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0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作社的本质规定与现实检视——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农民合作社? 被引量:247
1
作者 邓衡山 王文烂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26,38,共13页
本文从原理上论证了合作社的本质规定后,运用多案例研究对现实中合作社的本质进行了检视。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合作社是为了实现潜在的规模经济而产生的。合作社要实现自己相对于公司及"公司+农户"的独特优势,就必须实行独特的... 本文从原理上论证了合作社的本质规定后,运用多案例研究对现实中合作社的本质进行了检视。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合作社是为了实现潜在的规模经济而产生的。合作社要实现自己相对于公司及"公司+农户"的独特优势,就必须实行独特的组织方式,这一组织方式就是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所有者与惠顾者同一"。现实中,中国绝大部分合作社都不具备合作社的本质规定,其本质仍旧是公司或"公司+农户"等其他类型的组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农户间的异质性和现行的政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本质规定 异质性
原文传递
资源禀赋约束、要素替代与诱致性技术变迁——以中国粮食生产的机械化为例 被引量:244
2
作者 郑旭媛 徐志刚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66,共22页
本研究阐释了资源禀赋约束条件决定的要素替代难度对农户要素替代的影响机制,利用全国分省1993—2010年的面板数据、耕地坡度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促使农户利用机械替代劳动,但地形条件会对这一过程... 本研究阐释了资源禀赋约束条件决定的要素替代难度对农户要素替代的影响机制,利用全国分省1993—2010年的面板数据、耕地坡度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促使农户利用机械替代劳动,但地形条件会对这一过程的实现形成显著影响。平原地区耕地坡度低、机械易于替代劳动是其机械化进程快于丘陵山区的重要原因。研究丰富了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其结论对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具有重要政策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 农业机械化 要素替代难度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实现方式 被引量:122
3
作者 温铁军 杨洲 张俊娜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32,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需要制度创新。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上认识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社会化生态农业,只有把这种多功能现代农业作为目标,以集体经济为载体创新生态资源价值化实现形式,才能实...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需要制度创新。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上认识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社会化生态农业,只有把这种多功能现代农业作为目标,以集体经济为载体创新生态资源价值化实现形式,才能实现产业兴旺。要在推进"市民下乡"、深化"三变改革",培养"一懂两爱"人才、发展综合合作社、培育社会组织等方面创新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制度创新
下载PDF
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何在中国难寻?——一个框架性解释与经验事实 被引量:106
4
作者 邓衡山 徐志刚 +1 位作者 应瑞瑶 廖小静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83,96-97,共12页
自《合作社法》出台以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突飞猛进。但是,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大样本调查发现,现实中的合作社本质上多为其他生产经营模式的"组织",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凤毛麟角。本文尝试系统性地解释中国罕见真正意义... 自《合作社法》出台以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突飞猛进。但是,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大样本调查发现,现实中的合作社本质上多为其他生产经营模式的"组织",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凤毛麟角。本文尝试系统性地解释中国罕见真正意义合作社的原因。在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厘清了合作社发展适宜条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约束条件阐释了合作社在中国当前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并得出结论:在中国现阶段,由于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完善、农户经营规模小且农户间异质性强和制度建构外部支持缺失,合作社降低交易成本、获取规模经济的优势难以发挥,而组织成本高昂的劣势却更加突出,这是真正意义的合作社在中国难寻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适宜条件 适应性 异质性
原文传递
我国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众包配送模式 被引量:89
5
作者 陈耀庭 黄和亮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9,共10页
我国生鲜电商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成本高,损耗大,配送服务质量与顾客需求不匹配,严重阻碍了我国生鲜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基于生鲜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质量、顾客需求及生鲜众包模式接受度调查... 我国生鲜电商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成本高,损耗大,配送服务质量与顾客需求不匹配,严重阻碍了我国生鲜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基于生鲜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质量、顾客需求及生鲜众包模式接受度调查数据,鉴于当前政策法律环境不断改善,顾客已经对送货上门形成习惯,定制化配送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而生鲜众包配送模式在满足顾客交付需求与定制化服务需求方面优势明显,有利于优化配置社会闲置资源,形成行业轻资产模式,降低企业固定成本,且不会增加顾客购物成本,在解决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上具有可行性。此外,对于配送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个人信息泄露、冷链不冷、质量安全、配送服务标准、配送效率、顾客不接受陌生人配送等,也可采取相应措施来最大程度地保障顾客权益,如加强宣传,加强监督,签订保密协议;建立可视化物流信息查询系统,分类专门配送;与保险公司合作建立保险机制,提供人身保险服务;提高工作门槛,提供专业培训,进行身份验证,建立配送员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奖励和惩罚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电商 最后一公里 众包配送 定制化服务
下载PDF
农户禀赋约束、技术属性与农业技术选择偏向——基于不完全要素市场条件下的农户技术采用分析框架 被引量:78
6
作者 郑旭媛 王芳 应瑞瑶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122,共18页
