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稻温敏核不育5460S 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仁崔 王乃元 +3 位作者 梁康迳 陈顺辉 陈青华 陈七均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福建籼稻光敏核不育种质(FIPGMG)5460PS 来自5460的育性原始自然突变体同5460姐妹交的分离后代.在5460PS 中系选育成温敏核不育系5460S。其育性遗传受控于1或2对隐性核基因,育性表达取决于温度和日长,其中温度是决定性因素.花粉母细胞... 福建籼稻光敏核不育种质(FIPGMG)5460PS 来自5460的育性原始自然突变体同5460姐妹交的分离后代.在5460PS 中系选育成温敏核不育系5460S。其育性遗传受控于1或2对隐性核基因,育性表达取决于温度和日长,其中温度是决定性因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温度最敏感期.已育成两系杂交稻组合“6063”,但不育系不育所要求的临界温度值较高,且易随环境因素变化而波动,这是该两系稻大面积制种应用的困难之所在.本文还就5460S 应用于稻光温敏生理生态遗传研究及育种计划作了讨论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系 籼稻 杂交育种
下载PDF
大豆种间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钟珍萍 刘德金 陈启锋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55-158,共4页
通过对大豆3个种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大豆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0;(2)3个种都只有1对位于最长染色体上的随体,而且随体染色体形态相近,都是近中部或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3)种间染色体长度及着丝粒位置呈规律性变化;(4)野生大豆的... 通过对大豆3个种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大豆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0;(2)3个种都只有1对位于最长染色体上的随体,而且随体染色体形态相近,都是近中部或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3)种间染色体长度及着丝粒位置呈规律性变化;(4)野生大豆的核型较不对称,其次为半野生大豆,而栽培大豆核型比较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半野生 野生 核型
下载PDF
稻与李氏禾属间远缘杂交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长桃 马彬林 +2 位作者 詹石安 卓伟 李维明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258-259,共2页
采用幼胚培养和延续授粉法,使稻×李氏禾属间远缘杂交获得成功.幼胚培养成株率为26%.延续授粉杂交成胚率约为19%,比常规1次授粉杂交提高14%,并且可以直接获得结实饱满的杂种种子,平均结实率为6.2%.1985-1989年共获得 F_1绿苗236株,... 采用幼胚培养和延续授粉法,使稻×李氏禾属间远缘杂交获得成功.幼胚培养成株率为26%.延续授粉杂交成胚率约为19%,比常规1次授粉杂交提高14%,并且可以直接获得结实饱满的杂种种子,平均结实率为6.2%.1985-1989年共获得 F_1绿苗236株,成株108株.从杂交后代已获得双胚菌、雄性不育、高柱头外露和高抗稻瘟病的育种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李氏禾 远缘杂交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5460s的育性遗传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仁崔 梁康迳 +1 位作者 王乃元 陈顺辉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5460s同它的等基因可育系5460、原始亲本IR_54以及4个各具研究标记性状的品种杂交,全部组合的正反交杂种F_1都表现可育,证明5460s温敏不育是一隐性性状,5460s同5460杂交的F_2,B-1F_1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率分别符合...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5460s同它的等基因可育系5460、原始亲本IR_54以及4个各具研究标记性状的品种杂交,全部组合的正反交杂种F_1都表现可育,证明5460s温敏不育是一隐性性状,5460s同5460杂交的F_2,B-1F_1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率分别符合3:1和1:1,说明5460s是5460的单隐性育性基因突变系;该突变基因符号暂定为“tms(t)”,在5460s同金早6号的组合,温敏核不育也表现1对基因遗传;在其余的4个组合,却呈现育性同2对基因有关,它们的F_2世代育性分离比率为15:1,B_1F_1又以3:1验证,对育性同所研究的标记性状在_2的分离频数进行独立性测验表明,温敏不育特性同所研究的4个性状,即茎秆角度、褐色颖沟、光身以及糯性胚乳,都表现独立遗传。本文还对等基因系应用于光温敏育性遗传研究的价值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 雄性核不育 育性 遗传 籼稻
下载PDF
检测作物数量性状基因与遗传标记连锁关系的方差分析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维明 吴为人 卢浩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7-102,共6页
本文提出利用自交作物单染色体纯合重组系检测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与遗传标记连锁关系的方差分析模型。增加重复可有效地减少样本容量、降低试验误差和提高检测QTL的灵敏度。应用方差分析将控制小麦每穗小穗数的两个QTL——Sn Ⅰ和Sn... 本文提出利用自交作物单染色体纯合重组系检测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与遗传标记连锁关系的方差分析模型。增加重复可有效地减少样本容量、降低试验误差和提高检测QTL的灵敏度。应用方差分析将控制小麦每穗小穗数的两个QTL——Sn Ⅰ和Sn Ⅱ定位在7D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和长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遗传标记 方差分析 小麦
下载PDF
运用致病毒素筛选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 被引量:30
6
作者 陈启锋 陈璋 王金陵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40-347,共8页
