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8
1
作者 田小明 李俊华 +4 位作者 王成 褚贵新 危常州 郑倩 邓世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1-488,共8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3年在不同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3种土壤的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和各器官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3年在不同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3种土壤的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和各器官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其用量的增加,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脲酶活性也在增加,土壤pH则相反,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活性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不同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10~30g/蝇时基本达到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高、中、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的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分别在施用生物有机肥10~20、20~30、40∥埏时基本达到最高。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3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酶活性则变化差异较大。通过在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施肥与不施肥比较发现,本底有机质含量越低的土壤,施肥较不施肥的土壤养分、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及微生物量增加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土壤养分 棉花干物质量
下载PDF
喷施氟节胺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化学打顶效应研究 被引量:69
2
作者 董春玲 罗宏海 +1 位作者 张亚黎 张旺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85-1990,共6页
【目的】比较新疆北疆棉区不同打顶方式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免打顶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新陆早33号、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6号3个品种,设置喷施氟节胺化学打顶、人... 【目的】比较新疆北疆棉区不同打顶方式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免打顶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新陆早33号、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6号3个品种,设置喷施氟节胺化学打顶、人工打顶和不打顶3个处理,测定3个处理条件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分析化学免打顶技术的打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棉花喷施化学打顶剂植株高度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但显著低于不打顶植株,但主茎节数及果枝数化学打顶植株显著高于人工打顶;果枝长度低于人工打顶植株,株型较为紧凑;化学打顶棉花上部果枝结铃数及内围铃数略高于人工打顶,但铃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籽棉和皮棉与人工打顶相当。【结论】喷施化学打顶剂氟节胺能有效控制棉花植株顶尖的生长,具有打顶效果,同时使得棉花株型更为紧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打顶 氟节胺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外源一氧化氮对冷害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6
3
作者 杨美森 王雅芳 +3 位作者 干秀霞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058-3067,共10页
【目的】探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提高新疆棉花抗逆能力的内在机制。【方法】以棉花新陆早13号、新陆早33号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模拟低温逆境的方法,研究SNP(100μmol.L-1)对冷害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 【目的】探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提高新疆棉花抗逆能力的内在机制。【方法】以棉花新陆早13号、新陆早33号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模拟低温逆境的方法,研究SNP(100μmol.L-1)对冷害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长条件下SNP对棉花幼苗生长、过氧化氢(H2O2)、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影响不大,但显著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此外,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最小荧光产量(F0)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明显影响,而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系统Ⅱ实际量子效率(ΦPSⅡ)显著增加;冷害胁迫下,外源NO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的生长速率、SOD、POD、CAT、APX和GR的活性以及Pro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了H2O2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外源NO明显提高了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ETR和ΦPSⅡ,降低Ci和增加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避免过量的光伤害,维持较高的光系统Ⅱ活性。