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与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49
1
作者 陈丽山 黄维 +1 位作者 刘莉萍 陈光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与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分别行超声、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分析两者图像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与手...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与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分别行超声、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分析两者图像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MSCT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诊断相符率分别为78.6%、100.0%、100.0%;超声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诊断相符率分别为57.1%、85.2%、100.0%。MSCT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相符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超声,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更高,特别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超声 急性阑尾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佳 黄荔红 +1 位作者 游荔君 吴鲤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根据2010年8月-2011年8月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5914例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从各个环节加以预防控制。结... 目的探讨引起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根据2010年8月-2011年8月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5914例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从各个环节加以预防控制。结果会阴切口感染60例,感染率1.01%,细菌培养结果主要以粪肠球菌为主,检出28株占46.67%,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3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分别占21.67%和13.33%;引起会阴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与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阴检肛查过频、缝合技术、产程过长、卫生宣教欠缺等有关。结论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与多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疾病,阴检肛查根据实际需要慎重选择,及时处理胎膜早破、提高会阴侧切缝合技巧、缩短产程,可以有效降低侧切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切口 医院感染 因素分析 预防控制
原文传递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吴付兵 王明元 +2 位作者 王康霞 黄雯 李积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825-828,共4页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肿瘤患者及综合治疗中贫血的发生率很高。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是目前最活跃的方法之一。然而EPO治疗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关键词 肿瘤 贫血 生活质量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预防压疮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实践 被引量:23
4
作者 薛水兰 郭雅娇 +5 位作者 黄荔红 魏春英 林群英 郭二伟 魏云东 王松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3期58-59,63,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科学、快捷、客观的预防压疮管理新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利用医院计算机与网络,研发预防压疮管理系统,并应用预防压疮管理系统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进行实时的评估、监控管理。结果应用预防压疮管理系统,实现了临床压疮评... 目的探索一种科学、快捷、客观的预防压疮管理新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利用医院计算机与网络,研发预防压疮管理系统,并应用预防压疮管理系统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进行实时的评估、监控管理。结果应用预防压疮管理系统,实现了临床压疮评估和管理的全程信息化。与实施预防压疮管理系统前相比,实施后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对预防压疮知识的掌握水平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压疮管理系统的建立改变了传统护理工作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压疮管理 信息系统 计算机技术
下载PDF
三叉神经责任血管MRTA扫描序列的优化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凯 李天然 +3 位作者 杨平生 郑向东 黄晓斌 杨志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技术诊断三叉神经责任血管时对于扫描序列的优化。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行MRT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扰相梯度回波(3D-TOF FLASH)与容积内插屏气检查(VIBE)的大体素和小体素模式扫描...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技术诊断三叉神经责任血管时对于扫描序列的优化。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行MRT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扰相梯度回波(3D-TOF FLASH)与容积内插屏气检查(VIBE)的大体素和小体素模式扫描,分析比较其图像质量。结果 VIBE序列图像所显示的三叉神经周围血管数目多于3D-TOF FLASH序列。大、小体素VIBE序列图像与大、小体素3D-TOF FLASH序列图像显示三叉神经周围血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IBE序列图像的SNR与CNR均显著高于3D-TOF FLASH序列(P<0.05)。两种扫描序列中,应用大体素扫描模式获得图像的SNR与CNR均显著高于小体素扫描模式(P均<0.05)。结论应用MR-TA检查三叉神经时,采用大体素3D-TOF FLASH序列大范围扫描,能够准确、快速地辨认责任动脉血管,小范围内采用小体素VIBE序列能够精确显示脑桥小脑角池内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体素
下载PDF
原发性局部多汗症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鲸蓉 周亮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3-495,共3页
多汗症是一种超过正常体温调节所需的过度出汗的疾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心理负担,可负面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多汗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发生在分泌型汗腺较为密集的部位,如手、脚、腋窝和头面部。多汗症的发病机制暂不明确。多... 多汗症是一种超过正常体温调节所需的过度出汗的疾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心理负担,可负面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多汗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发生在分泌型汗腺较为密集的部位,如手、脚、腋窝和头面部。多汗症的发病机制暂不明确。多汗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也可分为局部型或全身型。其中原发局部多汗症最常见。原发局部多汗症的诊断标准:(1)腋窝、手、足或头面部持续6个月以上过度出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汗症 治疗应用 交感神经链 肉毒素 代偿性出汗 代偿性多汗 交感神经切除术 体温调节 腋汗 胸交感神经
