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5
1
作者 眭玉霞 邓晓宇 +6 位作者 伍铮 林雅婷 张润民 郝昌鹏 陈灵锋 王丽萍 晋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驱动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资料完整的550例原发性NSCL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 ARMS)荧光定量PCR法对184例NSCL...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驱动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资料完整的550例原发性NSCL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 ARMS)荧光定量PCR法对184例NSCLC进行9种驱动基因检测,对另外366例NSCLC患者采用Illumina测序法进行10种驱动基因检测,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550例NSCLC中有405例检测到基因突变(73.6%),分别为EGFR(57.3%)、KRAS(5.8%)、PIK3CA(2.2%)、ALK(3.8%)、RET(2.0%)、ROS1(1.1%)、NRAS(0.2%)、BRAF(1.5%)、HER-2(2.0%)和MET(0.3%),检出驱动基因联合突变12例(2.2%),EGFR双位点突变8例(1.5%)。在NSCLC中,腺癌、女性、无吸烟史、周围型和以腺泡型为主的腺癌患者更易发生驱动基因突变(P<0.05)。EGFR基因突变人群特征为女性、无吸烟史、腺癌、周围型,多发于以腺泡型为主型的腺癌中,少见于以实体型和黏液型的腺癌患者中(P<0.05)。KRAS基因突变率在男性、有吸烟史和以浸润性黏液型为主的腺癌中更高,不易发生在贴壁型腺癌中(P<0.05)。PIK3CA基因突变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P<0.05)。ALK基因突变率在以实体型为主的腺癌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更高且不易发生在贴壁型腺癌中(P<0.05)。RET基因在以实体型为主的腺癌中突变率较高(P<0.05)。EGFR双位点突变多发于有淋巴结转移和以乳头型为主的肺腺癌中(P<0.05)。结论NSCLC中EGFR、KRAS、ALK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其他驱动基因改变以及联合突变的突变率虽低,但意义重大不容忽视,其中EGFR合并PIK3CA突变提示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分期。多基因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对加快筛选有效治疗目标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驱动基因 临床病理 组织学亚型 联合突变
下载PDF
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眭玉霞 晋龙 +4 位作者 郭国栋 罗敏 秦晓英 游立圣 陈灵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66-1368,共3页
目的探讨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5例SMARCA4缺失性NSCLC的临床资料,对肿瘤标本进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 目的探讨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5例SMARCA4缺失性NSCLC的临床资料,对肿瘤标本进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全部是男性,全部吸烟。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巢状排列伴片状坏死,胞质较丰富,胞质呈完全透明状至淡染嗜酸性。部分细胞内可见淡蓝色黏液。细胞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肿瘤细胞间见微脓肿及嗜酸性小球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MARCA4均阴性,细胞角蛋白(CK)7、p53和SMARCB1均弥漫强阳性,CK5/6、p40、甲状腺转录因子1、Napsin A、突触素、嗜铬粒素A、SALL4、CD34和SOX2均为阴性,2例CD56局部弱阳性表达。PCR检测5例均未检测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BRAF基因突变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ROS1基因重排。随访4例死亡,1例无瘤生存。结论SMARCA4缺失性NSCLC是一种罕见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及分子表型,生物学行为易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转录因子1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片状坏死 空泡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肿瘤标本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原文传递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晋龙 眭玉霞 +5 位作者 孙阳 陈小岩 陈志忠 陈灵锋 李艳辉 王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19-1224,共6页
目的检测Beclin1和LC3在卵巢浆液性癌(ovarian serous carcinoma,OSC)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OS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两步法检测63例OSC和20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Beclin1和LC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与OS... 目的检测Beclin1和LC3在卵巢浆液性癌(ovarian serous carcinoma,OSC)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OS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两步法检测63例OSC和20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Beclin1和LC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与OS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0例新鲜OSC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Beclin1和L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OSC组织中Beclin1和LC3蛋白阳性率(36.51%、33.33%)均低于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65.0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34)。Beclin1蛋白表达与临床FIGO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P=0.001,P=0.001),与患者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及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LC3蛋白表达与临床FIGO分期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3,P=0.041),与患者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和病理分级均无关(P>0.05)。Beclin1和LC3在OSC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_s=0.373,P=0.03)。10例新鲜OSC组织中Beclin1和LC3 mRNA的相对表达量(0.581±0.091、0.650±0.090)低于癌旁组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3,t=6.614;P=0.016,P=0.022)。新鲜OSC组织中Beclin1和LC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Beclin1和LC3表达与OSC患者预后相关(P=0.028 3,P=0.018 5)。结论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在OSC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导致自噬功能减弱,可能与OS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浆液性癌 BECLIN1 LC3 自噬 预后
