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夷岩茶多酚组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虹雯 赵惠茹 +1 位作者 倪莉 刘志彬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19-325,共7页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成分,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选取5种典型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制备冲泡茶汤与粉末浸提液,分别测定其茶多酚组分和抗氧化活性。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总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咖啡碱、9种...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成分,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选取5种典型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制备冲泡茶汤与粉末浸提液,分别测定其茶多酚组分和抗氧化活性。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总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咖啡碱、9种儿茶素类物质和4种茶黄素类物质的含量;然后采用ABTS法、DPPH法、FRAP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茶汤和茶粉浸提液中主要多酚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武夷岩茶茶汤和茶粉浸提液的总酚含量为0.67 mg GAE/mL和3.89 mg GAE/mL;咖啡碱占126.07酃,181.86酃;儿茶素总量占142.49酃,423.09酃;茶黄素总量为1.14酃,3.88酃。武夷岩茶茶汤和茶粉浸提液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ABTS清除活性分别为6.43 mg GAE/g和140.27 mg GAE/g;DPPH清除活性分别为9.14 mg GAE/g和182.66 mg GAE/g;FRAP还原力分别为6.18 mg GAE/g和101.44 mg GAE/g。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可知,武夷岩茶的多酚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本研究的开展对深入了解武夷岩茶的营养保健功效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总酚 儿茶素 茶黄素 体外抗氧化活性 皮尔森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顶空-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肉桂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1
2
作者 詹思佳 苏蔚莹 +5 位作者 王道梁 陈文嵩 兰晓晔 孙雅倩 刘志彬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1-190,共10页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对分析武夷肉桂香气成分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武夷肉桂的挥发性成分的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表征其挥发性成分。首先优化HS-SPME的萃取条...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对分析武夷肉桂香气成分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武夷肉桂的挥发性成分的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表征其挥发性成分。首先优化HS-SPME的萃取条件,其最优萃取条件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纤维,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50 min,NaCl添加量30%。在此条件下共检出84种挥发性成分;再通过SDE法提取到40种挥发性成分,两种方法共同检出的成分有26种,对酯类的萃取效率相当。HS-SPME在提取杂环类化合物、中、低沸点脂肪族醇类、烯烃类、酮类的效率高于SDE;而SDE更有利于萃取沸点较高的醇类、酸类和酚类等成分。结论:分析武夷肉桂的香气成分应结合HS-SPME和SDE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茶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红曲黄酒传统酿造用曲的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吕旭聪 蒋雅君 +6 位作者 胡荣康 郭伟灵 周文斌 李燕 饶平凡 陈劲星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2-233,共12页
