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察综合优质护理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小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19期3408-3410,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优质护理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 目的:探讨综合优质护理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综合优质护理。搜集患者术后24h及2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F-36),记录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比较两组间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后24h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2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综合优质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也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恢复,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综合优质护理
下载PDF
急诊重症下肢创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有清 刘旭超 郭兵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65-469,491,共6页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下肢创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收治的90例重症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将患者分为VTE组...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下肢创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收治的90例重症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将患者分为VTE组和NVTE组,每组4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诊重症下肢创伤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项危险因素对于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的预警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TE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NVTE组患者,合并大血管创伤的患者比例、入院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D-二聚体(D-D)水平均明显高于NVTE组患者,术后绝对卧床时间明显长于NVTE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性别、恶性肿瘤情况、基础疾病情况、相关手术史、烟酒史、致伤原因、创伤面积、手术时间、下肢血管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大血管创伤、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入院时ISS、D-D水平均是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对于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均具有较高的预警价值;入院时ISS、D-D水平对于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均具有中等预警价值。年龄≥50.93岁、术后绝对卧床时间≥3.45天、入院时ISS≥29.5分、D-D水平≥8.07 mg/L的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 对于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可根据并发VTE的预警模型给予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下肢创伤 重症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分阶段策略预防急性颈脊髓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赖必华 吴建斌 +1 位作者 高招文 连伟飞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8期690-694,共5页
目的 :探讨分阶段策略预防急性颈脊髓损伤(ACSCI)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5月手术治疗的91例AC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分阶段策略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42例(分阶段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 目的 :探讨分阶段策略预防急性颈脊髓损伤(ACSCI)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5月手术治疗的91例AC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分阶段策略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42例(分阶段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8~76岁,平均50岁;未采取分阶段策略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8例,女11例,年龄30~77岁,平均47岁。两组患者均于伤后48 h收入院,且入院时无呼吸系统并发症。分阶段组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而对照组无系统及全面措施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对两组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由呼吸系统并发症导致气管插管或切开率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分阶段组中10例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7例,肺不张1例,呼吸衰竭2例),其中3例因呼吸系统并发症而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对照组中24例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15例,肺不张3例,呼吸衰竭6例),其中11例因呼吸系统并发症行气管插管或切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4.07;P=0.013,0.044)。因呼吸系统并发症导致死亡在分阶段组中1例,对照组中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238)。结论 :分阶段策略可降低ACSCI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脊髓损伤 呼吸系统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曾卡斌 叶宏 廖明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76-78,共3页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9年10月~2014年10月采用PKP术治疗82例(96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男2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9岁。术后平均随访1...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9年10月~2014年10月采用PKP术治疗82例(96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男2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9岁。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手术前后疼痛评估,观察Cobb角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82例患者疼痛症状较术前均缓解,VAS评分由术前(7.7±0.83)分改善至术后1周(3.7±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Cobb角术前为(22.81±11.75)°,术后1周(12.11±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本组有18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13例渗漏到椎体旁,未出现椎体后缘渗漏,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相邻椎体骨折4例,伤椎再骨折5例。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迅速,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廖明新 王岩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所有的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发病率为7%~44%[1-3]。临床上单独后踝骨折并不常见,往往伴有内、外踝骨折和(或)下胫腓联合损伤[4-5]。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对后踝骨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后踝骨折的CT分型、手术治疗指征... 在所有的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发病率为7%~44%[1-3]。临床上单独后踝骨折并不常见,往往伴有内、外踝骨折和(或)下胫腓联合损伤[4-5]。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对后踝骨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后踝骨折的CT分型、手术治疗指征、固定方式及预后。后踝骨折形态多样,目前治疗方案存在较多争议,预后差异较大。本研究通过分析既往后踝骨折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结果,围绕后踝骨折的形态学特点与分型、手术相关因素、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预后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后踝骨折的认识,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治疗指征 下胫腓联合损伤 形态学特点 内固定方式 手术入路 CT分型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导向器结合钉道内壁探查法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赖必华 吴建斌 +1 位作者 叶宏 罗森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9期805-809,共5页
目的:探讨导向器结合钉道内壁探查法置入下颈椎弓根螺钉的技巧并评价其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带角度仪导向器结合钉道内壁探查法对11例患者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2~63岁,平均48.... 目的:探讨导向器结合钉道内壁探查法置入下颈椎弓根螺钉的技巧并评价其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带角度仪导向器结合钉道内壁探查法对11例患者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2~63岁,平均48.1岁;脊髓型颈椎病4例,颈椎骨折脱位4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2例。术前CT测量出目标椎弓根直径、理想进钉点及矢状面夹角和横断面内倾角。术中使用自行设计带角度仪导向器严格控制进钉角度,结合探查钉道内壁作为安全置钉标志。术后观察患者有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表现,复查CT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并将螺钉准确性进行分级,计算螺钉优良率。结果:11例患者共置入71枚下颈椎弓根螺钉,均未出现手术所导致的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症状,亦无椎动脉损伤症状。术后CT评估螺钉位置并进行分级:0级52枚,1级13枚,2级4枚,3级2枚。螺钉位置良好率91%。6枚误置螺钉,内壁穿破4枚,2枚穿破外壁。结论:钉道内壁探查法置入下颈椎弓根螺钉安全可靠,但有一定的学习曲线。术中探查出钉道内壁及使用角度仪导向器控制进钉角度是置钉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 螺钉置入 导向器 钉道内壁探查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4
