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656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林丽容 关瑞锦 +2 位作者 吴志勇 卢荔红 蒋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因AMI于我院行急诊PCI诊治的6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入选患者从发病相关因素、冠脉病变、开通血管时间等方... 目的:分析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因AMI于我院行急诊PCI诊治的6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入选患者从发病相关因素、冠脉病变、开通血管时间等方面比较AMI的近期预后情况(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显著小于女性(P〈0.05)。冬春季AMI发病率显著高于夏秋季(χ2=6.244,P=0.012)。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患者被分为相应的疾病组和正常组,仅糖尿病组的心源性休克(37.78%比29.62%)和心律失常发生率(47.78%比38.24%)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血脂异常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血脂正常组(0.73%比3.69%),P〈0.05或〈0.01,其余发生率在正常组和疾病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不同冠脉病变组间比较,RCA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前降支(LAD)组、LCX组和多支病变组(56.36%比31.55%,37.50%,34.38%),左主干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LAD组、RCA组和LCX组(25.00%比1.79%,0.91%,0%),P〈0.05或〈0.01。不同血管开通时间组间比较,10~12h组心衰发生率显著高于0~3h组、4~6h组和7~9h组(79.46%比61.70%,66.81%,64.78%),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0~3h组、4~6h组和7~9h组(32.14%比55.32%,43.81%,44.65%),心源性休克发生率(35.27%比21.28%)显著高于0~3h组(P〈0.05或〈0.01)。结论:发病年龄、季节、糖尿病、冠脉病变、开通血管时间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休克 心源性 心律失常 心性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36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蒋辉 吴志勇 +1 位作者 卢荔红 郭延松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50-553,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PI-VSR)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36例确诊为PI-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院内死亡情况,患者被分为院内存活组(14例)和院内死亡组...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PI-VSR)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36例确诊为PI-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院内死亡情况,患者被分为院内存活组(14例)和院内死亡组(2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VSR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PI-VSR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10例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8例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穿孔并行支架植入术,2例行外科室间隔修补术。PI-VSR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61.1%(22/36)。与院内存活组比较,院内死亡组年龄[55 (46,64)岁比67 (52,82)岁]、糖尿病(21.4%比59.1%)和肾功能不全比例(42.9%比90.9%)显著增大,LVEF [41 (20,48)%比31 (20,38)%]和手术治疗比例(57.1%比9.1%)显著减小,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手术治疗是PI-VSR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19、0.001,P=0.032、0.023)。结论:PI-VSR为罕见的致命性心梗并发症,保守治疗效果差,经皮导管封堵介入治疗PI-VSR是可选择的过渡性或替代外科手术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预后
下载PDF
强化心力衰竭易损期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娜 黄秀芳 +1 位作者 孙洁 徐雪路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1期2621-2624,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心力衰竭易损期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5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给予电话随访,对试验组患者强化心衰易损期随访,对照组按常规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 目的探讨强化心力衰竭易损期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5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给予电话随访,对试验组患者强化心衰易损期随访,对照组按常规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12个月时的再入院和死亡率,采用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SCHFI)量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价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2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出院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再入院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再入院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并且SCHFI量表的自我护理维持维度、自我护理管理维度得分均高于出院时和对照组(均P<0.05);出院12个月时,两组患者MLHFQ得分高于出院时,但试验组患者MLHFQ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强化心力衰竭易损期随访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和死亡率,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随访 心力衰竭易损期 预后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SYNTAX评分中分区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的选择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威 傅明炜 郭延松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SYNTAX评分中分区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的选择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SYNTAX评分中分区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组64例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 目的探讨SYNTAX评分中分区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的选择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SYNTAX评分中分区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组64例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分析MAC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与CABG组比较,PCI组术前左主干病变率、SYNTAX评分及术后完全血运重建率均更低,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更高,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更少(均P <0. 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主干病变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高危均为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对于SYNTAX评分为中分区的冠心病患者,可根据SYNTAX评分、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以及左主干病变发生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合并左主干病变及GRACE评分高危均为行PCI或CABG治疗后12个月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SYNTAX评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