红曲黄酒为中国黄酒中特色鲜明的一类黄酒,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添加红曲和药白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经多种微生物酿造而成。传统酿造用曲(红曲和药白曲)对红曲黄酒的风味特征和风味品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 红曲黄酒为中国黄酒中特色鲜明的一类黄酒,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添加红曲和药白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经多种微生物酿造而成。传统酿造用曲(红曲和药白曲)对红曲黄酒的风味特征和风味品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福建红曲黄酒传统酿造常用的4种不同地区的酒曲(古田红曲、乌衣红曲、龙岩药曲、南平白曲)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结合谱库检索技术对其中主要化合物进行鉴定。研究发现: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最适合于萃取红曲黄酒酿造用酒曲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从这4种酒曲中共鉴定出62种匹配度≥80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醇类17种、醛酮类9种、酚类4种、酯类8种、酸类11种、吡嗪类5种和其它化合物8种。对不同酒曲中挥发性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风味特征贡献度分析,找出不同酿造用曲的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发现古田红曲和乌衣红曲香气组成差异显著,而龙岩药曲和南平白曲香气组成较为接近。本研究结果对于了解红曲黄酒传统酿造机理,提升红曲黄酒风味品质和改良红曲黄酒传统酿造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黄酒 传统酒曲 风味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技术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红曲霉分离纯化、分类和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康熙 陈颖 倪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3,共7页
红曲霉是一类小型丝状腐生真菌,其代谢产物在食品、药品领域应用广泛。为更好地挖掘红曲霉种质资源,需要大量获得红曲霉菌株并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该文介绍了可培养的红曲霉分离纯化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和应用示例;列举了目前红曲霉的... 红曲霉是一类小型丝状腐生真菌,其代谢产物在食品、药品领域应用广泛。为更好地挖掘红曲霉种质资源,需要大量获得红曲霉菌株并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该文介绍了可培养的红曲霉分离纯化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和应用示例;列举了目前红曲霉的分类概况,从形态分类、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物种分类和国际公开报道提及之分类这三个方面来对比分析其认可度;简述了形态学鉴定、同工酶分析、脱氧核糖核酸(DNA)标记技术三种常见的红曲霉鉴定方法;提出了潜在的分离纯化和分类鉴定方法。旨在为高效获得红曲霉、明确菌种信息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分离 纯化 分类 鉴定
下载PDF
武夷岩茶挥发性香气组成及沸水浸提下的释放规律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彩楠 何理琴 +4 位作者 陈福城 张晨 张雯 刘志彬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09-318,共10页
武夷岩茶是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具有"岩骨花香"的风味特征,耐泡、耐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武夷岩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在15次连续沸水浸提过程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从武夷岩茶茶汤中... 武夷岩茶是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具有"岩骨花香"的风味特征,耐泡、耐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武夷岩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在15次连续沸水浸提过程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从武夷岩茶茶汤中检测出醇、醛、酮、酯、吡嗪、酸、苯酚、苯胺、其它苯系物、烃、呋喃、吡咯12类化合物,共108种物质。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第1~3次浸提茶汤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第4~7次浸提茶汤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第8~15次浸提茶汤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随浸提次数的增加,挥发性香气成分总含量逐渐降低。第8~15次浸提还保留有27种香气成分以及17.04%的香气含量,主要为橙花叔醇(0.739μL/L)、己醛(0.349μL/L)、壬醛(0.181μL/L)、癸醛(0.127μL/L)、甲基庚烯酮(0.069μL/L)、β-紫罗兰酮(0.426μL/L)。这些物质在沸水浸提过程中的缓慢释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武夷岩茶的耐泡特性。这为闽北乌龙茶加工工艺及其品质鉴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挥发性香气成分 主成分分析 香气成分释放规律