【结论】低温胁迫下,外源NO通过促进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提高,降低H2O2和MDA的积累,保护了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减轻了冷害胁迫对棉花光系统Ⅱ的伤害,增强棉花的抗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NO 冷害胁迫 活性氧代谢 光合生理
下载PDF
不同生物有机肥用量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2
4
作者 田小明 李俊华 +1 位作者 危常州 褚贵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32,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不同用量生物有机肥对棉花苗期土壤活性有机质和5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其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CMI)均显著增加。其中高有机质含量土壤施用生...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不同用量生物有机肥对棉花苗期土壤活性有机质和5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其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CMI)均显著增加。其中高有机质含量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20 g/kg效果显著,中等有机质含量土壤和低有机质含量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30、40 g/kg效果显著。5种土壤酶活性施肥处理均高于对照(CK),并且土壤酶活性与施用量成正比。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在施用生物有机肥10、20 g/kg与其它处理相比变化显著,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变化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和CMI在棉花出苗0 d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0.542*;在出苗后60 d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0.635**,其中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相关性最高。而CMI与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在棉花出苗0 d相关系数分别为0.542*、0.896**,在出苗后60 d分别为0.635**、0.842**,说明活性有机质相对于有机质与CMI关系更为密切。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与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在棉花出苗0 d和出苗后60 d存在显著相关,表明活性有机质与土壤酶活性能够较好的反映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质 碳库管理指数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新疆超高产杂交棉的光合生产特征研究 被引量:54
5
作者 杜明伟 罗宏海 +5 位作者 张亚黎 姚炎帝 张旺锋 夏东利 马丽 朱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52-1962,共11页
【目的】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棉花的光合生产特征,总结超高产形成规律,提出超高产的产量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构建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为研究对象,采取定向培育超高产试验示范田,以... 【目的】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棉花的光合生产特征,总结超高产形成规律,提出超高产的产量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构建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为研究对象,采取定向培育超高产试验示范田,以一般产量水平条件下常规棉品种(系)为对照,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标杂A1产量形成过程中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和光合物质积累与分配等变化。【结果】与常规高产棉田相比,标杂A1皮棉单产达到3500kg·hm-2时,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叶绿素SPAD值、单叶光合速率在盛铃期至初絮期显著高于对照;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且持续时间长,群体呼吸速率占群体总光合的比例在生育中后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初絮期显著低于常规高产棉田;营养器官光合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起始时间早、积累持续时间长、物质积累量大,群体总光合物质和生殖器官光合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及积累速率峰值出现较晚,积累活跃期较长,物质积累强度大。【结论】杂交棉标杂A1皮棉单产达到3500kg·hm-2的产量结构和生育期主要光合生理指标:总铃数每公顷应大于150万个,单铃重大于5.5g,衣分不低于44%;叶面积指数在盛铃前期应达4.9~5.2,初絮期应维持在3.3以上;叶绿素SPAD值在盛铃期达到65.4~66.5,初絮期仍在64.8以上;单叶光合速率在盛蕾期至盛铃期保持在32.2~36.5μmol·m-2·s-1,初絮期应高于22.2μmol·m-2·s-1;群体光合速率盛铃前期达43.4μmol·m-2·s-1,初絮期在16.3μmol·m-2·s-1以上;总光合物质积累量达26345.4kg·hm-2,经济系数不低于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标杂A1 超高产 光合生产特征 新疆
