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 被引量:510
1
作者 万广华 张茵 牛建高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35-44,94,共11页
本文运用中国 1 96 1— 1 998年间数据 ,通过测试罗伯特·霍尔 (RobertHall)的消费函数及其扩展模型 ,分析了流动性约束与不确定性在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中所起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国居民消费行... 本文运用中国 1 96 1— 1 998年间数据 ,通过测试罗伯特·霍尔 (RobertHall)的消费函数及其扩展模型 ,分析了流动性约束与不确定性在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中所起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在 2 0世纪80年代早期发生了结构性转变。流动性约束型消费者所占比重的上升以及不确定性的增大 ,造成了中国目前的低消费增长和内需不足。此外 ,我们还发现 ,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强化了两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导致了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增长率的同时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约束 不确定性 中国居民消费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Ⅱ.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 被引量:293
2
作者 侯增谦 潘桂棠 +16 位作者 王安建 莫宣学 田世洪 孙晓明 丁林 王二七 高永丰 谢玉玲 曾普胜 秦克章 许继峰 曲晓明 杨志明 杨竹森 费红彩 孟祥金 李振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1-543,共23页
许多古老造山带的碰撞造山过程,因从晚碰撞向后碰撞的转换,既不清楚,又难以界定,常被分为碰撞和后碰撞2个阶段。文章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具有明显的3段性,由此将碰撞造山过程分为主碰撞(65-41Ma)、晚碰撞(... 许多古老造山带的碰撞造山过程,因从晚碰撞向后碰撞的转换,既不清楚,又难以界定,常被分为碰撞和后碰撞2个阶段。文章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具有明显的3段性,由此将碰撞造山过程分为主碰撞(65-41Ma)、晚碰撞(40-26Ma)和后碰撞(25-0Ma)3个阶段。其中,晚碰撞造山作用发生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持续汇聚和SN向挤压背景之下,以陆内俯冲、大规模逆冲推覆、走滑断裂系统的发育为特征,导致了区域尺度的地壳缩短及藏东富碱斑岩和碳酸岩一正长岩、藏北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大规模产出。晚碰撞期成矿作用强烈发育,主要集中于高原东缘的构造转换带,成矿高峰期集中于(35±5)Ma。现已识别出4个重要的成矿事件:①与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有关的斑岩型Cu-Mo(Au)成矿事件,形成著名的玉龙斑岩铜矿带(40~36Ma);②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有关的REE成矿事件,在二叠纪攀西古裂谷带内发育勉宁-德昌喜马拉雅期REE成矿带(41~27Ma);③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有关的热卤水型Pb-Zn-Ag-Cu成矿事件,集中产出于兰坪盆地,形成大型Pb-Zn-Ag矿集区(40-30Ma);④与大规模剪切系统有关的剪切带型Au成矿事件,形成著名的哀牢山大型Au矿带(63~28Ma)。晚碰撞成矿作用主要发育于陆内转换造山环境,受大规模走滑-推覆-剪切作用控制,受控于统一的深部作用过程,与软流圈上涌导致的幔源或壳很混源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晚碰撞转换成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晚碰撞 转换成矿 动力学背景 深部过程 构造控制 造山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被引量:267
3
作者 侯增谦 杨竹森 +13 位作者 徐文艺 莫宣学 丁林 高永丰 董方浏 李光明1 曲晓明 李光明2 赵志丹 江思宏 孟祥金 李振清 秦克章 杨志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7-358,共22页
大陆碰撞与成矿作用是当代成矿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与板块构造成矿作用研究相比,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研究则明显薄弱。文章以青藏高原主碰撞带为对象,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与区域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并初步建立了主碰撞... 大陆碰撞与成矿作用是当代成矿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与板块构造成矿作用研究相比,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研究则明显薄弱。文章以青藏高原主碰撞带为对象,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与区域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并初步建立了主碰撞造山成矿模型。