原文传递
柿子醋液态发酵工艺优化及澄清剂对柿子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珍金 郭伟灵 +5 位作者 贾瑞博 蒋雅君 周文斌 李燕 倪莉 吕旭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66,共4页
该试验以柿子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柿子醋液态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澄清剂对柿子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最佳添加量为0.04 mL/100 g;柿子醋液态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摇床转速170 r/min、装液量100 mL/500 m... 该试验以柿子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柿子醋液态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澄清剂对柿子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最佳添加量为0.04 mL/100 g;柿子醋液态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摇床转速170 r/min、装液量100 mL/500 mL、醋酸菌接种量12%,在此发酵条件下,柿子醋酸度为4.35 g/100 mL。当明胶添加量为3%~5%时,柿子醋澄清和除涩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醋 液态发酵 醋酸发酵 发酵工艺优化 澄清剂
下载PDF
红曲黄酒酿造过程中红曲霉生长抑制因素初探 被引量:9
7
作者 蔡琪琪 周康熙 +3 位作者 刘志彬 张晨 张雯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3-149,共7页
红曲霉对红曲黄酒的色、香、味及其功能性组分至关重要。然而,红曲霉在酿酒过程中被抑制,其抑制机理并未明确。本研究采用PCR-DGGE与q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平湖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的优势真菌菌群动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根据红... 红曲霉对红曲黄酒的色、香、味及其功能性组分至关重要。然而,红曲霉在酿酒过程中被抑制,其抑制机理并未明确。本研究采用PCR-DGGE与q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平湖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的优势真菌菌群动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根据红曲霉的菌量变化推测可能原因,同时构造相应的体系进行验证,寻找影响红曲霉生长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传统酿造过程中,红曲霉和酿酒酵母是优势菌,且随着酿造时间的延长,红曲霉的菌量逐渐降低;验证体系表明溶氧量的暂时减少、红曲米的物理束缚和红曲浸泡液中的物质并不会显著抑制红曲霉的生长,而酒精度的增加是影响红曲霉生长的关键因素;传统酿造过程进一步验证酒精度的变化与红曲霉生长的关系,发酵初期的酒精度(0~4%,体积分数)对红曲霉无影响,而随着酒精度的增加,红曲霉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至发酵后期的酒精度(17%,体积分数)对红曲霉的抑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红曲黄酒 动态变化 抑制因素
下载PDF
福建红曲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周康熙 林瑾 倪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福建红曲黄酒在中国古酒中独树一帜,具有活血化瘀、健脾燥胃等功效。尽管红曲黄酒的产量及产值逐年攀升,但市场占有率持续低迷,红曲黄酒产业亟待升级转型。该文基于当前福建红曲黄酒的产销现状,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政府和市场四个角度... 福建红曲黄酒在中国古酒中独树一帜,具有活血化瘀、健脾燥胃等功效。尽管红曲黄酒的产量及产值逐年攀升,但市场占有率持续低迷,红曲黄酒产业亟待升级转型。该文基于当前福建红曲黄酒的产销现状,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政府和市场四个角度分析红曲黄酒产业的发展方向,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及带动产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黄酒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政府 市场
下载PDF
紫外诱变及高温驯化联用筛选耐高温嗜酸乳杆菌 被引量:7
9
作者 饶甜甜 郭虹雯 +3 位作者 赵惠茹 刘志彬 张雯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9-135,共7页
