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0年闽东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 被引量:6
1
作者 杜峯屹 陈松林 蒲佳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5-356,共12页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生境质量的格局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为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及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评估闽东南...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生境质量的格局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为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及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评估闽东南地区生境质量状况,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闽东南地区具有不低于67%的高植被覆盖度,但建设用地大量侵占以耕地、林地及草地为主的非建设用地,面积增幅达112.74%,加剧了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使景观空间形态趋向复杂。生境退化指数极值和均值分别上升23.44%,43.94%,退化强度持续提高,退化高值区域由东南沿海向内陆蔓延,退化水平表现出圈层式演化的空间形态。生境质量水平整体较好,中等以上等级区域占比保持在63%左右,但城市建成区的较低等级区域及城镇交界处的高等级区域易向下级转移且难以恢复,区域生境质量逐期降低,平均降幅达5.17%。生境质量分布带有明显空间聚集特征,集中于东南部、以市辖区为中心的生境质量冷点区逐步向周边乡镇扩散,分布于西北部、倚靠山地丘陵的生境质量热点区缓慢延展,生境质量冷点及热点区域乡镇分别增加11,6个,生境质量东西部差异趋于扩大。经济发展、产业调整、人口增长所带来的以建设用地爆发式扩张为主要表现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动,是导致闽东南地区生境破碎、退化和质量下滑的首要原因。[结论]闽东南地区近20 a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对区域生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未来应注重把控城镇空间扩张规模与速度,做好生态治理与恢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演变 闽东南地区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和反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对氮磷输入的响应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妍霁 刘子恺 +3 位作者 金圣圣 邓慧玉 沈菊培 贺纪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9-646,共8页
为探究亚热带森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和反硝化微生物对氮、磷输入的响应,2015年开始在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设置氮磷模拟添加试验,包括对照(CK)、氮(N)添加、磷(P)添加和氮磷(NP)添加4种处理,于2021年4月(湿季)和11月(干季)采集土样,采用定... 为探究亚热带森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和反硝化微生物对氮、磷输入的响应,2015年开始在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设置氮磷模拟添加试验,包括对照(CK)、氮(N)添加、磷(P)添加和氮磷(NP)添加4种处理,于2021年4月(湿季)和11月(干季)采集土样,采用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亚热带森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和全程氨氧化菌comammox)amoA基因和反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nirS、nirK和nosZ基因)的丰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期N输入显著降低土壤pH,但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而长期P输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总磷含量。氮的输入(N和NP处理)显著提高了干湿季土壤AOB-amoA基因丰度,且在N处理中最高,达8.30×10^(7)copies·g^(-1)。NP处理土壤AOA-amoA基因丰度显著高于CK,达1.17×10^(9)copies·g^(-1)。comammox-amoA基因丰度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其他基因丰度在不同季节间差异均不显著。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N输入显著影响AOB-amoA、nirK和nosZ基因丰度,且湿季更为显著;而P输入显著影响干湿季土壤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但对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影响不显著。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主要因子。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基因丰度对氮的输入比对磷的输入响应更灵敏。研究结果可为评估亚热带森林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氨氧化微生物 全程氨氧化菌 反硝化微生物 亚热带森林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处理对东北黑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邓慧玉 刘子恺 +4 位作者 马星竹 郝小雨 赵月 沈菊培 贺纪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基于40年的长期氮磷定位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未施肥处理(CK)、氮肥处理(N)、磷肥处理(P)和氮磷处理(NP)下黑土土壤真菌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长期氮输入显著降低了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NO_(3)^(-)-N、NH_(... 