下载PDF
杂交棉标杂A1和石杂2号超高产冠层特性及其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 被引量:45
6
作者 杜明伟 冯国艺 +4 位作者 姚炎帝 罗宏海 张亚黎 夏东利 张旺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8-1077,共10页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标杂A1、石杂2号为材料,研究了超高产(3500kghm-2以上)杂交棉冠层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和光分布等冠层特性的变化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群体叶面积配置与光...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标杂A1、石杂2号为材料,研究了超高产(3500kghm-2以上)杂交棉冠层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和光分布等冠层特性的变化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群体叶面积配置与光分布较均匀,花铃期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吐絮期底部漏光损失较小,整个冠层仍保持较高的光吸收率。超高产杂交棉不仅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而且高值持续时间长,生育后期非叶器官仍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特别是茎的光合贡献率为常规高产棉花的1.6~4.9倍,这是杂交棉在生育后期能保证群体光合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超高产杂交棉的棉铃干物质空间分布与叶分布、光分布和冠层光合分布的比例吻合程度较高,保证了光能的有效利用,促进同化物及时向棉铃转运,有利于挖掘杂交棉品种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特性 光分布 群体光合 杂交棉 超高产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7
作者 刘军 景峰 +4 位作者 李同花 黄金花 谈建鑫 曹晶晶 刘建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目的】以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变化特征,为衡量和评价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影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棉花长... 【目的】以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变化特征,为衡量和评价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影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进行。设秸秆还田模式下5、10、15、20、25和30 a棉田连作小区,无秸秆还田模式下1、5、10和15 a连作小区,共计10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土壤初始背景值相近。棉花种植品种为"新陆早46号",按"30+60+30"宽窄行距配置,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9.8万株/hm2。全生育期滴灌11次,滴灌总量5 400 m3·hm-2,采用膜下滴灌。共施纯氮495 kg·hm-2,30%基施,其余随水滴施,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管理。【结果】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3个土层土壤胡敏酸含量,随着连作年限增加,胡敏酸含量逐渐升高,20—40 cm土层土壤胡敏酸积累幅度最大,连作30 a棉田土壤胡敏酸含量比连作5、10、15、20和25 a分别增加139.90%、86.68%、93.33%、58.60%和22.86%;秸秆还田长期连作棉田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富里酸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保持稳定不变,分别维持在(2.79±0.19)、(2.56±0.10)和(1.77±0.15)g·kg-1的水平上,而且0—20 cm和20—40 cm土层富里酸含量明显大于40—60 cm土层。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地增加长期连作棉田各个土层胡敏素含量,胡敏素含量0—20>20—40>40—60 cm土层。秸秆还田不同连作年限CHA/CFA值均大于1,PQ值均大于0.5,且随着年限增加而增大,连作5 a最小,连作30 a最大,0—20、20—40和40—60cm土层连作30年CHA/CFA比连作5 a分别增加120.04%、116.39%和112.91%,PQ值连作30 a比连作5 a分别增加37.15%、36.44%和36.81%。【结论】秸秆还田能够提高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胡敏酸和胡敏素的含量,增加富里酸含量并使之处于稳定水平上,还能够显著地提高CHA/CFA和PQ值,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长期连作 秸秆还田 土壤腐殖质 CHA/CFA PQ值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8