嗜酸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在微生态制剂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耐温性不佳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为了开发可在常温下保藏的耐温型嗜酸乳杆菌,以嗜酸乳杆菌FZU-LA1301为出发菌株,通过一系列紫外诱变及高温梯度驯化的方式,筛选获得... 嗜酸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在微生态制剂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耐温性不佳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为了开发可在常温下保藏的耐温型嗜酸乳杆菌,以嗜酸乳杆菌FZU-LA1301为出发菌株,通过一系列紫外诱变及高温梯度驯化的方式,筛选获得一株耐温性优良的嗜酸乳杆菌突变菌株FZU-LA1301X。经过诱变驯化,该菌株的适应温度从37℃提高至45℃;生长稳定期从24 h缩短至15 h;厌氧环境下其生长稳定期的活菌数达8.24 lg(CFU/m L);发酵液p H值无显著变化,维持在4.0;将两株菌株冷冻干燥后置于常温贮藏,原始菌株FZU-LA1301活菌数平均1~2 d下降1个数量级,而驯化后菌株平均5~6 d下降1个数量级,稳定性较驯化前有较大的提升。突变菌株用胃蛋白酶、胰酶、胆盐分别处理3,24,24 h后,具有一定的胃蛋白酶、胰酶、胆盐耐受能力。本研究所得嗜酸乳杆菌突变菌株FZU-LA1301X相比于原始菌株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耐消化能力和常温稳定性,该菌株可用于发酵生产的无需低温保藏的微生态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 嗜酸乳杆菌 紫外诱变 高温驯化 微生物饲料制剂
原文传递
大黄鱼源腐败菌的腐败能力与粘附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雯 卞丹 +2 位作者 王芳婷 张晨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以从大黄鱼中分离得到的腐败菌为研究对象,从菌体粘附性这一角度解释希瓦氏菌成为海水鱼的优势腐败菌的原因。以细菌总数、TVB-N、TMA和K值为腐败指标,测定分离纯化自冰鲜大黄鱼体的3株希瓦氏菌(MA1-5,MA1-7,MA1-13)和3株假单胞菌(R3-1,... 以从大黄鱼中分离得到的腐败菌为研究对象,从菌体粘附性这一角度解释希瓦氏菌成为海水鱼的优势腐败菌的原因。以细菌总数、TVB-N、TMA和K值为腐败指标,测定分离纯化自冰鲜大黄鱼体的3株希瓦氏菌(MA1-5,MA1-7,MA1-13)和3株假单胞菌(R3-1,R3-2,R3-5)的腐败能力,测定此6株腐败菌对大黄鱼体表、鱼鳃和鱼肠黏液的粘附能力,建立腐败能力与粘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希瓦氏菌的致腐性强于假单胞菌:希瓦氏菌的细菌总数增速显著高于假单胞菌,产TMA能力显著强于假单胞菌,K值变化快,TVB-N含量与冷藏时间呈指数增长趋势;而假单胞菌产TVB-N含量与冷藏时间呈正比趋势。希瓦氏菌对鱼体各部位黏液的粘附能力强于假单胞菌:希瓦氏菌对鱼鳃和鱼肠的粘附性高于体表,在高盐条件下时的粘附能力随氯化钠含量的升高而增强,而假单胞菌则对体表的粘附性较高。腐败能力与粘附力相关性分析表明,腐败菌的腐败能力和粘附能力呈正相关,尤其腐败菌对肠黏液的粘附能力与腐败能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结果表明,希瓦氏菌在高盐浓度下对鱼鳃和鱼肠的高粘附力是其成为海水鱼优势腐败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希瓦氏菌 假单胞菌 腐败能力 粘附 优势腐败菌
原文传递
红曲中红曲菌的鉴定及优质菌的筛选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康熙 陈思鹏 +3 位作者 王泽楠 吴俐 吕旭聪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6-305,共10页
红曲由红曲菌发酵而得,为提高红曲质量,需对红曲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优质菌株,而当前红曲菌的鉴定方法和优质菌的筛选方法仍有不足。为此,本文在构建红曲菌菌株库的基础上,对比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红曲菌物种鉴定的异同,通过... 红曲由红曲菌发酵而得,为提高红曲质量,需对红曲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优质菌株,而当前红曲菌的鉴定方法和优质菌的筛选方法仍有不足。为此,本文在构建红曲菌菌株库的基础上,对比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红曲菌物种鉴定的异同,通过相关性分析提出合理鉴定方案,同时对不同形态学分型的菌株测定色素和桔霉素产量,结合产量换算方法筛选出优质红曲菌。结果:单个红曲中可能存在多株形态不同的红曲菌,以44个红曲样本为菌源构建了45个不同形态学分型,共计148株红曲菌的菌株库。形态学分析表明多数红曲菌与紫色红曲菌、橙色红曲菌及丛毛红曲菌形态相似,而ITS rDNA测序和18S rDNA测序易将未知红曲菌匹配至紫色红曲菌、丛毛红曲菌和红色红曲菌。相关性分析表明ITS rDNA测序相比于18S rDNA测序更接近于形态学分析结果。由于ITS rDNA测序的基因对比库中可参照菌株的种类与数量较多,在多种鉴定方法存在结果差异时,建议优选ITS rDNA测序结果。最后同时参考色素产量、桔霉素产量、桔霉素产量与色素产量之比值3个指标筛选出高产色素(83.3 U/mL)和低产桔霉素(81.5 ng/mL)的菌株红曲菌MZT27,以黄色素与总色素的比值筛选出高产黄色素的菌株红曲菌MZT39(黄色素占比70.06%)。本文旨在为红曲霉种质资源的挖掘和红曲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鉴定 筛选 色素 桔霉素
下载PDF
液态红曲酿造红曲黄酒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冬萍 梁爽 +2 位作者 刘志彬 张雯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3-140,共8页