下载PDF
SYNTAX评分中分区冠心病患者行不同再血管化治疗后的5年随访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傅明炜 王热华 +1 位作者 郭延松 陈威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2918-2921,2938,共5页
目的比较SYNTAX评分中分区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不同再血管化治疗后的5年随访结果。方法选取120例SYNTAX评分中分区(23~32分)的冠心病患者,根据血管重建方法分为PCI组64例和CABG组56例。以... 目的比较SYNTAX评分中分区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不同再血管化治疗后的5年随访结果。方法选取120例SYNTAX评分中分区(23~32分)的冠心病患者,根据血管重建方法分为PCI组64例和CABG组56例。以手术结束为观察起点,随访5年,观察主要终点[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次要终点(全因死亡、卒中、非致死性心梗、再次血运重建及前三者组成的次要复合终点)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5年时,PCI组、CABG组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9.1%、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CABG组的全因死亡(分别为10.9%、8.9%)、卒中(分别为3.1%、7.1%)、非致死性心梗(分别为10.9%、5.4%)、再次血运重建(分别为14.1%、7.1%)、次要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5.0%、2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YNTAX评分中分区冠心病患者行PCI或CABG术后5年时的MACCE(全因死亡、卒中、非致死性心梗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SYNTAX评分 中分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5年随访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主要终点 次要终点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慧榕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确诊的89例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两组:A组(51例,常规治疗+缬沙坦)和B组(38...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确诊的89例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两组:A组(51例,常规治疗+缬沙坦)和B组(38例,常规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各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体质量减低量和住院时间方面也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降低(P<0.05),左心射血分数(LVEF)均增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且B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LVEF水平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射血分数减低心衰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环肺静脉疤痕形成情况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林 林建华 +6 位作者 吴梅琼 林亚洲 杨志平 陈建泉 苏家威 黄琦磊 张建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95-1000,共6页
目的:用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LGE-cMRI)检查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环肺静脉疤痕形成情况,探讨环肺静脉及各肺静脉疤痕占比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并比较冷冻球囊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的术后效果。方法:纳入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201... 目的:用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LGE-cMRI)检查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环肺静脉疤痕形成情况,探讨环肺静脉及各肺静脉疤痕占比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并比较冷冻球囊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的术后效果。方法:纳入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2014-07至2016-12期间住院并接受导管消融术的5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27例行射频消融术,29例行冷冻球囊消融术。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接受LGE-cMRI检查。术后6个月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方式(患者主诉、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进行监测,如心电图记录到房颤、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且持续时间≥30 s,视为复发。结果:13例(23.21%)患者复发。LGE-cMRI检查显示,复发患者中环肺静脉疤痕占比低于未复发患者[(63.23±5.86)%vs (79.95±7.47)%,P<0.001]。所有患者中各肺静脉疤痕占比比较,右下肺静脉[(66.13±13.44)%]明显低于其他三支肺静脉[左上肺静脉(76.80±11.60)%,左下肺静脉(78.90±10.64)%,右上肺静脉(83.35±9.44)%],左上肺静脉的疤痕占比明显低于右上肺静脉,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患者四支肺静脉疤痕占比均低于未复发患者,其中以左上肺静脉[(61.19±4.89)%vs (81.52±8.43)%]及右下肺静脉[(52.47±7.62)%vs(70.26±12.03)%]差异最为显著(P均<0.001)。冷冻球囊消融术后患者与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复发率、环肺静脉疤痕占比、复发患者中环肺静脉疤痕占比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的环肺静脉疤痕占比越低,术后复发率越高。各肺静脉中,右下肺静脉与左上肺静脉疤痕占比较低。冷冻球囊消融和射频消融术后环肺静脉疤痕占比相当,提示两种术式的肺静脉电隔离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钆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 复发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肌活性的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翠晴 叶振盛 +4 位作者 郭薇 林美福 陈彩龙 陈雪梅 卢荔红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检测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ICM患者,均在行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前1周内完成PET/CT、常规超声心动图和2D-STI检查。将左室分为16个心肌节段,根据PET...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检测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ICM患者,均在行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前1周内完成PET/CT、常规超声心动图和2D-STI检查。