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肥运筹对再生季稻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鸿飞 庞晓敏 +5 位作者 张仁 张志兴 徐倩华 方长旬 李经勇 林文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07-1517,共11页
再生季水、肥管理措施是再生稻尤其是机收中低留桩再生稻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关键措施,明确再生季合理的水肥运筹对提高机收中低留桩再生稻低节位再生芽的萌发成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杂交籼稻泸优明占为材料,通过设置再生季分蘖期3个... 再生季水、肥管理措施是再生稻尤其是机收中低留桩再生稻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关键措施,明确再生季合理的水肥运筹对提高机收中低留桩再生稻低节位再生芽的萌发成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杂交籼稻泸优明占为材料,通过设置再生季分蘖期3个不同水肥处理盆栽试验,即淹水灌溉不施用促苗肥(S处理)、干湿交替灌溉不施用促苗肥(G处理)和干湿交替灌溉施用促苗肥(GN处理),研究不同水肥运筹对再生季稻腋芽、产量、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季稻不同水肥处理对根际氧化还原电位和根际土壤酶有显著影响,处理后10 d,与S处理相比,G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和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磷酸单酯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G处理相比,GN处理可显著提高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蔗糖酶、磷酸单酯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水肥调控下再生季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和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差异显著,处理后10 d,GN处理和G处理根际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S处理,GN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酚酸、羧酸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G处理。GN处理和G处理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比S处理的提高27.27%和14.84%,再生季分蘖数和产量分别比S处理的提高102.50%~111.11%、42.50%~44.44%和91.41%~108.72%、37.93%~40.94%。由此可见,再生季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或施用促苗肥均可提高根际土壤酶活性,促进再生季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和代谢多样性,从而有利于根际土壤有机质的氧化和腐殖质的形成及增加根际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促进再生季新根的形成和腋芽的萌发。采用干湿交替灌溉耦合促苗肥对再生季稻的促控效果是最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水肥处理 根际土壤酶活性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对镉胁迫苗期水稻根系活力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汪敦飞 郑新宇 +2 位作者 肖清铁 王微 林瑞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67-2774,共8页
为揭示耐镉铜绿假单胞菌缓解镉胁迫水稻的生理效应,以无镉处理为对照,通过添加菌液、空载体、菌剂及20μmol·L^-1 Cd进行水培试验,分析了菌株对苗期水稻根系活力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显著抑制了水稻的根系活力,降... 为揭示耐镉铜绿假单胞菌缓解镉胁迫水稻的生理效应,以无镉处理为对照,通过添加菌液、空载体、菌剂及20μmol·L^-1 Cd进行水培试验,分析了菌株对苗期水稻根系活力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显著抑制了水稻的根系活力,降低了叶片光合效率、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类黄酮与总酚含量,提高了叶片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O2-)含量.与镉处理相比,添加菌液、菌剂处理的水稻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36.1%~42.5%、49.4%~53.0%;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了118.5%~147.1%、137.6%~156.9%;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37.0%~49.3%、37.7%~72.6%.菌剂处理的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比Cd处理提高了36.9%~42.6%、82.7%~92.6%、43.3%~52.2%,菌液处理的SOD、POD、CAT则分别比Cd处理提高了25.8%~36.6%、40.9%~55.9%、24.0%~29.2%,菌剂对水稻叶片抗氧化酶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菌液;菌剂、菌液处理的水稻叶片MDA含量分别比Cd处理降低了44.8%~54.7%、29.4%~41.9%;O2-含量减少了9.9%~10.2%、3.0%~7.1%;菌剂处理后类黄酮、总酚含量分别比Cd处理提高了125.4%~135.7%、100.8%~119.4%;菌液处理后则分别提高了139.4%~146.7%、115.0%~134.7%.可见,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菌剂通过提高苗期水稻根系活力、光合作用促进了苗期水稻的生长.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增强水稻抗氧化酶活性、提高类黄酮和总酚等抗氧化物质含量,表现出显著的缓解镉胁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水稻 根系活力 镉胁迫 光合效率 抗氧化酶系统 菌剂和菌液
原文传递
铅胁迫下不同茶树的生理响应及其亚细胞水平铅分布特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叶江华 贾小丽 +5 位作者 陈晓婷 林舜贤 李远华 王飞权 胡永乐 王海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2-99,共8页