为探究液态红曲应用于红曲黄酒酿造的可行性,以液态红曲(红曲霉菌株L)替代传统古田红曲酿造红曲黄酒,在酿造开始后的1,3,5,7,10,15,25和30 d取样分析,跟踪酿造过程中上清液体积、减重以及发酵产物——酒精度、还原糖、总酸、pH值、色值... 为探究液态红曲应用于红曲黄酒酿造的可行性,以液态红曲(红曲霉菌株L)替代传统古田红曲酿造红曲黄酒,在酿造开始后的1,3,5,7,10,15,25和30 d取样分析,跟踪酿造过程中上清液体积、减重以及发酵产物——酒精度、还原糖、总酸、pH值、色值等的动态变化;酒样陈酿2个月后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香气成分分析和感官品评。结果表明:液态红曲酿造的酒样基本符合国标中对清爽型干黄酒的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酒样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虽然低于古田红曲酿造的酒样,但仍显著高于啤酒和葡萄酒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酒样的感官品评得分最高,通过香气分析发现,可能的原因是酒样中的乳酸乙酯含量最高,而高级醇含量最低。以液态红曲取代固态红曲酿造红曲黄酒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红曲黄酒 液态发酵 5L发酵罐
原文传递
正山小种挥发性香气组成及其在多次沸水浸提下的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理琴 王彩楠 +4 位作者 倪莉 陈福城 张晨 张雯 刘志彬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3-747,759,760,761,762,763,764,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正山小种的挥发性香气组成及其在多次沸水浸提下的释放规律.连续12次沸水浸提后,从正山小种茶汤中共检测出100种挥发性成分.这些正山小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数量和总体...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正山小种的挥发性香气组成及其在多次沸水浸提下的释放规律.连续12次沸水浸提后,从正山小种茶汤中共检测出100种挥发性成分.这些正山小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数量和总体积分数随着浸提次数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第2次浸提获得的挥发性成分体积分数最高,为16.039μL·L^(-1);第3次浸提获得的挥发性成分的数量最多,为84种.此外,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第1~3次浸提茶汤获得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第4~7次浸提茶汤获得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第8~12次浸提茶汤获得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山小种 香气成分 释放规律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冰鲜罗非鱼肠道菌群的调节及保鲜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雯 王芳婷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3-179,共7页
采用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S08)作为饲料添加剂喂养罗非鱼,研究其对冰鲜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影响,尤其是对鱼体腐败菌的粘附、定植和滋生的影响,并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延缓冰鲜罗非鱼腐败的作用。通过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水体中添加腐败菌(... 采用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S08)作为饲料添加剂喂养罗非鱼,研究其对冰鲜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影响,尤其是对鱼体腐败菌的粘附、定植和滋生的影响,并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延缓冰鲜罗非鱼腐败的作用。通过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水体中添加腐败菌(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方式分组喂养罗非鱼后,对罗非鱼进行冰鲜贮藏,通过高通量测序确定枯草芽孢杆菌和腐败菌对冰鲜过程中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影响,并以TVB-N和K值为腐败指标,研究冰鲜鱼腐败的程度。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罗非鱼的肠道菌群的变化具有阻遏作用,使菌群多样性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希瓦氏菌在肠道内定植程度大于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可定植在鱼肠道内,并抑制希瓦氏菌在鱼肠道内定植,最终显著遏制希瓦氏菌在肠道中的优势富集。以TVB-N和K值为指标判断鱼的鲜度,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延缓冰鲜鱼的腐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肠道菌群 鲜度 枯草芽孢杆菌 希瓦氏菌 假单胞菌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在鱼片保鲜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雯 陈淑俣 +1 位作者 游佳鸿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9-237,共9页
