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秉和 《左传》 《国语》 筮例 《易》象
下载PDF
《周易》对欧阳修文学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黄黎星 《周易研究》 1999年第3期81-86,共6页
既是文学家又是易学家的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其文学观念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周易》这部古老、奇特、意蕴丰富的儒家经典的影响。本文就欧阳修文学观念中的“文道关系”论、“简易为文”说、“穷而后工”说等方面所受到《周易》的影响进... 既是文学家又是易学家的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其文学观念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周易》这部古老、奇特、意蕴丰富的儒家经典的影响。本文就欧阳修文学观念中的“文道关系”论、“简易为文”说、“穷而后工”说等方面所受到《周易》的影响进行考辨与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易学思想 文学观念
下载PDF
郑玄“爻辰”易例与古代乐律论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黄黎星 孙晓辉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96,共8页
"爻辰",是东汉易学家郑玄所倡的重要易学条例。"爻辰"说承西汉京房《易》例而立,以乾、坤两卦的十二爻,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相值配,并运用十二辰属相及其所值五行、方位、时令... "爻辰",是东汉易学家郑玄所倡的重要易学条例。"爻辰"说承西汉京房《易》例而立,以乾、坤两卦的十二爻,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相值配,并运用十二辰属相及其所值五行、方位、时令、二十八宿等各类物象解《易》,兼有诸多旁涉性的运用,其中,将"爻辰"与十二律吕相值配,乃接绪京房援《易》立律的思想,对后世的相关论说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两汉至魏晋隋唐时期音律理论发展、演变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对"爻辰"与十二律吕相值配的体系进行梳理、探析,探究其学说渊源,并揭示其思想文化的深沉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周易 爻辰 十二律吕 象数模式
下载PDF
论朱载堉的乐学与易学 被引量:4
5
作者 黄黎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5,共10页
明代杰出的乐律学家朱载堉,精研律历之学,苦心孤诣,创造了"新法密律",乃中国古代音乐史上辉煌成就之一。在代表性著作《律吕精义》中,朱氏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盲从空疏荒诞之论,力寻确凿精切之征。然而,朱氏也曾依傍《周易... 明代杰出的乐律学家朱载堉,精研律历之学,苦心孤诣,创造了"新法密律",乃中国古代音乐史上辉煌成就之一。在代表性著作《律吕精义》中,朱氏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盲从空疏荒诞之论,力寻确凿精切之征。然而,朱氏也曾依傍《周易》经典,在《易》学哲理、象数模式等方面,援经立论,或阐发义理,或论证律例,涉及到《易》理与乐理、《易》理与乐谱、《易》理与乐器等内容。本文以《律吕精义》为主要资料,论述朱载堉的律学思想与易学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载堉 乐律 乐谱 乐器 易学思想
下载PDF
乾坤大义的现代启示(上)──当代新儒家易学思想综论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黎星 《周易研究》 1998年第1期34-45,共12页
关键词 当代新儒家 《周易》 汉《易》 《易传》 《易》学 牟宗三 方东美 现代启示 熊十力 易学思想
下载PDF
宋儒对古筮法的考察及其思想文化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黄黎星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6-92,共7页
宋代学者如程迥、朱熹、赵汝楳、雷思齐等,曾对春秋时期的《周易》"古筮法"进行了考辨、探究,力图复现"古筮法"之原貌,同时,又因应时代的要求,将古老巫术的神道思想与儒家的伦理观念进行调和,具有其独特的思想文化... 宋代学者如程迥、朱熹、赵汝楳、雷思齐等,曾对春秋时期的《周易》"古筮法"进行了考辨、探究,力图复现"古筮法"之原貌,同时,又因应时代的要求,将古老巫术的神道思想与儒家的伦理观念进行调和,具有其独特的思想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迥 朱熹 赵汝揲 雷思齐 古筮法 思想文化意义
原文传递
郭璞易占与道教关系探考 被引量:3
8
作者 连镇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39,共6页
郭璞不仅精通易学,而且深谙道家道教学说及其方术。在长期的易占实践中,他往往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获得极大成功。本文从阐析郭璞易占的具体筮例入手,深入探考了道教与易占之间的特殊关系,庶几有助于人们对魏晋时期易象数... 郭璞不仅精通易学,而且深谙道家道教学说及其方术。在长期的易占实践中,他往往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获得极大成功。本文从阐析郭璞易占的具体筮例入手,深入探考了道教与易占之间的特殊关系,庶几有助于人们对魏晋时期易象数学的发展状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璞 易占 道教 方术 堪舆
下载PDF
郭璞易学思想考 被引量:3
9
作者 连镇标 《周易研究》 CSSCI 2000年第4期41-51,共11页