作者 马富裕 刘扬 +3 位作者 崔静 樊华 芦阳 李明仁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目的】施肥技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通过减少施肥,减少养分淋失,提高水肥利用率,提高磷、钾等固定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率。【方法】顾近50年来水肥一体... 【目的】施肥技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通过减少施肥,减少养分淋失,提高水肥利用率,提高磷、钾等固定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率。【方法】顾近50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有利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点,不仅能大幅降低肥料用量,减少养分如氮素的淋失损失,增强磷、钾等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提高其利用效率,而且还对土壤理化性质有较好的改良作用,保持土壤疏松状态,提高土壤孔隙度,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水溶肥发展处于非常活跃时期,水溶肥开发趋向于高溶解度、高含量、液态化、全营养的方向发展。综述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对化肥减施增效具有重要意义。【结果】当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面临问题:(1)缺乏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种类、生长时段等为依据个性化订制肥料的发展;(2)水溶肥理化性状与作物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设施不匹配;(3)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应该充分利用水肥一体化装备的便利条件,加强作物营养管理的科学运筹,加强磷钾肥以追施方式施用技术发展,大力推广加注式比例式施肥技术,以提高施肥的精确性。【结论】加强科学运筹作物营养管理,实施作物生长期动态调控营养管理,推广磷肥以追施的方式施用,使用智能变量施肥管理系统,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显著降低化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利用效率 养分管理 施肥装备 综述
下载PDF
地膜覆盖结合秸秆深埋对土壤水盐动态影响的微区试验 被引量:36
9
作者 赵永敢 李玉义 +2 位作者 胡小龙 王婧 逄焕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9-1137,共9页
为了研究地膜覆盖结合秸秆深埋(简称上膜下秸,P+S)措施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障碍土壤的水盐调控机制,进行了微区试验,以翻耕(T)、地膜覆盖(P)和秸秆深埋(s)为对照,对比分析了不同耕作措施下食葵生育期内土壤水盐时空动态... 为了研究地膜覆盖结合秸秆深埋(简称上膜下秸,P+S)措施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障碍土壤的水盐调控机制,进行了微区试验,以翻耕(T)、地膜覆盖(P)和秸秆深埋(s)为对照,对比分析了不同耕作措施下食葵生育期内土壤水盐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P+S处理能显著增强耕层(0~40cm)土壤蓄水能力并可持续保墒,播种时其耕层土壤含水率分别较T、P和s处理高5.13%、3.49%和1.99%,食葵生长前期分别高5.01%、5.87%和2.70%,生长中期也分别高7.53%、11.02%和6.16%。(2)P+s处理对耕层土壤具有显著且长效的控盐抑盐效果,播种时其含盐量分别较T、P和s处理低18.37%、20.33%和1.90%,食葵生长前期分别低45.46%、37.63%和39.67%,生长中期分别低17.89%、29.77%和37.22%,生长后期也分别低14.46%、13.90%和19.88%。(3)P+s处理可显著降低单位土体积盐量,淡化耕层作用尤为明显。总之,P+s可调控、优化土壤水盐分布,为食葵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促进食葵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隔层 地膜覆盖 水盐调控 盐碱土
下载PDF
干旱区滴灌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和产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0
作者 牛玉萍 陈宗奎 +2 位作者 杨林川 罗宏海 张旺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06-1515,共10页
以高产棉花品种新陆早45为材料,自初花至吐絮设置常规滴灌(I500)和有限滴灌(I425)2种处理,每种滴灌模式下设低(D_12)、中(D_24)和高(D_36)3个种植密度,分析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群体生长率(CGR)、棉铃生长率(BGR)、净同化... 以高产棉花品种新陆早45为材料,自初花至吐絮设置常规滴灌(I500)和有限滴灌(I425)2种处理,每种滴灌模式下设低(D_12)、中(D_24)和高(D_36)3个种植密度,分析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群体生长率(CGR)、棉铃生长率(BGR)、净同化率(NAR)以及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等变化。结果表明,与I500相比,I425将LAI到达顶峰的时间推迟至盛铃期并延缓了盛铃期以后的叶片衰老,显著提高了盛花期至吐絮期NAR,在不显著降低籽棉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IWUE。在I500条件下,LAI、CGR、BGR、NAR、总生物量(TDW)、铃生物量(BDW)、总铃数(BN)、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均以D_24较高,D_12最低;I425条件下,上述参数均以D_36最高。籽棉产量以I500D_24、I425D_36较高,IWUE则以I425D_36较高。相关分析表明,籽棉产量和IWUE与BN、RVR呈显著正相关,IWUE与NAR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盛花期至盛铃期较快的群体生长速率、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以及较多的干物质持续向棉铃的供应,是I425D_36提高产量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滴灌模式 种植密度 生长参数 产量
下载PDF
新疆超高产棉花叶、铃空间分布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 被引量:29
11
作者 冯国艺 罗宏海 +4 位作者 姚炎帝 杨美森 杜明伟 张亚黎 张旺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607-2617,共11页