研究表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始于65Ma,延续至41Ma,形成了以藏南前陆冲断带、冈底斯主碰撞构造_岩浆带和藏北陆内褶皱_逆冲带为特征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主体。伴随陆_陆碰撞,在冈底斯带相继发育①壳源白云母花岗岩_钾质钙碱性花岗岩组合(66~50Ma)、②+εNd花岗岩_辉长岩组合(52~47Ma)和③幔源玄武质次火山岩_辉绿岩脉组合(42Ma),以及大面积分布的巨厚(5000m)的林子宗火山岩系(65~43Ma),反映深部相继发生大陆碰撞和板片陡深俯冲(65~52Ma)→板片断离(52~42Ma)→板片低角度俯冲(<40Ma)等重要过程。在主碰撞期,初步识别出4个重要的成矿事件:①与壳源花岗岩有关的Sn、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在藏东滇西形成腾冲Sn、稀有金属矿集区;②与壳/幔花岗岩有关的Cu_Au_Mo成矿事件,在冈底斯南缘形成长达百余公里的Cu_Au矿化带;③与碰撞造山有关的剪切带型Au成矿事件,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形成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的Au矿化带;④与挤压抬升有关的Cu_Au成矿事件,形成以雄村大型铜金矿为代表的斑岩型/浅成低温复合型Cu_Au矿床。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大陆主碰撞造山区域成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大陆碰撞造山 构造-岩浆作用 深部过程 成矿作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Ⅲ.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 被引量:260
4
作者 侯增谦 曲晓明 +9 位作者 杨竹森 孟祥金 李振清 杨志明 郑绵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郑有业 聂凤军 高永丰 江思宏 李光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9-651,共23页
“后碰撞”作为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特定过程,以其重要的构造演化标示性特征和强烈的爆发式金属成矿作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涉及后碰撞的一系列重要地质问题,如后碰撞期的构造特征与演化历程、岩浆发育序列和岩石构造组合、伸展成... “后碰撞”作为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特定过程,以其重要的构造演化标示性特征和强烈的爆发式金属成矿作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涉及后碰撞的一系列重要地质问题,如后碰撞期的构造特征与演化历程、岩浆发育序列和岩石构造组合、伸展成矿作用与矿床系列组合等,尚未得到清楚完好的识别、理解和阐示。文章系统研究和总结了青藏高原后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特征,提出了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的构造控制模型。研究表明,现今处于后碰撞阶段的青藏高原,中新世以来主要经历了两阶段发育历史。后碰撞早期阶段主要发生下地壳流动与上地壳缩短(>18Ma):下地壳塑性流动并向南挤出,在藏南地区形成EW向延伸的藏南拆离系(STD)和高喜马拉雅,上地壳强烈逆冲推覆,在拉萨地体发育EW向展布的逆冲断裂系;晚期阶段主要发生地壳伸展与裂陷(<18Ma):垂直碰撞带的EW向伸展,形成一系列横切青藏高原的NS向正断层系统(≤13·5Ma)及其围陷的裂谷系和裂陷盆地。后碰撞岩浆作用以形成钾质_超钾质火山岩、钾质埃达克岩、钾质钙碱性花岗岩与淡色花岗岩为特征,集中发育于冈底斯构造_岩浆带和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与藏南拆离构造有关,其他钾质_超钾质岩浆活动则与EW向地壳伸展有关。青藏高原后碰撞成矿作用强烈而复杂,主要形成斑岩型Cu矿、热液脉型Sb_Au矿、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Ag_Pb_Zn矿以及现代热泉型Cs_Au矿等重要矿床类型。斑岩型Cu矿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岩浆起源于加厚的镁铁质新生下地壳;热液脉型Sb_Au矿发育于藏南拆离带及变质核杂岩周围,系中新世地热田浅成低温热液活动产物。热液脉型Ag_Pb_Zn矿主要产于拉萨地体内部的逆冲构造带内,与地壳流体的迁移汇聚过程有关。青藏高原后碰撞成矿作用在上地壳层次受3大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后碰撞 钾质岩浆岩 成矿作用 深部过程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224
5
作者 谢军安 郝东恒 谢雯 《当代经济管理》 2008年第12期1-7,共7页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而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中国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而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中国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我国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增长,需要有积极的战略规划和对策措施,特别是要在政策上、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下载PDF
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被引量:213
6
