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周钰卓 齐宇新 +4 位作者 马腾洋 王志 康治林 王维山 史晨辉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有显著性(P=0.003)。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以缩短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羊鹏飞 高鹏 +5 位作者 李跃军 菅永志 杨童 顾培伦 王维山 董金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16-3622,共7页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半乳糖凝集素3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各自发挥重要作用,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潜在的联系,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未见报道。目的:检测骨关节炎患者滑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骨关节炎...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半乳糖凝集素3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各自发挥重要作用,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潜在的联系,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未见报道。目的:检测骨关节炎患者滑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关系。方法:骨关节炎观察组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或膝关节镜治疗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膜组织,共60例;非骨关节炎对照组取创伤后行截肢术健康青年患者或急性损伤导致半月板或膝关节韧带损伤行关节镜治疗患者切除的正常膝关节滑膜组织,共20例。所有供者均对试验过程知情同意,试验方案得到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伦理批准。根据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将骨关节炎观察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每组2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并对相关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基质金属蛋白酶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非骨关节炎对照组2例阳性,阳性率为10%;轻度骨关节炎观察组7例阳性,阳性率为35%;中度骨关节炎观察组13例阳性,阳性率为65%;重度骨关节炎观察组18例阳性,阳性率为90%;②半乳糖凝集素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非骨关节炎对照组1例阳性,阳性率为5%;轻度骨关节炎观察组6例阳性,阳性率为30%;中度骨关节炎观察组12例阳性,阳性率为60%;重度骨关节炎观察组17例阳性,阳性率为85%;③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0.926,P<0.001),其表达亦随着骨关节炎的加重而增加;④结果提示,骨关节炎组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半乳糖凝集素3均表现为高表达状态,在骨关节炎观察组与非骨关节炎对照组中两者的表达差异显著,共同在骨关节炎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半乳糖凝集素3 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镜 骨关节炎 滑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和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女性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孟德峰 杨立 +3 位作者 张斌 陈福宇 史晨辉 王维山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和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女性人群骨密度(BMD)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336例新疆地区汉族女性人群的VD...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和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女性人群骨密度(BMD)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336例新疆地区汉族女性人群的VDR和CTR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受试者L_(2~4)、Ward's三角、大粗隆、股骨干4个部位的BMD值,比较不同基因型各部位BMD值的差异。结果(1)336例受试者VDR、CTR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90例骨质疏松组与246例非骨质疏松组VDR与CTR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与不同部位BMD值之间呈负相关(P<0.05),体质指数与BMD值之间呈正相关(P<0.05),在将年龄和体质指数进行校正后发现非骨质疏松组中CTR CT基因型在Ward's三角的BMD值高于CC基因型(P<0.05);VDR Bb基因型在L_(2~4)、Ward's三角部位BMD均低于bb型(P<0.05),Bb基因型的BMD值在大粗隆、股骨干部位较bb型有降低趋势(P>0.05);VDRCTR复合基因CCBb型的BMD值最低。结论年龄与BMD值变化密切相关;体质指数是新疆汉族女性非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适当增加体重对防治骨质疏松有积极的意义;VDR Bb基因型与BMD降低密切相关;VDR-CTR复合基因CCBb型可作为预测新疆地区女性发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