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3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王畅 黄盛 +1 位作者 刘斌 王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9期723-725,共3页
目的:比较甲状腺良性肿瘤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手术的差别,探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2009年1月—2010年4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11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 目的:比较甲状腺良性肿瘤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手术的差别,探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2009年1月—2010年4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11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3例,行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对照组54例,行传统开放性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及美容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治疗组为47.12±11.21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39.53±12.32 min;术中出血量治疗组为9.52±4.63 mL,显著低于对照组25.21±7.64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3.17%,显著低于对照组14.81%;术后住院时间治疗组为3.32±0.81 d,显著低于对照组4.24±0.72 d。术后1年复发率治疗组为3.17%,对照组为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治疗组患者均对切口瘢痕满意,对照组有25例患者对切口瘢痕不满意。结论:甲状腺良性肿瘤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安全可行,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较佳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良性 外科治疗 腔镜 小切口
下载PDF
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局部脑损伤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傅世龙 袁邦清 +5 位作者 魏梁锋 张尚明 李军 刘海兵 陈伟强 王守森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5-562,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ATEDH)清除术后局部脑损伤(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进展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2月至2018年9月行开颅手术治疗的59例ATEDH患者的临床与CT...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ATEDH)清除术后局部脑损伤(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进展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2月至2018年9月行开颅手术治疗的59例ATEDH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应用3D Slicer软件测量患者颅内血肿体积,根据患者ATEDH清除术后首次CT检查显示的局部脑损伤进展,将其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TEDH患者术后局部脑损伤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首次CT检查显示22例(37.29%)患者术后发生局部脑损伤进展。9例患者脑内血肿扩大,其中2例保守治疗后死亡;11例患者脑挫裂伤进展为血肿,其中3例在ATEDH毗邻部位新发脑内血肿,2例二次开颅清除脑内血肿,二次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余2例脑挫裂伤与脑内血肿同时进展。与非进展组比较,进展组患者术前血糖>9.1mmol/L、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中有去骨瓣减压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是ATEDH患者术后发生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6.498,95%CI:1.076~39.253,P=0.041]。结论ATEDH清除术后局部脑损伤进展的发生率较高,术前凝血功能异常对其发生可能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 脑挫裂伤 脑内血肿 危险因素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被引量:27
3
作者 许金和 王水良 +4 位作者 张胜行 赖国祥 兰小鹏 吴小丽(综述) 余宗阳(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7期2138-2142,共5页
从2019年12月开始识别和救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肺炎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病例数已超过70000例,快速、准确地诊断对于SARS-CoV-2感染的控制至关重要。目前已知的用于人类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毒的分离、... 从2019年12月开始识别和救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肺炎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病例数已超过70000例,快速、准确地诊断对于SARS-CoV-2感染的控制至关重要。目前已知的用于人类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毒的分离、特异性抗原检测以及核酸扩增等,核酸扩增所需窗口期短、耗时短,因此在病毒的早期、快速诊断中有一定的优势。SARS-CoV-2为单链RNA病毒,针对RNA病毒的较成熟的核酸诊断技术主要有: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依赖核酸序列扩增、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和基因芯片等。本文对这些常用的核酸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SARS-CoV-2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为目前抗击疫情的临床一线提供一些有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 等温核酸扩增 CRISPR/Cas 基因芯片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周玉贞 阎成美 王艳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年第12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水平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1.5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8.3%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处于中、高水平;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水平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1.5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8.3%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处于中、高水平;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而面对方式得分低于常模;希望水平的高低影响患者采用何种医学应对方式。结论希望水平越高的患者越有可能采取回避和面对的应对方式,希望水平越低越有可能采取屈服的应对方式。护士在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护理时,应指导其主动寻求各方面的支持,以提高希望水平,促进患者更多地采用有效的应对方式,增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希望水平 应对方式