在易学史上,郭璞精湛的易占一直为人推重,而其颇具特色的易学思想却往往被忽视,或语焉不详。笔者在深入研读郭璞诗赋文的基础上,结合其行状,对其易学思想予以全面梳理。本文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结合郭璞的诗赋,指出郭璞对周易... 在易学史上,郭璞精湛的易占一直为人推重,而其颇具特色的易学思想却往往被忽视,或语焉不详。笔者在深入研读郭璞诗赋文的基础上,结合其行状,对其易学思想予以全面梳理。本文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结合郭璞的诗赋,指出郭璞对周易义理的承袭与发挥;一是结合《晋书》本传、郭璞《易洞林》,从取象运数、据象成辞及阴阳灾异说两方面,深入阐析郭璞对焦(赣)、京(房)、管(辂)易象数学的继承与发展;一是结合郭璞的行状,指出郭璞在易占实践上为改革易占方法、完善易占辞以适应现实需要所作出的贡献, 从而表明郭璞是位既重义理又重象数,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易学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璞 易学 义理 象数学 阴阳灾异说 易占
下载PDF
童子问易,石破天惊——欧阳修《易》学著作简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黎星 《闽江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7-9,22,共4页
本文对北宋学者欧阳修的《易》学著述进行考察评说,指出欧阳修《易》学思想以“义理”为归依,落实于“人事”的特点;以及他大胆疑古,开启辨正经典之学风的意义。
关键词 欧阳修 <易>学著述 疑古辨正
下载PDF
南风一曲 千载风韵——朱载堉古琴论文化蕴涵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黎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91-796,共6页
明代杰出的乐律学家朱载堉,在其代表性著作《律吕精义》中,曾选取了若干古琴谱作为范例,阐述对古琴艺术的见解,尤其是对相传为舜帝所作的《南风》歌,更详加解说,并于其中融汇了古代礼乐文化的丰富内容。朱载堉的古琴论的文化蕴涵可归结... 明代杰出的乐律学家朱载堉,在其代表性著作《律吕精义》中,曾选取了若干古琴谱作为范例,阐述对古琴艺术的见解,尤其是对相传为舜帝所作的《南风》歌,更详加解说,并于其中融汇了古代礼乐文化的丰富内容。朱载堉的古琴论的文化蕴涵可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一,古琴谱构成的象征意义;其二,古琴曲风格的教化作用;其三,古琴歌辞句的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载堉 古琴论 文化蕴涵
下载PDF
《古周易订诂》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满省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89,共9页
宋代兴起的古《周易》研究,在易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再现了古《周易》十二篇之次序,以利于我们理解《周易》经、传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进一步研讨了《周易》经传文字的古字、古音、古义,为探寻《周易》一书思想内容的原始面... 宋代兴起的古《周易》研究,在易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再现了古《周易》十二篇之次序,以利于我们理解《周易》经、传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进一步研讨了《周易》经传文字的古字、古音、古义,为探寻《周易》一书思想内容的原始面貌提供了依据。明代是古《周易》研究深入的重要时期,何楷撰著的《古周易订诂》一书,以广博宏富的资料,成为古《周易》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言象数不忘义理,谈义理不离象数;取材宏富,辞必有据,保存了大量先儒旧说,是研究明代以前易学思想的重要资料。此外,该书在考订各本《周易》经传文字异同方面,保存了诸家之说,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楷 古周易 象理并重 考辨异文
下载PDF
周易与中国文化精神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善文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11年第3期37-39,共3页
何谓《周易》?何谓文化精神?这两个概念,用最简约的语言可试为界定如下:《周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哲学著作。它盛行于西周时期,以八卦、六十四卦为象征符号,配以阐释六十四卦哲理的卦爻辞文字,以及相传孔子所作《易传》七种十篇(... 何谓《周易》?何谓文化精神?这两个概念,用最简约的语言可试为界定如下:《周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哲学著作。它盛行于西周时期,以八卦、六十四卦为象征符号,配以阐释六十四卦哲理的卦爻辞文字,以及相传孔子所作《易传》七种十篇(也称《十翼》)。其内容揭示事物的变化哲理,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最重大影响的"十三经"中的第一部经典作品。文化精神,指人类历史上创造的辉煌文明,在历代先哲(或智者)极力推广并蔚为教化的过程中,所逐步积淀而形成的足以体现文明渊源、教化内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诸方面交互融贯的民族气质特征,即因民族文化之熏陶而产生的具备诸多传统美德的精神总和。以此言之,中国文化精神所涵盖的传统思想道德之丰厚,是可想而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精神 《周易》 中国 六十四卦 民族文化 古代哲学 西周时期 人类历史
下载PDF
朱熹论《周易》“乾道变化”之精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黎星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43,共10页
"变化"之道,是《周易》的根本性观念。《周易.乾.彖传》中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一语,蕴涵非常丰富,历代《易》学家对"变化"一词有不同的解说。朱熹对"变"与"化"的涵义进行了精细的... "变化"之道,是《周易》的根本性观念。《周易.乾.彖传》中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一语,蕴涵非常丰富,历代《易》学家对"变化"一词有不同的解说。朱熹对"变"与"化"的涵义进行了精细的辨析,用以说明阴阳二气动静流行所呈现的不同形态,以及人与万物之性化育与生成的转化形态,具有哲理精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周易 乾道变化