下载PDF
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晋龙 吴义娟 +3 位作者 眭玉霞 陈志忠 游立圣 王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探讨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7例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肿瘤标本进行常规病... 目的探讨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7例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肿瘤标本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FISH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肿瘤中女性4例,男性3例。患者年龄27~65岁,平均31. 3岁。肿瘤细胞呈腺泡状、巢状、乳头状结构排列,胞质较丰富,胞质呈完全透明状至丰富嗜酸性染色。肿瘤内时常可见色素及沙砾体。2例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显示特征性的双相型组织学形态,特征性小细胞成簇聚集在腺泡中央围绕粉染的透明基质呈"玫瑰花环"样排列。5例TFE3易位性肾细胞癌和2例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均分别呈细胞核弥漫强表达TFE3和TFEB。荧光原位杂交检测5例TFE3易位性肾细胞癌和2例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均存在异常分离信号。结论 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是一种少见肿瘤,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临床更为罕见,其预后比TFE3易位性肾细胞癌较好,需结合患者年龄、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进行诊断。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基因易位是诊断该肿瘤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易位 遗传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29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倩雯 黄海建 +5 位作者 李柏成 孙鹏远 俞训彬 陈新 陈小岩 郑松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cy in uterine leiomyomas,FH-DU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FH-DU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cy in uterine leiomyomas,FH-DU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FH-DU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2岁,平均43岁。镜检:肿瘤有两种类型,经典型占62.1%(18/29),可见数量不等的核大深染细胞和局灶或多灶的奇异型细胞,有嗜酸性核仁及核周空晕;类似“普通型平滑肌瘤(usual leiomyomas,UL)”样型占37.9%(11/29),细胞轻度异型性,无明显嗜酸性大核仁。免疫表型:28例FH完全缺失,1例FH和29例2-琥珀酸-半胱氨酸(2-succino-cysteine,2SC)均弥漫阳性。1例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未检测到FH基因胚系突变。29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均无瘤生存。结论FH-DUL属于子宫平滑肌瘤的罕见亚型,诊断依赖于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必要时行FH基因检测辅助诊断,需与UL及其它子宫间叶源性肿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间叶源性肿瘤 平滑肌肿瘤 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黄海建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4-518,共5页
目的 探讨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uterine myxoid leiomyosarcoma,UM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UML进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及特殊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及随访。结果 6例患者年龄36~57岁(平均47.33岁),肿块直径... 目的 探讨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uterine myxoid leiomyosarcoma,UM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UML进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及特殊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及随访。结果 6例患者年龄36~57岁(平均47.33岁),肿块直径4.5~14cm(平均9.25cm)。低倍镜下肿瘤细胞排列呈片状、束状、簇状或星网状,间质见大量黏液样基质;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卵圆形。胞质少至中等,胞质嗜酸性,部分肿瘤细胞可见胞质内空泡。核分裂象多少不等(2~20个/10HPF),可见坏死(3/6)。瘤细胞浸润子宫肌壁平滑肌组织,侵犯脉管,并可见脉管内瘤栓,其中1例细胞具有上皮样特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α-SMA、desmin、h-caldesmon、ER、PR均阳性,CD10、S-100、CD34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0%~40%。结论UML属于罕见恶性间叶源性肿瘤,确诊主要依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临床及病理均需与黏液性平滑肌瘤、黏液性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及黏液性纤维肉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化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肉瘤 黏液性平滑肌肉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出树强 王丽萍 +3 位作者 吴春林 眭玉霞 高德堤 晋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平均年龄62岁;3例发生于右鼻...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平均年龄62岁;3例发生于右鼻腔,1例发生于左鼻腔;镜下见肿瘤界限清楚,无包膜,由形态较一致的短梭形或卵圆形肿瘤细胞构成,呈席纹状或条束状排列,伴毛细血管增生和鹿角状血管壁透明变性。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免疫表型:4例均弥漫表达vimentin、SMA、β-catenin和Cyclin D1,Ki-67增殖指数3%~5%;其中2例弱表达BCL-2;1例弱表达CD99、CD117;desmin、CD34均不表达。结论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属于中间性肿瘤,预后较好;结合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肿瘤 血管外皮瘤样肿瘤 球周皮细胞瘤 Β-CATENI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不同脱黑色素方法对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娟 晋龙 +1 位作者 吴晶晶 郭国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1-753,共3页