基于40年的长期氮磷定位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未施肥处理(CK)、氮肥处理(N)、磷肥处理(P)和氮磷处理(NP)下黑土土壤真菌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长期氮输入显著降低了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NO_(3)^(-)-N、NH_(4)^(+)-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而磷输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总磷含量。土壤真菌类群门水平最丰富的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为63%~68%),毛霉门(相对丰度为15%~20%)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为9%~15%)。不同施肥处理对真菌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NP处理土壤真菌扩增子序列变异数目和香农指数分别为405和4.16,显著低于CK,分别为502和4.64。基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发现NP和N处理真菌群落结构与CK和P处理显著分开。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性质包括pH,NO_(3)^(-)-N和DON是影响土壤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可见,长期氮磷施肥处理通过影响土壤性质而对土壤真菌群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输入 真菌群落 土壤酸化 长期施肥 黑土
下载PDF
亚热带三种林分土壤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比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子琛 郭强 +3 位作者 夏允 杨柳明 范跃新 杨玉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1508,共8页
本研究依托同质园观测样地,选择次生林(主要树种为米槠)、10年生的米槠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酶活性和计量比特征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次生林相比,米槠人工林土壤有机碳、总氮和可溶性有机碳... 本研究依托同质园观测样地,选择次生林(主要树种为米槠)、10年生的米槠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酶活性和计量比特征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次生林相比,米槠人工林土壤有机碳、总氮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2.6%、47.4%和60.9%,杉木人工林显著降低了42.9%、36.7%和61.1%。相比于次生林,米槠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MBN)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磷分别显著降低40.6%、35.5%和45.9%,杉木人工林显著降低了53.7%、56.4%和61.7%。与次生林相比,米槠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变化不显著,但杉木人工林的碳获取酶(β-1,4-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显著降低51.2%和59.8%,氮和磷获取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41.0%和29.8%,碳获取酶/氮获取酶以及碳获取酶/磷获取酶分别显著降低11.3%和7.7%。冗余分析表明,MBN和硝态氮是驱动土壤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林分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养分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与次生林相比,营造杉木人工林会刺激植物与微生物的养分竞争,加剧微生物的氮、磷养分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胞外酶 亚热带地区 养分限制 土壤微生物
原文传递
米槠和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特征对凋落物输入的短期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艾灵 吴福忠 +4 位作者 樊雪波 杨静 吴秋霞 朱晶晶 倪祥银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1-638,共8页
凋落物输入刺激土壤胞外酶的分泌,加快凋落物中碳(C)、氮(N)、磷(P)等养分释放,但不同基质质量凋落物输入如何调控土壤胞外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特征仍不清晰。本研究以亚热带10年生米槠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输入原位微宇宙... 凋落物输入刺激土壤胞外酶的分泌,加快凋落物中碳(C)、氮(N)、磷(P)等养分释放,但不同基质质量凋落物输入如何调控土壤胞外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特征仍不清晰。本研究以亚热带10年生米槠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输入原位微宇宙试验,分析了2021年4—8月、10月和12月不同凋落物输入对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酸性磷酸酶(AP)5种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无凋落物输入相比,米槠人工林凋落物输入对土壤酶活性、酶化学计量和矢量特征均无显著影响;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输入使5月土壤AP活性显著提高1.7%,使8月酶化学计量碳氮比、10月酶化学计量碳磷比和氮磷比分别降低3.8%、11.7%和10.3%,使10月土壤酶向量角增加到53.8°,表明土壤微生物存在显著磷限制。2)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和微生物生物量C、N分别是米槠和杉木人工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响应凋落物输入的主要影响因子。总体上,低质量(高C/N)的杉木凋落物输入在短期内更能刺激土壤胞外酶的分泌,加快凋落物分解,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受到磷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输入 土壤胞外酶 凋落物分解 酶生态化学计量 生物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福州市道路灰尘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生物可利用度及其毒性当量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晓丽 何雨恒 +3 位作者 张辉 王子淳 魏然 倪进治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23,共9页
