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早期宫颈癌术后放疗的预后因素及生存质量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何清 张纬建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1,115,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期宫颈癌手术后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情况,探讨IMRT能否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治疗增益比。方法收集148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ⅠB~ⅡA期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宫颈...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期宫颈癌手术后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情况,探讨IMRT能否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治疗增益比。方法收集148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ⅠB~ⅡA期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MRT组100例,3D-CRT组48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各种影响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非参数-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成组t检验比较2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IMRT组与3D-CRT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和68%(P=0.005,P=0.012);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和70%(P=0.042,P=0.039)。而盆腔淋巴结转移0,1,≥2个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8%和43%(P=0.000,P=0.000);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71%和57%(P=0.003,P=0.013)。IMRT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1,3,5年的总体生存质量评分优于3D-CRT组(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手术后患者辅助IMRT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预后 放射疗法 适形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鼻咽癌常规外照射致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潘建基 洪金省 张瑜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规放疗后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RILCN)的危险因素,以指导鼻咽癌放疗计划的制定。方法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100对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RILCN形成的因...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规放疗后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RILCN)的危险因素,以指导鼻咽癌放疗计划的制定。方法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100对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RILCN形成的因素。结果选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吸烟、照射方法、上颈部照射剂量、颈部纤维化和颈部皮肤急性放射毒性,其危险度比分别为4·594、2·629、1·072、4·141和2·531。结论吸烟、照射方法、上颈部照射剂量、颈部纤维化和颈部皮肤急性放射毒性是RILCN发生的危险因素。建议停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的照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辐射损伤 颅神经疾病
原文传递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营养指数模型构建及营养状况下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海荣 洪金省 +4 位作者 苏丽 吴丽红 蔡传书 张纬建 田俊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9-962,共4页
目的构建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营养评价综合模型,探析营养状况下降的早期预测因素。方法调查104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定期评价放射毒性反应,采用主成分分析建立营养指数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下降的... 目的构建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营养评价综合模型,探析营养状况下降的早期预测因素。方法调查104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定期评价放射毒性反应,采用主成分分析建立营养指数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运用营养指数模型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放疗前后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率分别为6.73%和69.23%,放疗后患者的营养不良率高于放疗前(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急性放射毒性反应、焦虑、诱导化疗周期数等是患者营养状况下降的影响因素。结论营养指数模型综合地反映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急性放射毒性反应、焦虑等因素可以对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下降起到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营养指数 营养状况
下载PDF