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依赖于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部分黑色素瘤含有黑色素细胞,这影响了HE组织细胞形态观察,且免疫组化中DAB染色呈棕黄色或棕褐色,易被黑色素颗粒物掩盖,影响判读。孙丽君和黄斌[1]提出的双重氧化脱黑色素颗粒方法能... 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依赖于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部分黑色素瘤含有黑色素细胞,这影响了HE组织细胞形态观察,且免疫组化中DAB染色呈棕黄色或棕褐色,易被黑色素颗粒物掩盖,影响判读。孙丽君和黄斌[1]提出的双重氧化脱黑色素颗粒方法能较好的脱去黑色素颗粒;传统的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也能够脱去黑色素颗粒,有研究证实37℃温箱加热高锰酸钾及65℃水浴加热过氧化氢可加快祛掉黑色素[2-3];微波加热法也能加快脱去黑色素颗粒[4-5]。上述方法均能达到脱色素的效果,但未见文献对脱黑色素后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系统的比较。本实验比较5种脱色素方法对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用于辅助恶性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黑色素 过氧化氢 高锰酸钾 H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IC重排肉瘤4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分析
9
作者 汤晨晨 黄海建 +2 位作者 李柏成 李峰 陈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6-868,872,共4页
目的 探讨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 CR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CRS,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CRS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0~76岁(平均43.25岁)。肿瘤部位分别为左大腿、左颈部、... 目的 探讨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 CR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CRS,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CRS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0~76岁(平均43.25岁)。肿瘤部位分别为左大腿、左颈部、右胸壁和右颅顶,肿瘤最大径3.5~8.8 cm(平均5.83 cm)。病理学表现为小圆细胞肿瘤,细胞丰富,排列密集,部分细胞质透明,其中2例细胞呈横纹肌样特征;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表型:WT-1(4/4)、DUX4(3/4)、CD99(3/4)、CD31(1/3)、FLI-1(2/2)、vimentin(2/2)阳性;INI-1、SMARCA4、H3K27Me3均无缺失表达,其余抗体均阴性。分子检测:3例FISH检测到CIC基因分离,4例均未检测到EWSR1基因分离。3例行手术切除,例1术后辅助化疗,例2术后行放、化疗和免疫治疗,1例失访。3例获得随访(16~21个月),1例无瘤生存,另2例局部复发。结论 CRS属于较少见的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影像、病理,并加做必要的免疫组化及CIC基因检测后确诊,该肿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化疗、放疗,多数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圆细胞肿瘤 肉瘤 CIC基因重排
下载PDF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晋龙 眭玉霞 +2 位作者 陈志忠 李艳辉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ibrous hamartoma of infancy,FHI)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FHI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FHI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天~3岁,平均1.11岁。肿瘤大小1 cm×0.5 cm... 目的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ibrous hamartoma of infancy,FHI)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FHI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FHI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天~3岁,平均1.11岁。肿瘤大小1 cm×0.5 cm×0.2 cm^11 cm×4 cm×4 cm不等,发生于上臂4例,背部3例,会阴2例,骶尾部、大腿、腋下、臀部、胸壁、小趾和足外侧各1例。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器官样结构,由富含胶原的纤维组织、原始间叶细胞岛及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免疫表型:纤维组织和原始间叶细胞vimentin均呈阳性,脂肪细胞S-100均呈阳性;10例纤维组织SMA呈阳性,8例间叶细胞CD34呈阳性,其中6例CD99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均<2%。结论 FHI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婴儿的皮下良性软组织肿瘤,具有特征性病理表现,结合发生部位、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可作出准确诊断。治疗以局部手术完整切除为主,对于肿物较大及多结节病例,建议扩大手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4种固定液对甲状腺冷冻切片固定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童康梅 郭国栋 +1 位作者 黄海建 陈小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6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液对甲状腺冷冻切片的固定效果。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南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新鲜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30例,通过徕卡CM1950-1冷冻切片机行快速冷冻切片,分别用4种不同固定液固定,并通过HE染色观察4种固定液对甲状腺...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液对甲状腺冷冻切片的固定效果。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南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新鲜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30例,通过徕卡CM1950-1冷冻切片机行快速冷冻切片,分别用4种不同固定液固定,并通过HE染色观察4种固定液对甲状腺冷冻切片的固定效果。结果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的冷冻切片,组织结构模糊,核质对比度差,核固缩,核染色模糊,大部分胶质脱落。经95%乙醇固定的冷冻切片染色效果一般。组织结构尚清晰,核质对比度一般,胞核染色不佳,核收缩,滤泡胶质很少着色,部分胶质滤泡缺失。经AF液固定的冷冻切片,组织结构较清晰,核质对比度一般,核轻微收缩,胶质滤泡几乎全部着色。经AFA液固定的冷冻切片,组织结构清晰,颜色鲜艳,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淡粉色,细胞形态清晰,核质对比度良好,滤泡胶质全部着色。结论 AFA液固定的甲状腺冷冻切片,固定效果好,镜下最接近石蜡切片HE染色,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固定液 AFA混合固定液 冷冻切片 HE染色 固定效果 切片质量
