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觉皮层BOLD-fMRI研究
1
作者 陈贤明 毛春丽 +2 位作者 陈自谦 叶友强 罗萍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 MRI)技术观察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纯音刺激时大脑听觉皮层激活情况,探讨感音神经性聋的中枢客观检查方法。方法...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 MRI)技术观察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纯音刺激时大脑听觉皮层激活情况,探讨感音神经性聋的中枢客观检查方法。方法:22例单侧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行听觉刺激BOLD-f MRI检查,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纯音刺激单耳时对侧听觉皮层激活体积和信号强度明显大于同侧(P>0.01),表现为对侧半球传导优势。耳聋组中,对侧听觉皮层激活体积和信号强度大于同侧,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纯音刺激健耳时对侧听觉半球传导优势消失,其听觉皮层可能发生了结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聋 听觉皮层 BOLD-FMRI
原文传递
影响颞叶癫患儿磁共振波谱下海马神经元丢失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罗景华 任榕娜 +1 位作者 杨朋范 钟群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752-175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颞叶癫患儿海马组织中神经元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5例通过脑电图、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为颞叶癫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正常的海马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N-乙酰天门氨酸/胆碱加肌酸复合物(NAA/Cho+Cr)比值最低值为0.72... 目的探讨影响颞叶癫患儿海马组织中神经元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5例通过脑电图、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为颞叶癫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正常的海马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N-乙酰天门氨酸/胆碱加肌酸复合物(NAA/Cho+Cr)比值最低值为0.72,低于此值0.05为异常,分为神经元无丢失组(A组)和神经元丢失组(B组),对二组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颞叶癫患儿海马组织中神经元丢失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有海马神经元丢失47例,总发生率85.45%。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癫家族史、有无先兆、有无损伤因子、用药种类(单药或联合用药)与癫患儿海马神经元的丢失程度无关,而发病年龄(≤3岁)、发病病程(>2 a)、发作频率(≥1次/月)、发作持续时间(≥60 s)、发作类型(全身性发作)为其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为海马神经元丢失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磁共振波谱能够无创地检测到海马神经元的丢失,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癫患儿海马神经元丢失的发生与发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等有关,因此对癫患儿早期干预治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痢 海马 磁共振波谱 神经元丢失 影响因素 儿童
原文传递
颅内脂肪瘤CT与MRI诊断 被引量:13
3
作者 董其龙 林剑国 +3 位作者 钱根年 季洪兵 肖慧 王锦良 《罕少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2,共2页
目的总结颅内脂肪瘤CT与MRI的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颅内脂肪瘤临床资料及CT、MRI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行CT 扫描,其CT特征性表现为均匀一致脂肪密度影,边缘清楚,3例伴有钙化,周围无水肿;4例行MRI 扫描,其MRI... 目的总结颅内脂肪瘤CT与MRI的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颅内脂肪瘤临床资料及CT、MRI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行CT 扫描,其CT特征性表现为均匀一致脂肪密度影,边缘清楚,3例伴有钙化,周围无水肿;4例行MRI 扫描,其MRI特征性表现在T1及T2加权像均表现为高信号,在STIR序列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低信号。结论CT和MRI对颅内脂肪瘤均能明确定位、定性诊断 ;MRI在颅内脂肪瘤定性诊断上较CT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脂肪瘤 CT MRI 诊断 肿瘤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肝硬化的数量化诊断及其影像分型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天然 王玉新 +1 位作者 王锦良 董其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通过对肝硬化进行量化研究 ,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依据。选择正常人肝脏横断位CT图片作为对照组 ,选择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肝癌组作为疾病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人体常用解剖轴线作为肝脏测量的基准线。肝脏左叶冠状径 (L1)的变... 通过对肝硬化进行量化研究 ,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依据。选择正常人肝脏横断位CT图片作为对照组 ,选择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肝癌组作为疾病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人体常用解剖轴线作为肝脏测量的基准线。肝脏左叶冠状径 (L1)的变化最具有临床意义 ,肝叶比例不仅存在于肝叶之间也存在于肝叶之内。肝脏各叶测量值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数量化诊断 CT诊断 分型 肝脏左叶冠状径 肝叶比例
下载PDF