miR-223通过抑制NLRP3防护小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锃 苏丽 +2 位作者 陈瑞庆 蓝瑞隆 傅冷西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目的研究miR-223通过抑制NLRP3对小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方法将40只雌性C57BL/6 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将小鼠分成4个组: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照射+miR-223组和照射+阴性对照(NC)组,每组10只。其中3个照射组给予15 Gy X射线全肺... 目的研究miR-223通过抑制NLRP3对小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方法将40只雌性C57BL/6 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将小鼠分成4个组: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照射+miR-223组和照射+阴性对照(NC)组,每组10只。其中3个照射组给予15 Gy X射线全肺单次照射,照射+miR-223组和照射+NC组自照射前1 d开始至照射后14 d,隔天尾静脉注射10 nmol miR-223 agomir或agomir-NC。照射后第14 d取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L-1β和IL-18的定位和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23和NLRP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LRP3和Caspase-1的表达,ELISA检测肺组织中IL-1β和IL-18的表达。结果辐射导致小鼠肺组织内miR-223表达下降和NLRP3的表达升高,给予miR-223 agomir可以抑制NLRP3的升高,同时减轻肺部炎症。实验结果显示,与单纯照射组相比,miR-223可以减轻小鼠肺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使得肺组织中IL-1β和IL-18表达下降(t=10.16、6.00,P<0.05)。肺组织NLRP3 mRNA表达下降(t=3.22,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照射+miR-223组的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下降(t=12.47、4.95,P<0.05)。Elisa结果也表明,在照射+miR-223组中炎症因子IL-1β和IL-18表达下降(t=8.22、8.47,P<0.05)。结论miR-223通过抑制NLRP3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分泌,减轻炎症反应,对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223 放射性肺损伤 NLRP3
原文传递
放射性肺损伤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洁旻 张纬建 +2 位作者 黄春芳 丁玉雄 许建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19期1455-1457,共3页
目的:建立放射性肺损伤小鼠动物模型和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36只,随机分作2组,对照组(12只)不做任何处理,照射组(24只)全肺单次照射18Gy。于照射后2、6和12周,进行小鼠肺部螺旋CT扫描及图像分析,获得小鼠全肺的平均... 目的:建立放射性肺损伤小鼠动物模型和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36只,随机分作2组,对照组(12只)不做任何处理,照射组(24只)全肺单次照射18Gy。于照射后2、6和12周,进行小鼠肺部螺旋CT扫描及图像分析,获得小鼠全肺的平均灰度值;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的变化。结果:照射后2、6和12周的CT图像分析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组CT平均灰度值均上升,照射后2和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6。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小鼠的肺组织在照射后存在明显的病理组织学上的改变,早期以急性炎症为主,表现为肺充血、水肿、肺间质增厚,后期损伤以肺泡间隔的进行性纤维化为特征。结论:小鼠全肺单次照射18GyX射线可建立放射性肺损伤小鼠动物模型,用螺旋CT扫描,计算机软件UTHSCSA Image Tool3.0灰度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定量评价早期放射性肺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放射性 辐射损伤 模型 动物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雄 张纬建 蔡传书 《海峡药学》 2010年第6期169-170,共2页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癌性中重度疼痛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19例,女11例。疼痛类型:头痛、胸痛、骨痛、腹痛等。奥施康定剂型为5mg,由患者主诉疼痛明显时给药,且均为首次服用奥施康定。...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癌性中重度疼痛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19例,女11例。疼痛类型:头痛、胸痛、骨痛、腹痛等。奥施康定剂型为5mg,由患者主诉疼痛明显时给药,且均为首次服用奥施康定。初始剂量10mg.12h-1,服用24h如疼痛评分下降不到3分,则第二天加量至20mg.12h-1,以此类推,最多至50mg.12h-1。在用药过程中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3周。结果 30例慢性癌性中重度疼痛患者使用的奥施康定最小剂量10mg.12h-1,最大剂量50mg.12h-1。治疗效果: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6例,轻度缓解3例。其中中度疼痛患者的显效率为100.0%,重度疼痛患者的显效率为88%,全部患者总的显效率为90.0%。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腹胀、厌食、嗜睡、头晕等。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有所提高。结论奥施康定治疗慢性癌性中重度疼痛疗效确切,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服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施康定 癌性疼痛 临床观察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卡培他滨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蔡传书 王培荣 柯春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393-1395,共3页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片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的紫杉醇+顺铂诱导化疗,第1天,静脉滴注紫杉醇135 mg·m^(-2),第1~3天,...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片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的紫杉醇+顺铂诱导化疗,第1天,静脉滴注紫杉醇13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顺铂30 mg·m^(-2),21 d为1个周期。对照组放疗期间口服卡培他滨1.25 g·m^(-2),bid,连续给药2周,停药1周,直至放疗结束;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放疗首日起,静脉滴注尼妥珠单抗100 mg,溶于0.9%Na Cl 250 m L,输液时间≥60 min,每周1次,共6次。