本文在中国不完全要素市场和农民分化的背景下,将农户禀赋约束和农业技术属性(要素投入密集度与技术风险)联结到一起,构建了考虑禀赋约束的农户技术选择理论模型,并利用不同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型农户技术选择... 本文在中国不完全要素市场和农民分化的背景下,将农户禀赋约束和农业技术属性(要素投入密集度与技术风险)联结到一起,构建了考虑禀赋约束的农户技术选择理论模型,并利用不同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型农户技术选择偏向的内在决定机制以及中国农户技术选择的行为逻辑和制度性障碍。研究表明,规模户、高兼业户与低兼业户群体在不同属性技术选择上差别明显,不同类型农户的禀赋特点与不同农业技术属性存在非对称性和偏差,是不同类型农户技术选择偏向有所差异的重要原因,而不完全要素市场条件下的农户初始禀赋约束难以缓解,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技术选择 技术属性 禀赋约束
原文传递
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 被引量:76
7
作者 林清泉 郑义 余建辉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1,151,共8页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将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带来机遇与挑战。显示性比较优势、产品相似性、市场相似性和贸易互补性等指数分析显示,2000-2017年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方面,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将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带来机遇与挑战。显示性比较优势、产品相似性、市场相似性和贸易互补性等指数分析显示,2000-2017年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方面,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处于相对劣势,仅高于韩国、日本,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关系相对较弱,各类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RCEP 竞争性 互补性 相似度
原文传递
基于造林成本法的林业碳汇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6
8
作者 黄宰胜 陈钦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492,共8页
林业碳汇市场化进程缓慢,碳汇成本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借鉴Benítez固碳模型,考虑土地利用的机会成本和木制品的碳释放成本,构建了基于造林成本法的林业碳汇成本模型,并对浙江省瑞安市20年期的湿地松碳汇造林项目进行实证分析... 林业碳汇市场化进程缓慢,碳汇成本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借鉴Benítez固碳模型,考虑土地利用的机会成本和木制品的碳释放成本,构建了基于造林成本法的林业碳汇成本模型,并对浙江省瑞安市20年期的湿地松碳汇造林项目进行实证分析。文中动态分析了轮伐期、木材价格、贴现率和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对碳汇成本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轮伐期的增加,湿地松碳汇成本先下降再上升,若考虑木材收益,20年期的碳汇成本为21.86元/t,可获得碳汇收益;若不考虑木材收益,其碳汇成本则为670.33元/t,高于国际和国内市场高位碳汇价格,将不能获得收益;此外,碳汇成本还与木材价格负相关,与贴现率和劳动力价格正相关,文中还分别分析了其保本点的木材价格、贴现率和劳动力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成本法 林业碳汇 成本收益 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流通模式下农产品流通效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55
9
作者 陈耀庭 戴俊玉 管曦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4,111,共7页
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生产和销售的天宝香蕉为调查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不同流通模式中流通主体的深度访谈获得相关数据,并利用流通成本、流通费用率、利润率、生产者分得比率四个指标对四种流通模式的流通效率进行测试。研究发现,蕉... 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生产和销售的天宝香蕉为调查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不同流通模式中流通主体的深度访谈获得相关数据,并利用流通成本、流通费用率、利润率、生产者分得比率四个指标对四种流通模式的流通效率进行测试。研究发现,蕉农自销型的流通效率在流通成本、流通费用率、生产者分得比率三项指标中排名第一,而超市模式在利润率指标中排名第一,超市模式在流通过程中通过增加投资获得溢价,故难以用生产者分得比率进行测量。建议通过合作社等方式着力提高生产规模和专业化、减少流动摊点制约因素、扶持第三方物流、增加专用设备投入、改善购物环境等措施提升流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 流通模式 流通效率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3
10
作者 雷娜 郑传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7-72,共6页
文章基于我国2005-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关系强度。结果发现,在3年或更短的时期内,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从乡村振兴到新型城镇化的单向因... 文章基于我国2005-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关系强度。结果发现,在3年或更短的时期内,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从乡村振兴到新型城镇化的单向因果关系;在4年及更长的时期上,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双向因果关系。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驱动力不同。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收敛性增长的动态特征,这说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强度越来越大,协调一致性趋好;但是,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分布形态,地区差异明显;各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普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因果关系 格兰杰因果检验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与约束条件 被引量:50
11
作者 徐志刚 谭鑫 +1 位作者 郑旭媛 陆五一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43,共18页
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机制,并着重考察了耕地资源禀赋、农产品市场容量以及地形地貌引致的要素替代难易度三项约束条件对上述影响机制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提高会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及其... 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机制,并着重考察了耕地资源禀赋、农产品市场容量以及地形地貌引致的要素替代难易度三项约束条件对上述影响机制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提高会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及其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的比例同时下降,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这种负向作用在不同约束条件下会有所差异,在耕地资源比较丰裕、耕地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平原地区以及远郊地区,上述负向作用会被不同程度地弱化。因此,在中国农地流转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粮食安全问题,还需要关注农户在生产结构调整中面临的资源禀赋约束、农产品市场容量与要素替代难易度等约束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粮食生产 资源禀赋 农产品市场容量 要素替代难易度