作者 侯增谦 莫宣学 +2 位作者 高永丰 曲晓明 孟祥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2,共12页
作者通过对 3个重要的斑岩铜矿带的综合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 ,最具成矿潜力的含矿斑岩不是典型的岛弧岩浆岩 ,而是一种高SiO2 〔w(SiO2 ) >5 6 %〕、高Al2 O3〔w(Al2 O3) >15 %〕、富Sr(多数wSr>40 0× 10 -6)、低Y(多数wY&... 作者通过对 3个重要的斑岩铜矿带的综合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 ,最具成矿潜力的含矿斑岩不是典型的岛弧岩浆岩 ,而是一种高SiO2 〔w(SiO2 ) >5 6 %〕、高Al2 O3〔w(Al2 O3) >15 %〕、富Sr(多数wSr>40 0× 10 -6)、低Y(多数wY<16× 10 -6)的岩石 ,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 ,显示埃达克岩岩浆亲合性。含矿的长英质岩浆并非来自地幔楔形区或壳幔过渡带 ,而是来自俯冲的洋壳板片的直接熔融。该俯冲板片熔融前通常变质为含水的榴辉岩。在安第斯弧造山带 ,大洋板块低缓、快速、斜向俯冲 ,诱发洋壳板片直接熔融 ,形成埃达克质熔体 ,后者通过分凝和封闭性演化 ,形成安第斯中新世_上新世巨型斑岩铜矿系统 ;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 ,俯冲并堆积于地幔岩石圈的古老洋壳物质的变质和拆沉 ,诱发榴辉岩部分熔融 ,产生埃达克质熔体 ,并与幔源熔体混合 ,形成西藏冈底斯和玉龙斑岩铜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地质学 斑岩铜矿 成矿模式 地球化学 成矿潜力
下载PDF
西藏高原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辉钼矿Re-Os年龄:成矿作用时限与动力学背景应用 被引量:203
7
作者 侯增谦 曲晓明 +3 位作者 王淑贤 高永丰 杜安道 黄卫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09-618,共10页
采用辉铝矿Re-Os测年法,对西藏高原新发现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中3个典型矿床进行了精确测年.南木铜矿5件辉钼矿给出一条高精度^(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4.67±0.2 Ma;冲江铜矿6件辉钼矿构成另一条等时线,Re-Os年龄为14.04... 采用辉铝矿Re-Os测年法,对西藏高原新发现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中3个典型矿床进行了精确测年.南木铜矿5件辉钼矿给出一条高精度^(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4.67±0.2 Ma;冲江铜矿6件辉钼矿构成另一条等时线,Re-Os年龄为14.04±0.16Ma;拉抗俄铜矿2件辉钼矿给出2个Re-Os模式年龄,变化于13.5~13.6Ma间,三个斑岩铜矿的I3件辉钼矿构成了一条相关系数为0.99719的^(187)Re-^(187)Os等时线,成矿年龄为14.18±0.29Ma,证明整个斑岩铜矿带的成矿事件具有时间一致性,暗示矿床成矿物质拥有源区的统一性.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岩浆侵位年龄和斑岩成矿年龄的精细测定结果限定,冈底斯带岩浆-热液系统出现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带的碰撞后伸展环境,东西向强烈伸展,在14Ma左右形成一系列横切冈底斯的南北向正断层系统和地堑盆地,导致长英质岩浆房破裂减压和含矿流体分凝,进而使斑岩岩浆和成矿流体沿断裂通道浅成侵位和大量排放,形成大规模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该岩浆-热液系统维系时间可能长达3~10Ma,但成矿事件通常瞬时发生,成矿作用时限不超过1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辉钼矿 RE-OS同位素年龄 成矿作用时限 成矿动力学
原文传递
西藏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成因与构造控制 被引量:196
8
作者 侯增谦 高永丰 +2 位作者 孟祥金 曲晓明 黄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作为贱金属主要来源的斑岩铜矿床,大多数产出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普遍认为。被俯冲洋壳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在相对封闭系统结晶分异和/或同化混染形成含铜长英质岩浆。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西藏碰... 作为贱金属主要来源的斑岩铜矿床,大多数产出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普遍认为。被俯冲洋壳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在相对封闭系统结晶分异和/或同化混染形成含铜长英质岩浆。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西藏碰撞造山带,发育一条具有巨大成矿潜力的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含铜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来源于被加厚的藏南镁铁质下地壳,但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壳板片部分熔融也不能完全被排除。斑岩铜矿形成于陆-陆后碰撞伸展时期(13~18 Ma),即青藏高原迅速抬升之后。横切碰撞造山带的南北向正断层系统,类似于岛弧环境下的横切弧的断层系统,成为埃达克质斑岩岩浆快速上升和就位的通道与场所,并使岩浆热液系统中大量的含矿流体充分地分离而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制 埃达克岩 斑岩铜矿 碰撞造山带 西藏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与挤压造山带耦合分析 被引量:130