以福州道路灰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粒径灰尘(>250μm、250—53μm和<53μm)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和组成,并利用体外消化模型结合固相萃取技术评估了不同粒径灰尘中PAHs的生物可利用度以及有效态PAHs的苯并(a)芘(BaP)毒性当... 以福州道路灰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粒径灰尘(>250μm、250—53μm和<53μm)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和组成,并利用体外消化模型结合固相萃取技术评估了不同粒径灰尘中PAHs的生物可利用度以及有效态PAHs的苯并(a)芘(BaP)毒性当量浓度(TEQBaP).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灰尘中PAHs总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加(>250μm,0.597 mg·kg^(-1);250—53μm,1.235 mg·kg^(-1);<53μm,3.931 mg·kg^(-1)).不同粒径灰尘中PAHs组成基本相同,都为4环(58.5%±0.8%)>5环(21.5%±0.4%)>3环(13.3%±0.9%)>6环(4.8%±0.2%)>2环(2.0%±0.3%);(2)不同粒径灰尘中有效态PAHs总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加,但>250μm粒径灰尘中PAHs的生物可利用度显著高于250—53μm和<53μm粒径灰尘(P<0.05).总体上,低环(2环、3环和4环)PAHs生物可利用度要大于高环(5环和6环)PAHs;(3)不同粒径灰尘中有效态PAHs的总TEQBaP值随粒径减小而增大,且不同粒径灰尘中4环和5环PAHs的TEQBaP值都显著高于其他环数PAHs(P<0.05).由于不同粒径灰尘中4环PAHs含量都最高,且其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度和TEQBaP值,因而在人体内潜在毒性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组成 粒径 体外消化模型 生物可利用度 毒性当量
下载PDF
中亚热带森林更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谢京瑾 许秋月 +3 位作者 何敏 夏允 范跃新 杨柳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38,共9页
土壤团聚体在土壤磷贮存和调节磷有效性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森林更新方式如何影响土壤团聚体磷组分仍不清楚。本研究选取米槠天然林经不同强度干扰形成的米槠次生林(轻度干扰)、米槠人促更新林(人促林,中度干扰)及杉木人工林(重度干扰)为... 土壤团聚体在土壤磷贮存和调节磷有效性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森林更新方式如何影响土壤团聚体磷组分仍不清楚。本研究选取米槠天然林经不同强度干扰形成的米槠次生林(轻度干扰)、米槠人促更新林(人促林,中度干扰)及杉木人工林(重度干扰)为对象,通过分析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全土和团聚体磷组分、磷吸附指数(P_(SOR))、磷遗留指数(P_(LGC))、磷饱和度(DPS_(M3))等指标,探究森林更新方式对全土及团聚体磷有效性及供磷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更新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组成。米槠次生林和人促林土壤粗大团聚体(>2 mm)占比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而土壤粉黏粒团聚体(<0.053 mm)则表现为相反趋势。土壤团聚体组成显著影响土壤磷组分含量。土壤活性磷组分(可溶性磷P_(SOL)、速效磷P_(M3))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降低;总磷(TP)、有机磷(Po)、中等活性磷组分(无机磷Pi_(OH)、有机磷Po_(OH))、闭蓄态磷(P_(OCL))含量、PSOR、PLGC随团聚体粒径减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粗大团聚体和粉黏粒团聚体中的TP、Po和Pi_(OH)含量显著高于细大团聚体(0.25~2 mm)和微团聚体(0.053~0.25 mm)。森林更新方式显著影响全土和团聚体磷组分含量。米槠次生林全土TP、Po、PSOL和PM3含量显著高于米槠人促林和杉木人工林,米槠次生林不同粒径团聚体P_(SOL)和P_(M3)含量均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森林更新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磷组分组成及供磷潜力。米槠人促林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P_(SOL)和P_(M3)占TP的比例显著低于米槠次生林,米槠次生林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P_(SOR)和DPS_(M3)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综上,自然更新更有利于维持土壤磷有效性,森林更新会通过改变土壤团聚体组成进而影响土壤磷有效性及供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更新 全土土壤 土壤团聚体 土壤磷组分
原文传递
亚热带森林不同树种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温辉辉 吴福忠 +3 位作者 张慧玲 彭清清 邱丹妮 彭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97-2804,共8页
土壤动物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等关键功能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同树种下凋落物质量和微环境差异可能调控着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以亚热带森林同质园中8个优势树种为对象,于2022年8月原位调查了不同树种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 土壤动物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等关键功能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同树种下凋落物质量和微环境差异可能调控着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以亚热带森林同质园中8个优势树种为对象,于2022年8月原位调查了不同树种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分类学类群和功能群的差异以及调控因子。