原文传递
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评估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46
12
作者 张娟 陈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8,共8页
森林碳汇是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福建省作为重点林业大省,具有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如何评价福建省现有森林碳汇经济效益,对于推动福建省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评估福建省森林... 森林碳汇是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福建省作为重点林业大省,具有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如何评价福建省现有森林碳汇经济效益,对于推动福建省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评估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用市场价值法评估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森林碳汇潜力巨大,森林碳储量由1978年的28186.91万t增长到2018年的84500.07万t;森林碳汇量经济价值先下降后上升,2018年在92.36~150.66亿元之间,较1978年增长了两倍.福建省应不断发展森林碳汇资源,从而推动全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福建省应从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大科研投入,加大森林碳汇宣传力度和建立一套适用地方区域的森林碳汇计量体系4个方面入手,提出发展森林碳汇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扩展法 森林碳汇 市场价值法 经济价值
下载PDF
规模经济、多重激励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福建省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 经验总结 被引量:39
13
作者 黄颖 温铁军 +1 位作者 范水生 罗加铃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9-509,共11页
运用分工理论和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森林生态银行”实现生态转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在机制。分散的小规模林业经营模式存在5个问题:经营效率问题、交易成本问题、生态转型问题、流动性约束问题和产业跃迁问题。与小规模林... 运用分工理论和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森林生态银行”实现生态转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在机制。分散的小规模林业经营模式存在5个问题:经营效率问题、交易成本问题、生态转型问题、流动性约束问题和产业跃迁问题。与小规模林业经营模式相比,“森林生态银行”具备分工经济和多重激励的可能。“森林生态银行”依托分工经济破解小规模林农的经营效率问题、交易成本问题,并在内部实行多重激励,破解生态转型问题、流动性约束问题、产业跃迁问题,最终实现生态转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因此,提出完善“森林生态银行”的金融工具属性、加快生态资本深化、促进投资端项目落地、完善收益分配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银行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规模效应 分工经济 资产证券化
下载PDF
贫困地区农户的致贫原因与机理——兼论中国的精准扶贫政策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杨龙 李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40,共8页
分析贫困地区农户的致贫原因与机理是精准扶贫的基础。从自然、社会、个体三个方面梳理贫困地区农户的致贫原因和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当前精准扶贫政策的关注点以及需要完善之处。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农户的贫困状况是资源禀赋、地... 分析贫困地区农户的致贫原因与机理是精准扶贫的基础。从自然、社会、个体三个方面梳理贫困地区农户的致贫原因和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当前精准扶贫政策的关注点以及需要完善之处。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农户的贫困状况是资源禀赋、地理、生态、基础设施、制度、市场、政府、历史、文化、人力资本、农户权利和社会资本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中国的精准扶贫政策虽然强调因贫困原因而施策,但政策主要关注的是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市场、地理位置或环境、生态、社会资本、资源禀赋等方面的致贫原因。还需要在制度改革方面增加对劳动和土地要素贡献的倾斜,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政府扶贫的干预效率,增加贫困群体赋权,培养紧密型社会资本,提高精准扶贫的政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致贫原因 机理 精准扶贫
下载PDF
福建省县域乡村振兴发展绩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陈炎伟 王强 黄和亮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2-190,共9页
从乡村振兴发展的科学内涵和总要求出发,设计了县域乡村振兴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10/10-18/2"标度法对福建乡村振兴绩效指标进行了赋权,根据数据特点选择AHP法计算得分,运用统计数据对福建省县域乡村振兴绩效进行了综... 从乡村振兴发展的科学内涵和总要求出发,设计了县域乡村振兴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10/10-18/2"标度法对福建乡村振兴绩效指标进行了赋权,根据数据特点选择AHP法计算得分,运用统计数据对福建省县域乡村振兴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水平进行了聚类分析。最后对评价和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分类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绩效评价 系统聚类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37
16
作者 宁满秀 袁祥州 +1 位作者 王林萍 邓衡山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139,共10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中央在深度研判中国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基于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的交流成果,系统梳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中央在深度研判中国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基于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的交流成果,系统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与政策方向,总结了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启示与国内实践。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才能阻止乡村衰落、科学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调,针对如何通过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农业生产以提高食品安全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如何优化农业产业组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如何实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思想碰撞与讨论,为中国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衰落 城市化 城乡统筹发展