为了分析不同茶树对Pb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组织亚细胞Pb分布特性,采用盆栽种植法,以铁观音、肉桂两种茶树为材料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重金属对茶树毒害机理和茶树对重金属的自我防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加,茶树... 为了分析不同茶树对Pb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组织亚细胞Pb分布特性,采用盆栽种植法,以铁观音、肉桂两种茶树为材料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重金属对茶树毒害机理和茶树对重金属的自我防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呈现下降趋势,且肉桂对Pb胁迫的耐受性高于铁观音;相同浓度Pb胁迫下,两种茶树不同组织亚细胞中的总Pb含量显著差异;此外,Pb胁迫下,为降低Pb^(2+)毒害,铁观音茶树表现为提高植物细胞溶质与细胞器中的Pb^(2+)比例,肉桂茶树表现为增加植物细胞壁中的Pb^(2+)结合率。可见,Pb胁迫下,不同茶树的解毒方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铅胁迫 生理特性 亚细胞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紫苏生长与产量对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7
4
作者 郑梅琴 肖清铁 +2 位作者 吕荣海 郑新宇 林瑞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3,共9页
为提高紫苏产量、确定栽培方案,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探讨了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紫苏株高、地径、根长、有效穗数及分支数均无显著影响,对紫苏籽粒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有... 为提高紫苏产量、确定栽培方案,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探讨了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紫苏株高、地径、根长、有效穗数及分支数均无显著影响,对紫苏籽粒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行株距20 cm×20 cm的紫苏生物学产量为13 462 kg/hm^2,依次比行株距30 cm×20 cm、25 cm×20 cm高42.5%和13.3%;有机肥与复合肥混施的紫苏平均产量为12 312 kg/hm^2,分别比单施有机肥、复合肥高16.3%和3.6%;直播紫苏平均产量为12 486 kg/hm^2,比移栽高16.6%。紫苏收获指数只在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籽粒产量仅在种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移栽紫苏籽粒产量为1 050 kg/hm^2,高于直播的998 kg/hm^2。综合考虑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及籽粒产量,以收获地上部为目标的紫苏栽培以行株距20 cm×20 cm、混合施肥的直播组合最佳,生物学产量为13 398 kg/hm^2,茎叶产量9 877 kg/hm^2,籽粒产量1 27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植密度 施肥方式 栽培方式 生物量
下载PDF
马蓝色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公培民 宁书菊 +5 位作者 叶齐 马晓莉 赵璇璇 沈继伟 胡永乐 魏道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3-881,共9页
通过对马蓝转录组数据分析,从马蓝叶片cDNA中克隆得到了色氨酸合成酶基因完整的编码序列(CDS),长度为807 bp,命名为BcTSA(GenBank登录号:MG857654),可编码269个氨基酸,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结构域、跨膜区、信号肽、磷酸化位点、糖基... 通过对马蓝转录组数据分析,从马蓝叶片cDNA中克隆得到了色氨酸合成酶基因完整的编码序列(CDS),长度为807 bp,命名为BcTSA(GenBank登录号:MG857654),可编码269个氨基酸,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结构域、跨膜区、信号肽、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编码蛋白的二、三级结构、亚细胞定位进行了分析。蛋白序列多重比对结果显示与其他植物的TSA蛋白序列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并通过qRT-PCR法检测BcTSA基因在不同器官的表达与外源激素茉莉酸甲酯(MeJA)、脱落酸(ABA)、水杨酸(SA)诱导表达情况。推测其编码的蛋白为亲水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8.9 kD,理论等电点(pI)为5.65,无跨膜区;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BcTSA定位在叶绿体中的可能性大,没有信号肽;有18个磷酸化位点,存在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BcTSA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5种物种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域达到81.35%的相似性;BcTSA基因在马蓝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另外,发现BcTSA基因响应外源诱导子对代谢的调控。BcTSA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有助于研究BcTSA基因的功能,对提高马蓝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色氨酸合成酶 克隆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田间直播下化感水稻抑草作用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特性动态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奇 王海斌 +4 位作者 李立 陈尧 李家玉 方长旬 何海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8-482,共5页