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3.0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4例,客观缓解率为100.00%(20/20例);对照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7例,客观缓解率为80.00%(16/20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以血压下降、发热、皮疹、关节酸痛为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5/20例);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腹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2/2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尼妥珠单抗 调强放疗 化疗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在不同肺叶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金梅 张纬建 +2 位作者 林育毅 洪金省 郭飞宝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肺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以肿瘤位于上叶(上叶组)及下叶(下叶组)的各1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定5野IMRT计划及3~5野3DCRT计划,应用剂量... 目的比较不同肺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以肿瘤位于上叶(上叶组)及下叶(下叶组)的各1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定5野IMRT计划及3~5野3DCRT计划,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两组治疗计划,分别比较上叶组、下叶组IMRT与3DCRT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参数。结果1)上叶组、下叶组的IMRT计划的以下指标优于相应的3DCRT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参数、适形指数、异质性指数、平均肺剂量及肺V10~V65、食管Dmean及V55、心脏V40、食管的早晚期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2)IMRT计划比3DCRT计划平均降低了上叶组约2.7%的肺V5值及下叶组约1.1%的V5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3DCRT计划比较,上叶组、下叶组的IMRT计划的食管V35、心脏Dmean均较低,在上叶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叶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SCLC的根治性放疗中,5野IMRT较3DCRT更能提高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在保护正常组织器官方面也显示出较明显的优势;且IMRT应用于上叶NSCLC的优势有可能大于下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剂量学 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下载PDF
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4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林丛 张纬建 洪金省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3年第6期571-572,共2页
目的 观察骨转移癌疼痛放射治疗方法对疼痛的缓解效果。方法47例患者60处骨转移灶均采用6 MV X线放射治疗。剂量方案采用两种方法:A方案:30—51 Gy/10~17f/2~4周,B方案:25~30 Gy/5—6f/1~2周。结果分次方案对疼痛缓解率无明显影响,... 目的 观察骨转移癌疼痛放射治疗方法对疼痛的缓解效果。方法47例患者60处骨转移灶均采用6 MV X线放射治疗。剂量方案采用两种方法:A方案:30—51 Gy/10~17f/2~4周,B方案:25~30 Gy/5—6f/1~2周。结果分次方案对疼痛缓解率无明显影响,总有效率均为91.5%,但常规分次放疗3~4次后疼痛缓解,而低分割放疗1—2次后疼痛即缓解。结论 骨转移癌放射治疗止痛效果确切、迅速,副作用小,对大部分病例可采用低分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骨转移癌 疼痛 生存质量 剂量
下载PDF
胸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摆位误差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洪金省 张纬建 +5 位作者 陈金梅 蔡传书 柯春林 陈秀英 吴彬 郭飞宝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应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测量胸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摆位误差,推算P1V与CTV之间的间隙。方法对4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每周拍摄1次正侧位EPI,通过比较EPI和数字重建影像(DRR)的差异来测量摆位误差。根据公式计算出... 目的应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测量胸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摆位误差,推算P1V与CTV之间的间隙。方法对4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每周拍摄1次正侧位EPI,通过比较EPI和数字重建影像(DRR)的差异来测量摆位误差。根据公式计算出1yrV与CTV之间的间隙。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对22例接受根治性放疗患者应用不同PTV与CTV的间隙值分别设计两套模拟治疗计划,A组x、y和z轴均为10mm,B组采用本研究结果的间隙值。应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来比较两套计划间的差异。结果x、y、z轴的PTV与CTV的间隙值分别为8.72、10.50、5.62mm。两套模拟计划间的脊髓最高照射剂量不同,A计划为(4638.7±1449.6)cGy,B计划为(4310.2±1528.7)cGy(t=5.48,P=0.000);脊髓并发症概率也不同,A计划为4.82%±5.99%,B计划为3.64%±4.70%(Z=-2.70,P=0.007)。结论笔者单位胸段食管癌接受3DCRT时在x、y和2轴上的PIV与CTV之间的间隙值分别为8.72、10.50、5.62mm;与3个轴均为10mm的间隙值相比应用本研究结果制定治疗计划可更有效地保护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 摆位误差 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原文传递