【目的】研究超高产棉花冠层叶面积分布、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叶片空间配置对冠层结构的影响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揭示超高产形成的机理。【方法】定向培育棉花超高产田,系统测定高产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 【目的】研究超高产棉花冠层叶面积分布、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叶片空间配置对冠层结构的影响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揭示超高产形成的机理。【方法】定向培育棉花超高产田,系统测定高产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空间分布,分析冠层结构变化对群体光合速率的影响及与棉铃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单产皮棉4 000 kg.hm-2超高产棉花吐絮前株高72.3—87.7 cm,主茎平均节间长度为7.15—7.20 cm,中上部节间较长;盛花期至盛铃后期叶面积指数在冠层上、中、下3层的分布比例为1﹕1﹕1,上部叶片的叶倾角为48.8—53.8、中部41.0—49.3、下部30.1—40.1,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上、中、下层的分布比例为1.5﹕1.5﹕1;至吐絮期,冠层上部的叶面积指数维持在0.95—1.76,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为8.1—13.2μmol.m-2.s-1,占叶片总群体光合速率的45.9%—59.8%;植株上、中、下部结铃数的比例为1.8﹕1.2﹕1,冠层上层铃数较多,铃库所占比例大。【结论】超高产棉花形成的生理基础在于,盛花期至盛铃后期主茎中上部节间长,叶层间隙及叶倾角大,中下部叶面积指数分布比例高,叶片群体光合速率高且在冠层垂直方向呈均匀分布;吐絮期上层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缓慢,棉铃空间分布与叶片群体光合速率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叶铃关系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棉花 冠层结构 叶片配置 群体光合 棉铃空间分布
下载PDF
棉花生育时期及蕾铃发生发育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马富裕 曹卫星 +5 位作者 张立祯 朱艳 李少昆 周治国 李存东 徐立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6-630,共5页
通过定量分析南京、安阳、保定和石河子4个试验点2 0 0 2年不同播期3个品种(早熟品种中棉所36号、中早熟品种中棉所35号、中熟品种中棉所4 1号)的生育时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动态关系,建立了基于生理发育时间(DPT)的棉花生育期、果枝出现... 通过定量分析南京、安阳、保定和石河子4个试验点2 0 0 2年不同播期3个品种(早熟品种中棉所36号、中早熟品种中棉所35号、中熟品种中棉所4 1号)的生育时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动态关系,建立了基于生理发育时间(DPT)的棉花生育期、果枝出现时间及其蕾铃发育阶段的模拟模型.模型的热效应计算考虑了不同棉区昼夜温较差对棉花发育速率的影响以及薄膜覆盖的增温效应,在模型中引入了果枝始节系数(IFIN)、日照时数因子(FSH)和果枝节位光照系数(IFBR) .利用不同年份、生态区、基因型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测试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符合度较好.不同生育时期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从播种到出苗、出苗到现蕾、开花到吐絮及播种到吐絮分别为0. 9、2 . 2、1 7和2 . 1d ,平均2. 1d ;棉株各果节点从现蕾到开花日期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MSE为1. 8~3. 7d ,从开花到吐絮日期的RMSE值为4. 6~5. 8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生理发育时间 模拟模型
下载PDF
NaCl胁迫对棉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马丽 侯振安 +4 位作者 梁永超 龚江 胡征 周小丽 许化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80-184,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NaCl胁迫对2个不同基因型棉花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新陆早13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赣棉11却显著增加;N...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NaCl胁迫对2个不同基因型棉花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新陆早13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赣棉11却显著增加;NaCl胁迫下,二品种棉花的丙二醛含量均有一定增加,但新陆早13的丙二醛含量增加更明显。新陆早13的POD活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但赣棉11受NaCl胁迫影响较小。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新陆早13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而赣棉11则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NACL 盐胁迫 保护性酶系
下载PDF
新疆早熟棉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与品种鉴别 被引量:27
14
作者 薛艳 张新宇 +3 位作者 沙红 李雪源 孙杰 李保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0-366,共7页
以新疆自1978年以来审定命名的42个早熟棉品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新疆早熟棉品种进行研究。从23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52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每对引物可检测到3~24个多态性片段,共检测到506个,平均9.7个,片段大小介于100~20... 以新疆自1978年以来审定命名的42个早熟棉品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新疆早熟棉品种进行研究。从23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52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每对引物可检测到3~24个多态性片段,共检测到506个,平均9.7个,片段大小介于100~2000bp之间。对所得到的52个SSR指纹图谱进行组合和综合分析,用其中2对就可将所有供试品种区分开来。同时,分别对42个早熟棉品种进行指纹分析,获得各个品种的特异性指纹,可为今后棉花种子真伪快速鉴别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SSR指纹图谱 品种鉴别