在人工除草与不除草的田间种植模式下,研究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苗期对田间杂草的抑制作用、根际土壤的化感潜力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特性动态.结果显示,PI312777的田间抑草率在7叶期达85.82%.土壤-琼脂三明治法实验表... 在人工除草与不除草的田间种植模式下,研究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苗期对田间杂草的抑制作用、根际土壤的化感潜力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特性动态.结果显示,PI312777的田间抑草率在7叶期达85.82%.土壤-琼脂三明治法实验表明,5叶期的PI312777根际土壤对稗草干重抑制率显著高于3叶期,不除草处理下5叶期比3叶期增加了20.16%.在相同叶期下,PI312777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呼吸强度、细菌数量和土壤酶(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远高于Lemont,且不除草处理下显著高于除草处理.PI312777根际土壤抑草率和土壤微生物生理指标均表现为3叶期到5叶期之间的增幅最大.不除草处理下,化感水稻PI312777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呼吸强度、细菌数量、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5叶期比3叶期分别增加了53.11%、51.56%、38.97%、44.83%、60.00%和41.92%.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化感作用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活动关系紧密,水稻化感物质引起土壤微生物变化,水稻化感作用是一个植物-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水稻 化感作用 根际土壤 微生物生理特性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不同土壤强化处理对连作太子参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效果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婷 焦艳阳 +5 位作者 周鑫烨 吴林坤 张重义 林煜 林生 林文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25-2239,共15页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问题威胁着集约化中药农业的源头产品供给与质量安全,因此,探索强化修复连作易病土壤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意义。以块根入药的太子参在集约化种植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本研究在两茬太子参之间设置留种...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问题威胁着集约化中药农业的源头产品供给与质量安全,因此,探索强化修复连作易病土壤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意义。以块根入药的太子参在集约化种植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本研究在两茬太子参之间设置留种、休耕、淹水和稻参轮作4种处理方式,动态检测不同处理后太子参的光合和抗逆生理以及物质转运差异,并从土壤生态环境的角度评价不同处理对缓解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作用以及探索其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休耕处理,稻参轮作处理后的土壤pH降低趋势减缓,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太子参根际有益微生物和根际土壤中氮循环基因的丰度均显著增加,而病原微生物却显著减少;太子参叶片光合速率显著提升,干物质运转过程改善;太子参产量、多糖和总皂苷含量分别显著提升19.5%、22.9%和5.8%。改进的灰色T型关联分析表明,土壤pH、有机质含量、特异微生物、氮循环基因丰度以及太子参叶片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系统均与产量高度关联(关联度绝对值大于0.6),且太子参块根膨大中期及之前的生育状态和土壤环境的改善对产量形成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因此,苗期、膨大前期及中期是消减太子参连作障碍的关键时期。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稻参轮作处理下,前作水稻分泌物和残体降解物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加速特异微生物区系重构,缓解土壤酸化以及改善营养封存,降低太子参逆境胁迫强度,从而在生长发育前期就改善了连作太子参的能量和营养代谢,并优化了物质转运,最终改善其产量和品质。该结果为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生态修复,构建生态可持续栽培关键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集约化 连作障碍 太子参 轮作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测定马蓝基因组大小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永乐 宁书菊 +3 位作者 叶齐 马小毛 蔡国倩 魏道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4-636,共3页
目的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马蓝基因组大小。方法 以马蓝幼嫩叶片为材料,水稻日本晴为参照,mGb裂解液解离细胞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计算基因组大小。结果 mGb裂解液对细胞核解离效果较好,马蓝基因组大小为(0.99±0.01)Gb。结... 目的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马蓝基因组大小。方法 以马蓝幼嫩叶片为材料,水稻日本晴为参照,mGb裂解液解离细胞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计算基因组大小。结果 mGb裂解液对细胞核解离效果较好,马蓝基因组大小为(0.99±0.01)Gb。结论 该方法既丰富了马蓝遗传信息,又为其基因组学研究和流式细胞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蓝 基因组大小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马蓝转录组中SSR位点信息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公培民 宁书菊 +7 位作者 叶齐 于剑 赵璇璇 沈继伟 马小毛 蔡国倩 胡永乐 魏道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00-4008,共9页