目的:为以生物膜形成能力为筛选依据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保鲜剂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的疏水能力、自凝聚率、共凝聚率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冰鲜罗非鱼片进行保鲜,测定罗非鱼片的鲜度和挥发性风味物质... 目的:为以生物膜形成能力为筛选依据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保鲜剂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的疏水能力、自凝聚率、共凝聚率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冰鲜罗非鱼片进行保鲜,测定罗非鱼片的鲜度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越强,对罗非鱼肉的保鲜效果最佳。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降低鱼肉中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使鱼肉在贮藏第3天的TVB-N含量为24.43 mg/100 g,低于对照组的34.58 mg/100 g;并且显著抑制鱼肉中醇类、酚类、酯类和酸类,如异戊醇、苯酚、吲哚、乙酸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产生。同时,较生物膜形成能力而言,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能力并未体现出与保鲜能力的相关性。结论:枯草芽孢杆菌的自凝聚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其对罗非鱼片的保鲜能力最为相关,可作为保鲜用枯草芽孢杆菌筛选的快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罗非鱼片 生物保鲜
下载PDF
氯化铵对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双向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文斌 黄梓芮 +8 位作者 洪家丽 李路 郭伟灵 蒋雅君 刘斌 倪莉 饶平凡 陈劲星 吕旭聪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89,共9页
研究了氯化铵对紫色红曲霉M3103次级代谢产物中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合成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以红米为固态发酵基质的培养基中外加氯化铵能显著提高红曲色素产量,降低桔霉素产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全波长扫描分... 研究了氯化铵对紫色红曲霉M3103次级代谢产物中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合成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以红米为固态发酵基质的培养基中外加氯化铵能显著提高红曲色素产量,降低桔霉素产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全波长扫描分析红曲色素组成,发现添加氯化铵显著提高了红曲黄色素和橙色素的产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红曲色素合成关键基因mppC、mppD、mppE、MpFasA2和MpPKS5的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均显著上调,而桔霉素合成关键基因ctnA和PksCT的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均显著下调。固态发酵中添加适量的氯化铵可影响紫色红曲霉M3103对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有利于促进红曲色素尤其是黄色素的生物合成,抑制桔霉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铵 紫色红曲霉 红曲色素 桔霉素 调控机制
下载PDF
鸡骨肉泥一步碱法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玉琼 张雯 +1 位作者 刘志彬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6-143,共8页
鸡骨肉泥是鸡骨架经骨肉分离机分离并精细研磨得到的骨肉泥混合物。鸡骨肉泥营养丰富,可应用于鸡肉制品中。然而由于鸡骨肉泥含有大量血液,不仅带有明显的血腥味,而且容易在空气中氧化导致颜色偏暗,从而限制了鸡骨肉泥在肉制品中的添加... 鸡骨肉泥是鸡骨架经骨肉分离机分离并精细研磨得到的骨肉泥混合物。鸡骨肉泥营养丰富,可应用于鸡肉制品中。然而由于鸡骨肉泥含有大量血液,不仅带有明显的血腥味,而且容易在空气中氧化导致颜色偏暗,从而限制了鸡骨肉泥在肉制品中的添加。本研究以白度和得率为指标,对鸡骨肉泥进行适当漂洗脱色。以Na HCO3溶液作为漂洗剂,考察漂洗液质量分数、料液比、p H值以及漂洗时间对鸡骨肉泥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试验对鸡骨肉泥漂洗脱色工艺进行优化。结果:Na HCO3溶液漂洗鸡骨肉泥脱色的最佳工艺为:p H9、漂洗时间9.23 min、料液比1∶3.96、质量分数1.15%。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脱色后鸡骨肉泥白度由原来的37.58提高到56.81,得率为9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肉泥 一步法 碱溶液 漂洗 脱色