原文传递
河图洛书: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原点——兼论依傍经典观念何以能实现其律学之创新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黎星 《周易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57-66,共10页
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在总结前人的乐律理论基础上,纠偏救弊,加以发展,通过精密计算与科学实验,创造出"新法密律",是世界音乐史上最早用等比级数平均划分音律、精确计算出系列相关数值、系统阐明十二平均律理论的杰出成果。朱... 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在总结前人的乐律理论基础上,纠偏救弊,加以发展,通过精密计算与科学实验,创造出"新法密律",是世界音乐史上最早用等比级数平均划分音律、精确计算出系列相关数值、系统阐明十二平均律理论的杰出成果。朱载堉将易学中"图书学"所阐发的"河图"洛书"图式及其意蕴,作为其律学思想及律数计算的理论原点。虽然他在观念上依傍古老的经典学说,但在思路和方法上采取了循理求数、以数明理的思路,又以深厚精湛的数学计算功力作为有力的工具性配合,并注重实践性的检验,从而实现了律学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载堉 十二平均律 河图洛书 方法 创新
原文传递
《汉书·律志》引易考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黎星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6,共8页
《汉书·律志》中,直接引用《周易》辞句者颇多,并有许多与《易》理、《易》例相关的内容,这是显示《易》学对中国古代乐律学产生影响的重要文献资料。本文对《汉书·律志》引《易》的内容进行梳理,作出具体的分析评说,并论述... 《汉书·律志》中,直接引用《周易》辞句者颇多,并有许多与《易》理、《易》例相关的内容,这是显示《易》学对中国古代乐律学产生影响的重要文献资料。本文对《汉书·律志》引《易》的内容进行梳理,作出具体的分析评说,并论述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律志 周易 援引 影响
原文传递
吴承仕易学思想与治易方法探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满省 《徽学》 2019年第1期232-244,共13页
吴承仕先生虽不以善《易》名家,但对历代易家、易著均有广泛的涉猎,而且有自己鲜明的易学思想和治易方法。他治《易》主张训诂举大义,排斥汉、宋、清儒象数之学;强调治《易》需明法式,知源流,能用史的观点来审视历代易家、易著,并做出... 吴承仕先生虽不以善《易》名家,但对历代易家、易著均有广泛的涉猎,而且有自己鲜明的易学思想和治易方法。他治《易》主张训诂举大义,排斥汉、宋、清儒象数之学;强调治《易》需明法式,知源流,能用史的观点来审视历代易家、易著,并做出客观的评价。又因吴先生精通文字、音韵、训诂及古代名物制度,在治《易》过程中,多能从小学入经学而得特殊之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承仕 易学思想 治易方法
原文传递
《易义古象通》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满省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8-26,共9页
《易义古象通》是明代易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学术背景,它既是明代象数易学复兴的产物,也是宋元以来"古《周易》"研究的重要成果。作者魏濬有意识地摆脱宋易与汉易的束缚,结合生活实理,努力从《周易》经传... 《易义古象通》是明代易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学术背景,它既是明代象数易学复兴的产物,也是宋元以来"古《周易》"研究的重要成果。作者魏濬有意识地摆脱宋易与汉易的束缚,结合生活实理,努力从《周易》经传文字中挖掘古《易》象,并由古《易》象阐发《周易》的思想内涵,象数与义理并重,征实与创见融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义古象通》 古《易》象 即象以通义
原文传递
尚秉和易学思想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连镇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5-61,共7页
尚秉和是我国上世纪易学泰斗,其身后留下的《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周易尚氏学》等系列易著,至今仍是学人治易的重要参考书。为了帮助今人了解尚氏其人其作,本文对尚氏生平行状及其易学思想作一番全面、深入的探考。
关键词 尚秉和 易学思想 象数学
下载PDF
郭璞的殡葬观与道家道教的崇水精神 被引量:1
20
作者 连镇标 《福建宗教》 2002年第5期36-37,共2页
在中国文化史上,东晋郭璞(公元276~324年)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改造、发展游仙诗的祖师、语言学巨匠,而且被奉为术数大师、堪舆之祖。相传为郭璞所撰的《葬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堪舆学专著,为历代堪舆家所重,被尊... 在中国文化史上,东晋郭璞(公元276~324年)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改造、发展游仙诗的祖师、语言学巨匠,而且被奉为术数大师、堪舆之祖。相传为郭璞所撰的《葬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堪舆学专著,为历代堪舆家所重,被尊为“葬经”,世传葬术起于郭璞。是书提出的“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璞 堪舆学专著 殡葬观 道家 道教 崇水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