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TM 2000对马蓝转录组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软件MicroSAtellite(MISA)分析转录组中的SSR位点信息。通过组装马蓝转录组数据获得了51381条Unigene,并对获得的Unigene进行SSR检测,共检测到8471个SSR位点,其分布在6... 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TM 2000对马蓝转录组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软件MicroSAtellite(MISA)分析转录组中的SSR位点信息。通过组装马蓝转录组数据获得了51381条Unigene,并对获得的Unigene进行SSR检测,共检测到8471个SSR位点,其分布在6782条Unigene中,出现的频率为16.49%。SSR中以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为主,其中二核苷酸以重复单元AT/TA为主,占18.14%,其余类型的重复单元相对较少。SSR所在序列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在Nr和SwissProt中分别有5932和4285条序列被注释,同时SSR所在序列还被注释到47个GO分类,25个KOG分类和29个KEGG代谢通路中。通过设计、筛选,共获得5819对引物组合,随机挑选的18对引物中有13对引物扩增出符合预期大小的条带。马蓝SSR出现的频率高,重复种类丰富,为研究马蓝遗传多样性、基因定位和品质改良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转录组 SSR
原文传递
基于响应面法的耐镉假单胞菌TCd-1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敦飞 朱胜男 +2 位作者 肖清铁 郑新宇 林瑞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4-921,共8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耐镉菌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Cd-1的培养条件。【方法】以基础发酵培养条件为对照,菌株吸光度D(660)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组分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种类,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耐镉菌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Cd-1的培养条件。【方法】以基础发酵培养条件为对照,菌株吸光度D(660)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组分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种类,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评价牛肉膏、酵母粉、氯化镁、培养温度、初始pH、接菌量、培养时间和转速8个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进而确定显著影响因素,然后进行最陡爬坡试验获得显著影响因素的最优组合,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假单胞菌TCd-1的培养条件。【结果】菌株培养基组分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牛肉膏、酵母粉和氯化镁;影响菌株生长的显著性因素为酵母粉、培养温度、初始pH;基于响应面法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牛肉膏质量分数为0.5%,酵母粉1.0%,氯化镁0.5%,pH 6.3,温度33℃,接菌量1.25%,转速160 r·min^−1,培养时间24 h。【结论】根据最佳条件,进行重复试验得到优化后的菌液吸光度D(660)比对照提高了67.07%,与模型预测值相一致,表明优化后的条件显著促进了菌株的生长,达到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PLACKETT-BURMAN设计 优化培养 响应面法
下载PDF
50种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及抗生物膜活性的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钰瑛 陈小萌 +3 位作者 Srinivasan Ramanathan 李珍 刘柱 林向民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 评价50种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及抗生物膜生成活性。方法 采取甲醇浸提的方法制备中药甲醇提取物,计算提取率;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600 nm处的吸光度(A600)值测定各提取物(0.1、0.2、0.4、0.8、1.6、3.2 m... 目的 评价50种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及抗生物膜生成活性。方法 采取甲醇浸提的方法制备中药甲醇提取物,计算提取率;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600 nm处的吸光度(A600)值测定各提取物(0.1、0.2、0.4、0.8、1.6、3.2 mg·mL^(-1))作用16 h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率;结晶紫染色法结合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各提取物的抗生物膜活性。结果 苏木、白芍、侧柏叶等32种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抑菌效果明显,其中苏木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最大抑菌率达95.56%,起效质量浓度为0.1 mg·mL^(-1);石菖蒲、大青叶、广藿香等20种中药甲醇提取物明显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生成,其中白芍的最大抑制率达96.78%。结论 夏枯草、野菊花、大青叶、赤芍、石菖蒲、地肤子、连翘、苏木、肉桂、女贞子、白芍、甘草、肉豆蔻、鸡血藤、乌药、莪术、侧柏叶17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同时具有抑菌和抑制生物膜生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嗜水气单胞菌 体外抑菌 抗菌活性 抗生物膜活性 苏木 白芍
原文传递
不同技术迭代对太子参连作障碍的消减效果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焦艳阳 林煜 +5 位作者 蔡昭莹 吴蕙明 杨娟 吴红淼 林生 林文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85-2495,共11页