将左室分为16个心肌节段,根据PET/CT显像结果对心肌节段进行0~3分的评分,并对不同评分下各心肌节段峰值径向应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共480个心肌节段,PET/CT心肌代谢显像见灌注正常的节段85个(评分0分);310个节段出现灌注-代谢不匹配,提示有存活心肌(评分1~2分);85个节段出现灌注-代谢匹配,提示为非存活心肌(评分3分)。2D-STI分析表明,有存活心肌的节段与无存活心肌的节段其峰值径向应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D-STI可以敏感地定量评估心肌的运动变化,较好地预测心肌活性,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成像 缺血性心肌病 存活心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福建省冠状动脉定量血流分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良龙 罗育坤 +19 位作者 范林 蔡炜 郭延松 吴志勇 陈威 柴大军 苏津自 王焱 谢强 熊尚全 张彦 陈金灶 王耀国 许朝祥 黄小洪 罗顺祥 郑元琦 林施峰 陈平 林清飞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283-290,共8页
我国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呈快速上升趋势,由此带来的社会和医疗负担日益严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引导的血运重建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越来越... 我国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呈快速上升趋势,由此带来的社会和医疗负担日益严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引导的血运重建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1-2]表明,只有解除由冠脉狭窄导致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心肌缺血,患者才能从PCI的血运重建中获得远期收益。鉴于使用压力导丝测量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技术临床应用不足,计算冠脉生理学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测定是一种基于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计算FFR技术,可在导管室中实时评估冠脉病变导致有生理学意义的心肌缺血及其严重程度。为了更好地规范QFR的临床应用,让该技术尽快在各类医疗机构中普及使用,特制订福建省冠脉QFR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临床证据 血运重建 医疗负担 冠脉狭窄 导管室 冠状动脉 生理学意义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尤葆茹 张建成 +6 位作者 连亮华 彭一鸣 杨志平 陈建泉 吴梅琼 林亚洲 陈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6-533,共8页
目的:对接受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CRT反应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02-2018-02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CRT-P/D治疗的72例患者,随访13.5个月(3~66个月),根据术后心脏彩超指标将CRT应答分为无反应、有反应和... 目的:对接受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CRT反应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02-2018-02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CRT-P/D治疗的72例患者,随访13.5个月(3~66个月),根据术后心脏彩超指标将CRT应答分为无反应、有反应和超反应组,观察3组在临床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72例患者中,无反应组22例,有反应组19例,超反应组31例。超反应组中女性(48.4%)、QRS≥150 ms患者(67.7%)比例较高;有反应组中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患者(89.5%)比例较高;无反应组中则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54.5%)、室性心律失常(63.6%)者较多(P<0.05)。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在3个组中的分布虽无统计学意义(P=0.062),但在超反应组中占比高达61.3%。女性、QRS≥150 ms及左室舒张末容积为CRT超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生存分析提示,QRS≥150 ms、CRT超反应及轻中度肾功能不全为预测远期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女性、QRS≥150 ms可作为CRT超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而NICM、LBBB可能与CRT有应答有关,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及室性心律失常与CRT无反应有关,QRS≥150 ms、CRT超反应者及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存获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再同步化治疗 反应 QRS≥150 ms 女性 预后
原文传递
应用小直径旋磨头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志勇 关瑞锦 +8 位作者 陈诗泉 蒋辉 林锋 郭延松 陈斌 卢荔红 陈海峰 陈威 陈明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直径旋磨头行冠状动脉(冠脉)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冠脉重度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4月收治12例冠脉重度钙化病变患者,行冠脉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分析冠脉斑块... 目的探讨应用小直径旋磨头行冠状动脉(冠脉)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冠脉重度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4月收治12例冠脉重度钙化病变患者,行冠脉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分析冠脉斑块旋磨特征、血管造影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随访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12例患者16处病变均成功行冠脉斑块旋磨术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均为C型严重钙化病变,旋磨术后冠脉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2.7%±7.6%降到术后的35.2%±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22枚药物洗脱支架。血管造影成功率为100%(16/16)。使用的旋磨头直径与血管直径比值为0.50±0.02,其中93.8%(15/16)病变旋磨头直径≤1.50 mm。手术成功率为91.7%(11/12)。术中1例(8.3%)出现慢血流、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中未发生急性血管闭塞、冠脉穿孔、夹层、死亡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病例。所有患者随访(7.1±2.5)个月,无再发心绞痛,未见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应用小直径旋磨头行冠脉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冠脉严重钙化病变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钙质沉着症 旋磨术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氯通道ClC-1、ClC-2在人心房肌的表达及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家斌 许春萱 +2 位作者 张建成 邓玉莲 陈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目的研究氯通道ClC-1和ClC-2基因在人心房组织的表达及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将7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患者分为三组,窦性心律(SR)组31例,阵发性房颤(PAF)组7例,慢性房颤(CAF)组33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 目的研究氯通道ClC-1和ClC-2基因在人心房组织的表达及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将7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患者分为三组,窦性心律(SR)组31例,阵发性房颤(PAF)组7例,慢性房颤(CAF)组33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房组织ClC-1和ClC-2的mR-NA相对含量。