下载PDF
伴有极向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秦晓英 刘琛 +5 位作者 游立圣 陈灵锋 罗敏 陈小岩 陈新 晋龙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92-494,498,共4页
伴有极向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papillary renal neoplasm with reverse polarity,PRNRP)是近年新定义的肿瘤,较为罕见,且形态特殊,易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PRNRP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1.... 伴有极向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papillary renal neoplasm with reverse polarity,PRNRP)是近年新定义的肿瘤,较为罕见,且形态特殊,易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PRNRP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2010-01—2021-12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确诊的乳头状肾肿瘤病例共10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立医院 临床医学院 肿瘤病例 临床病理特点 肾肿瘤 乳头状 福建医科大学 病理科
下载PDF
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1例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海建 谢飞来 +2 位作者 李柏成 郑松龄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of the breast,DFSP-B)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DFSP-B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行HE、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 目的探讨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of the breast,DFSP-B)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DFSP-B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行HE、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DFSP-B患者男性6例,女性15例,年龄22~75岁(平均39.76岁,中位年龄36岁)。肿瘤最大径1~15 cm(平均4.7 cm,中位3 cm)。镜下瘤细胞呈席纹状、漩涡状及束状排列,核分裂象2~15个/10 HPF,侵犯脂肪及乳腺组织,符合DFSP-B;其中经典型DFSP-B 15例,经典型伴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giant cell fibroblastoma,GCF)1例,黏液型2例,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fibrosarcomatous-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FS-DFSP)2例,FS-DFSP伴黏液型1例。免疫表型:CD34(21/21)、H3K27Me3(21/21)、β-catenin(21/21,胞膜)和WT-1(4/8,胞质)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5%~50%。FISH检测DFSP-B中PDGFB基因分离阳性(7/8);3例FS-DFSP中PDGFB基因分离阳性(1/1),COL1A1-PDGFB融合阳性(1/1)。2例行NGS检测,其中1例FS-DFSP检测到CDKN2A基因(p.L16fs)突变及MSH6基因(p.F1088fs)突变;1例经典型伴GCF型检测到MLH1基因(p.R487)突变及TP53基因p.R273H体系突变。结论DFSP-B诊断需结合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PDGFB基因检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可行放疗及靶向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PDGFB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32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海建 陈小岩 +1 位作者 郑松龄 钟定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uterine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UIMT)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UIM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2例患者年龄35~71岁... 目的探讨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uterine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UIMT)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UIM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2例患者年龄35~71岁(平均45.69岁;中位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1.8~15.5 cm(平均8.36 cm;中位7 cm)。镜检:均为梭形细胞肿瘤,细胞密度不等,细胞核长梭形,大部分类似于平滑肌细胞核,胞质嗜酸性,核分裂象1~4个/10 HPF;多数轻度异型,4例局部细胞中度异型;1例见坏死,细胞中度-重度异型,细胞呈上皮样,可见核分裂象,符合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免疫表型:瘤细胞SMA、H-Caldesmon、Calponin、desmin、ALKp80、ALK(D5F3)及p16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15%。FISH检测示32例均见ALK基因分离信号;2例外院会诊病例行NGS检测,发现ALK-TIMP3及ALK-TPM3融合基因。结论UIMT属于中间型软组织肿瘤,确诊需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ALK基因检测。治疗方法有肿物切除、全子宫切除等,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检测
下载PDF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5
作者 黄海建 张佳怡 +1 位作者 陈小岩 郑松龄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4-846,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22年5月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结果例1,...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22年5月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结果例1,女,62岁;例2,女,55岁。2例表现为梭形细胞肿瘤,细胞中至重度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可见地图样坏死,2例部分区域见小圆细胞及骨肉瘤成分,例2见软骨肉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表达bcl-2、CD34、Pan-TRK及STAT6,CD99细胞质弱阳性,SATB2骨母细胞阳性,SOX9及S-100蛋白软骨阳性。基因检测:例1经二代测序检测见NAB2-STAT6融合基因及TP53基因体系突变;例2检测到STAT6基因重排及TERT启动子突变。结论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罕见,容易误诊,需结合临床影像、病理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立医院 STAT6 软骨肉瘤 瘤细胞 小圆细胞 临床影像 异源性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双肺多发结节伴晕征一例