太子参是一种以根部入药的传统中药材,其在人工单一集约化种植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现象。为了探索有效克服这一问题的技术方法,本研究以太子参为材料,通过种植太子参后采用休耕(RP-F-RP)、休耕配施专用微生物菌肥(RP-F-BF)、淹水... 太子参是一种以根部入药的传统中药材,其在人工单一集约化种植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现象。为了探索有效克服这一问题的技术方法,本研究以太子参为材料,通过种植太子参后采用休耕(RP-F-RP)、休耕配施专用微生物菌肥(RP-F-BF)、淹水(RP-WF)、淹水落干后配施专用微生物菌肥(RP-WF-BF)4种技术迭代处理组合,并以新植太子参(正茬)为对照,研究不同技术迭代处理方式对连作下太子参土壤环境修复和太子参光合生理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4种模式中,只有淹水配施微生物菌肥模式能够分别恢复重茬一年和重茬两年太子参产量至正茬的90%和70%以上,其他模式未能显著提升重茬太子参的产量。淹水配施微生物菌肥(RP-WF-BF)处理的太子参多糖和总皂苷含量分别比正茬显著提升15.3%和16.5%,且根际有益微生物丰度普遍升高而病原菌丰度显著降低,根际土壤氮循环过程得到改善,相较于休耕模式(RP-F-RP),RP-WF-BF技术处理后的太子参根际土壤中氮循环相关基因AOB、nosZ和nirK含量分别提高9.31、1.24和1.00倍,土壤酸化程度得到缓解,太子参抗氧化酶系统稳定性增强,苗期及膨大前期叶片的生长发育改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光合作用速率显著提升,最终使产量及品质得到明显提升。研究发现,单独淹水(RP-WF)和单独微生物菌肥(RP-F-BF)处理未能显著消减太子参的连作障碍,但两者叠加(RP-WF-BF)能产生"1+1>2"的强化效应,表明合理的技术迭代组合可以更好地消减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迭代 连作障碍 太子参 微生物菌肥 土壤环境
原文传递
水浴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温度控制对新鲜茶青香气组分及其气味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蒋宇航 林小琴 +3 位作者 许艺娜 江文甲 林生 林文雄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3年第6期691-701,共11页
以金观音茶鲜叶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水浴条件下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方式提取茶青香气挥发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香气组分进行半定量分析,在不同水浴温度下同时测定脂氧合酶、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等酶促反应活力。结果表明:茶... 以金观音茶鲜叶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水浴条件下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方式提取茶青香气挥发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香气组分进行半定量分析,在不同水浴温度下同时测定脂氧合酶、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等酶促反应活力。结果表明:茶青香味主要由花香、果香、木香和青香组成,花香气味在茶青不同萃取温度过程中对其香味的贡献均超过其他类型气味;茶青产香酶促反应最适温度区间在40~60℃;在萃取茶青香气挥发物过程中,大部分花香型挥发物气味在60℃以上具有较高活性,且具有高温高活性度的特点,木香型和青香型挥发物气味活性度分别具有高温高活性和低温高活性的特点;从不同香型挥发性化合物对茶青香味形成贡献上看,(E)-β-紫罗兰酮、柠檬烯、L-α-蒎烯分别对茶青花香味、果香味和木香味具有重要贡献,青香味起主要作用的物质为(Z)-3-己烯醇和(E)-2-己烯醛。本研究对茶叶做青阶段不同香气型态建成上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青 花香 气味活性 萃取温度 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茶树根际土壤氮素组成及其吸收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虎 王海斌 +5 位作者 陈晓婷 王裕华 张华彬 丁力 孔祥海 师桂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8-154,共7页
为了揭示茶树种植年限对土壤氮素组成及茶树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植茶0、4、9和30年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分析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SON)组成及其对茶树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揭示茶树种植年限对土壤氮素组成及茶树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植茶0、4、9和30年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分析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SON)组成及其对茶树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根际土壤氨基酸SON含量从46.83%下降至22.71%,非氨基酸SON含量则从53.17%上升至77.29%。氨基酸含量分析表明,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土壤共检测到14种氨基酸,其中5种疏水氨基酸含量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显著上升,8种亲水氨基酸含量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显著下降。茶树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随着茶树根际土壤年限的增加,茶树氮素吸收效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素效率、氮素经济效益等均呈现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年限与土壤氨基酸SON、亲水氨基酸含量、氮素效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素经济效率等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指标则相反。可见,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土壤氮素组分及氨基酸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茶树对土壤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结果为酸化茶园土壤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根际土壤 可溶性有机氮 氨基酸 吸收利用效率
