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2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12
1
作者 吴林坤 林向民 林文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8-310,共13页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物质,是植物响应外界胁迫的重要途径,是构成植物不同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关键因素,也是根际对话的主要调控者。根系分泌物对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根际生态过程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物质,是植物响应外界胁迫的重要途径,是构成植物不同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关键因素,也是根际对话的主要调控者。根系分泌物对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根际生态过程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等均具有重要功能,尤其是在调控根际微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着植物-植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间复杂的互作过程。植物化感作用、作物间套作、生物修复、生物入侵等都是现代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它们都涉及十分复杂的根际生物学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论是同种植物还是不同种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正效应或是负效应,都是由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植物与特异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完善,有关土壤这一"黑箱"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各种宏组学技术(meta-omics technology),如环境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组学、宏代谢组学等的问世,极大地推进了人们对土壤生物世界的认知,尤其是对植物地下部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深层次剖析,根际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深入系统地研究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方式与机理,对揭示土壤微生态系统功能、定向调控植物根际生物学过程、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综述了根系分泌物的概念、组成及功能,论述了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与细菌、真菌、土壤动物群之间的密切关系,总结了探索根际生物学特性的各种研究技术及其优缺点,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微生态系统 根际 根系分泌物 信号分子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的化感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 被引量:234
2
作者 张重义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9-196,共8页
本文阐述了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概念、产生机理和作用特点,指出药用植物的药用活性成分与化感自毒物质的同源性是药用植物栽培中连作障碍与化感自毒作用更重要的根本原因。文章分析了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与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关系... 本文阐述了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概念、产生机理和作用特点,指出药用植物的药用活性成分与化感自毒物质的同源性是药用植物栽培中连作障碍与化感自毒作用更重要的根本原因。文章分析了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与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关系,结合作者运用DGGE和T-RFLP技术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系统研究结果,提出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减缓连作障碍与化感自毒作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化感自毒 连作障碍 亚最适环境 生态控制
下载PDF
地黄连作对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6
3
作者 陈慧 郝慧荣 +3 位作者 熊君 齐晓辉 张重义 林文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55-2759,共5页
以地黄连作2年和1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地黄连作对其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根际细菌和真菌减少,但差异均不显著;放线菌增多,连作2年的... 以地黄连作2年和1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地黄连作对其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根际细菌和真菌减少,但差异均不显著;放线菌增多,连作2年的土壤约为1年的4倍.土壤中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硫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分别增加了25.99、45.39、11.43、1.36和1.43倍,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减少了86.74%.连作地黄根系的分泌物对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分别增加了62.87%、9.43%、47.91%、139.62%和31.33%,而对过氧化氢酶则呈抑制作用.说明地黄连作会破坏根际微生物种群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连作障碍 根际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与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05
4
作者 林文雄 陈鸿飞 +4 位作者 张志兴 徐倩华 屠乃美 方长旬 任万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2-401,共10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再生稻的发展现状,从发育遗传和生理生态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人工收割高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头季分蘖力相对较弱、再生季再生力强的重穗型杂交籼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而采用机械化...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再生稻的发展现状,从发育遗传和生理生态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人工收割高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头季分蘖力相对较弱、再生季再生力强的重穗型杂交籼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而采用机械化收割低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具强低位芽再生力的杂交籼稻品种或感光性弱的重穗型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籼粳交水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头季成熟期至再生季齐穗期根系活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再生季产量的高低,再生季稻高产的前提是健壮的头季根系和一定数量新生根系的有效结合,这有利于促进腋芽的萌发成苗、增加每平方米穗数,是再生稻高产增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适时早播、畦栽沟灌、二次烤田、重施促芽肥、适高留桩的人工收割高留桩再生稻栽培技术,并从品种选择、再生季施肥、留桩高度等方面探讨了机械化收割低留桩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栽培技术及生理生态机制。最后提出了我国再生稻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认为当前轻简化的机收低留桩再生稻是我国再生稻发展的方向,并对机收低留桩再生稻的进一步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产量形成 发育遗传特性 人工收割 机械化收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一种基于翻译起始位点的目的基因标记新技术 被引量:92