结果①ClC-1、ClC-2基因在人心房组织有表达。②与SR组比较,PAF组ClC-1的mRNA表达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1.05±0.22vs1.01±0.13,P>0.05),CAF组的表达明显增加(1.25±0.18vs1.01±0.13,P<0.001),CAF组较PAF组亦明显增加(P<0.01)。ClC-1的mRNA表达水平与左房内径、AF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44,P=0.003)(r=0.405,P<0.001)]。③与SR组比较,PAF组ClC-2的mRNA表达无增加(1.03±0.14vs1.04±0.15,P>0.05),CAF组的表达明显增加(1.26±0.13vs1.04±0.15,P<0.001),CAF组较PAF组亦明显增加(P<0.01)。ClC-2的mRNA表达与左房内径、AF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441,P<0.001)(r=0.331,P=0.005)]。结论AF患者ClC-1、ClC-2的mRNA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是心房肌电重构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氯通道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二代冷冻球囊治疗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13
作者 吴梅琼 林亚洲 +5 位作者 陈林 彭一鸣 张建成 杨志平 陈建泉 连亮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二代冷冻球囊导管治疗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二代球囊冷冻消融手术的1027例房颤患者,回顾性分析两组基线资料、术中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 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二代冷冻球囊导管治疗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二代球囊冷冻消融手术的1027例房颤患者,回顾性分析两组基线资料、术中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两组房颤患者无房扑/房颤发生的概率。结果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在合并糖尿病、冠心病、BMI、年龄、左房大小、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相似(3.3%vs.3.0%,P=1),两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82.0%vs.81.2%;74.9%vs.72.9%;66.3%vs.72.9%。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0.75,1.4,P=0.23)。结论二代冷冻球囊肺静脉电隔离PVI治疗房颤合并高血压与治疗非高血压一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冷冻球囊 高血压 长期结果 肺静脉电隔离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与射血分数非减低型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开阳 陈汉川 +6 位作者 何晨 陈希男 王孙蓥 严晗 何浩铭 徐家豪 郭延松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19年第1期45-48,共4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当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β受体阻滞剂作为目前常应用于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药物,在射血分数非减低型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尚有争议.近年来研究表明,对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β受体阻滞剂的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是当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β受体阻滞剂作为目前常应用于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药物,在射血分数非减低型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尚有争议.近年来研究表明,对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β受体阻滞剂的预后作用可能与患者心率、β受体阻滞剂使用剂量、使用时间等因素相关.而在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中,则需要更多地考虑其病因,缺血性病因的患者可能更易获益于β受体阻滞剂.本文将针对β受体阻滞剂与射血分数非减低型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原文传递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志勇 关瑞锦 +6 位作者 蒋辉 卢荔红 陈斌 陈海峰 陈明光 浦晓东 陈威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5期-,共6页
目的 评价经导管置人国产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78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术后48 ~72 h、随访1... 目的 评价经导管置人国产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78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术后48 ~72 h、随访1~12个月封堵情况与肺动脉压、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合并畸形者同期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278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缺损最大直径为5.5 ~41.0 mm,平均(21.5 ±6.7) mm;植入国产封堵器278个,封堵器直径6.0~48.0 mm,平均(26.3±7.2) mm;包括细腰型4例,带孔封堵器6例,双封堵器12例.其技术成功率95.7% (266/278),其手术成功率95.3%(265/278).术中心导管监测肺动脑收缩压从封堵前(37.7±8.6) mmHg降至封堵术后即刻(31.5±5.8) mmHg(t=4.403,P<0.001).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约2.5%(7/278),包括封堵器脱载1例,封堵器释放后移位2例,术后封堵器脱落1例,封堵器血栓形成1例,少量心包积液1例,死亡1例.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4.0%(11/278),包括一过性下壁导联ST段抬高5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4例,右股动静脉瘘1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少量至中量残余分流:术后即刻22例,术后48~72 h 10例,随访1~12个月7例.术前、术后48~72 h,随访1~ 12个月,肺动脉压与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41.5 ±16.3)、(36.4±11.2)、(29.5±9.3)mmHg与(37.3 ±8.7)、(34.1±6.8)、(30.3 ±7.2) mm,术后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F值分别为30.387、28.223,P均<0.001).随访1~12个月,所有封堵成功患者均未发现新的心律失常、血栓栓塞、溶血、房室瓣功能障碍、封堵器移位和脱落.结论 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ASD有效可行,近期疗效安全可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大多数继发孔型ASD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国产封堵器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肌桥的功能学评估进展
16