9
作者 刘和甫 汪泽成 +3 位作者 熊保贤 李永林 刘立群 张建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55-72,共18页
中国中西部主要由中、新生代造山带与中、新生代盆地构成盆山格局 :秦岭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四川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 ;天山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 ;哀牢山造山带与东西两侧楚雄盆地与兰坪思茅盆地等 ,总体上构成盆山耦合... 中国中西部主要由中、新生代造山带与中、新生代盆地构成盆山格局 :秦岭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四川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 ;天山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 ;哀牢山造山带与东西两侧楚雄盆地与兰坪思茅盆地等 ,总体上构成盆山耦合。根据挤压造山带类型与前陆盆地类型 ,可以划分出 3种耦合类型 ,即 ( 1)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地 ,( 2 )俯冲造山带与弧后前陆盆地及 ( 3)再生造山带与再生前陆盆地。因此前陆盆地是伴随着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而发育 ,造山带断滑系统直接控制前陆盆地结构、沉积层序及构造样式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 碰撞造山带-周缘前陆盆地 俯冲造山带-弧后前陆盆地 再生造山带-再生前陆盆地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盆地与伸展山岭耦合机制 被引量:137
10
作者 刘和甫 梁慧社 +3 位作者 李晓清 殷进垠 朱德丰 刘立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77-486,共10页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伸展构造系包括由松辽盆地、华北盆地和江汉盆地等构成的裂陷盆地 ,以及由大兴安岭、太行山及雪峰山等构成的伸展山岭。从大陆裂解和伸展构造动力学来看 ,主要存在底侵作用、对流作用和拆层作用 3种机制。因此裂陷盆...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伸展构造系包括由松辽盆地、华北盆地和江汉盆地等构成的裂陷盆地 ,以及由大兴安岭、太行山及雪峰山等构成的伸展山岭。从大陆裂解和伸展构造动力学来看 ,主要存在底侵作用、对流作用和拆层作用 3种机制。因此裂陷盆地与伸展山岭耦合关系主要是深部壳幔作用在浅层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盆地 伸展山岭 底侵作用 对流作用 耦合机制
下载PDF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带有望成为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 被引量:124
11
作者 侯增谦 曲晓明 +1 位作者 黄卫 高永丰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27-29,40,共4页
关键词 斑岩铜矿床 成矿带 时空分布 西藏 矿化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印度—亚洲碰撞带东段喜马拉雅期铜—钼—金矿床Re-Os年龄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109
12
作者 曾普胜 侯增谦 +1 位作者 高永峰 杜安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84,共13页
青藏高原东段三个斑岩型矿床(玉龙、马厂箐和西范坪)产出于大陆碰撞环境,与喜马拉雅期埃达克质斑岩有关,并为新生代大规模走滑断裂所控制。在印度-亚洲碰撞带东部3个斑岩Cu-Mo—Au矿床已识别出3个明显的成矿幕次:①玉龙矿区,石英... 青藏高原东段三个斑岩型矿床(玉龙、马厂箐和西范坪)产出于大陆碰撞环境,与喜马拉雅期埃达克质斑岩有关,并为新生代大规模走滑断裂所控制。在印度-亚洲碰撞带东部3个斑岩Cu-Mo—Au矿床已识别出3个明显的成矿幕次:①玉龙矿区,石英绢云母蚀变带中的硫化物石英脉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40.1±1.8Ma,与赋矿围岩二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年龄40.9±0.1Ma一致,表明Cu—Mo矿化发生在斑岩岩浆作用的晚期阶段(约40Ma),但热液系统至少延长到约36Ma,热液系统持续时间大于4Ma,其间,构造控制的高级泥化蚀变叠加于早期斑岩型矿体中高硫化物矿化之上形成富矿体。②马厂箐矿区,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5.8±1.6Ma,与容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和全岩Rb—Sr年龄(35~36Ma)一致,但早于含金石英正长斑岩的全岩K—Ar年龄(31~32Ma),表明马厂箐斑岩热液系统的寿命为约4Ma,其间,约36Ma有钾硅酸盐蚀变和Cu-Mo矿化,而同Au矿化密切的高级泥化蚀变发生在晚期(31~32Ma)。③西范坪矿区,钾硅酸盐蚀变带内辉钼矿等时线年龄32.1±1.6Ma最年轻,晚于热液蚀变黑云母和角闪石的K—Ar年龄33.5~34.6Ma,很可能反映了斑岩热液系统在约32Ma终止,如此短时的热液系统正是导致西范坪绢云母化蚀变微弱和高级泥化蚀变的缺失的原因。斑岩热液系统的寿命与矿床金属吨位(规模)的正相关,本区巨量玉龙斑岩铜矿可能与其热液活动时期延长有关。而热液系统的延长又与多期次的岩浆侵入有关。因此,从走滑挤压场(55~40Ma)到走滑拉张场(24~17Ma)的构造应力转换期内,幕式的应力松弛引起多期岩浆侵入是导致印度亚洲碰撞带内热液系统的延长和叠加成矿作用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 成矿年龄 斑岩Cu-Mo-Au矿床 印度-亚洲碰撞带东部 喜马拉雅期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含矿性:源岩相变及深部过程约束 被引量:104
