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话现代主义的非同一性表象与批判理论的内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珂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1,共9页
米莲姆·汉森提出的白话现代主义对电影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针对这一概念本身的厘定却并不准确。本文从汉森最初构建白话现代主义理论体系的两篇论文入手,探讨汉森对电影的现代性、电影理论与历史的结合等话题所进行的复杂思考,... 米莲姆·汉森提出的白话现代主义对电影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针对这一概念本身的厘定却并不准确。本文从汉森最初构建白话现代主义理论体系的两篇论文入手,探讨汉森对电影的现代性、电影理论与历史的结合等话题所进行的复杂思考,并借助汉森的实证研究,确定白话现代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其非同一性表象,分析消解这种非同一性的可能性。最终通过对《电影与经验》一书的解读,重新审视白话现代主义,阐释隐藏在其非同一性表象之下的批判理论的内在,揭示出其“外电影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现代主义 非同一性 批判理论 米莲姆•汉森 影像文化
下载PDF
电影的大众公共领域理论再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珂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40-46,共7页
电影的公共领域是电影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其理论研究却并不充分。本文脱离了哈贝马斯式传统公共领域的框架,依据另类的公共领域理论来重新厘清电影的公共领域的基本含义,并借助克鲁格与汉森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论述了电影的公共领域中观... 电影的公共领域是电影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其理论研究却并不充分。本文脱离了哈贝马斯式传统公共领域的框架,依据另类的公共领域理论来重新厘清电影的公共领域的基本含义,并借助克鲁格与汉森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论述了电影的公共领域中观众的特殊主体性。最终揭示了沉浸在“眼睛的盛宴”与感知的多元体验中的观众如何在主体性的波动中,发展出超越了“主动与被动”“私人与公共”以及“娱乐与启蒙”等严格标准的参与模式、话语构建和经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理论 公共领域 白话现代性 亚历山大·克鲁格 米莲姆·汉森
下载PDF
近30年来日本学界周恩来研究述评(1988—2017年)
3
作者 彭程 程书嘉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14-119,共6页
日本学界的周恩来研究历史悠久,近30年来亦未出现淡化或弱化的趋势。其研究视角比较客观,去意识形态化倾向明显;研究主体完成了"新老交替"过程,一些旅日华人研究者开始崭露头角;研究的开放性强,重视国外研究成果的吸收;注重史... 日本学界的周恩来研究历史悠久,近30年来亦未出现淡化或弱化的趋势。其研究视角比较客观,去意识形态化倾向明显;研究主体完成了"新老交替"过程,一些旅日华人研究者开始崭露头角;研究的开放性强,重视国外研究成果的吸收;注重史料,注重实证,是其一以贯之的研究传统;周恩来留日生涯、周恩来与西安事变、周恩来外交贡献是其三大研究热点;少数右翼学者仍无法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碎片化倾向比较严重,是其明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周恩来研究 去意识形态化 实证研究 留日生涯
下载PDF
伪国立新民学院的研究——以日籍教师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彭程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14-120,共7页
伪国立新民学院自称"最高学府",是沦陷下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1938年初由北支那方面军和外务省创建于北平。伪新民学院的建校精神是"新民主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与友邦提携先知先觉的兴亚官吏"... 伪国立新民学院自称"最高学府",是沦陷下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1938年初由北支那方面军和外务省创建于北平。伪新民学院的建校精神是"新民主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与友邦提携先知先觉的兴亚官吏",教育对象限于中国人,主要是伪临时政府的在职官员和大学及高中毕业生,学生在学期间的一切费用都由学院支给。伪新民学院不仅实施速成教育,还实施正规教育。它不仅仅是汉奸养成学校,还是高等教育机构。因为伪新民学院的毕业生大都充任伪临时政府中级以上的官员,所以其活动对整个沦陷下的华北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日籍教师的角度来考察"国立新民学院"的实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国立新民学院 日籍教师 汉奸培养
下载PDF
适用于清代蒙古也克沙毕之法律——大活佛之领民与刑事裁判
5
作者 萩原守 沙仁高娃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4-43,118,共11页
在清朝统治时期,外蒙古的游牧民除贵族与奴隶外,还可分为隶属于清朝皇帝的自由民(箭丁)、隶属于蒙古贵族的随丁和隶属于藏传佛教活佛的沙毕(庙丁)等三种身份。其中,对适用于前两者的法律制度已明确,但在沙毕身份人群中,隶属于库伦大活... 在清朝统治时期,外蒙古的游牧民除贵族与奴隶外,还可分为隶属于清朝皇帝的自由民(箭丁)、隶属于蒙古贵族的随丁和隶属于藏传佛教活佛的沙毕(庙丁)等三种身份。其中,对适用于前两者的法律制度已明确,但在沙毕身份人群中,隶属于库伦大活佛的也克沙毕处在特殊的管理机构之下,什么样的法律才能适用于他们的罪行,对此问题有的三种学说各执一词,未能完全明确。为此,本文选择清末发生的三起也克沙毕刑事案件,初步确定判决所使用的法律,证明除原来有效的蒙古法《喀尔喀吉鲁姆》以外,清朝的"蒙古例"和《大清律例》在清末有着强烈的效力,另外《喀尔喀吉鲁姆》之判例集《乌兰哈齐尔特》在清朝灭亡之际仍保持其判例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清代蒙古 也克沙毕
下载PDF
东京都公益性文化体系及其对北京的启示
6
作者 徐静波 《北京规划建设》 2010年第6期64-68,共5页
战前东京都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东京的前身是江户。1603年德川家康(1542~1616年)击败了诸多对手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在江户建立了幕府政权,史称江户幕府或德川幕府,江户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一跃而成为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经200多... 战前东京都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东京的前身是江户。1603年德川家康(1542~1616年)击败了诸多对手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在江户建立了幕府政权,史称江户幕府或德川幕府,江户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一跃而成为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经200多年的建设,至19世纪中叶,江户已成为一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但无论从产业的构成还是城市的基本格局,江户都完全是一座前近代的城市,也无所谓公益性的文化体系或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系 公益性 京都 北京 文化设施 大城市 经济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