共捕获土壤动物567只(白蚁和蚂蚁除外),隶属3门10纲26目99科,其中角翼甲螨科、蛉蟋科、原虫兆科、等节虫兆科为优势类群。树种显著影响了土壤动物总体丰度,表现为火力楠>杜英>米槠>杉木>香叶>木荷>马尾松>枫香。不同树种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火力楠、杉木土壤动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相对较高,米槠、枫香相对较低;枫香中小型土壤动物均匀度最高且显著高于火力楠、杜英,而大型及总的土壤动物均匀度在8个树种间差异不大。此外,火力楠树种下杂食性和植食性土壤动物丰度相对较高,杜英树种相对较低;杜英、火力楠树种下捕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丰度较高,显著高于枫香,且腐食性土壤动物主要以中小型土壤动物为主。冗余分析显示,凋落物N、C∶N、K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表明凋落物层较厚且凋落物N、K含量较高的树种可能有利于提高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影响不同功能类群土壤动物的分布,从而有助于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园 土壤动物 生物多样性 功能类群 凋落物
原文传递
根系隔离对土壤酶活性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万冬梅 王云 +3 位作者 杜旭龙 雷骋昊 杨智杰 陈仕东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为探究细根和相关菌根真菌对土壤酶活性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值)的影响,在亚热带杉木成熟林中设置未隔离(NE)、隔离细根(ER)、隔离菌根(EM)3种处理,并在室内设置不同温度梯度(4、10、20、30、40℃)的培养试验,探索根系碳输入改变对土... 为探究细根和相关菌根真菌对土壤酶活性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值)的影响,在亚热带杉木成熟林中设置未隔离(NE)、隔离细根(ER)、隔离菌根(EM)3种处理,并在室内设置不同温度梯度(4、10、20、30、40℃)的培养试验,探索根系碳输入改变对土壤酶活性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E处理相比,ER、EM处理下土壤的β-葡萄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ER、EM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ER处理下土壤的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本研究中的土壤酶活性可能主要是由植物细根诱导的;不同隔离处理下3种土壤酶的活性均随着培养温度的上升而不断升高,只有ER、EM处理下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在30~40℃温度区间开始下降;不同隔离处理下土壤酶的Q_(10)值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0~30℃温度区间达到最大值,该温度区间与土壤温度频率分布最高的温度区间重叠,对应植物生长旺盛的物候期,表明中低纬度森林土壤酶的Q_(10)值与本地植物物候节律存在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温度敏感性 根系碳输入 杉木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视角下的县域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达荃 王强 +4 位作者 张琦琦 周婷 李一楠 庄星辉 党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69-82,共14页
以福建省为例,立足县域主体功能区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构建差异化指标体系,运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undesirable,SBM)模型与Meta-frontier模型测算各县级单元2000—2017年期间碳排放效率,并基于探索性... 以福建省为例,立足县域主体功能区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构建差异化指标体系,运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undesirable,SBM)模型与Meta-frontier模型测算各县级单元2000—2017年期间碳排放效率,并基于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框架揭示不同主体功能类型区的碳排放时空演变格局,结果显示:(1)不同指标体系影响碳排放效率测度的客观性与有效性,有必要根据功能区特点差异化分配指标;(2)2012年后全省碳排放效率有所回升,其中,以开发功能为主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明显高于以保护功能为主地区;(3)相对于保护功能为主地区,开发功能为主地区碳排放效率局部空间更趋于稳定,受其邻域的影响程度更小,更倾向于高水平集聚;(4)碳排放效率正向协同增长的县级行政单元与碳排放效率高值地区、空间结构稳定地区基本吻合,且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保护功能为主地区及沿海开发功能为主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碳排放效率 时空演化 超效率SBM模型 福建省
下载PDF
生物炭和稀土肥添加对蜜柚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丽月 姜勇祥 +3 位作者 刘梦莹 曾志民 陈志强 林强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为探究生物炭和稀土肥添加对蜜柚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四种施肥措施(常规化肥+生物炭+稀土肥、常规化肥+生物肥、常规化肥+稀土肥和常规化肥)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蜜柚苗木。培养结束后测定蜜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 为探究生物炭和稀土肥添加对蜜柚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四种施肥措施(常规化肥+生物炭+稀土肥、常规化肥+生物肥、常规化肥+稀土肥和常规化肥)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蜜柚苗木。培养结束后测定蜜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相对电导率(REC)、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量(Chl)。结果表明,生物炭与稀土肥的添加可显著提高蜜柚的生物量,降低蜜柚SOD、POD和CAT的含量,促进蜜柚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蜜柚叶绿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稀土肥 蜜柚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南方红壤侵蚀区金银花抗旱特性及其对稀土肥的响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奕吟 林强 +2 位作者 郑晓晖 陈诗 陈志强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3年第2期9-15,共7页