13
作者 侯增谦 孟祥金 +1 位作者 曲晓明 高永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21,共14页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钼成矿系统(13.6~16 .9Ma)发育在印_亚大陆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成矿前斑岩成岩年龄≥17Ma ,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成矿期斑岩形成于14 .5~17.6Ma之间,以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为主,成矿后斑岩为花岗斑岩,其成岩...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钼成矿系统(13.6~16 .9Ma)发育在印_亚大陆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成矿前斑岩成岩年龄≥17Ma ,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成矿期斑岩形成于14 .5~17.6Ma之间,以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为主,成矿后斑岩为花岗斑岩,其成岩年龄为11.2Ma。3期斑岩均为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地球化学上类似于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成矿前斑岩具有最低的ΣREE(2 7×10 -6~4 5×10 -6)、wY(2 .9×10 -6~3.4×10 -6)和wSm/wYb(3.0~4 .9) ,最高的wZr/wSm值(5 0~118) ;成矿后斑岩具有最高的ΣREE (12 2×10 -6~197×10 -6)和wY(8.2×10 -6) ,中等的wSm/wYb(5 .9~6 .2 )和wZr/wSm值(34~4 4 ) ;成矿期斑岩总体处于两者之间,其Sr_Nd同位素组成与CordilleraBlanca埃达克质花岗岩类似。研究提出,来自深部的软流圈物质或亏损地幔物质与下地壳物质交换,不仅导致冈底斯加厚、下地壳熔融,而且提供了巨量金属供应。部分熔融首先从下地壳底部开始,逐渐向上部迁移。下地壳石榴石角闪岩部分熔融过程中,残留相由角闪石向石榴石大规模转变导致角闪石的大量分解,释放出大量流体,是冈底斯斑岩含矿性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源岩相变 深部过程 埃达克质斑岩 冈底斯斑岩铜矿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东段斑岩铜钼铅锌成矿系统的发育时限:帮浦铜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证据 被引量:105
14
作者 孟祥金 侯增谦 +3 位作者 高永丰 黄卫 曲晓明 屈文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6-252,共7页
通过对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帮浦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Re_Os精确测年 ,首次获得北矿带的铜多金属矿化时间。其Re_Os模式年龄为 (14 .30± 0 .2 5 )Ma~ (14 .75± 0 .2 8)Ma ,5件样品得到的187Re_187Os等时线年龄为 (15 .32... 通过对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帮浦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Re_Os精确测年 ,首次获得北矿带的铜多金属矿化时间。其Re_Os模式年龄为 (14 .30± 0 .2 5 )Ma~ (14 .75± 0 .2 8)Ma ,5件样品得到的187Re_187Os等时线年龄为 (15 .32± 0 .79)Ma。年龄数据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南侧斑岩铜矿化带的矿化时间 (14Ma左右 )具有一致性 ,表明北矿带的成矿作用与斑岩有关。斑岩成矿是冈底斯成矿带内的一次主导成矿事件 ,冈底斯南矿带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主 ,其北矿带以斑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主。冈底斯南、北矿带的成矿作用具有统一的成矿动力学背景 ,发生在碰撞造山带侧向伸展时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斑岩型矿床 铜多金属矿床 帮浦 冈底斯 西藏 Re—Os年龄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驱龙铜矿Re-Os年龄及成矿学意义 被引量:107
15
作者 孟祥金 侯增谦 +3 位作者 高永丰 黄卫 曲晓明 屈文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0-666,共7页