本文研究报道了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筛选方法、程序与结果,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毒素对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毒素浓度提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加强,但抗感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以含毒素的诱导培养... 本文研究报道了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筛选方法、程序与结果,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毒素对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毒素浓度提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加强,但抗感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以含毒素的诱导培养基或诱导与分化培养基均含毒素的筛选处理效果较好,而且简便易行。5年来接种筛选了29个品种25000多个外植体,在已鉴定的349个R_1个体中,有183株表现抗病。经多次接种鉴定与选择,已获得12个高抗稻瘟病的株系和1个抗病丰产品系,并对部分抗病突变体的抗性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毒素 突变体 筛选
下载PDF
自由基清除剂的保护作用与甘蔗的抗旱性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少裕 陈如凯 +1 位作者 周可涌 陈启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用半胱氨酸、二苯胺、巯基乙醇、苯甲酸钠和α-生育酚等五种化合物作为外源自由基清除剂,研究自由基清除剂的保护作用与甘蔗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外源自由基清除剂预处理降低了水分胁迫下甘蔗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和膜透性增加... 用半胱氨酸、二苯胺、巯基乙醇、苯甲酸钠和α-生育酚等五种化合物作为外源自由基清除剂,研究自由基清除剂的保护作用与甘蔗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外源自由基清除剂预处理降低了水分胁迫下甘蔗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和膜透性增加的程度,并延缓了甘蔗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这些结果说明外源自由基清除剂在减轻或抵御自由基伤害、提高甘蔗的抗旱能力上具有相当明显的保护效果。研究还表明,不同清除剂的保护效果存在差异;清除剂对抗旱性弱的品种的保护效果明显地高于抗旱性强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自由基清除剂 抗旱性
下载PDF
论DNA直接导入植物—一项育种新途径的建立与评述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启锋 陈璋 +1 位作者 林学健 季慧强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10多年来,我国建立发展了外源 DNA 直接导入的作物育种新途径。本文根据大最的实验结果,研究论文和有关资料,对这项育种新途径进行了概括评述,扼要介绍了这项育种额途径的研究对象和历史;系统综述了这项育种新途径的研究进展。包括应... 近10多年来,我国建立发展了外源 DNA 直接导入的作物育种新途径。本文根据大最的实验结果,研究论文和有关资料,对这项育种新途径进行了概括评述,扼要介绍了这项育种额途径的研究对象和历史;系统综述了这项育种新途径的研究进展。包括应用范围、导人技术、遗传变异以及新品种选育等;并对这项育种新途径有关概念、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育种 分子育种 DNA导入
下载PDF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朱秀英 陈璋 卢勤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4,共4页
研究以20种不同基因型水稻的成熟或未成熟种胚为外植体,探讨了影响种胚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再生的主要因素,建立了1191个(丛)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大多数体细胞无性系(SC_1)的育性正常,而SC_2则有14.9%的株系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穗数... 研究以20种不同基因型水稻的成熟或未成熟种胚为外植体,探讨了影响种胚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再生的主要因素,建立了1191个(丛)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大多数体细胞无性系(SC_1)的育性正常,而SC_2则有14.9%的株系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性状发生变异,大多数株系的主要性状劣于供体品种,倾向于迟熟、多蘖、每穗实粒数少、株谷重降低,但株系之间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体细胞无性系
下载PDF
水稻穗伸出度及若干茎秆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 被引量:15
10
作者 梁康迳 王乃元 +1 位作者 杨仁崔 高惠璇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59-263,共5页
选用籼、粳、爪哇稻品种(系)100个,研究了穗伸出度等12个茎秆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结果表明:穗伸出度和最下部节间长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各茎秆叶片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在95%以上;穗伸出度与叶片长、宽,第3、4节间长的遗传相关不显... 选用籼、粳、爪哇稻品种(系)100个,研究了穗伸出度等12个茎秆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结果表明:穗伸出度和最下部节间长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各茎秆叶片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在95%以上;穗伸出度与叶片长、宽,第3、4节间长的遗传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对穗伸出度作用最大的是第1节间长度,其次为第2节间长,且与第3、4节间长和倒二叶长的遗传通径均为负效应.育种上,在选育利于异交的长穗颈、短冠层叶片性状的同时,可兼得降低基部节间长度,从而不因增长穗颈长度而降低抗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伸出度 节间长度 遗传
下载PDF
水稻多胚苗的初步研究 Ⅰ.胚胎学的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向东 陈启锋 郑伸坤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对3份水稻多胚材料的胚囊观察表明,水稻多胚来源有5条途径:(1)合子胚原体裂生形成2个胚;(2)合子与助细胞受精同时发育成胚;(3)反足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类似胚状的“拟胚”;(4)珠心细胞进入胚囊发育形成胚原体;(5)胚乳发育形成胚状体.其中第... 对3份水稻多胚材料的胚囊观察表明,水稻多胚来源有5条途径:(1)合子胚原体裂生形成2个胚;(2)合子与助细胞受精同时发育成胚;(3)反足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类似胚状的“拟胚”;(4)珠心细胞进入胚囊发育形成胚原体;(5)胚乳发育形成胚状体.其中第(1),(2)条途径能形成多胚苗.由反足细胞形成的‘拟胚”一般只能发育到几十个细胞就停止了.珠心细胞形成的胚原体,由于发育时间较迟,只有合子胚败育后,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胚现象 无融合生殖 胚胎学