为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和稀土肥浓度对金银花叶片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究稀土肥对其抗旱性的影响,本文以四季金银花为材料,设置不同PEG-6000浓度和稀土肥浓度,测定金银花叶片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①干旱胁迫下... 为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和稀土肥浓度对金银花叶片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究稀土肥对其抗旱性的影响,本文以四季金银花为材料,设置不同PEG-6000浓度和稀土肥浓度,测定金银花叶片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①干旱胁迫下,金银花的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均下降,比叶面积和叶组织密度上升,鲜重、干重和相对含水量整体上低于对照,SPAD值显著低于对照(P<0.05),CAT、POD、SOD酶活性和MDA、Pro含量上升,说明金银花能够通过调节形态特征来减少体内水分散失,并能够有效调动渗透调节物质,防御膜质过氧化,适应干旱胁迫;②稀土肥对金银花的抗氧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但能够促进其形态发育,调节叶绿素和渗透调节物质,促进其抗旱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叶片形态 生理指标 PEG-6000 稀土肥
下载PDF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福州市进城农民工多维贫困特征研究
13
作者 何秀 罗栋燊 王成超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4年第3期26-34,共9页
基于福州市进城农民工的385份调研问卷,借助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福州市进城农民工进行了多维贫困测度与分解,并分析了不同居住区农民工多维贫困状况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福州市进城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状况有待改善,多维贫困发生率为63.12... 基于福州市进城农民工的385份调研问卷,借助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福州市进城农民工进行了多维贫困测度与分解,并分析了不同居住区农民工多维贫困状况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福州市进城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状况有待改善,多维贫困发生率为63.12%。其中住房拥挤现象最为突出,养老保障参保率有待提高,城市社会融合度有待加强。不同居住区的农民工多维贫困特征存在空间异质性。聚居在城中村的农民工多维贫困程度最高,其次为城郊地区和内城居住区。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城市贫困治理的系列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多维贫困 测度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高师院校地球概论课程对天文科普的作用
14
作者 陈禹光 蓝彩霞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4年第4期78-83,共6页
基于多年来开展的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着重探讨高等师范院校中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在天文科普及天文教育中的作用,并基于高校地球概论课程,提出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针对性解决方案,从而为天文科普事业的人才补充开拓新的途径。
关键词 科学普及 天文教育 地球概论 地理科学
下载PDF
福州市餐厨垃圾产生源分布特征
15
作者 杨生鹏 祁琦 +4 位作者 张婷婷 于佳鹭 李海霞 汪清环 刘常青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8期27-31,共5页
为探究餐厨垃圾的产生源分布特征,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差椭圆(SDE)及核密度分析(KED),研究福州市餐馆分布情况及与其相应的垃圾产生量。结果表明:餐饮业分布与其地势特征一致,均为西北—东南分布格局,空间分布极不均衡,... 为探究餐厨垃圾的产生源分布特征,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差椭圆(SDE)及核密度分析(KED),研究福州市餐馆分布情况及与其相应的垃圾产生量。结果表明:餐饮业分布与其地势特征一致,均为西北—东南分布格局,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相对应的餐厨垃圾产生量分布也不均衡,主要分布在鼓楼区与台江区的东二环泰禾广场、台江万达广场附近。研究结果可为管理者合理优化收运路线、减少收运费用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标准差椭圆法 核密度估计 产生源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等级-网络”双维度下的福建省县级单元对外服务能力空间格局演化
16
作者 王锦洋 柯文前 +1 位作者 林李月 曾春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9,共13页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改进的引力模型,从“等级-网络”双维度下的对外服务能力空间关系,开展福建省县级单元对外服务能力格局演变的分析。结果表明:(1)第二、三产业对外服务能力均持续增强的同时,工业与商务商贸成为职能部门的“双子星...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改进的引力模型,从“等级-网络”双维度下的对外服务能力空间关系,开展福建省县级单元对外服务能力格局演变的分析。结果表明:(1)第二、三产业对外服务能力均持续增强的同时,工业与商务商贸成为职能部门的“双子星”。(2)对外服务能力空间格局整体表现出沿海高于内陆的特征,各职能分工定位与发展态势逐步明晰。(3)对外服务能力网络格局中第二、三产业勾勒出以沿海高等级联系为主导并向内陆辐射延展的放射状网络;工业职能部门在内陆与沿海分别形成倒“T”型与“钻石型”主干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服务能力 城市流强度 引力模型 县级单元 福建省
下载PDF