16
作者 黄丽萍 姚秀娟 +4 位作者 林明 薛鸿 吴建满 林瀛 谢宝松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92-597,共6页
病历摘要患者女,70岁,以“反复咳嗽、咳痰4个月”为主诉于2021年12月16日入院。入院前4个月无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白黏痰,无发热,无咯血,无胸闷、气促。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部增强CT示:双肺多发结节状及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 病历摘要患者女,70岁,以“反复咳嗽、咳痰4个月”为主诉于2021年12月16日入院。入院前4个月无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白黏痰,无发热,无咯血,无胸闷、气促。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部增强CT示:双肺多发结节状及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以左肺下叶为甚,增强扫描左下叶病灶及双肺结节见轻度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咳嗽 左肺下叶 左下叶 咳痰 咯血 入院前 双肺多发结节 晕征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抗酸染色阳性对照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昕 王晨 +2 位作者 陈琦 胡辛兰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18,共2页
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传染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常规病理确诊结核病,除了观察其特征性肉芽肿性病理改变外,还需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病理科常规开展齐-尼抗酸染色寻找病原菌,由于其... 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传染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常规病理确诊结核病,除了观察其特征性肉芽肿性病理改变外,还需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病理科常规开展齐-尼抗酸染色寻找病原菌,由于其染色阳性率低,为确保质量控制,必须建立阳性对照,以确保染色结果的可靠性,然而高质量的阳性对照组织不易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
下载PDF
原发性肺NUT癌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8
作者 庄小鹏 黄海建 +3 位作者 陈新 郑松龄 李柏成 孙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4-124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NUT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5例、福州市台江医院1例、山东省滨洲市人民医院1例,共计7例原发性肺NUT癌,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断裂-分离探针检...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NUT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5例、福州市台江医院1例、山东省滨洲市人民医院1例,共计7例原发性肺NUT癌,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断裂-分离探针检测NUT重排,随访治疗及预后,并系统性复习文献。结果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2~73岁,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胸闷等为主。镜下表现以小圆细胞为主,排列呈实性、巢状、片状、簇状,细胞质较少、嗜酸性,核分裂象易见,伴坏死,4例(4/7)见骤然角化区;免疫组织化学弥漫表达NUT(7/7)、细胞角蛋白(CK)7(4/4)、CK5/6(5/6)、p40(6/7);Ki-67阳性指数为30%~80%。FISH断裂-分离探针检测到NUT基因分离(7/7)。结论原发性肺NUT癌罕见,高度恶性,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必要时分子检测辅助诊断;病理医师应提高认识,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鉴别 基因重排 NUT癌
原文传递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樟英 出树强 +2 位作者 吴义娟 晋龙 黄种心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9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CPRCC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CPRCC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发病年龄49岁。6例发生于左肾,2例发生于右肾,其中6例经体检发现。肿瘤大体界限清楚,镜下由管状、乳头状、腺泡状及囊状结构组成,肿瘤细胞胞质透明,细胞核大小较一致,部分细胞核远离基底膜而位于腔缘。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PAX-8、CK7、Vimentin、CyclinD1、CA9;CA9呈杯口状阳性模式。Ki-67介于2%~10%;其中6例表达CK(H),5例表达GATA3,4例弱表达CD10,2例弱表达AMACR;CD117、TFE-3均阴性。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CCPRCC是一种肾脏惰性上皮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与其他肾细胞癌鉴别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大铬 黄海建 吴春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膀胱LELC进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肿瘤最大径4.5~6 cm。镜下2例形态学表现相似,主要由大... 目的探讨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膀胱LELC进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肿瘤最大径4.5~6 cm。镜下2例形态学表现相似,主要由大量合包体样细胞和背景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瘤细胞呈巢状、片状、结节样排列,细胞异型明显,核圆形、卵圆形,呈空泡状,胞质丰富,略呈嗜酸性,可见明显小红核仁,可见核分裂象,间质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部分区域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较密集,炎症细胞稀少,浸润性生长,侵及膀胱肌层或浆膜层。免疫表型:例1肿瘤细胞CK、p53均阳性,CK7、EBER、MLH1、MSH-6、MSH2、PMS2均阴性。例2肿瘤细胞CK、CK(H)、p63均阳性,CK20、EBER、MLH1、MSH-6、MSH2、PMS2均阴性。结论膀胱LELC是一种罕见的膀胱变异性尿路上皮癌,治疗以手术切除和化疗为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淋巴上皮瘤样癌 EB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