5
作者 熊发前 唐荣华 +2 位作者 陈忠良 潘玲华 庄伟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35-638,共4页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标记领域已开始从传统的随机或匿名性分子标记转向目的基因标记和功能性标记。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是一种基于翻译起始位点的目的基因标记新技术,具有操作简...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标记领域已开始从传统的随机或匿名性分子标记转向目的基因标记和功能性标记。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是一种基于翻译起始位点的目的基因标记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等特点,根据ATG翻译起始位点侧翼保守序列来设计单引物,扩增产生偏向候选功能基因区显性多态性标记,适合不同层次实验室的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SCoT标记已开始在水稻和花生上得到运用。本文旨在介绍给研究者一种可以作为传统的RAPD、ISSR标记有效补充的目的基因标记新技术,希望其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标记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T标记技术 基因目的标记 功能性标记 单引物扩增反应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91
6
作者 吴则焰 林文雄 +5 位作者 陈志芳 方长旬 张志兴 吴林坤 周明明 沈荔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01-2309,共9页
运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对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还是反映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平均颜色... 运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对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还是反映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青冈林和米槠林代表的天然林均明显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代表的人工林,荒地最差.AWC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AWCD值具有较大差异.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碳源是各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酚酸类和聚合物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土壤微生物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丰富度指数和McIntosh指数也呈现天然林高于人工林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从31个因素中提取的与碳源利用相关的主成分1、主成分2分别能解释变量方差的56.3%和30.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在主成分分离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胺类和氨基酸类碳源.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植被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土壤微生物 群落多样性 植被类型 BIOLOG
原文传递
不同肥料种类对连作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9
7
作者 杨宇虹 陈冬梅 +5 位作者 晋艳 王海斌 段玉琪 郭徐魁 何海斌 林文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5-111,共7页
烟草连作障碍是制约烟草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因素。以连作12年的烟草土壤为对象,施用不同肥料,调查施肥后的土壤对连作烟草作物的生长、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对土壤化感自毒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烟草根际土壤化感自毒潜力以施... 烟草连作障碍是制约烟草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因素。以连作12年的烟草土壤为对象,施用不同肥料,调查施肥后的土壤对连作烟草作物的生长、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对土壤化感自毒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烟草根际土壤化感自毒潜力以施用常规复合肥最大,施用农家肥最小。基于BIOLOG平板法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表明,施用常规复合肥利于氨基酸类、胺类物质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施用有机肥利于羧酸类物质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而施用农家肥则利于糖类、脂肪酸、酚酸类物质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碳源利用相关的主成分1、主成分2可分别解释变量方差的74.37%和25.63%。在主成分分离中有主要贡献的是糖类、脂肪酸类、酚酸类碳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烟草土壤的化感自毒潜力与以糖类和酚酸类物质为碳源的微生物AWCD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以脂肪酸类物质为碳源的微生物AWCD值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农家肥施用最利于微生物生长,有机肥次之,常规复合肥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连作障碍 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BIOLOG
下载PDF
植物化感作用类型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84
8
作者 王建花 陈婷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73-1183,共11页
本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不同植物化感作用类型及其作用机制和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植物化感作用包括化感偏害作用、自毒作用、自促作用和互惠作用。植物化感偏害作用是由植物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植物与特异微生物共同作... 本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不同植物化感作用类型及其作用机制和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植物化感作用包括化感偏害作用、自毒作用、自促作用和互惠作用。植物化感偏害作用是由植物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植物与特异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植物化感偏害作用控制田间杂草是一项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并已在水稻化感抑草研究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植物化感自毒作用(作物连作障碍)是造成作物产量降低、生长状况变差、品质变差、病虫害频发的现象。药用植物,特别是以根部入药的药用植物中,连作障碍表现更为突出。近年来研究结果认为根系分泌物生态效应的间接作用及土壤微生物区系功能紊乱是导致植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善土壤生长环境,恢复和修复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平衡,增强生态系统机能是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关键。