下载PDF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顺铂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7
作者 吴金通 彭俊英 +1 位作者 吴陈宾 沈芬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顺铂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40例,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顺铂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尼妥珠单...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顺铂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40例,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顺铂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尼妥珠单抗治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靶区剂量PGTVnx及PGTVnd均为69.96~73.92 Gy、PTV-1为60~66 Gy、PTV-2为54~56 Gy,共分割33次。化疗方案:顺铂80 mg/m2,静滴,3周为1个周期,每个周期的首日使用,共2个周期;放疗的第1天给予尼妥珠单抗(泰欣生)100 mg,每周1次,共8周。随访观察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40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4个月,随访率100%,在随访期内1例局部进展。治疗后6个月评价,鼻咽病灶和淋巴结的有效率均为97.5%。治疗期间发生Ⅲ级骨髓抑制9例,Ⅲ级口腔黏膜炎8例,无Ⅳ级毒副反应发生。结论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顺铂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显著,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同步化疗 分子靶向治疗 尼妥珠单抗
下载PDF
奥美拉唑钠肠溶片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0
8
作者 黄群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年第4期436-437,共2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钠肠溶片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收入我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钠肠溶片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收入我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钠肠溶片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两组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钠肠溶片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急性胃肠炎具有较好效果,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且用药简单、经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钠肠溶片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急性胃肠炎 疗效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远 林雨冬 +3 位作者 张绍庚 王明元 吴德柱 王剑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对比手助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巨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8月~2011年6月,将40例巨脾按患者意愿分成2组各20例,分别进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HALS)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 目的对比手助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巨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8月~2011年6月,将40例巨脾按患者意愿分成2组各20例,分别进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HALS)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20例HALS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与OS组相比,HALS组手术时间长[(110.9±37.2)min vs.(80.2±20.7)min,t=3.225,P=0.003],术中出血量少[(205.2±70.7)ml vs.(390.7±175.1)ml,t=-4.393,P=0.000],术后肛门排气早[(1.8±0.6)d vs.(2.4±0.9)d,t=-2.481,P=0.018],术后住院时间短[(8.9±1.2)d vs.(10.9±1.8)d,t=-4.134,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0(0例)vs.5.0%(1例),P=1.000]。结论 相比开腹手术,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具有切口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巨脾症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助腹腔镜 巨脾 脾切除
下载PDF
感染控制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督察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游荔君 黄荔红 +1 位作者 王佳 刘玉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595-5597,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控制护士查房与绩效考评相结合模式的有效性,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方法及依据。方法将感染控制护士查房前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各项指标合格率进行对比,同时将感染控制护士查房结果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对整... 目的探讨感染控制护士查房与绩效考评相结合模式的有效性,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方法及依据。方法将感染控制护士查房前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各项指标合格率进行对比,同时将感染控制护士查房结果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对整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督察前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病区环境卫生管理、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分别为84.0%、78.0%、82.0%、80.0%及72.0%,督察后分别为96.0%、94.0%、96.0%、94.0%及9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改措施落实率由2009年的77.6%上升至2010年的93.8%。结论感染控制护士的查房及绩效考评综合责任制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控制护士 查房 医院感染 管理 绩效考评
