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弥漫性少见病之MDCT征象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淑香 陈晓芳 +1 位作者 杜瑞宾 张惠娟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总结累及大网膜的腹膜弥漫性少见病的MDCT特征,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腹膜弥漫性少见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中,腹膜间皮瘤2例,Burkkit淋巴瘤2例,结核性腹膜炎6例;男... 目的总结累及大网膜的腹膜弥漫性少见病的MDCT特征,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腹膜弥漫性少见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中,腹膜间皮瘤2例,Burkkit淋巴瘤2例,结核性腹膜炎6例;男8例,女2例,年龄5~76岁,平均年龄42.7岁。影像表现为:(1)弥漫型腹膜间皮瘤:大网膜、肠系膜间隙浑浊且广泛不均匀增厚、呈“丝瓜瓢状”“污秽征”,增强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沿着腹膜不均匀浸润呈“塑形征”,并可累及腹腔组织器官的腹膜面,但肠系膜血管间隙及与之相连的腹膜后大血管间隙区、腹膜后器官无受累呈“回避征”,腹腔积液少-中量,沿肝、脾、胃周及结肠旁沟、结肠下间隙分布,较少有淋巴结肿大。(2)累及腹膜的弥漫性淋巴瘤具有“蒸馒头征”“血管漂浮征”及胃肠道病变的动脉瘤样扩张等特征性,常并腹腔脏器浸润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但密度均匀、很少坏死。(3)结核性腹膜炎腹膜增厚较均匀,临近肠管可轻度增厚,易粘连甚至出现肠梗阻,腹腔积液较多且包裹呈“铠甲样”聚积于腹腔前外侧,肠管受压向内后聚集;多继发于肺部结核。结论弥漫型腹膜间皮瘤、淋巴瘤、结核性腹膜炎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认识上述特征能提高诊断准确性,但部分重叠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影像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间皮瘤 淋巴瘤 结核性腹膜炎 CT
下载PDF
CE-MDCT征象、临床特征对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淑香 陈晓芳 杜瑞宾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55-1760,共6页
目的评估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CE-MDCT)征象、临床特征对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术前全腹部增强CT征象及临床、病理资料共336例(男237例,女99例),以手术、活检或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查为金标准分为腹膜... 目的评估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CE-MDCT)征象、临床特征对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术前全腹部增强CT征象及临床、病理资料共336例(男237例,女99例),以手术、活检或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查为金标准分为腹膜转移组(102例)与无腹膜转移组(234例)。构建临床特征、CT征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对比其预测腹膜转移的效能。结果 (1)CE-MDCT征象模型:最终纳入模型的因素有胃癌原发灶最大径、病变静脉期强化程度、浆膜、腹膜及腹腔积液情况,其回归系数B分别为1.644、0.016、1.927、3.116、2.903,提示胃癌原发灶越大、病变强化程度越明显、有浆膜不光整、腹膜密度异常及腹腔积液的患者发生腹膜转移的可能性增加,相应的OR值分别为5.175、1.016、6.867、22.561、18.226;上述CT征象联合预测腹膜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敏感性为87.3%,特异性为90.2%。而两组的胃壁增厚层度及淋巴结肿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特征模型:最终纳入模型的因素为性别、CA125、CEA、CA724,CA125、CA724升高患者腹膜转移发生概率增加,OR值分别为13.998和7.88,而性别(男vs女)、CEA(+vs-)回归系数B为负值,OR值分别为0.531、0.174。临床特征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654,敏感性为43.1%,特异性为77.4%。结论 CE-MDCT征象模型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效能较临床模型好,其准确性及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临床特征模型,特别是腹膜受累和腹腔积液是腹膜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若能运用此模型对胃癌患者进行初步术前筛查,或可避免不必要或不适时的手术,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腹膜转移 临床特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