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声和MRI征象的诺模图模型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的价值
1
作者 徐喻 辜秋阳 +3 位作者 甘玲 庄勇 林娜 刘新秀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713-72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和MRI征象的诺模图模型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7月-2023年6月期间确诊有胎盘植入并行超声和MRI检查的80例单胎孕妇纳入研究,以手术和/或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通过单因素...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和MRI征象的诺模图模型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7月-2023年6月期间确诊有胎盘植入并行超声和MRI检查的80例单胎孕妇纳入研究,以手术和/或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诺模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校准曲线确定诺模图的准确性和预测效能。结果将异常胎盘腔隙、子宫膀胱界面血管过度增生、胎盘内T2WI低信号带、异质性胎盘、子宫肌瘤剥除史、前置胎盘、剖宫产史等7个独立影响因素纳入构建诺模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5%CI 0.880.99)。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的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基于超声和MRI征象的诺模图模型产前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胎盘植入 超声 磁共振 诺模图模型
下载PDF
超声评估远端指间关节指伸肌腱附着点炎对炎性关节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2
作者 龚艺燃 李雯婷 +3 位作者 方雅滨 杨楷熠 何聚馨 陈树强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8-41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识别远端指间关节(DIP)指伸肌腱附着点炎对炎性关节病(IA)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IA患者140例(IA组),其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02例(RA组),脊柱关节炎(SpA)患者38例(Sp... 目的探讨超声识别远端指间关节(DIP)指伸肌腱附着点炎对炎性关节病(IA)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IA患者140例(IA组),其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02例(RA组),脊柱关节炎(SpA)患者38例(SpA组);以及骨性关节炎(OA)患者104例(OA组)。对比IA组与OA组DIP指伸肌腱附着点的灰阶与能量多普勒超声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A的独立预测指标。并对RA组与SpA组的DIP指伸肌腱附着点炎超声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DIP指伸肌腱附着点炎灰阶超声特征(肌腱厚度、骨质增生、骨侵蚀)不是IA的独立预测指标(P均>0.05);DIP指伸肌腱附着点炎的能量多普勒超声信号阳性是IA的独立预测指标(OR值:23.20,95%CI:10.37~51.92,P<0.01),可作为鉴别IA与OA的超声特征。RA组与SpA组的DIP附着点炎超声检出率分别为67.64%(69/102)、84.21%(32/3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3,P>0.05)。结论超声检测DIP指伸肌腱附着点炎,尤其是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于IA与OA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指间关节 炎性关节病 骨性关节炎 超声检查 附着点炎 能量多普勒超声
原文传递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左心室分层应变特征
3
作者 傅丽云 张倩怡 +4 位作者 阮琴韵 黄惠美 鄢磊 尤子凌 苏宏达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7-564,共8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分层应变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确诊的CKD患者85例,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为三组:CKD 1~2期(n=29)、3~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分层应变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确诊的CKD患者85例,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为三组:CKD 1~2期(n=29)、3~4期(n=20)和5期(n=36)组,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4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做对照。观察超声常规指标[房室内径、室壁厚度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和二维应变指标[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心内膜层心肌纵向应变(SL-endo)、中间层心肌纵向应变(SL-ave)及心外膜层心肌纵向应变(SL-epi),心内膜层心肌周向应变(SC-endo)、中间层心肌周向应变(SC-ave)及心外膜层心肌周向应变(SC-epi),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KD 1~2期和3~4期组左心结构及LVEF无明显改变,高血压组和CKD 5期组出现左心室重构、舒张功能降低,CKD 5期组出现LVEF值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仅出现心内膜层纵向应变降低,CKD三组左心室各分层纵向应变均降低,且随eGFR降低而加重,CKD 5期组径向应变也降低(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纵向整体和分层应变与eGFR相关(r=0.541~0.559,均P<0.05),而LVEF与纵向及周向应变均相关(r=0.406~0.424,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纵向各层应变与患者肾功能不同分期以及是否出现继发高血压独立相关(β=-0.443~-0.251,均P<0.05),左心室周向各层应变与继发高血压独立相关(β=-0.310~-0.255,均P<0.05)。结论CKD患者左心室应变受损的程度和范围与肾功能分期以及是否继发高血压有关,继发性高血压的出现可能通过累及周向应变从而影响整体收缩泵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慢性肾脏病 继发高血压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分层应变
原文传递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相对照
4
作者 刘灿斌 刘晖 崔婕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观察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超声表现,并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BC-NST)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4例EPC(EPC组),并按1∶2比例纳入28例年龄、性别及发病时间相匹配的IBC-NST(IBC-NST组)。比较组间声像图特征,应用... 目的观察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超声表现,并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BC-NST)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4例EPC(EPC组),并按1∶2比例纳入28例年龄、性别及发病时间相匹配的IBC-NST(IBC-NST组)。比较组间声像图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PC超声独立预测因素,比较组间穿刺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符合率和术后病理所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结果组间病灶横径、纵径、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腋窝淋巴结肿大与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回声是EPC的独立危险因素、后方回声衰减是EPC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EPC组穿刺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符合率及术后病理所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IBC-NST组(P均<0.05)。结论相比IBC-NST,EPC超声多表现为相对较大病灶内部呈混合回声(囊实性)、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少见腋窝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状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的心尖相对纵向应变指标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吴永鑫 林胜男 +2 位作者 崔婕琳 黄惠美 阮琴韵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寻找能反映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心肌功能学特征的纵向应变指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典型AHCM患者30例(AHCM组),另纳入35例原发性高血...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寻找能反映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心肌功能学特征的纵向应变指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典型AHCM患者30例(AHCM组),另纳入35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TLVH)患者(HTLVH组)和4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三组患者的心腔大小及室壁厚度,应用2D-STI分析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应变,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纵向应变(LS_(A)、LS_(M)、LS_(B))。以心尖与整体及其余节段纵向应变的比值作为心尖相对纵向应变指标,包括心尖与基底段纵向应变比(ABLR,LS_(A)/LS_(B))、心尖与整体纵向应变比(AGLR,LS_(A)/GLS)、心尖与基底-中间段纵向应变比[ABMLR,LS_(A)/(LS_(B)+LS_(M))]。结果:AHCM组与HTLVH组的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AHCM组与HTLVH组的LS_(A)、LS_(M)、LS_(B)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AHCM组以LSA降低为著且低于HTLVH组,而HTLVH组则以LSB降低为著且低于AHCM组(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HCM组的ABLR、AGLR、ABMLR均明显降低,而HTLVH组的ABLR、AGLR、ABMLR均显著增加(P均<0.05)。ROC曲线显示,在诊断AHCM时,ABLR、AGLR、ABMLR及LS_(A)的AUC为0.873~0.916,ABLR<1.28诊断AHCM的灵敏度(90.0%)和特异度(88.7%)最好。结论:心尖相对纵向应变指标较单一心尖纵向应变值更能反映AHCM患者的心肌功能学特性,尤其ABLR可能有助于鉴别AHCM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左心室肥厚,可作为AHCM心肌功能损伤的评价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心尖收缩功能 心尖相对纵向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