下载PDF
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程裕伟 任辉 +5 位作者 马富裕 冯治磊 王谊 张涛 廖江 樊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33-139,共7页
2008-2009年在石河子地区通过小区试验和大田调查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初步研究了滴灌春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的特征。结果表明:滴灌小麦全株、穗干物质积累呈现"S"型曲线,叶片、茎鞘呈单峰曲线;滴灌小麦的干物质有效积累积温... 2008-2009年在石河子地区通过小区试验和大田调查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初步研究了滴灌春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的特征。结果表明:滴灌小麦全株、穗干物质积累呈现"S"型曲线,叶片、茎鞘呈单峰曲线;滴灌小麦的干物质有效积累积温(GDDEDMA)为1180.14℃,干物质高速积累持续积温(GDDHDMA)为670.68℃。与漫灌小麦相比,达到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所需要的有效积温(GDD)少83.38℃,积温产出率(PEGDD)高2.42(kg/hm2)/℃,滴灌小麦不仅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而且叶片、穗干物质的分配率、输出量、转换率均高于漫灌小麦。滴灌小麦的产量显著高于漫灌小麦,产量增幅为10.89%~18.63%,千粒重提高了4.47~6.47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滴灌 干物质 积累 分配 转运
下载PDF
不同滴灌模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冠层结构特性的调节 被引量:20
16
作者 牛玉萍 陈宗奎 +3 位作者 陈厚川 鞠迪 罗宏海 张旺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65-1777,共13页
【目的】明确不同滴灌模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光截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干旱区棉花高产节水的途径和技术措施。【方法】选用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设有限滴灌(I425,滴灌量425 mm)和常规滴灌(I500,滴灌量500 mm... 【目的】明确不同滴灌模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光截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干旱区棉花高产节水的途径和技术措施。【方法】选用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设有限滴灌(I425,滴灌量425 mm)和常规滴灌(I500,滴灌量500 mm)滴灌模式,每种滴灌模式下设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D12,12×10~4株/hm^2)、中密度(D24,24×10~4株/hm^2)、高密度(D36,36×10~4株/hm^2)。测定不同生育期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叶簇倾角(MTA)、冠层开度(DIFN)、光截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结果】与常规滴灌模式相比,有限滴灌模式减缓了盛蕾至初花期株高增长速度,保持盛铃后期至吐絮期较高的LAI,增加了MTA和DIFN,进而显著提高了冠层中、下部的光吸收率,在不显著降低籽棉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WUE。常规滴灌条件下,LAI、MTA、冠层总光吸收率(LIR)以中密度处理较高;有限滴灌条件下,上述参数均以高密度处理最高。常规滴灌中密度处理、有限滴灌高密度处理均显著提高单位面积铃数,最终获得了较高的籽棉产量;WUE则以有限滴灌高密度处理较高。【结论】在保持较高叶面积指数条件下,通过调节叶倾角,保证冠层中、下部较高的光吸收率,提高冠层总光吸收率,是有限滴灌高密度种植模式实现棉花高产节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滴灌模式 种植密度 冠层结构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棉花幼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与耐盐机理 被引量:19
17
作者 石婧 刘东洋 张凤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41-1148,共8页
为探究不同耐盐性棉花品种幼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以棉花耐盐品种中9806和盐敏感品种中S9612为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4个NaCl浓度梯度(0、100、150、200 mmol·L^-1)来模拟不同强度盐胁迫条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各棉... 为探究不同耐盐性棉花品种幼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以棉花耐盐品种中9806和盐敏感品种中S9612为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4个NaCl浓度梯度(0、100、150、200 mmol·L^-1)来模拟不同强度盐胁迫条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各棉花品种的可溶性糖(SS)含量上升,抗氧化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盐处理下,耐盐品种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含量增加量高于盐敏感品种;S1处理(100 mmol·L^-1 NaCl)中盐敏感品种丙二醛积累量较低,但在S2和S3处理(150、200 mmol·L^-1 NaCl)中,耐盐品种丙二醛含量增幅(5.35%~6.83%)低于盐敏感品种(36.93%~77.3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量较大;低盐浓度(S1处理)下,盐敏感品种地上部分能够保持较少的Na^+,高盐浓度(S2和S3处理)下,耐盐品种根中Na^+增加量小于盐敏感品种,茎中K^+、K^+/Na^+较高。