下载PDF
马蓝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继伟 马小毛 魏道智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773-5780,共8页
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AS)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是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催化生成色氨酸的复合酶。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野生马蓝中克隆得到一个编码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α亚基同源基因的cDNA片段,命名为BcASA(GenBank登录号:MH976794)。序... 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AS)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是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催化生成色氨酸的复合酶。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野生马蓝中克隆得到一个编码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α亚基同源基因的cDNA片段,命名为BcASA(GenBank登录号:MH976794)。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片段全长1110 bp,利用NCBI ORF Finder预测显示包含一个915 bp的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一条含370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量约为41.29 kD,理论等电点为9.38。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cASA属于定位在叶绿体中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野生马蓝BcASA蛋白与芝麻的AS在进化上种属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在催化马蓝有效成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代谢调控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利用CRISPR/Cas9创建osarf7突变体及其农艺性状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兆伟 孙聪颖 +4 位作者 零东兰 曾慧玲 张晓妹 范凯 林文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目的】探究OsARF7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粳稻中花11背景下对OsARF7进行定向编辑,获得OsARF7基因突变植株,并考查其农艺性状。【结果】获得22株T0代转基因株系,经... 【目的】探究OsARF7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粳稻中花11背景下对OsARF7进行定向编辑,获得OsARF7基因突变植株,并考查其农艺性状。【结果】获得22株T0代转基因株系,经PCR扩增潮霉素基因鉴定出20株阳性植株。提取T2代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DNA,通过对OsARF7的2个编辑位点区域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筛选到15种突变类型的纯合基因型植株。基因表达分析显示,osarf7突变体的OsARF7和生长素转运关键基因OsPIN1b、Os PIN2和OsLAX2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田间调查发现,与野生型相比,osarf7突变体的分蘖成穗率显著降低,其中,分蘖数比野生型增多的osarf7突变体,有效穗数基本保持不变,而分蘖数与野生型相近的osarf7突变体,有效穗数少于野生型,最终表现为无效分蘖明显增多,分蘖成穗率降低。【结论】OsARF7基因与生长素调控水稻分蘖发生相关,并影响分蘖芽的生长发育及成穗;OsARF7基因突变会导致迟发分蘖芽不能正常发育成穗;粳稻OsARF7突变体的创建对揭示OsARF7基因生理功能和探索生长素促控分蘖发生与成穗机理等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编辑 OsARF7 CRISPR/Cas9 生长素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缺失株逆境响应功能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泽琦 汪玉倩 +2 位作者 李小艳 林向民 袁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309,共7页
为系统评价外膜蛋白在环境胁迫条件下的生物学功能,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TCC 7966为研究对象,选取33株外膜蛋白缺失菌株,对其贴太紧在渗透压、金属离子、H_(2)O_(2)及pH等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态进行测定。结果发现:编码... 为系统评价外膜蛋白在环境胁迫条件下的生物学功能,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TCC 7966为研究对象,选取33株外膜蛋白缺失菌株,对其贴太紧在渗透压、金属离子、H_(2)O_(2)及pH等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态进行测定。结果发现:编码TonB家族蛋白基因AHA_0461、AHA_4275被敲除的菌株在渗透压胁迫条件下较野生型菌株生长更好;编码未知功能蛋白基因AHA_2282被敲除的菌株在金属离子胁迫条件下生长较弱,而ΔAHA_0904菌株在渗透压胁迫条件下生长状况较好;编码长链脂肪酸转运蛋白基因AHA_2145被敲除的菌株在H_(2)O_(2)和金属离子胁迫条件下生长状态较弱;而编码OmpA家族蛋白基因AHA_1279、AHA_1281和分泌素家族蛋白基因pilQ、AHA_0569被敲除的菌株在H_(2)O_(2)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均弱于野生型菌株。提示这些蛋白可能在细菌响应环境胁迫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有望为今后全面地了解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响应不同环境胁迫的机制提供思路,为该病原菌的防治提供可能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外膜蛋白 基因缺失 逆境响应