头颈部肿瘤患者营养指标与放疗急性毒性反应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袁平 洪荣涛 +5 位作者 郑奎城 洪金省 张纬建 林仲 余燕 吴小南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5-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各营养指标与放疗急性毒性不同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调查130名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疗第4周时的营养状况和急性放射毒性反应。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各营养指标与急性放射毒性不同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各营养指标与放疗急性毒性不同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调查130名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疗第4周时的营养状况和急性放射毒性反应。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各营养指标与急性放射毒性不同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营养状况的各项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放疗急性毒性反应的各项指标(口干、咽/咽喉炎、疲劳、放射性皮炎)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65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的检测值偏低时,及时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减轻口干、咽/咽喉炎等放射毒性反应发生的程度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指标 放疗急性毒性反应 典型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甘草次酸对小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纬建 许建华 +5 位作者 张洁旻 陈金梅 陈秀英 杨梅春 吕文龙 洪金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观察甘草次酸对C57BL/6小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成年C57BL/6雌性小鼠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只:空白对照组:未照射+生理盐水10 m L/kg灌胃;单纯照射组:照射+生理盐水10 m L/kg灌胃;甘草次酸组:照射+甘草次... 目的:观察甘草次酸对C57BL/6小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成年C57BL/6雌性小鼠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只:空白对照组:未照射+生理盐水10 m L/kg灌胃;单纯照射组:照射+生理盐水10 m L/kg灌胃;甘草次酸组:照射+甘草次酸40 mg/kg灌胃。单纯照射组和甘草次酸组小鼠予6MV-X线12Gy全肺单次照射。照射前30 min给药一次,以后1次/d连续7 d后改为隔日给药,直至照射后一个月。照射后第2、17、30天随机从各组分别选取10只小鼠处死。取双侧肺组织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正常。单纯照射组小鼠肺组织在照射后第2天、17天以渗出为主,肺泡腔及间隔可见渗出、充血,伴有炎症细胞的浸润。照射后第30天,肺泡壁间隔增宽、肺泡结构变形、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胶原纤维沉积。甘草次酸组在不同时间点,肺泡炎及胶原沉积的情况均较单纯照射组改善,任一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次酸能够改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小鼠的一般情况,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及改善胶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放射性肺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甘草次酸减轻放射性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苏丽 王锃 +6 位作者 黄菲 蓝瑞隆 石丹 陈纯 张鲁榕 张纬建 洪金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088-1094,共7页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减轻放射性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以4Gy X线照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辐射诱导炎症的细胞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促炎症因子水平,RT-PCR法检测促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cell-b...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减轻放射性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以4Gy X线照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辐射诱导炎症的细胞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促炎症因子水平,RT-PCR法检测促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cell-based ELISA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蛋白表达,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活化蛋白-1(AP-1)的DNA结合活性,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细胞内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氧化酶的活性。结果:甘草次酸通过抑制X线照射后RAW264.7细胞内促炎症因子IL-6、IL-1β的mRNA表达而降低其分泌。甘草次酸抑制p38MAPK磷酸化及下游转录因子AP-1的DNA结合活性。并通过抑制X线照射后RAW264.7细胞内NADPH氧化酶活性而减少ROS的产生。结论:甘草次酸可能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ROS/p38MAPK信号通路而抑制电离辐射诱导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电离辐射 炎症 活性氧 NADPH氧化酶
下载PDF