植物化感自促作用(连作促进作用)是在植物根系分泌物促进下,根际土壤微生物之间此消彼长,有益微生物之间互利协作,土壤肥力和营养补给能力明显改善,从而增强植物根系抗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结果。牛膝的连作促进作用明显,有学者试图通过牛膝与其他不耐连作药用植物间作套种或轮作,实现药用植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植物间的正相互作用(互惠作用)是作物间套种系统超产和养分等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机制,根系分泌物在介导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有利互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最后作者强调指出,存在于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组成是决定植物能否健康生长的关键。深入研究存在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体外基因组的组成与演化机制,将成为借用现代合成生物学原理与技术,定向控制植物根际生物学过程,促进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优先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感作用类型 化感作用方式与机制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 生态农业技术
下载PDF
烟草DNA的提取与SRAP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6
9
作者 梁景霞 祁建民 +4 位作者 吴为人 周东新 陈顺辉 王涛 陶爱芬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3-38,共6页
以10个烟草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烟草DNA的提取方法以及对建立烟草SRAP-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子设置梯度实验,筛选和建立可扩增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带型清晰的最佳SRAP-PCR反应条件: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MgCl22.0mmol、dNTP200μm... 以10个烟草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烟草DNA的提取方法以及对建立烟草SRAP-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子设置梯度实验,筛选和建立可扩增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带型清晰的最佳SRAP-PCR反应条件: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MgCl22.0mmol、dNTP200μmol,上下引物各30ng、DNA模板40ng、DNA聚合酶1.5U,扩增程序为:在94℃预变性5min,反应前5个循环在94℃1min,33℃1min,72℃1min条件下运行;随后的30个循环复性温度提高到53℃,最后72℃延伸5min。本文还讨论了不同分子标记在烟草中应用的优缺点以及SRAP分子标记在烟草上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应用SRAP分子标记构建烟草遗传图谱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DNA提取 SRAP反应体系 PCR反应体系 DNA模板 SRAP 提取方法 DNA聚合酶 分子标记 MGCL2
下载PDF
连年翻压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3
10
作者 颜志雷 方宇 +3 位作者 陈济琛 王飞 何春梅 林新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1-1160,共10页
【目的】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南方稻区主要的冬种绿肥作物。本研究通过紫云英-化肥配施比例不同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化肥的合理施用量,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投入。【方法】紫云英—水稻长期轮... 【目的】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南方稻区主要的冬种绿肥作物。本研究通过紫云英-化肥配施比例不同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化肥的合理施用量,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投入。【方法】紫云英—水稻长期轮作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试验设5个处理,对照(不施紫云英和化肥,CK),全量化肥(100%F),紫云英18000 kg/hm2+全量化肥(MV+100%F),紫云英18000 kg/hm2+60%化肥(MV+60%F),单施紫云英18000 kg/hm2(MV)。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2012年10月份于水稻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1)与单施化肥相比,在翻压紫云英的条件下,化肥减量40%,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紫云英可替代部分化肥,达到减少化肥用量,保持产量的目的。2)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与100%F处理相比,化肥结合翻压紫云英和单施紫云英处理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施肥模式对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与100%F处理相比,MV+100%F处理土壤的有效氮含量显著提高;与100%F处理相比,MV和MV+60%F处理的速效磷含量显著减少;100%F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3)100%F、MV+100%F处理的细菌数量较CK分别增加了102.3%、138.8%,而MV+60%F和MV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说明细菌对土壤养分有很强的依赖性。单施化肥或单施紫云英都不利于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而化肥与翻压紫云英配合能显著提高其数量。4)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磷、钾养分对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较大,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主要受NH+4-N的影响。5)与100%F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 养分 微生物学特性 土壤酶
下载PDF
钙镁磷肥和硅肥对Cd、Pb、Zn污染土壤上小白菜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5
11
作者 陈晓婷 王果 +2 位作者 梁志超 华村章 方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在 Cd、Pb、Zn污染的酸性土壤上 ,钙镁磷肥和硅肥对小白菜生长及污染元素 (Cd、Pb、Zn)和养分元素 (N、P、K、Mn、Fe、Cu)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钙镁磷肥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 ,显著抑制 Cd、Pb、Zn对小白菜的毒害及...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在 Cd、Pb、Zn污染的酸性土壤上 ,钙镁磷肥和硅肥对小白菜生长及污染元素 (Cd、Pb、Zn)和养分元素 (N、P、K、Mn、Fe、Cu)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钙镁磷肥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 ,显著抑制 Cd、Pb、Zn对小白菜的毒害及向地上部的迁移 ,对 N、K、Cu、Mn的吸收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硅肥对小白菜生长的促进效果及对 Cd、Pb、Zn吸收的抑制效果较差 .提高土壤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钙镁磷肥 小白菜 硅肥 生长 元素吸收 土壤改良 酸性土壤
下载PDF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1
12
作者 游秀花 蒋尔可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7-360,共4页