下载PDF
马蓝IGPS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国倩 宁书菊 +3 位作者 叶齐 胡永乐 马小毛 魏道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67-2174,共8页
吲哚-3-甘油磷酸合酶(indole-3-glycerol phosphate synthase,IGPS)是广泛参与生物体内色氨酸、生长素等吲哚化合物合成途径中重要的关键酶之一。为了研究BcIGPS在马蓝吲哚类生物碱合成中的作用,基于马蓝转录组数据,通过RT-PCR技术从马... 吲哚-3-甘油磷酸合酶(indole-3-glycerol phosphate synthase,IGPS)是广泛参与生物体内色氨酸、生长素等吲哚化合物合成途径中重要的关键酶之一。为了研究BcIGPS在马蓝吲哚类生物碱合成中的作用,基于马蓝转录组数据,通过RT-PCR技术从马蓝中克隆得到IGPS基因序列,命名为BcIGPS;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BcIGPS序列特性;运用qPCR分析BcIGPS在马蓝不同器官及外源诱导处理下的时空表达情况;构建pET-32a-BcIGPS原核表达载体,并优化诱导表达条件。结果表明:BcIGPS(GenBank登录号:MT210517)全长为1176 bp,包含1个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92个氨基酸,具丝氨酸(Ser)、苏氨酸(Thr)、酪氨酸(Tyr)磷酸化位点31个,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中。BcIGPS含有product(indole)活性结构域和IGPS、TrpC特异性位点。qPCR分析结果显示,BcIGPS基因在不同器官的相对表达丰度依次为:叶>茎>花>根;其响应茉莉酸甲酯(MeJA)、脱落酸(ABA)、水杨酸(SA)、乙烯利(ETH)外源诱导信号的诱导,经MeJA和ETH处理后,分别在24 h和36 h最高,为初始水平的5.53、6.87倍;在SA处理下,BcIGPS表达响应最为强烈,呈先骤升后骤降的变化趋势,在12 h最高达初始水平的33.13倍;ABA处理后,其表达量变化不显著。所构建的pET-32a-BcIGPS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其最适条件为37℃、0.4 mmol/L IPTG培养3 h,BcIGPS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且蛋白分子量与预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蓝 BcIGPS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不同镉耐性水稻品种资源的筛选
19
作者 洪涌 林金纶 +5 位作者 钟雪萌 朱胜男 王玉洁 肖清铁 郑新宇 林瑞余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0-736,共7页
为筛选出不同镉耐性的水稻品种,收集了238份我国南方4省主栽的水稻种质资源.通过分析不同浓度镉处理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发现镉污染显著抑制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不同水稻品种的镉耐性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系统聚类,初步筛选出高... 为筛选出不同镉耐性的水稻品种,收集了238份我国南方4省主栽的水稻种质资源.通过分析不同浓度镉处理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发现镉污染显著抑制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不同水稻品种的镉耐性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系统聚类,初步筛选出高耐性水稻品种43个、低耐性水稻品种67个;通过复筛获得了稳定的高镉耐性水稻品种4个(金丝软占、宜优673、福龙优两优6387和特优671),低镉耐性水稻品种8个(T两优明占、Y两优837、百香139、丰田优553、广8优165、过山香、两优688、隆两优1377).研究结果为水稻镉污染适应机制研究及镉低积累水稻育种提供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镉污染 镉耐性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下载PDF
假单胞菌TCd-1对不同镉耐性水稻品种镉吸收及根际土壤酶活性与镉形态的影响
20
作者 柳玲林 汪敦飞 +5 位作者 黄明田 肖清铁 游武 钱鑫 郑新宇 林瑞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62-1371,共10页
为探究假单胞菌TCd-1降低水稻镉吸收的根际生态机制,以高镉耐性水稻品种‘特优671’和低镉耐性水稻品种‘百香139’为材料,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接种TCd-1菌株对10 mg∙kg^(−1)镉处理水稻镉吸收、根际土壤镉形态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为探究假单胞菌TCd-1降低水稻镉吸收的根际生态机制,以高镉耐性水稻品种‘特优671’和低镉耐性水稻品种‘百香139’为材料,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接种TCd-1菌株对10 mg∙kg^(−1)镉处理水稻镉吸收、根际土壤镉形态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株后高、低镉耐性水稻品种各部位的镉含量显著降低(P<0.05),镉富集系数分别降低35.14%和47.79%,转移系数无显著变化;根际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5.89%和23.81%(P<0.05),铁锰氧化结合态镉含量显著提高39.58%和28.81%(P<0.05),有机态镉含量显著提高36.11%和25.00%(P<0.05);低镉耐性水稻品种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依次提高26.74%、12.07%、62.50%、81.17%和5.13%,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12.40%,高镉耐性水稻的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依次降低7.19%、9.39%、25.53%、16.20%和11.44%,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5.13%。可见,假单胞菌TCd-1主要通过降低根际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恢复土壤酶活性,进而提高水稻耐镉能力并抑制水稻对镉的吸收与积累,对高、低不同镉耐性水稻品种,接种TCd-1菌株后其镉富集特性、根际土壤酶活性及不同镉形态含量占比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镉污染 假单胞菌TCd-1 土壤镉形态 生物有效性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