原文传递
激素冲击和联合血浆置换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5
作者 白培进 张勇 +5 位作者 李俊霞 林强 俞国庆 王欢欢 周欣谕 陈建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单独激素冲击和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asmie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vasculitis,AAV)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AAV,且临床表现符... 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单独激素冲击和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asmie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vasculitis,AAV)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AAV,且临床表现符合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的患者资料共47例,其中25例予以甲泼尼龙冲击治疗(0.5gx3d),简称为普通组;余22例患者予以甲泼尼龙冲击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简称血浆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NCA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血浆组相对普通组下降更显著(P=0.028)。(2)治疗后两组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血浆组相对普通组下降更显著(P=0.043)。在BUN方面,治疗后血浆组相对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而普通组相对于治疗前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但两组间BUN的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3)治疗后两组B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血浆组相对普通组下降更明显(P〈0.05)。(4)治疗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血浆置换过程中及随访的6个月中,两组在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相当(P〉0.05)。结论单独激素冲击和联合血浆置换对AAV均有显著效果,联合血浆置换在肾功能改善以及ANCA清除上效果优于单独激素冲击治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去除术 甲泼尼龙 抗体 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血管炎
原文传递
阿昔洛韦联合高能红光和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免疫功能下降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胜平 陈锦华 +2 位作者 陈向齐 吴洁 牛高祥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比较阿昔洛韦联合高能红光和窄谱中波紫外线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免疫功能下降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寻求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64例免疫功能下降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联合高能红光照射... 目的比较阿昔洛韦联合高能红光和窄谱中波紫外线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免疫功能下降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寻求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64例免疫功能下降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联合高能红光照射支配皮损区域的神经根体表投射部位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皮损局部,对照组单独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疗程均为14d,随访1个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68.75%)(P=0.011);试验组开始结痂时间、结痂脱落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基本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止疱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高能红光和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免疫功能下降并发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阿昔洛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免疫功能下降 高能红光 中波紫外线 窄谱 阿昔洛韦
下载PDF
全程目标设定联合微信互动模式对妊娠糖尿病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施琦蓉 陈彩虹 +5 位作者 林如茵 叶洪江 张玲 李夏秦 陈晨 陈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目标设定联合微信互动模式干预在妊娠糖尿病管理中对患者生存质量及产后糖代谢转归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就诊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1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全程目标设定联合微信互动模式干预在妊娠糖尿病管理中对患者生存质量及产后糖代谢转归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就诊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1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目标设定联合微信互动干预方法。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生存质量量表及产后6~12周糖代谢转归进行评定。干预时间自确诊妊娠糖尿病时至产后6~12周。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的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各维度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12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转归为正常糖代谢的比例明显增加,而转化为糖调节功能受损及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全程目标设定联合微信互动模型干预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好,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生存质量,从而达到改善疾病治疗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目标设定法 微信互动 生存质量 糖代谢转归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吸入装置的选择与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文文 谢宝松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79,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疾病负担重。吸入疗法作为慢阻肺治疗的首选给药方式,起效快速、使用方便;但临床仍存在医患对吸入装置特性认识不足、吸入装置使用不当、吸入药物选择不同、吸入方法掌握不妥等情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疾病负担重。吸入疗法作为慢阻肺治疗的首选给药方式,起效快速、使用方便;但临床仍存在医患对吸入装置特性认识不足、吸入装置使用不当、吸入药物选择不同、吸入方法掌握不妥等情况,导致患者症状控制不佳、急性加重增多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将重点介绍吸入药物的类型和作用机制、吸入装置的种类和特点、影响吸入药物疗效的因素等,以利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正确选择和使用吸入装置,从而实现慢阻肺的全程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性疾病 吸入疗法 吸入装置 吸入药物 吸入方法 疾病负担 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原文传递