高中地理“大土壤”单元教学设计——以高一阶段学生学习为例
17
作者 王小珍 陈志强 +1 位作者 曾月娥 王希 《地理教育》 2024年第8期31-37,共7页
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能够突破自然单元和主题单元的局限,对于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作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纽带,其内容贯穿课程始终并与地理核心素养联系密切,是单元教学良好的内容载体。... 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能够突破自然单元和主题单元的局限,对于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作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纽带,其内容贯穿课程始终并与地理核心素养联系密切,是单元教学良好的内容载体。本文以“大土壤”为例,在明确“大土壤”概念及单元知识结构基础上,提出“大土壤”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并进行教学过程,以期为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土壤 大单元教学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大城市近郊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以福州市城门镇为例
18
作者 王少飞 陈娟 +1 位作者 张永峰 戴云晓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大城市近郊区乡村聚落生存面临城市化的剧烈冲击,其空间格局演变往往是一个地区乡村聚落快速演变的缩影。研究以福州市近郊区的城门镇为例,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90... 大城市近郊区乡村聚落生存面临城市化的剧烈冲击,其空间格局演变往往是一个地区乡村聚落快速演变的缩影。研究以福州市近郊区的城门镇为例,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90—2020年间城门镇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0 a间城门镇乡村聚落规模演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研究前期文化特色型和混合发展型村落规模扩张较快,而后期文化特色型和传统农耕型村落规模减少较多。2)在研究前、中期,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由条带状分布转向多核心状分布,集聚规模增加;但研究后期乡村聚落密度明显降低,核心数量减少,集聚规模下降。3)乡村聚落形态特征演变表现为斑块形状由复杂化向规则化转变,以及斑块连通性的先降后增;在聚落空间演变过程中,产业发展和交通趋向造成混合发展型和传统农耕型村落的蔓延度指数差异不断增加,而文化特色型村落变化相对较小。4)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和交通因素是城门镇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政策是主因;特别在研究后期,福州实施城市“东扩”发展战略直接导致了城门镇乡村聚落空间的快速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城门镇
下载PDF
福建省能源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陈昱璇 王佳韡 +1 位作者 徐玲琳 叶士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9,共10页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2021年福建省各设区市的能源综合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福建省能源综合效率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且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福建省能源综合效率水平总体差异自2019年后呈快速扩大趋势;...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2021年福建省各设区市的能源综合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福建省能源综合效率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且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福建省能源综合效率水平总体差异自2019年后呈快速扩大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是福建省能源综合效率提升的重要正向影响因素,产业结构、生产要素比例、技术水平和政府干预为负向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福建省
下载PDF
化学蚀变指数(CIA)反映湿润亚热带风化壳型土壤风化强度的适用性探讨
20
作者 陈田圆 吕镔 +2 位作者 李嘉伟 唐金梦 刘鑫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1-562,共12页
风化壳型土壤剖面是记录“地球关键带”长期信息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对大范围的风化壳-土壤原位风化过程研究较少,化学风化指标能否指示其风化强度存在争议。本研究以广东省湿润亚热带气候主导区的6个花岗岩风化壳型土壤剖面为研究对... 风化壳型土壤剖面是记录“地球关键带”长期信息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对大范围的风化壳-土壤原位风化过程研究较少,化学风化指标能否指示其风化强度存在争议。本研究以广东省湿润亚热带气候主导区的6个花岗岩风化壳型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粒度数据来描述剖面的化学风化和物理变化,探讨CIA反映湿润亚热带风化壳型土壤风化强度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在温带地区迁移作用微弱的惰性元素Fe、 Al、 Ti在亚热带风化剖面上层含量相对中下层较低;随着地区降水量的增加,CIA从剖面顶部到底部数值呈增加趋势,这与风化壳剖面自上而下风化强度减弱的理想风化趋势相悖;并且发现CIA指标与气候参数,尤其是降水之间存在良好的反相关关系(R2=0.77,P<0.01,y=-0.0065x+104.01)。通过对该异常现象的探讨,得到以下认识:在湿润亚热带地区,风化壳表层土壤具有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尤其是高降水量引起的物理侵蚀使得化学活动性弱的Fe、 Al、 Ti氧化物、以及粘粒被地表径流带走或者下渗到更深层土壤中,使得表层土壤的CIA值偏低,不能真实反映其化学风化强度。因此,在应用CIA指标反映湿润亚热带高降水地区风化壳土壤剖面的风化强度时应当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地化元素 化学蚀变指数 化学风化强度 风化壳型土壤 湿润亚热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