原文传递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胃癌相关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吴付兵 王星 +2 位作者 王康霞 王明元 黄雯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241-243,共3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胃癌相关性贫血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晚期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以及常规抗贫血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加重组人促红细...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胃癌相关性贫血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晚期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以及常规抗贫血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每次150U/kg,皮下注射3次/周,疗程8周,比较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比容,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的第4周和第8周,有效率为33%(10/30)和67%(20/30),对照组效率为10%(3/30)和17%(5/30);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比容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8周相比较没有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期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KPS评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EPO可以有效的治疗胃癌相关性贫血,改善患者贫血状态,临床效果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相关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红蛋白 红细胞 红细胞比容
下载PDF
依托信息化平台设置高危药品警示标志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8
12
作者 郭雅娇 薛水兰 +2 位作者 黄荔红 魏春英 郭二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60-62,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科学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以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对临床使用高危药品治疗的患者,依托信息化平台在其治疗单、输液标签、巡视卡上应用特殊符号进行警示标志。结果高危药品警示标志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 目的探索一种科学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以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对临床使用高危药品治疗的患者,依托信息化平台在其治疗单、输液标签、巡视卡上应用特殊符号进行警示标志。结果高危药品警示标志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1),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均P<0.05)。结论高危药品警示标志的使用,能降低护理安全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安全 警示标志 高危药品 信息化平台
下载PDF
石膏托和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猛 何向阳 +1 位作者 郭仪林 林国叶 《医学综述》 2012年第4期638-639,共2页
目的比较杉树皮夹板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夹板固定组和石膏固定组,其中夹板固定组48例,骨折手法复位后全部予以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石膏固定组48例,手法复位后全部予以... 目的比较杉树皮夹板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夹板固定组和石膏固定组,其中夹板固定组48例,骨折手法复位后全部予以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石膏固定组48例,手法复位后全部予以石膏托外固定。两组观察时间均为6~8周。结果夹板固定组的优良率高于石膏固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杉树皮夹板外固定在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的优良率及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方面比石膏托外固定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夹板 石膏托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45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文坤 陈建洪 +1 位作者 黄世琴 郑育钦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35例4d内止血,9例6d内止血,1例内科治疗无效后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凝血酶、去甲肾上腺...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35例4d内止血,9例6d内止血,1例内科治疗无效后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等药物联合应用是内科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弥散成像与动态增强表现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方梦诗 黄美霞 +6 位作者 王蕾 夏加林 许丽凤 林燕 陈振 何春妮 钟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弥散成像、动态曲线表现。方法收集10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临床及MRI资料,并行DWI(0,800)扫描及ADC值测量,其中9例行时间-信号曲线图测量并记录。结果成人型颗粒细胞瘤(OAGCT)9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弥散成像、动态曲线表现。方法收集10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临床及MRI资料,并行DWI(0,800)扫描及ADC值测量,其中9例行时间-信号曲线图测量并记录。结果成人型颗粒细胞瘤(OAGCT)9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OJGCT)1例。8例病灶表现为囊实混合性,T2WI呈混杂信号、以高信号为主,T1WI呈稍高及稍低信号,DWI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病灶表现为实性,T2WI及T1WI信号均略高于肌肉,DWI呈高信号。平均ADC值:实性成分:0.351-0.881×10-3mm2/s;囊性成分:1.510-3.447×10-3mm2/s。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缓升或缓升平台7例,速升平台型2例,病灶曲线高度低于子宫肌层。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以囊实混合性多见,DWI为混杂信号或高信号,实性成分ADC值低,囊性成分ADC值高,时间信号曲线以缓升或缓升平台型多见,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颗粒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时间-信号曲线 ADC值
下载PDF