原文传递
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析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李长生 张文棋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3-52,共10页
基于农户预期收入的现值最大化模型(CCT模型)探索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利用江西省抽样调查的743农户的信贷约束及其收入状况,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信贷约束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10、1/4、5/10、3/4... 基于农户预期收入的现值最大化模型(CCT模型)探索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利用江西省抽样调查的743农户的信贷约束及其收入状况,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信贷约束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10、1/4、5/10、3/4和9/10分位点回归时,土地面积和劳动工日对农户的收入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信贷约束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影响却不一样:对1/10分位点的低收入农户、1/4分位点的较低收入农户以及9/10分位点的高收入农户,信贷约束对其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在5/10分位点及3/4分位点的回归结果显示,信贷约束对这些农户收入有负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信贷约束 收入水平 分位数回归
原文传递
产业升级、农业结构调整与县域农民收入——基于福建省58个县域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海平 周江梅 +1 位作者 林国华 陈志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28,共6页
文章基于福建省58个县(市)2007-2016年平行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升级与农业结构调整对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县域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产业升级类型选择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对农民收... 文章基于福建省58个县(市)2007-2016年平行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升级与农业结构调整对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县域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产业升级类型选择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异质性;第二,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欠发达县域其影响效果更大,但政策实施空间较小;第三,农业财政投入、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条件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都有积极影响,但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其影响效果略有不同。研究结论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县域产业升级策略选择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政策实施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农民收入 农业结构调整 固定效应
下载PDF
社会资本对林农参与碳汇经营意愿的影响分析——基于福建省欠发达山区的调查 被引量:34
19
作者 韩雅清 杜焱强 +1 位作者 苏时鹏 魏远竹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71-1382,共12页
森林碳汇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之一,林农参与碳汇经营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新一轮林改后小规模林农成为森林碳汇的主要供给主体,探讨农户碳汇经营意愿对于激励碳汇经营主体政策瞄准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Putnam的社... 森林碳汇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之一,林农参与碳汇经营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新一轮林改后小规模林农成为森林碳汇的主要供给主体,探讨农户碳汇经营意愿对于激励碳汇经营主体政策瞄准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Putnam的社会资本理论,利用福建省欠发达山区344户林农的微观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林农参与碳汇经营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林农参与碳汇经营意愿不高,仅36.63%的受访农户表示愿意参与;(2)社会资本对林农参与碳汇经营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核心变量对碳汇经营意愿的贡献大小排序依次是关系网络>人际信任>制度信任>社会规范;(3)人力资本中受教育程度、物力资本中家庭纯收入、林地总面积、林地地块数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家庭林业碳汇经营意愿。社会资本被称为"穷人的资本",尤其在欠发达山区,政府可结合林区乡土情景从其核心维度采取措施,调动林农参与碳汇经营意愿,同时考虑碳汇补偿制度中林农利益需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林业碳汇 经营意愿 欠发达山区 福建
原文传递
成员异质性、合作博弈与利益分配——一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机制安排的经济解释 被引量:35
20
作者 应瑞瑶 唐春燕 +1 位作者 邓衡山 徐志刚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9,共8页
从成员异质性的角度解释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的安排,首先运用合作博弈框架理论分析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成员参与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行为,然后基于江苏、四川和吉林三省66家有盈余分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 从成员异质性的角度解释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的安排,首先运用合作博弈框架理论分析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成员参与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行为,然后基于江苏、四川和吉林三省66家有盈余分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明显的成员异质性,合作社发起人股份比例普遍高于交易量比例;股份比例越是高于交易量比例,合作社盈余分配中按股分红的比例越大,按交易量返还的比例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盈余分配 异质性 合作博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