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水平切缘阳性高危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家垚 林峥嵘 +6 位作者 许炎钦 陈洋洋 郑晓玲 邓万银 钟世顺 郑金辉 梁玮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8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标本水平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及其残留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的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收集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食管ESD标本... 目的探讨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标本水平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及其残留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的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收集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食管ESD标本水平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并通过术后随访,比较水平切缘阳性与阴性患者的ESD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情况。结果最终纳入患者186例病灶194处,水平切缘阳性组37处,水平切缘阴性组157处。水平切缘阳性组中,水平切缘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累及病灶25处、水平切缘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累及病灶10处、水平切缘为癌累及病灶2处,水平切缘阴性组157处病灶。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食管ESD术后病理标本水平切缘阳性与ESD术中标记前是否碘染、术后标本面积具有相关性(P<0.05)。186例患者随访过程中,最终156例患者164处病灶纳入水平切缘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残留复发率随访分析。其中,水平切缘阳性组内镜随访30处,残留复发4处(残留复发率13.3%),水平切缘阴性组内镜随访134处,7处残留复发(残留复发率5.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ESD术中病灶标记前无碘染及大面积病灶的病理标本,水平切缘阳性发生率增加。对于食管ESD术后单纯水平切缘阳性、切缘阳性性质为癌前病变者,可先内镜下密切随访,暂不追加二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切缘阳性 随访
下载PDF
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在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钟世顺 梁玮 +6 位作者 陈晓琼 陈洋洋 陈樑 郑晓玲 郑金辉 邓万银 郭仙斌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用于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5名拟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102例和对照组(复方聚乙二醇)103例。观察两组肠道清洁效果及不良反... 目的观察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用于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5名拟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102例和对照组(复方聚乙二醇)103例。观察两组肠道清洁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肠道清洁效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肠道清洁度为1级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夜间睡眠几无影响,明显提高了住院患者的依从性及耐受性。结论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用于住院患者肠道准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克替醇 复方聚乙二醇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下载PDF
十二指肠间质瘤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及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远期预后比较
3
作者 姜雨婷 郑晓玲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十二指肠间质瘤(duodenal GIST)预后的相关因素及不同手术方式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00年-2019年诊断为duodenal GIST的患者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 目的探讨影响十二指肠间质瘤(duodenal GIST)预后的相关因素及不同手术方式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00年-2019年诊断为duodenal GIST的患者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73例患者,中位年龄59岁,肿瘤中位直径50 mm。65.1%的患者初诊时为局限期,共390例(82.4%)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内镜治疗46例(11.8%),外科手术344例(88.2%)。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3岁、男性、肿瘤直径>67 mm和发生远处转移,是影响duodenal GIST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接受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是CS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duodenal GIST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相似(5年CSS为84.8%和88.2%,10年CSS为80.1%和80.6%,15年CSS为71.2%和72.3%,P>0.05)。结论年龄>73岁、男性、肿瘤直径>67 mm和肿瘤出现远处转移,是影响duodenal GIS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duodenal GIST的长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R数据库 十二指肠间质瘤(duodenal GIST) 预后 危险因素 内镜治疗
下载PDF
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与随访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隐鑫 许炎钦 +3 位作者 陈洋洋 林静莹 罗绮琳 梁玮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798-805,共8页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并随访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经ESD治疗的489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内镜、临床...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并随访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经ESD治疗的489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内镜、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切缘情况分为切缘阴性组(371例)、切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组(79例)及切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或癌组(3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比不同切缘组复发风险,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阳性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489例患者中,切缘阳性率24.1%(118/489),其中HGIN或癌占33.1%(39/118)。病灶面积>10 cm2(OR=1.58,95%CI:1.13~2.08,P=0.033)、存在溃疡(OR=2.92,95%CI:1.37~4.54,P=0.012)以及1~2年ESD经验[OR=1.69(1~2年比5~6年ESD经验),95%CI:1.51~1.94,P=0.026]易导致切缘LGIN的出现;而位于胃上1/3[OR=3.64(胃上1/3比胃下1/3),95%CI:1.27~5.50,P=0.010]和黏膜下浸润(黏膜下浅层比黏膜上皮层+固有层:OR=2.37,95%CI:1.04~5.72,P=0.028;黏膜下深层比黏膜上皮层+固有层:OR=6.08,95%CI:1.31~12.75,P=0.002)是切缘HGIN或癌的高危因素。术后对337例患者中位随访26.0(22)个月,总体累积复发率5.3%(18/337),切缘阴性组复发率2.1%(5/239),LGIN组复发率8.3%(6/72),HGIN/癌组复发率26.9%(7/26),组间复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缘阳性组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基底切缘阳性(HR=5.17,95%CI:1.47~14.09,P=0.011)以及黏膜下浅层侵犯(HR=4.82,95%CI:1.38~14.77,P=0.013)。结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切缘阳性与病灶部位、面积、有溃疡、浸润深度和术者经验有关。切缘阳性者总体复发风险较阴性者高,对于黏膜下侵犯和基底切缘阳性者,需综合考虑是否补充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切缘阳性 随访