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颖慧 吴建东 +2 位作者 陈秀英 郭飞宝 蓝林臻 《医疗装备》 2020年第19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医院行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固定底板+发泡胶+热塑体膜固定,对照组采用乳...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医院行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固定底板+发泡胶+热塑体膜固定,对照组采用乳腺托架+热塑体膜固定,两组放射治疗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用直线加速器自带的OBI软件系统自动配准获取摆位误差数据,比较两组数据差异。结果试验组左右(X轴)、头脚(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37±1.71)mm、(1.13±1.61)mm,均小于对照组的(2.02±1.78)mm、(1.89±1.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腹背(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为(1.47±1.81)mm,小于对照组的(1.69±1.95)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定底板+发泡胶+热塑体膜固定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放射治疗的体位固定性和重复性好,能够提高摆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托架 发泡胶 体位固定 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综合治疗远期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瑜 潘建基 +3 位作者 洪金省 郑茁 杨凌 林祥松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化疗及分段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400例鼻咽癌临床资料,信访法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A组):单纯常规放疗;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组(B组):原发灶每次1·6Gy,每天2次,照射12d后休息2周,6周总量DT6... 目的:探讨化疗及分段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400例鼻咽癌临床资料,信访法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A组):单纯常规放疗;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组(B组):原发灶每次1·6Gy,每天2次,照射12d后休息2周,6周总量DT64Gy;大剂量化放疗组(C组):第1、3周第1天用DDP100mg/d静脉滴入,第2、4周前3d各用5-FU1000mg/d静脉滴入。第5周开始常规放疗;小剂量同步放化疗组(D组):放、化疗同步,第1、3、5周的第1、4天用DDP20mg/d静脉滴入,第2、4、6周的第1、4天予5-FU500mg/d静脉滴入,每周2次。结果:各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66P=0·537。应用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残留的最大径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而与性别、不同治疗方式、T、N分期、治疗结束时鼻咽以及颈淋巴结是否残留无关。结论: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放疗配合5-FU和DDP化疗并未提高鼻咽癌的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鼻咽肿瘤/药物治疗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纬建 洪金省 +4 位作者 陈群 邹喜 郭飞宝 洪华兰 陈金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规律及可能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为诱导化疗的最佳周期数选择及放射治疗的最佳介入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多周期诱导化疗的首诊SCLC患者的疗效。使用治疗计划系统自... 目的通过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规律及可能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为诱导化疗的最佳周期数选择及放射治疗的最佳介入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多周期诱导化疗的首诊SCLC患者的疗效。使用治疗计划系统自带体积测量软件及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肿瘤体积,分析诱导化疗不同周期后的体积变化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大体类型、患者ECOG评分、化疗前肿瘤体积、T分期)对其的影响。结果 (1)共有34例SCLC患者入组,化疗前和化疗1、2、3、4、5、6个周期后的肿瘤绝对体积分别为63 002.89(18 488.99,130 598.54)、40 523.12(12 083.03,77 139.65)、12 145.31(2 758.06,67 560.39)、18 141.67(4 498.78,7 0062.25)、13 864.67(2 940.28,71 071.43)、20 964.56(1 854.63,85 806.55)和19 600.00(5 698.36,151 165.90)mm3。(2)化疗前和化疗1个周期后绝对体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7,P=0.004),两组的相对体积(假定化疗前肿瘤体积为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312,P=0.003),第3周期较第2周期化疗无效例数明显升高(P=0.025),其他各相邻周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分期(2=5.512,P=0.019,OR=0.099)是SCLC化疗1个周期后肿瘤消退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CLC患者多周期化疗后体积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化疗1个周期后SCLC平均原发灶肿瘤体积明显下降,化疗3个周期后可能出现反弹。若采用诱导化疗,1个周期即可。T3-4期较T1-2期的第1周期肿瘤退缩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化学疗法 肿瘤体积 诱导化疗 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敏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9期2940-2941,共2页
目的观察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至某医院的头颈部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常规护理。分... 目的观察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至某医院的头颈部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并发症概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掌握健康知识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概率、住院时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更有利于头颈部肿瘤患者康复、改善医患护患关系,有助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头颈部肿瘤 护理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的预测小型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