驱龙铜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部冈底斯花岗岩基内,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选择辉钼矿Re-Os同位素法对该矿床进行成矿年龄精确测定,6个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范围为15.99~16.74 Ma,变化较小,不超过1 Ma。6个样品拟和的^(187)Re-^(187)Os等... 驱龙铜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部冈底斯花岗岩基内,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选择辉钼矿Re-Os同位素法对该矿床进行成矿年龄精确测定,6个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范围为15.99~16.74 Ma,变化较小,不超过1 Ma。6个样品拟和的^(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6.41±0.48 Ma(2σ误差,MSWD=1.5),与模式年龄一致。驱龙铜矿的成矿年龄与冈底斯带区域上已有的斑岩铜矿成矿年龄(14 Ma±)相吻合。目前的年龄数据结果显示冈底斯带斑岩铜矿的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16~14 Ma之间,成矿时限不到2 Ma,具有爆发成矿特征。斑岩成矿发生在区域上钾质熔岩喷发和东西向伸展活动时期。含矿斑岩特点及其与钾质熔岩和南北向张性构造系统的时空依附关系,说明冈底斯带斑岩成矿受西藏碰撞造山带演化过程中深部构造岩浆活动的制约。冈底斯斑岩型矿床的爆发成矿具有深层次的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成矿带 斑岩铜矿 RE-OS年龄 成矿学 辉钼矿
下载PDF
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早期碰撞过程与动力学模型——来自西藏冈底斯新生代火成岩证据 被引量:100
16
作者 侯增谦 莫宣学 +3 位作者 高永丰 杨志明 董国臣 丁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33-1248,共16页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隆升历史,本文主要立足于西藏冈底斯带新生代岩浆岩,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阶段的关键岩石记录、详细碰撞过程和深部动力机制。西藏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贯穿于主碰撞造山过程的始终,形成规模巨大...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隆升历史,本文主要立足于西藏冈底斯带新生代岩浆岩,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阶段的关键岩石记录、详细碰撞过程和深部动力机制。西藏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贯穿于主碰撞造山过程的始终,形成规模巨大的冈底斯火成岩浆岩带,其中,火山活动形成著名的林子宗第三纪火山岩系(64~43Ma),岩浆作用则形成3个时间连续、但组合不同的岩浆序列,即:1壳源花岗岩组合(65~50Ma)、2正εNd花岗岩-辉长岩组合(52~47Ma)和3幔源玄武质次火山岩-辉绿岩组合(53~42Ma)。林子宗第三纪火山岩系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对接碰撞之后(~65Ma),不整合覆盖于中生代褶皱构造层之上,中下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火山岩显示岛弧/陆缘弧地球化学特征,主要来自于洋壳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形区,上部钾玄岩系火山岩则更多地显示壳源特征。壳源花岗岩主要侵位于冈底斯东段腾冲地区,成因类型为白云母过铝花岗岩和富钾钙碱性花岗岩,其高(87Sr/86Sr)i(>0.710)和低εNd(<-7)同位素组成反映其源于碰撞加厚的砂泥质地壳的深熔作用。正εNd值(+2^+5)花岗岩和辉长岩沿冈底斯带成对侵位,花岗岩具有埃达克岩与弧花岗岩过渡特征,其形成有较多的幔源物质贡献;辉长岩正εNd值特征(+2.5^+7.0)、REE平坦型或弱富集型以及亏损大部分不相容元素(Nb,P,Ti,U,Th,LREE)特征,反映软流圈地幔对岩浆形成产生重要贡献。幔源玄武质次火山岩主要为钙碱性岩系,REE平坦型,低(87Sr/86Sr)i(<0.7060)、高εNd(高达+4.3),同位素组成接近于MORB,证明其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根据这些构造-岩浆事件的时空分布、岩石组合特征、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岩浆演变序列,提出了一个青藏高原大陆碰撞的四阶段演化模式。这个模式强调了170~60Ma,新特提斯洋板片回转,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65Ma),并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冈底斯岩浆岩 岩石地球化学 大陆俯冲与板片断离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印度大陆板片前缘撕裂与分段俯冲:来自冈底斯新生代火山-岩浆作用证据 被引量:93
17
作者 侯增谦 赵志丹 +2 位作者 高永丰 杨志明 江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61-774,共14页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不仅呈现南北不均一性,而且显示东西分段性。以横贯高原腹地的NNE向负磁异常带为界,将冈底斯分为三段。在宽约300km的负磁异常带为代表的中段,近SN向的裂谷和正断层系统、重要地震和现代热水活动、古新世林子宗火山...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不仅呈现南北不均一性,而且显示东西分段性。以横贯高原腹地的NNE向负磁异常带为界,将冈底斯分为三段。在宽约300km的负磁异常带为代表的中段,近SN向的裂谷和正断层系统、重要地震和现代热水活动、古新世林子宗火山岩系和中新世超钾质火山岩系、以及日喀则弧前盆地集中发育,伴有斑岩型Cu-Mo和成因独特的Au-Cu矿化;在85°E以西的西段,主要发育强烈逆冲推覆系、同碰撞期花岗岩和中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系,伴有造山型Au矿化;而在90°E以东的东段,主要发育走滑断裂系、同碰撞期花岗岩和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伴有斑岩型Cu-Mo矿化。