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依巴斯汀治疗128例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
作者 韩素梅 张木仙 陈文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依巴斯汀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皮炎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与对照组(62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依巴斯汀片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依巴斯汀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皮炎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与对照组(62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依巴斯汀片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依巴斯汀治疗皮炎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片 依巴斯汀 皮炎湿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阿昔洛韦序贯神经阻滞在43例恶性肿瘤并发带状疱疹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韩素梅 张木仙 +1 位作者 陈文峰 张爱军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5期5693-5694,共2页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序贯神经阻滞法在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并发带状疱疹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3例进行恶性肿瘤放、化疗期间并发带状疱疹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先常规给予阿昔洛韦750 mg,1次/d,静脉滴注,连用7 d,外...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序贯神经阻滞法在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并发带状疱疹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3例进行恶性肿瘤放、化疗期间并发带状疱疹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先常规给予阿昔洛韦750 mg,1次/d,静脉滴注,连用7 d,外用炉甘石洗剂涂擦至疱疹消失,序贯用神经阻滞,1次/周,连续3周。对照组23例,常规抗病毒治疗后,继续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等药物。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引起神经痛后遗症较对照组减少,分别为15%(3/20)、52.17%(11/23)。结论:对恶性肿瘤并发带状疱疹患者应有足够的认识,早期序贯应用神经阻滞法,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给患者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对生命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带状疱疹 早期治疗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水平及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韩素梅 卓德祥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21期2254-22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水平及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T细胞亚... 目的:探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水平及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研究组不同疼痛程度对应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疼痛介质与免疫蛋白水平相关性,探究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4^(+)、CD3^(+)和CD8^(+)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21、16.824、13.721,P<0.05);与轻度疼痛患者比较,中重度疼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42、-13.685、-15.412,P<0.05);血清疼痛介质与NT水平呈负相关性,与VGF、CGRP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患者中水平较低,且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现象,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带状疱疹疾病存在明显相关性。研究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治疗措施的制定和有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相关性
下载PDF
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文峰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2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微波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5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94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病例,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组方式为治疗方法的不同,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各4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微... 目的研究微波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5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94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病例,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组方式为治疗方法的不同,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各4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微波治疗仪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痊愈21例,13例显效,9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与对照组(72.34%)比较(15例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实验组复发例数为5例(10.64%),对照组复发13例(27.66%),实验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6 7,4.397 7,P<0.05)。另外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1例局部疼痛,1例溃疡,1例少量出血,总发生率为6.38%,对照组中4例局部疼痛,4例溃疡,4例少量出血,总发生率为27.66%,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微波治疗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在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微波 干扰素 复发率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与尖锐湿疣(CA)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文峰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3期35-37,共3页
目的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与尖锐湿疣患者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讨论其临床研究价值。方法方便择取该院在2016年4月-2018年6月间所收治的75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分型结果将其分为高危组(n=25)、混合组(n=25... 目的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与尖锐湿疣患者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讨论其临床研究价值。方法方便择取该院在2016年4月-2018年6月间所收治的75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分型结果将其分为高危组(n=25)、混合组(n=25)以及低危组(n=25),所有患者均应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所有确诊患者均应用微波治疗后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价3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完成后,高危型组中有11例患者发生复发,复发率为44.00%,而混合型组中有6例患者发生复发,复发率为24.00%,低危型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复发,复发率为8.00%,其复发率高低与感染的HPV型别关系密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组患者的复发率要显著高于混合型组患者复发率;混合型组患者的复发率要显著高于低危型组患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 复发状况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氯生太尔体外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研究
6
作者 陈文峰 张子平 程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49-552,共4页
目的研究氯生太尔体外抗自念珠菌的活性。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单独及联合氯生太尔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诱导菌丝形成,计算并比较实验组(氯生太尔作用后)和对照... 目的研究氯生太尔体外抗自念珠菌的活性。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单独及联合氯生太尔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诱导菌丝形成,计算并比较实验组(氯生太尔作用后)和对照组(未加氯生太尔)10株白念珠菌菌丝的形成率;用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在氯生太尔作用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氯生太尔在体外能抑制白念珠菌的生长,且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可以明显提高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氯生太尔对白念珠菌的菌丝形成抑制实验,对照组见大量菌丝形成,菌丝形成率为91.2%±3.9%,氯生太尔实验组菌丝形成率为29.8%±5.1%,实验组菌丝形成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4,P〈0.05)。透射电镜观察氯生太尔作用后的白念珠菌,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多形性,细胞表面出芽不规则,细胞壁外层的电子致密层分布不均匀,部分有缺失,透明层厚薄不一,部分细胞膜塌陷,局部破坏,胞内空泡增多;扫描电镜观察,氯生太尔作用后的白念珠菌,表面凹凸不平,出芽细胞少且出芽不规则。结论氯生太尔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白念珠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白色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氯生太尔 显微镜检查 电子
原文传递
以脱发为首疹的二期梅毒1例
7
作者 张木仙 《皮肤病与性病》 2009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脱发区 二期梅毒 养血生发胶囊 体格检查 六味地黄丸 片状脱落 医院诊断 头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