前列腺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中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夏加林 许丽凤 陈建新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5年第7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磁共振波谱学检查技术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接受磁共振波谱学检查的前列腺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波谱感兴趣区域的位置、大小和其他参数设置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探讨参数设置与波谱质量之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前列腺磁共振波谱学检查技术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接受磁共振波谱学检查的前列腺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波谱感兴趣区域的位置、大小和其他参数设置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探讨参数设置与波谱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97例患者中93例检查技术参数设置合理、波谱谱线形态较好、代谢物峰值位置正常,4例检查技术参数设置欠科学、谱线形态变形、波峰漂移较大。结论:检查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有助于提高影像质量,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血管黏液瘤的临床与影像表现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钟群 方梦诗 +5 位作者 张盼 聂玫 王蕾 吴玉珍 林燕 曲利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及浅表型血管黏液瘤(SA)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病理证实AA 8例及SA 1例的影像学资料,女性7例,男性2例,年龄23~57岁,其中6例超声、8例CT、7例MRI、1例PETCT,分别描述病灶大小、质地... 目的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及浅表型血管黏液瘤(SA)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病理证实AA 8例及SA 1例的影像学资料,女性7例,男性2例,年龄23~57岁,其中6例超声、8例CT、7例MRI、1例PETCT,分别描述病灶大小、质地、形态、强化方式等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5例病灶〉10 cm;B超呈不均匀偏低/低回声6例;CT平扫呈不均匀低/等低密度影8例,增强扫描表现不均匀逐渐强化3例,分层漩涡征2例,灶内含小血管影4例;MRI T2WI呈高/略高信号6例,其中分层漩涡卷云征3例;增强后逐渐持续强化7例,分层漩涡征3例,2例时间-信号动态曲线(TDC)为缓升型;1例18F-FDG-PETCT示低浓聚摄取。结论本病女性多见,超声为低回声或囊实性;CT增强后具有小血管影和/或分层漩涡征的不均匀逐渐强化灶;MRI亦为逐渐强化,T2WI及增强后显示特征性分层漩涡征,PETCT低摄取,这些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黏液瘤 侵袭性 浅表性 成像 计算机 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疗效监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春雷 李天然 +4 位作者 钱根年 陈自谦 王楷堂 杨忠东 陈泽龙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37-138,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疗效监测上的价值。方法:对27例淋巴瘤治疗后患者分别用临床评价及PET/CT检查结果两种方法判断肿瘤残余情况,并对所得结论进行分析。结果:在27例患者中,临床评价提示5例患者有肿瘤残余,PET/CT检... 目的:初步探讨^(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疗效监测上的价值。方法:对27例淋巴瘤治疗后患者分别用临床评价及PET/CT检查结果两种方法判断肿瘤残余情况,并对所得结论进行分析。结果:在27例患者中,临床评价提示5例患者有肿瘤残余,PET/CT检查提示9例患者有肿瘤残余,PET/CT检查辅助临床评价将另外44.4%阳性病例筛检出来。结论:PET/CT在淋巴瘤疗效监测上有重要价值,可使部分患者改变治疗方案,进一步行强化治疗,进而提高淋巴瘤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淋巴瘤 疗效
原文传递
蝶鞍内囊肿的X线、CT、MRI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其龙 赵耀 +1 位作者 钱根年 李天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提高蝶鞍内囊肿的X线、CT、MR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蝶鞍内囊肿的X线、CT、MRI表现。结果:X线平片发现蝶鞍改变7例(含5例X线体层摄影),6例未发现异常,2例行颈动脉血管造影,其中1例大脑前动脉水... 目的:提高蝶鞍内囊肿的X线、CT、MR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蝶鞍内囊肿的X线、CT、MRI表现。结果:X线平片发现蝶鞍改变7例(含5例X线体层摄影),6例未发现异常,2例行颈动脉血管造影,其中1例大脑前动脉水平段轻度弧形上抬,2例侧位片示颈动脉虹吸部稍张开。CT呈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准确诊断鞍内囊肿6例。MRI表现为蝶鞍内圆形或卵圆形长T1、长T2信号,准确诊断囊肿5例。结论:对蝶鞍内囊肿X线平片和脑血管造影无特异性,CT和MRI术前正确诊断率高。后者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囊肿 X线摄影 脑血管造影 CT MRI
下载PDF
螺旋浆技术在颅脑磁共振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9
作者 黄兰珠 钱根年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1期3339-334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浆技术改善颅脑磁共振成像运动伪影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临床受检者和10例不同状态的健康志愿者,用1.5T高场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对每一层面分别行PROP-T2WI和FSE-T2WI序列轴位扫描。由3位高年资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质量...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浆技术改善颅脑磁共振成像运动伪影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临床受检者和10例不同状态的健康志愿者,用1.5T高场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对每一层面分别行PROP-T2WI和FSE-T2WI序列轴位扫描。由3位高年资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两种序列图像的运动伪影和优质片率状况。结果PROP-T2WI扫描序列比常规FSE-T2WI扫描序列所获得的图像运动伪影减少,优质图像的百分率明显提高,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颅内病变的显示能力,PROP-T2WI优于FSE-T2WI,PROP-T2WI能清晰显示小病灶。结论PROP-T2WI为显著头动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提供一种可能,避免对躁动患者实施药物镇静或进行全身麻醉,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浆技术 磁共振成像 颅脑 图像质量 运动伪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