血清相关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潘桂兰 黄春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537-153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该院体检健康者60例纳入对照组,该院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86例纳入消化道恶性...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该院体检健康者60例纳入对照组,该院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86例纳入消化道恶性肿瘤组,其中肝癌亚组56例,胰腺癌亚组32例,胃癌亚组63例,结肠癌亚组3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所有被试血清AFP、CEA、CA19-9、CA72-4水平。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AFP、CEA、CA19-9、CA72-4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清AFP水平在肝癌亚组,CEA水平在结直肠癌亚组,CA19-9水平在胰腺癌亚组,CA72-4水平在胃癌亚组中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癌、胰腺癌亚组中,联合检测AFP、CEA、CA19-9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胃癌、结肠癌亚组中,联合检测CEA、CA19-9、CA72-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AFP、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消化道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对肝癌、胰腺癌检测以AFP、CEA、CA19-9联合检测最佳,胃癌、结肠癌以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消化道恶性肿瘤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72—4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玉茂 王剑火 林奇益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比较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的疗效。方法 2007-12-2010-12收治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前瞻性地按入院顺序交替归入A组和B组,分别采用传统后入路和椎旁肌间隙入路... 目的比较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的疗效。方法 2007-12-2010-12收治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前瞻性地按入院顺序交替归入A组和B组,分别采用传统后入路和椎旁肌间隙入路,收集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 d、1个月及6个月的腰背部VAS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3 d、6个月的患椎后凸Cobb角,术后6个月腰背痛JOA评分、切口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置钉准确性上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腰背部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在术后3 d的腰背部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腰背痛缓解快等优势,对于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建议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下载PDF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15
18
作者 黄荔红 王佳 +3 位作者 游荔君 吴德花 许娟 刘玉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299-4300,共2页
目的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实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持续改进。方法整理和总结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措施。结果通过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和各方面的投入,使制度不断完善与规范,医院感染质量得... 目的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实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持续改进。方法整理和总结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措施。结果通过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和各方面的投入,使制度不断完善与规范,医院感染质量得到提升。结论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全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注重质量持续改进内涵建设,有效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 持续改进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新型医院感染信息实时监测及管理网络平台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勇 魏畅 +9 位作者 田晓丽 刘运成 庄英杰 王志刚 韩雪玲 黄荔红 赵东升 吕雪峰 赵静雅 韩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7-219,共3页
目的建立基于网络的医院感染信息实时自动监测与管理平台,达到掌握监测区域医院感染相关信息动态、提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决策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的目的。方法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基于B/S架构进行开发,集中式网络架构,开发和部署... 目的建立基于网络的医院感染信息实时自动监测与管理平台,达到掌握监测区域医院感染相关信息动态、提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决策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的目的。方法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基于B/S架构进行开发,集中式网络架构,开发和部署医院感染网络监测信息系统;研发在医院内部网络中的数据适配器,利用医院内部信息系统和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生成业务数据,通过通用接口和网闸,将数据自动推送至医院感染网络监测信息系统指定数据库中。结果初步建设完成基于网络的医院感染信息实时自动监测与管理平台,通过选择不同地域和不同情况的医院进行试点,形成了医院感染监测报告体系,实现了监测数据的网络自动报告、数据整合、审核和统计分析功能,并在4所医院试点成功;平台的拓展性能强,实时自动报告效率和数据标准化程度高。结论利用网络信息监测和数据推送技术,可实现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的网络实时自动监测,可用于高效、灵活、统一开展区域及全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网络 监测平台 实时自动
原文传递
315例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平生 黄荔红 +1 位作者 游荔君 王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25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其相关感染因素,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9年1月-2011年9月315例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 535例骨科手术患者中,有31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2....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其相关感染因素,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9年1月-2011年9月315例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 535例骨科手术患者中,有31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2.73%;感染部位以切口感染为主,占61.90%,其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分别占17.14%、8.57%;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手术性质、切口类型、手术及住院时间等(P<0.05);检出病原菌349株,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4.07%,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及阴沟肠杆菌,分别占19.48%、17.19%及13.18%。结论骨科以切口感染多见,发生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强调加强切口感染的监测与控制、重视各环节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