18
作者 崔晓飞 张帆 刘小慧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1期1181-1187,共7页
目的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构建预测小型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 自SEER数据库下载2004—2018年1858例小型NFpNET患者的病历资料。小型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 目的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构建预测小型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 自SEER数据库下载2004—2018年1858例小型NFpNET患者的病历资料。小型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据此构建列线图。采用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区分能力,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依据X-tile软件计算确定的列线图总分(NTP)的最佳分割值,将训练组和所有患者分别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本研究自SEER数据库共下载1858例小型NF-pNET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1294例纳入训练组,564例纳入验证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原发部位、病理分级均是小型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校准曲线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列线图模型预测小型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在实际观测值和预测值之间存在中等一致性;ROC曲线显示,训练组列线图模型预测小型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验证组为0.70;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小型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为可靠,净效益更高。通过X-tile软件计算的NTP最佳分割值为135.5,据此将训练组和全部人群分别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结果显示,与淋巴结转移低风险组相比,淋巴结转移高风险组小型NF-pNET患者的总生存期更短(P﹤0.01)。结论 列线图预测模型在预测小型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方面的准确度较高,可能有助于医师为淋巴结转移高风险患者提供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SEER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脑胶质瘤核磁共振图像分割
19
作者 李歆 王雪真 +2 位作者 洪金省 钟婧 时鹏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4年第8期231-239,共9页
近年来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图像分割应用已十分广泛,在特征提取的部分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随着卷积层数越来越深,感受野不断增大,使模型丢失局部特征信息进而影响模型性能.使用图卷积网络(GCN)处理图数据结构的信息,能够在保留局部... 近年来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图像分割应用已十分广泛,在特征提取的部分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随着卷积层数越来越深,感受野不断增大,使模型丢失局部特征信息进而影响模型性能.使用图卷积网络(GCN)处理图数据结构的信息,能够在保留局部特征同时不随层数的加深而丢失局部信息.本文主要研究将基于CNN结构的对称全卷积网络(U-Net)特征提取与基于GCN的图像分割结合,提取全局与局部、浅层与深层的多尺度特征集应用于多模态脑胶质瘤核核磁共振(MR)序列图像分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利用U-Net对多模态脑核磁共振胶质瘤MR序列图像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多个池化层实现多尺度特征提取及上采样进行特征融合,其中底层输出较低级别特征,高层输出更加抽象的高级特征;第2阶段通过膨胀邻域及稀疏化处理将U-Net获得的特征图数据转化为GCN所需的图结构数据,将图像分割问题转化为图节点分类问题,最后通过余弦相似度量对图结构数据进行分类.在BraTS 2018公开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取得分割准确度0.996、灵敏度0.892的效果.相比其他深度学习模型,本方法通过多尺度特征融合,利用GCN建立高低级别特征的拓扑连接,确保局部信息不丢失以取得较好的分割效果,能够胜任临床脑胶质瘤核磁共振图像的分析需求,进而有效提高脑胶质瘤诊断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核磁共振图像 图像分割 图卷积网络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与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雄 蔡传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2-894,共3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射性肺炎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治疗计划系统对46例NSCLC患者实施调强放疗。观察DVH参数中分别接受5、10、20及30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射性肺炎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治疗计划系统对46例NSCLC患者实施调强放疗。观察DVH参数中分别接受5、10、20及30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百分比(V5、V10、V20及V30)和全肺平均照射剂量(MLD),并对肺受照体积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SCLC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7.0%(17/46),其中0级(无放射性肺炎组)29例(63.0%),1级12例(26.1%),2级5例(10.9%),无3、4和5级放射性肺炎发生,肺V5、V10、V20、V30和MLD分别为53.34%、43.12%、24.15%、15.36%和16.02Gy。放射性肺炎组患者V5、V10、V20、V30和MLD分别为57.81%、48.91%、31.34%、17.83%和21.71Gy,无放射性肺炎组患者分别为49.81%、39.78%、21.82%、13.12%和13.71Gy,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调强放疗治疗NSCLC可以较好地保护肺组织,且DVH中V5、V10、V20、V30和MLD等参数能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调强放疗 剂量体积直方图 放射性肺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