7
作者 黄丽娟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15期4-6,共3页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7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参照组,另67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作为研究...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7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参照组,另67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各个时间窗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避免血糖升高,改善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前足脱套伤12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廖明新 连伟飞 林华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目的介绍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前足脱套伤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脱套性损伤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4例,机器伤3例。致伤部位包括:跖跗关节以远7例,跖... 目的介绍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前足脱套伤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脱套性损伤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4例,机器伤3例。致伤部位包括:跖跗关节以远7例,跖骨中段以远5例,其中9例合并有跖骨和/或趾骨骨折。患足在清除坏死皮肤软组织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腱、骨外露,软组织缺损区域包括前足负重区,软组织缺损面积范围10cm×5cm^25cm×10cm。所有创面均使用股前外侧穿支游离皮瓣修复,切取皮瓣大小为12cm×7cm^27cm×12cm。结果本组1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术后10位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皮瓣生长良好,前足功能恢复理想,可负重行走,足底无溃疡形成。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8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2,4例皮瓣恢复到S3。结论股前外侧中、下段皮瓣厚度与足底软组织厚度相近,阔筋膜坚韧而致密,类似足底组织结构,可很好的恢复足底耐磨、耐压、缓冲震荡的功能。游离此部位的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脱套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前足损伤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单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金志辉 张贵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对比单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单一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3-04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科诊治的PKP患者451例,分为单侧和双侧入路组。评价指标: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量、VAS评分... 目的对比单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单一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3-04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科诊治的PKP患者451例,分为单侧和双侧入路组。评价指标: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量、VAS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平均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X线曝光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平均椎体高度、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渗漏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单椎体骨折比双侧入路具有手术时间更短、X线放射次数更少等优点,能取得经双侧入路穿刺相似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压缩骨折 单侧入路 双侧入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原文传递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宏 金志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11期1006-1007,共2页
目的研究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28例。结果本组获得18-25个月的随访,骨折椎体达到解剖复位25例,手术前后椎体前... 目的研究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28例。结果本组获得18-25个月的随访,骨折椎体达到解剖复位25例,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VAS评分都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症状或神经症状加重,植人骨粒全部骨性愈合,1例发生断钉-。结论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可恢复椎体高度、角度,减轻腰背疼痛,手术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爆裂骨折 椎弓根钉 植骨 内固定 重度
原文传递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多态性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顺祥 徐尚华 +2 位作者 张虹 钟文亮 吴艳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9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红素氧化酶-1(HO-1)基因多态性及HO-1表达水平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或排除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分别为62例和59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O-1启动子区GT重复[(GT)n]多态性...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红素氧化酶-1(HO-1)基因多态性及HO-1表达水平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或排除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分别为62例和59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O-1启动子区GT重复[(GT)n]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分型,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HO-1的表达水平。结果 (GT)n重复次数在14~39之间,将(GT)n重复序列分为S(n<27)和L(n≥27)两种等位基因,SS、SL、LL 3种基因型,冠心病组的S等位基因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SS基因型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HO-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人群中,HO-1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相关,拥有长重复序列(L等位基因)者,其HO-1表达水平明显减低,为冠心病易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化酶-1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糖尿病
下载PDF
弹性钛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长管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必成 林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20期4742-4742,共1页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7例长管骨骨折患儿,患儿均采取弹性钛髓内钉内固定,观察患儿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57例长管骨骨折患儿通过弹性钛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经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延迟愈合及不连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在...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7例长管骨骨折患儿,患儿均采取弹性钛髓内钉内固定,观察患儿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57例长管骨骨折患儿通过弹性钛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经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延迟愈合及不连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在7-15w,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无严重不良事件,其中优良率96.5%。采用弹性钛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长管骨骨折,有着极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小儿长管骨骨折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钛髓内钉 小儿长管骨骨折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
13
作者 叶剑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9期491-491,共1页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对比所有病例术前、术后以及各个随访时间点伤椎椎体高度、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和Cobb角变化,以...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对比所有病例术前、术后以及各个随访时间点伤椎椎体高度、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和Cobb角变化,以观察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有无丢失。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5.7月。切口甲级愈合,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和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或松动,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继发丢失,椎管正中矢状径及Cobbs角无明显变化。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有助于骨折复位,体现更佳生物力学性能,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可重建脊柱稳定、促进骨折愈合,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伤椎固定 椎弓根置钉 植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