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9
作者 翟亚楠 宋洪涛 +4 位作者 陈少全 张敏新 黎成金 夏印 王烈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评价普奈洛尔凝胶外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采用外涂普萘洛尔凝胶的方法治疗51例血管瘤患儿,动态观察患儿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瘤体血流峰值、阻力系数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按照... 目的评价普奈洛尔凝胶外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采用外涂普萘洛尔凝胶的方法治疗51例血管瘤患儿,动态观察患儿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瘤体血流峰值、阻力系数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按照Achauer疗效评定法,51例患儿疗效评定I级4例(7.84%),Ⅱ级18例(35.29%),Ⅲ级22例(43.14%),Ⅳ级7例(13.73%,P〈0.05)。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检查示血管瘤血流峰值减少、阻力系数增加(P〈0.05)。浅表型血管瘤疗效优于深部型及混合型血管瘤(P〈0.05),而不同部位的血管瘤疗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涂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浅表型血管瘤治疗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水凝胶 婴幼儿血管瘤
原文传递
二次脑损伤的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庆武 王如密 +1 位作者 王守森 张锡增 《伤残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62-65,共4页
1978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神经外科专家Miller首先提出,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sult,SBI)的概念,实际上属于继发性脑损伤范畴,但名称上与因脑出血、脑水肿等直接造成的损伤相区别。临床上也确有不少颅脑损伤伴发脏器出血、低... 1978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神经外科专家Miller首先提出,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sult,SBI)的概念,实际上属于继发性脑损伤范畴,但名称上与因脑出血、脑水肿等直接造成的损伤相区别。临床上也确有不少颅脑损伤伴发脏器出血、低血压、高热等SBI因素,使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升高。SBI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相应研究也方兴未艾。本文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脑损伤 SBI 研究现状 继发性脑损伤 脏器出血 高热 低血压 首先 直接 概念
原文传递
肝癌术后复发的外科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林鹏 蔡敏清 +2 位作者 房俊伟 刘建勇 江艺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9,共9页
肝细胞癌(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肝切除术是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其术后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肝癌复发以期改善患者长期生存迫在眉睫。外科治疗是复发性肝癌的有效治... 肝细胞癌(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肝切除术是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其术后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肝癌复发以期改善患者长期生存迫在眉睫。外科治疗是复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包括再次肝切除、补救性肝移植和射频消融。目前,肝癌术后复发提倡个体化治疗,治疗选择应基于首次肝切除时肿瘤情况、复发肿瘤特征、患者基本情况及复发时间等,为患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本文对上述外科治疗方案进行回顾和比较,以分析肝癌术后复发较为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案,旨在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外科治疗 补救性肝移植 再次肝切除 射频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 CHILD-PUGH分级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亚急性期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腺垂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碰起 魏梁锋 +3 位作者 周苏键 彭慧平 卢晓欣 王守森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2-715,共4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对亚急性期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腺垂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亚急性期TBI腺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HBO组,每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抗感染、预防癫痫、预...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对亚急性期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腺垂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亚急性期TBI腺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HBO组,每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抗感染、预防癫痫、预防褥疮、营养神经、补液及康复治疗等),HBO组在此基础上辅以HBO干预,HBO治疗压力为0.2 MPa(2.0 ATA),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20次。于治疗前、治疗20次后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皮质醇(CO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睾酮(TES)及雌二醇(E2)水平,对ACTH、GH、TSH、PRL、LH、FSH赋值并计算垂体总体激素评分。结果:治疗20次后发现HBO组PRL、LH、TES的对数值及垂体总体激素评分[分别为(1.3±0.2)μg/L、(1.0±0.4)mU/L、(2.5±0.2)ng/dl和(22.0±2.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1.1±0.2)μg/L、(0.8±0.3)mU/L、(2.4±0.3)ng/dl和(20.5±2.3)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HBO治疗能进一步提高亚急性期TBI患者多种激素水平,促进垂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高压氧 腺垂体功能低下 血清激素
原文传递
