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腮腺浅叶切除术后内外两种加压方法对预防涎瘘的分析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刘志刚
冯靓婧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
出处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1期32-34,共3页
-
文摘
目的研究在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中利用胸锁乳突肌瓣内加压腮腺创面对术后涎瘘的预防效果。方法该次研究样本均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行单侧腮腺部分浅叶切除术的患者,共100例,其中,50例使用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及胸锁乳突肌瓣对腮腺创面进行内加压,术后不作外敷料局部加压包扎(内加压组);50例行传统的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及术后予外敷料局部加压包扎10 d(外加压组)。对两组术后涎瘘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内加压组50例患者术后有3例(6%)发生涎瘘;外加压组50例患者术后有12例(24%)发生涎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5)。结论对于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利用胸锁乳突肌瓣对腮腺创面进行内加压,能明显减少术后涎瘘的发生,是一个简单、安全、有效的预防涎瘘的方法。
-
关键词
涎瘘
胸锁乳突肌瓣
内加压
-
Keywords
Salivary fistula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flap
Internal compression
-
分类号
R78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经耳后发际切口行下颌下腺切除术的临床总结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刘志刚
王斌
冯靓婧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
出处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71-375,共5页
-
文摘
目的:探讨经耳后发际切口行下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效果。方法:此次临床总结纳入的患者共计63例,均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于2015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以单侧下颌下腺良性病变为诊断收入院,均行患侧下颌下腺切除术。在这些患者中,38例采用传统的颌下手术切口入路(颌下切口组),25例采用耳后发际切口入路(耳后发际切口组)。我们记录并比较2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神经损伤情况、术后面动、静脉出血及美容效果。结果:颌下切口组和耳后发际切口组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手术时间上,颌下切口组平均手术时间是(42.47±6.59)min,耳后发际切口组平均手术时间是(89.28±9.69)min,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颌下切口组无神经损伤表现及术后面动、静脉出血,耳后发际切口组只有术后耳垂暂时性麻木3例,无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及舌下神经损伤表现及术后面动、静脉出血。术后美容效果方面,颌下切口组的美容效果评分平均为4.42分,而耳后发际切口组的评分平均为8.04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经耳后发际切口入路行下颌下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而且相比传统的颌下切口入路,它的美容效果更好。
-
关键词
下颌下腺
颌下切口
耳后发际切口
-
Keywords
submandibular gland
lateral transcervical approach
retroauricular hairline incision
-
分类号
R782.7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髁颈下骨折切开复位时两种解剖面神经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志刚
王斌
关华
冯靓婧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
出处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21-424,共4页
-
文摘
目的:在用改良切口行下颌骨髁颈下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手术时,比较顺行和逆行2种方法解剖面神经的效果。方法:2010-06—2014-12期间收治了36例患者(均为单侧髁颈下骨折),均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改良切口行下颌骨髁颈下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其中有11例使用顺行面神经解剖方法(顺行组),有25例使用逆行面神经解剖方法 (逆行组),对比两组的双钛板固定情况和术后的面神经的损伤、涎漏方面的数据。结果:两组在双钛板固定方面有显著差异(P=0.023)。在顺行组中,有8例为双钛板固定,3例只固定1块钛板;在逆行组中,25例全部为双钛板固定。两组在面神经损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在顺行组中暂时性面瘫7例,而在逆行组中暂时性面瘫有5例,两组均无永久性面瘫。在术后涎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顺行组术后发生涎漏4例,而在逆行组发生涎漏的只有1例。结论:用改良切口行下颌骨髁颈下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手术时,逆行性面神经解剖法更好。
-
关键词
髁颈下骨折
面神经解剖
改良切口
-
Keywords
subcondylar fractures
dissection of the facial nerve
modified incision
-
分类号
R782.4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沿颞骨鼓骨面进路显露面神经主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刘志刚
冯靓婧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
出处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26-330,共5页
-
文摘
目的:研究利用颞骨鼓部骨面引导显露面神经主干这一方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我们在2011-05-2017-05期间,共收治了41例单侧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均采用顺行面神经解剖方法行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其中25例利用颞骨鼓部骨面引导的方法显露面神经主干(颞骨鼓部组),16例利用二腹肌后腹标志显露面神经主干(二腹肌后腹组)。比较2组显露面神经主干的成功率和所用的时间、术后面瘫的发生率。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的所有病例均顺利显露面神经主干。在显露面神经主干所需时间方面,颞骨鼓部组的平均时间是(16.05±3.28)min,二腹肌后腹组的平均时间是(19.81±3.72)min,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2)。在术后面瘫的发生率上,颞骨鼓部组25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面瘫(36.0%),二腹肌后腹组16例中有7例发生面瘫(43.8%),两组患者均为暂时性面瘫,且面瘫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20)。结论:利用颞骨鼓部骨面引导显露面神经主干,是一种安全、可靠和快捷的临床解剖路径。
-
关键词
颞骨鼓部
面神经主干
二腹肌后腹
-
Keywords
tympanic part
facial nerve trunk
posterior digastric muscle
-
分类号
R782.7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