对武夷山风景区的3类天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林)和3类人工或半人工林(经济林、竹林、茶园)不同层次(0~20cm,20~40cm和40~60cm)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由于人为干扰(施肥、垦复等)的影响,使人工林的... 对武夷山风景区的3类天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林)和3类人工或半人工林(经济林、竹林、茶园)不同层次(0~20cm,20~40cm和40~60cm)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由于人为干扰(施肥、垦复等)的影响,使人工林的土壤养分要普遍高于天然林。就同一森林类型而言,不同层次的土壤养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除pH值外,其它土壤养分指标基本上呈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从而在化学性质方面有力地揭示了武夷山风景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风景区 森林类型 土壤 化学性质变化
下载PDF
小麦根系活力变化与叶片衰老的研究 被引量:71
13
作者 魏道智 宁书菊 林文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565-1569,共5页
关键词 小麦 根系活力 旗叶 衰老
下载PDF
化感水稻根际微生物类群及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66
14
作者 胡开辉 罗庆国 +2 位作者 汪世华 林旋 林文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0-1064,共5页
以化感水稻PI312777(PI)和非化感水稻Lemont(LE)为材料,分别测定不同水稻叶龄期(3~7叶期)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化感水稻明显影响土壤根际微生物类群及相关酶活性.化感水稻PI根际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的... 以化感水稻PI312777(PI)和非化感水稻Lemont(LE)为材料,分别测定不同水稻叶龄期(3~7叶期)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化感水稻明显影响土壤根际微生物类群及相关酶活性.化感水稻PI根际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高于非化感水稻LE,增幅分别在11.2%~28.3%、40%~78.6%和111.5%~173.9%之间,而真菌数量低于非化感水稻LE,最高仅为其值的25.5%,说明化感水稻PI对绝大多数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对一些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化感水稻PI对氨化细菌、亚硝酸细菌、硝酸细菌、好气性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硫化细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以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的更为明显,最低增幅分别为53.7%和57.6%;而对反硫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其值最高分别为非化感水稻的54.2%和50.6%.此外,化感水稻PI根系分泌物对脲酶、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而对过氧化氢酶则呈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感作用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水稻化感作用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5
作者 林文雄 何海斌 +7 位作者 熊君 沈荔花 吴敏鸿 林瑞余 何华勤 梁义元 李兆伟 陈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687-2694,共8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研究水稻化感作用的新进展,比较分析了当前常用于室内评价水稻化感作用潜力的几种生物测试法的优缺点,指出了琼脂迟播共培法是较为理想的室内生物测试法并已广泛应用于化感作用研究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稻化感作...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研究水稻化感作用的新进展,比较分析了当前常用于室内评价水稻化感作用潜力的几种生物测试法的优缺点,指出了琼脂迟播共培法是较为理想的室内生物测试法并已广泛应用于化感作用研究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稻化感作用的数量遗传特性及其QTL定位的研究现状;阐明了水稻化感作用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生态特性;并就当前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逆境条件(如低氮或高伴生杂草密度胁迫)常引起水稻化感作用潜力增大的生理过程与分子机制作了阐述。结合近年来应用差异蛋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实例,阐明了逆境引起水稻化感作用增强与其酚类合成代谢相关酶蛋白表达丰度增加,萜类合成代谢相关酶蛋白表达丰度下降有关。就究竟什么是水稻的化感物质及其作用方式等问题作了分析与讨论,指出水稻的化感抑草效应是其众多化感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重视区分化感物质对靶标杂草的原生作用和进入土壤生态系统中经生物转化后的次生作用。根据当前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发展趋势,阐明了进一步研究水稻化感作用的焦点问题,提出了水稻化感作用的根际生物学特性与分子生态学机制,是未来国际上竞相角逐的重点研究领域,并认为以现代系统生物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方法,是揭示这一分子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重要技术选择和优先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感作用 性状遗传 基因定位 分子生态学
下载PDF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77
16
作者 吴则焰 林文雄 +5 位作者 陈志芳 方长旬 张志兴 吴林坤 周明明 陈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7-406,共10页
运用Biolog EcoPlate技术,对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常绿阔叶林(EBF)、针叶林(CF)、亚高山矮林(DF)、高山草甸(AM))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 运用Biolog EcoPlate技术,对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常绿阔叶林(EBF)、针叶林(CF)、亚高山矮林(DF)、高山草甸(AM))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同一深度土层的AWCD值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大小顺序依次为EFB>CF>DF>AM。同一海拔植被带,不同深度土层的AWCD值总体趋势依次为0–10cm>10–25cm>25–40cm。土壤微生物群落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丰富度指数和McIntosh指数的总体趋势为EBF最高,CF和DF次之,AM最低。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EBF利用率最高,AM利用率最低,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碳源是各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31个因素中提取的与碳源利用相关的主成分1、主成分2分别能解释变量方差的75.27%和16.14%,在主成分分离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胺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着海拔上升、土层加深而逐渐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生物量、林分凋落物、土壤养分、微小动物、植物根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 EcoPlate 群落多样性 海拔梯度 土壤微生物 武夷山
原文传递
不同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66
17
作者 林瑞余 梁义元 +2 位作者 蔡碧琼 何海斌 林文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2期185-190,共6页
