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方案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甘巧蓉
潘晨
+6 位作者
周锐
林明华
陈立
林春
林彩文
李芹
黄建荣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最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30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分为A组(内科治疗)57例,B组(内科+抗病毒治疗)80例,...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最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30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分为A组(内科治疗)57例,B组(内科+抗病毒治疗)80例,c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治疗)124例,D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中医治疗)41例。观察患者治疗基线、治疗第1、4、8、12周及治疗结束时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胛A)、HBVDNA等指标,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其存活情况。应用Kruskal—Willis H检验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四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213,P=0.360),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722,P=0.033)。四组1年病死率分别为36.84%(21/57)、32.50%(26/80)、26.61%(33/124)和24.39%(10/41)。C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566倍(P=0.036);D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396倍(P=0.016)。结论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药物及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功能衰竭
抗病毒药
人工肝支持系统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柯坤宇
魏大海
+3 位作者
陈丽芳
孔金峰
孙芳
熊克宫
《肝脏》
2016年第11期911-91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1(PD-L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不同分期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3例AIH患者(包括活动期31例和缓解期12例)肝组织,并选择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1(PD-L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不同分期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3例AIH患者(包括活动期31例和缓解期12例)肝组织,并选择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肝组织内PD-1及PD-L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病情分期PD-1及PD-L1表达的差异。结果 AIH患者肝组织PD-1为(10.12±5.31)%,高于对照组(1.74±0.37)%,(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1为(15.68±6.31)%,高于缓解期(6.24±3.25)%,(P<0.05)。AIH患者肝组织PD-L1为(7.45±4.29)%,高于对照组(1.48±0.32)%,(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L1为(9.47±4.67)%,高于缓解期(4.78±2.43)%(均P<0.05)。结论 PD-1及其配体PD-L1在AIH患者肝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AIH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H
PD-1
PD-L1
肝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方案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甘巧蓉
潘晨
周锐
林明华
陈立
林春
林彩文
李芹
黄建荣
机构
福州市
传染病
医院
福建
医科大学
附属
传染病
医院
肝病
科
浙江
大学
医学院
附属
第一
医院
感
染病
科
传染病
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25-229,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2008ZX10002-005、2008zx10005-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00759)
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G-102)
文摘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最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30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分为A组(内科治疗)57例,B组(内科+抗病毒治疗)80例,c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治疗)124例,D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中医治疗)41例。观察患者治疗基线、治疗第1、4、8、12周及治疗结束时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胛A)、HBVDNA等指标,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其存活情况。应用Kruskal—Willis H检验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四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213,P=0.360),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722,P=0.033)。四组1年病死率分别为36.84%(21/57)、32.50%(26/80)、26.61%(33/124)和24.39%(10/41)。C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566倍(P=0.036);D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396倍(P=0.016)。结论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药物及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功能衰竭
抗病毒药
人工肝支持系统
Keywords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Antiviral agents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柯坤宇
魏大海
陈丽芳
孔金峰
孙芳
熊克宫
机构
福州市
传染病
医院
(
福建
医科大学
附属
传染病
医院
)
肝病
区
出处
《肝脏》
2016年第11期911-914,共4页
基金
福州市卫生系统科技计划项目(2014-S-w21)
文摘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1(PD-L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不同分期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3例AIH患者(包括活动期31例和缓解期12例)肝组织,并选择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肝组织内PD-1及PD-L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病情分期PD-1及PD-L1表达的差异。结果 AIH患者肝组织PD-1为(10.12±5.31)%,高于对照组(1.74±0.37)%,(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1为(15.68±6.31)%,高于缓解期(6.24±3.25)%,(P<0.05)。AIH患者肝组织PD-L1为(7.45±4.29)%,高于对照组(1.48±0.32)%,(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L1为(9.47±4.67)%,高于缓解期(4.78±2.43)%(均P<0.05)。结论 PD-1及其配体PD-L1在AIH患者肝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AIH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
AIH
PD-1
PD-L1
肝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Keywords
AIH
PD-1
PD-L1
Liver tissues
Immunohistochemistry
分类号
R575.1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方案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研究
甘巧蓉
潘晨
周锐
林明华
陈立
林春
林彩文
李芹
黄建荣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2
3
原文传递
2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柯坤宇
魏大海
陈丽芳
孔金峰
孙芳
熊克宫
《肝脏》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