寰枢椎融合与颈枕融合治疗上颈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金泉 龚冰南 +2 位作者 徐皓 姚晓东 陈建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4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融合与颈枕融合在治疗上颈椎疾患的优劣性,并予指导临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52例上颈椎疾患行颈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技术的患者,男35例,女17例,年龄16~69岁,平均46岁。其中齿状突骨折21例... 目的探讨寰枢椎融合与颈枕融合在治疗上颈椎疾患的优劣性,并予指导临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52例上颈椎疾患行颈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技术的患者,男35例,女17例,年龄16~69岁,平均46岁。其中齿状突骨折21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18例,枕寰枢椎发育异常4例,Jefferson骨折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寰枢椎脱位2例,AndersonⅡ型合并寰椎后弓骨折2例,寰椎椎管内巨大神经鞘瘤1例,枢椎齿状突基底部陈旧性骨折伴寰枢椎半脱位1例。其中36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3例,D级6例,E级20例。根据融合节段不同分别行颈枕融合(A组)11例;寰枢椎融合(B组)41例。结合JOA法及颈部活动丢失度来评估患者临床疗效,两组病例年龄、术前JOA评分、术前颈椎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均获得12~46个月随访,平均21.3个月。两组病例术后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侧屈、旋转、屈伸活动丢失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椎融合较颈枕融合后颈部活动丢失率明显较低(P<0.05)。术后复查X线见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钉现象。结论寰枢椎融合及颈枕融合均能取得满意的植骨融合和神经症状缓解,但相比枕颈融合,寰枢椎融合对颈椎的屈伸活动度影响较小,应为上颈椎疾患的首选手术方式。但针对某些必须行颈枕融合的病例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结合病因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和内固定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椎弓根 内固定 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添加重组人生长激素的营养支持对烧伤脓毒症危重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祖煌 宋斌 +2 位作者 黄永新 陈建崇 陈国养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7-210,214,共5页
目的:观察添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营养支持对烧伤脓毒症危重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探讨rhGH在烧伤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2例烧伤脓毒症危重病人[烧伤面积(TBSA)≥30%]随机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三组病人... 目的:观察添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营养支持对烧伤脓毒症危重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探讨rhGH在烧伤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2例烧伤脓毒症危重病人[烧伤面积(TBSA)≥30%]随机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三组病人除实施相同的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和标准营养支持外,其中两组皮下注射rhGH为0.2和0.4 U/(kg.d);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每天1次,连续10 d。在给药前后不同时相点取血测定并对比分析三组间血浆前清蛋白(P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前体(PCT)和微量空腹血糖(F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IC)和氮平衡(NB)试验的变化。比较三组间平均住院日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①三组病人伤后NB和PA水平均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②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在平均住院日、供皮区和植皮区及烧伤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③三组病人FBG均明显升高,治疗Ⅱ组升高更明显。两组HbAIC无显著性差异。④三组病人PCT、TNF-α均明显升高,对照组升高最显著。结论:烧伤脓毒症危重病人添加rhGH的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应用0.2和0.4 U/(kg.d)的rhGH是安全的,对改善营养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营养支持 氮平衡 前清蛋白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木兴 王少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5-668,共4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急性发作,引发肝功能严重受损,使得肝脏合成、解毒、代谢以及生物转化等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中,肠道菌群失调是加速肝衰竭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以促进肝功能好转,对于防止或...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急性发作,引发肝功能严重受损,使得肝脏合成、解毒、代谢以及生物转化等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中,肠道菌群失调是加速肝衰竭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以促进肝功能好转,对于防止或延缓肝衰竭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功能衰竭 肠杆菌科 综述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肖林峰 苏昭杰 +5 位作者 李文岗 沈东炎 万云燕 高鹏 段朋 黄军利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30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IQQA—Liver系统将CT二维图像转...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30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IQQA—Liver系统将CT二维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了解结石的位置及与周围毗邻关系。在三维图像上制订预手术方案,测量肝脏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术中采用传统方法取石联合使用纤维胆道镜行胆管探查、冲洗,胆道镜下碎石、取石。术后比较实际手术方案与预手术方案的区别。复查CT计算结石残留率,计算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三维重建,其结果清楚地显示结石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血管、胆管的毗邻关系。其中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4例,肝实质切开取石6例,肝部分切除术15例,胆管狭窄成形+胆管空肠Roux-eB-Y吻合术16例。三维重建测得拟行肝部分切除术的15例患者肝脏体积为(1390±148)mL,预切除肝脏体积为(275±156)mL。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对胆管、结石及重要血管的解剖学评估结果与术中所见大致相符。30例患者实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4例,肝实质切开取石6例,肝部分切除术15例,胆肠吻合16例。规划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100.0%(30/30)。患者均常规进行胆道镜探查,其中经胆道镜取石23例。术中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261±148)mL。预切除肝脏体积的平均误差率为5.4%。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呈正相关(r=0.902,P〈0.05)。患者手术时间为(121±65)min,术中出血量为(158±78)mL。3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胆汁漏,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1/30)。术后2周至3个月复查CT或胆道造影,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病 三维可视化系统 纤维胆道镜