原文传递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福建海岛胃癌风险人群的应用
5
作者 胡嘉庆 谢峻伟 +4 位作者 黄晓殷 邓万银 郑金辉 叶为民 梁玮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福建海岛胃癌风险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4—6月,对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人群进行胃癌筛查,前瞻性收集了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数据。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胃癌风险分级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胃镜检... 目的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福建海岛胃癌风险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4—6月,对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人群进行胃癌筛查,前瞻性收集了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数据。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胃癌风险分级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胃镜检查,随后对疑似阳性病例进行放大内镜检查和活检。后续针对阳性人群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内镜及外科手术)。比较胃癌风险分级的各组人群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423例,检出胃癌19例(1.34%)。胃癌风险分级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88%(9/1025)、1.76%(6/341)和7.02%(4/57)。对胃癌检出率进行配对比较显示,低危组和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4,P=0.003)。低危组与中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共检出胃癌前病变87例(6.11%)。对胃癌前病变检出率进行配对比较显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检出率分别为6.24%(64/1025)、5.87%(20/341)和5.26%(3/5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筛查过程中,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有助于对福建海岛胃癌风险人群进一步风险分层,为内镜精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状态 早期诊断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新型评分系统
原文传递
内镜治疗不同大小的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陈洋洋 陈雅华 +3 位作者 许炎钦 高丽影 林静莹 梁玮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5期33-42,共10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不同大小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79例接受EMR与ESD治疗的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灶大小,分为大病灶组(n=277)和小病灶组(n=302),分...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不同大小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79例接受EMR与ESD治疗的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灶大小,分为大病灶组(n=277)和小病灶组(n=302),分析EMR及ESD治疗不同大小病灶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小病灶组中,EMR组病灶完整切除率为93.2%,治愈性切除率为89.0%,与ESD组病灶的完整切除率92.6%和治愈性切除率90.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与ESD组的出血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病灶组中,EMR组病灶完整切除率为84.2%,治愈性切除率为84.2%,与ESD组病灶的完整切除率87.9%和治愈性切除率8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与ESD组的出血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上段(OR=5.098,95%CI:1.614~16.105,P=0.006)是内镜治疗术后狭窄的危险因素;纵轴长度<5 cm(OR=0.164,95%CI:0.064~0.420,P=0.000)和环周≤1/2(OR=0.302,95%CI:0.124~0.734,P=0.008)是内镜治疗术后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EMR及ESD均是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病变位于食管上段、纵轴长度≥5 cm及环周>1/2是内镜治疗术后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早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消化道早期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蓝燕芬 方超英 +4 位作者 郑晓玲 邓万银 郑金辉 王超 何利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并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6月至2015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及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430例消化道早癌(449处病灶),按术后出血...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并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6月至2015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及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430例消化道早癌(449处病灶),按术后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内镜治疗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等因素与ESD术后出血的关系。结果430例消化道早癌(449处病灶)行ESD治疗,16例(3.7%)发生术后出血。按是否发生术后出血分成出血组(n=16)和未出血组(n=433)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t=0.465,P=0.642)、性别构成(χ^2=0.035,P=0.642)、是否有糖尿病(χ^2=0.647,P=0.421)、是否有冠心病(P=1.000)、病灶大小(t=1.598,P=0.111)、是否≥2个病灶(P=1.000)、病变部位(χ^2=6.183,P=0.289)、操作时间(t=1.335,P=0.201)、病理分级(χ^2=0.687,P=0.709)、病变浸润深度(χ^2=0.134,P=0.714)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是否有高血压病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3,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病是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58,95%CI:1.227~9.186,P=0.018)。结论高血压与消化道早癌ESD术后出血密切相关,伴有高血压者ESD术后出血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消化道早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后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