综上表明,耐盐品种棉花通过增强渗透调节,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缓解膜脂过氧化,维持较高K^+/Na^+,从而提高棉花幼苗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棉花 可溶性糖 抗氧化酶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抗性淀粉及其在春小麦种质资源中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琳 银永安 +2 位作者 王雪梅 薛芳 李卫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参考AOAC2002.2的方法结合实验室的条件加以改进,并用该方法对国内外100份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抗性淀粉平均含量为2.11%。在所测定的100份春小麦品种中抗性淀粉含量较高的有13个,其中新疆品种近半。对这100份... 参考AOAC2002.2的方法结合实验室的条件加以改进,并用该方法对国内外100份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抗性淀粉平均含量为2.11%。在所测定的100份春小麦品种中抗性淀粉含量较高的有13个,其中新疆品种近半。对这100份春小麦种质资源按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进行聚类分析,分成高、中、低三类,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这100份春小麦抗性淀粉的含量在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淀粉 春小麦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干旱区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和施氮水平对‘赤霞珠’葡萄幼苗氮素代谢和根系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于坤 郁松林 +3 位作者 许雯博 符小发 王青风 王文静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5-982,共8页
【目的】探讨膜下滴灌不同水氮处理对‘赤霞珠’葡萄(Vitisvinifer0L.‘CabernetSauvignon’)幼苗氮素代谢和根系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葡萄幼苗为材料,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2个水处理(田间持水量60%一90... 【目的】探讨膜下滴灌不同水氮处理对‘赤霞珠’葡萄(Vitisvinifer0L.‘CabernetSauvignon’)幼苗氮素代谢和根系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葡萄幼苗为材料,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2个水处理(田间持水量60%一90%、50%,90%)和3个氮处理的复因子盆栽实验,分析了不同水处理和施氮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幼苗氮素代谢和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在膜下滴灌条件下,3次施氮(5月20日、6月30日、7月30日将NH4NO,溶于水后随水供氮,施氮量分别为每株1.5、1、1g)可以显著提高植株叶片和根系的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而水分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同一水分条件下,2次施氮处理52d后葡萄幼苗叶片和根系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氨同化速率要优于1次施氮。处理后期(83d、116d),3次施氮的葡萄幼苗叶片和根系NR活性、氨同化速率优于1次和2次施氮。适宜的水分和3次施氮处理可以提高葡萄幼苗根系有效根表面积和体积,增加根尖数,保持生长后期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的活性和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结论】适宜的水分处理(田间持水量60%~90%)和3次施氮可以提高植株氮素利用率,促进根系发育和延缓生长后期根系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干旱区 膜下滴灌 氮素代谢 根系
下载PDF
播期对高产玉米(15000kg/hm^2)群体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喜梅 王克如 +4 位作者 王楷 李健 孙亚玲 柳枫贺 李少昆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556-560,共5页
连续2年3点次在新疆高产玉米区,以郑单958为试材,每隔10d天播种1期,以研究与揭示高产玉米(15000kg/hm2)条件下播期对群体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及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各播期处理玉米产量都接近或达到了15000kg/hm2,不同播期群体籽粒灌... 连续2年3点次在新疆高产玉米区,以郑单958为试材,每隔10d天播种1期,以研究与揭示高产玉米(15000kg/hm2)条件下播期对群体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及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各播期处理玉米产量都接近或达到了15000kg/hm2,不同播期群体籽粒灌浆过程可以用Logistic方程模拟。随播期推迟,吐丝至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呈增加趋势、灌浆速率呈降低趋势,但活跃灌浆期无明显变化。随播期推迟,群体籽粒灌浆的渐增期、线性灌浆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灌浆阶段的持续时间无明显规律。因此,缩短群体籽粒灌浆渐增期持续时间,快速进入线性灌浆期,并提高渐增期、线性灌浆期和缓增期群体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有利于提高群体产量。在新疆春播玉米高产区,适宜的播期为4月10日-17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郑单958 播期 群体籽粒灌浆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