原文传递
葛根红曲提取物对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的抗肥胖功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冬萍 朱晓萍 +2 位作者 陈丽玲 刘志彬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30,共6页
探究葛根红曲提取物(MRPE)对高脂饲料诱导肥胖C57BL/6J小鼠的肥胖改善作用。方法:使用高脂饲料喂食小鼠诱导其形成肥胖,然后继续喂食高脂饲料并分别灌胃无菌水(HF组,n=8),Monacolin K(MK组,n=8),正常剂量MRPE(MRPE-C组,n=8),高剂量MRPE(... 探究葛根红曲提取物(MRPE)对高脂饲料诱导肥胖C57BL/6J小鼠的肥胖改善作用。方法:使用高脂饲料喂食小鼠诱导其形成肥胖,然后继续喂食高脂饲料并分别灌胃无菌水(HF组,n=8),Monacolin K(MK组,n=8),正常剂量MRPE(MRPE-C组,n=8),高剂量MRPE(MRPE-H组,n=8)。灌胃4周后测定小鼠体重、体长、腹部脂肪并计算总脂体比和Lee’s指数;收集小鼠血液样品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及脂多糖(LBP)含量。结果 :与HF组相比,正常剂量和高剂量MRPE均能够显著降低肥胖小鼠的体重、总脂体比、Lee’s指数,以及血清TC、TG水平和LBP含量(P均小于0.05),且能显著提高血清HDL-C水平(P均小于0.05);MRPE-H组小鼠LDL-C水平显著低于HF组(P<0.05)。此外,MRPE具有一定剂量依赖关系,与MRPE-C组相比,MRPE-H组小鼠总脂体比低20.43%;血清LDL-C水平降低了8.22%。高剂量MRPE具有与Monacolin K相当的抗肥胖和改善血脂效果。结论:葛根红曲提取物能改善肥胖小鼠体内脂肪的堆积,具有控制体重的效果,并能改善血脂及降低炎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 葛根红曲提取物 降脂 肥胖
下载PDF
红曲黄酒传统酿造体系中真菌菌群多样性分析方法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旭聪 刘志彬 +5 位作者 张雯 陈芳 黄若兰 翁星 饶平凡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4-223,共10页
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的PCR-RFLP分型方法分析前期从传统酒曲中分离纯化的16株代表性真菌,发现采用Hinf Ⅰ、Hae Ⅲ和Taq Ⅰ 3种限制性内切酶可将不同类型的真菌区分开,甚至是物种极为接近的真菌菌株。比较不同PCR引物(NS1/FR1+、FF390/... 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的PCR-RFLP分型方法分析前期从传统酒曲中分离纯化的16株代表性真菌,发现采用Hinf Ⅰ、Hae Ⅲ和Taq Ⅰ 3种限制性内切酶可将不同类型的真菌区分开,甚至是物种极为接近的真菌菌株。比较不同PCR引物(NS1/FR1+、FF390/FR1+、NS1/GCfung和NS3+/YM951r)对不同真菌菌株的扩增效率及DGGE分离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合于红曲黄酒真菌菌群分析的PCR引物——NS1/GCfung。基于18S rDNA克隆文库RFLP分型结合克隆子测序技术解析红曲黄酒传统酿造体系中的真菌菌群结构,采用引物NS1/GCfung进行PCR-DGGE分析红曲黄酒传统酿造体系中的真菌菌群动态变化,鉴定出传统酒曲以及传统酿造过程中的优势真菌,为全面解析红曲黄酒传统酿造机制,改进传统酿造工艺,提升产品品质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黄酒 酒曲 真菌多样性 PCR-RFLP PCR-DGGE
原文传递
葛根淀粉为基质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培养基成分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冬萍 周康熙 +4 位作者 朱晓萍 夏云敏 刘志彬 张雯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8-115,共8页
葛根淀粉除含淀粉外,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红曲色素是红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诸多生理活性。若以葛根淀粉为基质发酵生产红曲色素,可将两者的保健功效有机结合。本文探索以葛根淀粉为基质,复配不同... 葛根淀粉除含淀粉外,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红曲色素是红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诸多生理活性。若以葛根淀粉为基质发酵生产红曲色素,可将两者的保健功效有机结合。本文探索以葛根淀粉为基质,复配不同碳源、氮源、金属离子,采用红曲霉菌株FZU-MP1501进行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结果显示:以葛根淀粉或籼米粉为基质,两者的红曲色素产量无显著差异。单因素试验表明,以葛根淀粉为碳源时,添加麦芽糖、谷氨酸钠及硫酸亚铁有利于其产色。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表明,麦芽糖、谷氨酸钠、硫酸亚铁的最佳添加质量浓度为麦芽糖32.50 g/L、谷氨酸钠22.33 g/L、硫酸亚铁0.70 g/L。在此基础上得到最优醇溶性色价为3 591.43 U/g,比优化前提高66.42%,其中黄色价、橙色价、红色价分别提高了104.90%,44.31%和45.19%。葛根淀粉可作为基质,通过液态发酵红曲霉生产红曲色素,且经培养基优化可大幅提高色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淀粉 红曲色素 液态发酵 响应面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