下载PDF
生物工程应用于作物育种的试验研究 第5报 水稻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的筛选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启锋 高汉芳 +1 位作者 陈璋 王金陵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479-486,共8页
以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为选择压力,在水稻种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过程中,筛选出一批水稻抗病细胞突变体。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可代替孢子悬液直接用于抗病细胞突变体筛选与鉴定。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加入45%的毒素滤液,或... 以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为选择压力,在水稻种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过程中,筛选出一批水稻抗病细胞突变体。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可代替孢子悬液直接用于抗病细胞突变体筛选与鉴定。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加入45%的毒素滤液,或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与分化培养基均加入30%或45%的毒素滤液,效果较好。经毒素处理筛选出的绿苗,其后代有一部分无性系的抗病性是稳定的,可供选择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植株和愈伤组织的抗病性有关,可作为选择抗病突变体的指标。本文还对完善这项试验及与水稻育种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育种 生物工程 水稻 抗病性
下载PDF
水稻穗伸出度的遗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康迳 王乃元 杨仁崔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80-385,共6页
分析了2个不同来源水稻高秆隐性种质的6个杂交组合F_1,F_2,BF_1以及相应亲本的穗伸出度.结果表明,穗伸出度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和一些修饰基因所控制,F_2分离世代相关分析表明,穗伸出度与株高、穗长、第1节间长、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分析了2个不同来源水稻高秆隐性种质的6个杂交组合F_1,F_2,BF_1以及相应亲本的穗伸出度.结果表明,穗伸出度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和一些修饰基因所控制,F_2分离世代相关分析表明,穗伸出度与株高、穗长、第1节间长、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4节间长、第5节间长的相关不显著.与第3节间长的相关在不同种质杂交的组合中表现不一致.通过连续回交和选择,已将粳型长节间种质的eui隐性基因导人籼型保持系中,转育不包颈籼型不育系的育种工作正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伸出度 EUI基因 育种
下载PDF
红麻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祁建民 卢浩然 +1 位作者 郑云雨 王英娇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3-18,共6页
以7个亲本作1/2 7(7+1)双列杂交,估算了21个杂种及其7个亲本11个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与均方值。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性状的 gca 和 sca 方差都非常显著,说明红麻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表现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作用;单株干皮... 以7个亲本作1/2 7(7+1)双列杂交,估算了21个杂种及其7个亲本11个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与均方值。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性状的 gca 和 sca 方差都非常显著,说明红麻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表现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作用;单株干皮产量 gca 正效应以非洲裂叶、耒阳红麻、7380表现最高;主要产量性状的 sea 正效应则以7804×耒阳红麻、7380×耒阳红麻、非洲裂叶×粤红1号表现最突出。要使杂交组合获得较大的产量 sca,参与杂交的双亲或亲本之一应具有较大的σ~2sca,而 gca 和σ~2sca 高的亲本是最理想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配合力 基因效应
下载PDF
杂交水稻三交种的优势表现及其配合力 被引量:11
15
作者 苏孝道 杨仁崔 卢浩然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观察杂交水稻三交种的产量优势表现,并对株高等13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方差分析。部分三交种产量极显著高于对应的单交种。三交种单株产量与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和配合力总效应值均呈极显著相关。剑叶长以... 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观察杂交水稻三交种的产量优势表现,并对株高等13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方差分析。部分三交种产量极显著高于对应的单交种。三交种单株产量与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和配合力总效应值均呈极显著相关。剑叶长以基因非加性效应的作用为主;千粒重、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虽然基因加性效应大于非加性效应,但后者仍占相当的比重;株高、抽穗期、主穗长、结实率、剑叶宽、粒长、粒宽和粒形以基因加性效应的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三交种 配合力
下载PDF
生物工程应用于作物育种的试验研究 第4报 外源DNA处理水稻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秀英 陈璋 +3 位作者 卢勤 林学健 郑莉 翁雪娇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1-6,共6页