原文传递
心血管疾病氧化应激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丽娜 余毅 吴可贵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3-895,共3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内皮祖细胞 氧化应激 内皮功能障碍 细胞功能 活性氧族 正常血管 血管新生
下载PDF
HBV DNA高载量的肝细胞癌患者肝癌根治术后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丁晨 潘凡 +4 位作者 胡还章 熊日晖 李嵩 江艺 潘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56-659,共4页
目的评估抗病毒治疗对HBV DNA高载量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行肝癌根治术的113例伴HBV DNA高载量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行抗病毒治疗(治疗组),39例未行任何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均给... 目的评估抗病毒治疗对HBV DNA高载量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行肝癌根治术的113例伴HBV DNA高载量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行抗病毒治疗(治疗组),39例未行任何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均给予基础保肝、支持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后HBV DNA定量、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2组术后生存。结果治疗组术后HBV DNA载量持续下降,术后6、12、24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8、18.50、16.2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HBV DNA载量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19、24.20、14.15,P<0.05)。2组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治疗组与对照组的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5.95%、85.14%、75.68%和87.18%、69.23%、53.85%,2组术后3年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对HBV DNA高载量肝癌术后抗病毒治疗可提高肿瘤3年无瘤生存率,延长术后生存期,因此对于HBV DNA高载量HCC患者行肝癌根治术后,宜尽早、规律、持续联合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抗病毒药 病毒载量 肝炎病毒 乙型
下载PDF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鑫静 曲利娟 +6 位作者 郑雄伟 陈丽红 董菁 李东良 潘晨 吕旭江 郑智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325-2330,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性肝炎(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hepatitis,CAEBV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报道2例CAEBVH,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性肝炎(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hepatitis,CAEBV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报道2例CAEBVH,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两例患者为青少年男性,例1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例2首先以血生化检查肝功能异常为特征,后期出现双下肢水肿、尿黄、乏力、脾大,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活检肝组织于光镜下观察:两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内可见点灶状坏死,肝窦内成串淋巴细胞浸润,界板炎和汇管区炎症.电镜观察:慢性肝炎,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纤维增生,未见髓鞘样小体、特征性溶酶体、乙肝表面抗原等特征性病变结构.EBER原位杂交均检出细胞核阳性的淋巴细胞.例1病程为2年零4 mo,例2病程为13年零5 mo,最终均死亡.结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肝炎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易于误诊或漏诊.病理学特点为大泡性脂肪变,肝窦内成串淋巴细胞浸润,肝小叶点灶状坏死,界板炎和汇管区炎症,以及EBER原位杂交均检出细胞核阳性的淋巴细胞.该病预后差,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慢性感染 病毒性肝炎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引导宫颈癌个体化近距离放疗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凤玫 程惠华 +2 位作者 冯静 胡真忠 傅志超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腔内近距离放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重要方法,但临床上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疗剂量分布不理想,本研究旨在探讨3D打印技术在宫颈癌个体化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4-06-01-2014-12-31初治宫颈癌患者25例,应用3.0T ... 目的腔内近距离放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重要方法,但临床上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疗剂量分布不理想,本研究旨在探讨3D打印技术在宫颈癌个体化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4-06-01-2014-12-31初治宫颈癌患者25例,应用3.0T MRI进行平扫+增强检查,提取患者MR增强检查的DICOM格式文件,使用医学影像算法平台和三维医学影像数据处理平台3D-DOCTOR对数据进行后处理,使用热塑性塑料进行3D打印重塑出3D模型。采用3D模型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宫颈癌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采用体积剂量直方图分析内外照射的HR-CTV D90、膀胱D2cc、乙状结肠D2cc和直肠D2cc,采用EQD2进行等效生物剂量计算。观察宫颈癌放疗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成功打印出25例宫颈癌患者的3D模型,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显示良好;在3D模型指导下,25例完成125例次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HR-CTV D90、膀胱D2cc、乙状结肠D2cc和直肠D2cc的EQD2分别为(75.26±6.31)、(67.84±8.75)、(47.36±7.62)和(62.45±8.68)Gy;21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4例达到部分缓解,有效率84.00%,没有2度以上毒副作用。结论 3D打印模型能够很好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有效指导医生进行宫颈癌个体化近距离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后装治疗 3D打印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