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字和诗美关系探微 |
李希
|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2
|
论《文心雕龙》表现说的合理性 |
黄立一
|
《沧桑》
|
2006 |
0 |
|
3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
林伯钦
|
《沧桑》
|
2006 |
0 |
|
4
|
“救他”的滑稽与“他救”的无奈——评刘庆邦的小说《卧底》 |
冀明俊
|
《沧桑》
|
2006 |
0 |
|
5
|
在皈依与背离中——苏雪林小说《棘心》中母子关系解读 |
曾欢
|
《沧桑》
|
2006 |
0 |
|
6
|
以情建构的散文世界——评琦君散文中的结构特色 |
王卉卉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8 |
0 |
|
7
|
飘摇人生路 怜慰世间情——王鼎钧散文析论 |
孟二伟
|
《沧桑》
|
2006 |
0 |
|
8
|
《二十四诗品》的佛禅内蕴 |
荆子娟
|
《沧桑》
|
2007 |
0 |
|
9
|
通往彼岸的桥梁——论刘勰与佛学 |
潘玲
|
《沧桑》
|
2007 |
0 |
|
10
|
海上花开分外红——论40年代张爱玲小说的流行 |
严小红
|
《沧桑》
|
2006 |
0 |
|
11
|
论五四演剧的仪式性 |
陈庆妃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2
|
一曲美丽而苍凉的哀歌——论《半生缘》的审美风格 |
熊秋菊
|
《沧桑》
|
2006 |
6
|
|
13
|
成语“呜呼哀哉”的词汇化历程及相关问题 |
胡斌彬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4
|
试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对周作人女性观的影响 |
龚馨雅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08 |
1
|
|
15
|
在“残酷温情间”求索——论余华小说中人性的探索 |
杜贵斌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8 |
1
|
|
16
|
辛亥革命前后的新文化之歌 |
毛翰
|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7
|
张爱玲生命感悟下的时间意识 |
孟二伟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6 |
0 |
|
18
|
《史记》“西楚”的地域及文化分区意义 |
徐华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9
|
“非常时期”论“非常” |
孙利萍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06 |
1
|
|
20
|
层层套叠,蕴涵深广——陆游诗《关山月》中的对比示现修辞分析 |
胡斌彬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