以外源牛胰 DNA 培养处理水稻萌动种子,研究 D_1、D_2和 D_3植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外源 DNA 处理所引起的变异类型多、幅度大、频率高,但与外源 DNA 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外源 DNA 处理对改良现有推广品种的... 以外源牛胰 DNA 培养处理水稻萌动种子,研究 D_1、D_2和 D_3植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外源 DNA 处理所引起的变异类型多、幅度大、频率高,但与外源 DNA 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外源 DNA 处理对改良现有推广品种的某一不良性状较为有利,同时在变异后代中可获得优良的或特殊的变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外源DNA 遗传 变异
下载PDF
大豆种间的同工酶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钟珍萍 刘德金 陈启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29-335,共7页
比较了栽培、半野生、野生大豆4种同工酶的表现,初步认为:1.3个大豆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叠加酶带共有25条,其中7条为共有的基本酶带,其余酶带的出现频率和活性,因种不同而存在差异。2.有7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在野生大豆中不出现,而... 比较了栽培、半野生、野生大豆4种同工酶的表现,初步认为:1.3个大豆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叠加酶带共有25条,其中7条为共有的基本酶带,其余酶带的出现频率和活性,因种不同而存在差异。2.有7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在野生大豆中不出现,而在另两个种以一定的频率出现,尤其是其中4条酶带的出现频率,随进化程度的提高而呈递增趋势。3.ATP酶、苹果酸酶及过氧化氢酶同工酶都呈现种间差异。尤其是ATP酶,不仅酶带清晰、带次分明,而且种间易于区别。因此,除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外,还可在幼苗期用根、幼茎和子叶作材料,以3条ATP酶同工酶酶带AP—11、AP—12及AP—13来反映进化程度不同的3个大豆种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半野生大豆 野生大豆 同功酶
下载PDF
辣椒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璋 卢勤 朱秀英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28份辣椒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不同品种在相同发育时期或相同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器官的酶谱表型有明显差异;品种间以三叶期的幼苗酶谱较丰富,且差异较大,有11种表型.圆锥椒幼苗有7种表型,其它各...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28份辣椒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不同品种在相同发育时期或相同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器官的酶谱表型有明显差异;品种间以三叶期的幼苗酶谱较丰富,且差异较大,有11种表型.圆锥椒幼苗有7种表型,其它各类品种均仅有1种表型.采用系统聚类法可将其分成3类,并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椒 同功酶 分类
下载PDF
水稻种胚离体培养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璋 朱秀英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11期850-855,共6页
报道了不同基因型的10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系)及其26个杂交组合种胚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愈伤组织分化率与绿苗分化率的关系、亲本对杂种F_1种胚离体培养的绿苗分化率的影响以及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参试的36种基因型... 报道了不同基因型的10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系)及其26个杂交组合种胚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愈伤组织分化率与绿苗分化率的关系、亲本对杂种F_1种胚离体培养的绿苗分化率的影响以及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参试的36种基因型之间种胚离体培养的绿苗分化率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分化率与绿苗分化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绿苗分化率有随愈伤组织诱导率或愈伤组织分化率的提高而提高的趋势,且具有高诱导率的母本组合其F_1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也较高,但其余两个性状亲子关系不密切。在水稻种胚离体培养中,有无细胞质影响存在或细胞质效应大小与具体的亲本组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效应 胚培养
下载PDF
水稻种胚离体培养若干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璋 朱秀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27,共5页
采用1/2p(p+1)半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水稻种胚离体培养的遗传表现。水稻种胚离体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主要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不仅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也表现非等位基因的互作效应,其遗传模型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胚性愈伤... 采用1/2p(p+1)半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水稻种胚离体培养的遗传表现。水稻种胚离体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主要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不仅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也表现非等位基因的互作效应,其遗传模型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率与绿苗再生率的遗传表现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表现为部分显性。同时,还对如何减轻水稻种胚离体培养研究中基因型的依赖性和提高绿苗再生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列分析 遗传力 离体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