2003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教学农场以晚季稻汕优63(三系杂交稻)、两优2186(二系杂交稻)和IR64(常规稻)为材料,研究了3种晚季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趋势相... 2003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教学农场以晚季稻汕优63(三系杂交稻)、两优2186(二系杂交稻)和IR64(常规稻)为材料,研究了3种晚季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趋势相似,干物质积累量间亦无显著差异。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积累量均在黄熟期最高,依次达到2074.13g/m2、1976.10g/m2和1924.14g/m2,完熟期时依次降低到1926.38g/m2、1933.80g/m2和1842.30g/m2,完熟过程中损耗的干物质分别占其干物质积累量的7.12%、2.63%和4.25%,这与呼吸消耗增强,稻株自然衰老有关。汕优63和IR64的群体生长率均以孕穗初期最大,分别为52.13g/(m2·d)和44.26g/(m2·d),两优2186的CGR以齐穗期最大(45.15g/<m2·d>),3种水稻各生育期CGR的大小依次为:孕穗初期(齐穗期)>灌浆期>黄熟期>分蘖盛期>分蘖初期。3种水稻的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均以籽粒的最大,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分配在籽粒中的比例分别为47.94%,41.14%和45.69%。灌浆过程中,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总干物质的表观转化率依次为46.87%、24.98%和34.41%。汕优63(三系杂交稻)在物质转化和分配方面比两优2186(二系杂交稻)和IR64(常规稻)更优。采用三次曲线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3种水稻产量形成过程干物质积累变化进行拟合的结果表明,三次曲线模型拟合的精度均比Logistic模型高,R2均大于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物质 积累 分配 群体生长率 模型
下载PDF
部分烟草种质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I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66
18
作者 祁建民 王涛 +5 位作者 陈顺辉 周东新 方平平 陶爱芬 梁景霞 吴为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3-378,共6页
本文应用ISSR标记,对烟草属(Nicotiana)4个种30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70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6个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对30个样品DNA共扩增出309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31条带,多态性条带比... 本文应用ISSR标记,对烟草属(Nicotiana)4个种30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70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6个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对30个样品DNA共扩增出309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31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达93.20%。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26-0.96之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系统聚类结果显示,N.glutinosa和N.suaveolens、N.gossei 3个野生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遗传相似系数在0.29.0.52之间;27份栽培品种种内遗传相似性相对较高,在0.54-0.96之间,显示出栽培种内的遗传基础相对比较狭窄,但其中白肋2l、台烟7号与其他供试材料有较大的遗传差异。ISSR聚类分析表明,当11取值为D=0.475时,可将3个野生种与27份烟草栽培品种明显区分开,反映出种间的遗传差异;当k取值为D=0.776时,可将30份材料分为2个大类、3个小类和6个独立的个类,较好地揭示了烟草属种间或栽培种品种类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可为烟草遗传育种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杂交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还表明,ISSR标记比RAPD标记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或克隆研究中,可优先使用ISSR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I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4
19
作者 李长田 谭琦 +3 位作者 边银丙 谢宝贵 刘自强 李玉 《菌物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1-10,F0002,共11页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召开研讨会和论证会等方式开展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现状调查,从纵向和横向2个维度,介绍了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从方针政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阐述和分析了中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现状;结...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召开研讨会和论证会等方式开展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现状调查,从纵向和横向2个维度,介绍了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从方针政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阐述和分析了中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现状;结合目前形势,展望了中国未来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前景,引出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的着力点、布局、结构等战略发展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生态循环 粮食安全 种质资源
原文传递
连作对地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3
20
作者 张重义 陈慧 +4 位作者 杨艳会 陈婷 林瑞余 陈新建 林文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43-2848,共6页
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研究地黄连作下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地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香农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均为对照(CK)>1年>2年,地黄连作下细菌优势种群的比例显著下降,种... 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研究地黄连作下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地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香农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均为对照(CK)>1年>2年,地黄连作下细菌优势种群的比例显著下降,种植1年土壤中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纲在整个细菌群落中处于主导地位,而种植2年土壤中变形菌门ε-变形菌纲处于主导地位.地黄连作使其根际土壤细菌种类大量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连作后细菌群落多样性水平的变化导致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失调,可能是引发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连作 地黄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