作者 陈威 陈龙 +3 位作者 方明程 黄明方 黄舒洁 郭延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769-775,共7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肌桥(MB)的认知不断加深,研究发现,MB可能与劳力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不良事件有关,但是单从形态学不足以评估MB所致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随着血流储备分数(FFR)及定量血流分数(QFR)等功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肌桥(MB)的认知不断加深,研究发现,MB可能与劳力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不良事件有关,但是单从形态学不足以评估MB所致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随着血流储备分数(FFR)及定量血流分数(QFR)等功能学评估技术的问世与普及,对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心肌缺血的评估愈发精准化。既往研究尝试使用功能学评估技术对MB与心肌缺血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本文就不同功能学技术评估MB所致心肌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功能学 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瞬时无波形比值
下载PDF
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志勇 关瑞锦 +7 位作者 蒋辉 陈斌 卢荔红 陈海峰 陈明光 浦晓东 陈威 陈新敬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mp-latzer法对182例PDA患者经不同介入途径分别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术中术后测肺动脉压力,以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24~48h封堵结果、左心...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mp-latzer法对182例PDA患者经不同介入途径分别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术中术后测肺动脉压力,以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24~48h封堵结果、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随访1~12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者同时进行介入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封堵成功178例(97.8%),其中经常规途径封堵143例(80.3%),经建立动静轨道途经封堵22例(12.4%),经单静脉途径封堵13例(7.3%)。术中封堵术15min后残余少量分流4例,微量分流12例。与术前比较,所有封堵成功患者术后平均肺动脉压明显降低[mPAP,(32.3±15.7)mmHg比(21.1±9.9)mmHg,P<0.05]。术后24~48h复查心脏彩超示1例存在微量分流,LVEDd明显减小[(50.8±8.9)mm比(47.2±7.1)mm,P<0.05]。随访1~12(4.2±1.5)月无残余分流、死亡病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导管插入术 封堵器
下载PDF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同期介入治疗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志勇 关瑞锦 +6 位作者 蒋辉 卢荔红 陈斌 陈海峰 陈明光 浦晓东 陈威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13年9月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共17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复合畸形为室间隔缺损(VSD)并发房间隔缺损(ASD)7例,ASD并发动脉导管未...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13年9月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共17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复合畸形为室间隔缺损(VSD)并发房间隔缺损(ASD)7例,ASD并发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ASD并发肺动脉瓣狭窄(PS)2例,VSD并发PDA 5例.介入治疗的顺序依次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VSD封堵术、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48 h,1~6个月随访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结果 17例复合畸形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5.9% (1/17),1例VSD并ASD术后发生残余分流伴溶血经治疗后停止,余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操作规范,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同期介入治疗安全可行、有效,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导管插入术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研究现状及展望
19
作者 李秀凤 郭延松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18年第4期246-249,共4页
心力衰竭(心衰)是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以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边缘地带的心衰,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 心力衰竭(心衰)是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以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边缘地带的心衰,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界值为41%~49%[2].2016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首次提出射血分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dle-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的概念.引入这一概念旨在对其基本特征、病理生理学和治疗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究.以下主要从HFmrEF的定义、临床特点、生物标志物、治疗、预后等做一阐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射血 心衰 心脏病 美国 临床 分数
原文传递
介入封堵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疗效观察
20
作者 蒋辉 吴志勇 +2 位作者 卢荔红 陈斌 郭延松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PI-VSR)的临床特征,评价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I-VSR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介入封堵治疗手术前后临床情况的改善程度,并观察随访6和12月的心功能水平。结果 10例患者中,成功...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PI-VSR)的临床特征,评价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I-VSR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介入封堵治疗手术前后临床情况的改善程度,并观察随访6和12月的心功能水平。结果 10例患者中,成功完成介入封堵6例。随访期间,存活5例,1例于封堵术后12月,因反复心力衰竭死亡;3例于住院期间因严重心力衰竭、顽固心律失常、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未干预,12月后死于心力衰竭。成功介入封堵的6例患者,治疗距穿孔时间为(20.5±5.3)d(12~23 d),患者术前、术后平均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评分分别为(3.43±0.55)及(2.58±0.62),平均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0.0±5.3)%及(45.0±7.6)%,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封堵治疗后6及12月的心功能——6 min步行实验(6MWT)分别为(368±55)及(403±58)m,有逐渐改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PI-VSR安全可行,有改善患者心功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心肌梗死 室间隔 室间隔破裂 介入封堵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