古新世林子宗火山岩的精细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印度大陆板片向北的俯冲-汇聚至少在50Ma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然而,中新世钾质-超钾质岩和大规模花岗岩基的时空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印度大陆板片前缘可能发生撕裂,并发生分段式差异俯冲,西段(85°E以西)俯冲规模大,距离远,东段(90°E以东)俯冲规模小,可能未跨过雅江缝合带。沿着负磁异常带两侧的边界裂谷带,高SiO_2煌斑岩和念青唐古拉花岗岩基及相伴钾质火山岩的发育,揭示来源于软流圈地幔的岩浆和高热流穿过板片撕裂带并沿耦合上覆的裂谷带上涌,前者侵位和喷发,后者诱发地壳熔融。90°E与85°E之间的俯冲板片可能由于撕裂、断离和破碎,因而导致斜跨高原腹地的大面积通道式负磁异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片撕裂 差异俯冲 新生代火成岩 印度大陆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被引量:88
18
作者 武红 谷树忠 +3 位作者 周洪 王兴杰 董德坤 胡咏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97-1905,共9页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引起了大量的碳排放,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河北省1980年-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并分...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引起了大量的碳排放,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河北省1980年-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并分能源类别测算了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一次能源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做了其变化轨迹分析及与京津地区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1980年-2009年,河北省碳排放总量及煤炭、石油、天然气引起的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炭消费,与京、津两市相比,河北省自2000年后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之后,本文分别从近似关系和脱钩关系两个角度刻画了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近似关系主要表现在:1980年-2009年,河北省能源消费总量与碳排放总量的变动趋势近似;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近似。脱钩关系主要是基于脱钩理论及脱钩弹性指数给予了定量表达,即在1980年-2009年期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指数类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指数类型在同年份表现完全一致,且在大部分年份指向弱脱钩状态,脱钩程度受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模式、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动,未来一定时期内弱脱钩发展趋势可能仍将持续。本研究结果将对河北省制定碳减排和能源发展战略及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碳排放 能源消费 脱钩分析
原文传递
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71
19
作者 郭爱请 葛京凤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70,共6页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严重,与此同时,城市存量土地却存在粗放利用现象,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首次针对全省范围内不同规模城市(地级市、县...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严重,与此同时,城市存量土地却存在粗放利用现象,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首次针对全省范围内不同规模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县城),采用“同质异量”的指标合理值,从宏观上评价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划分出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4种类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理论和方法上对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划分的潜力级别对河北省宏观调控城市建设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潜力评价 河北省
下载PDF
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关系分析与应对 被引量:80
20
作者 张侠 赵德义 +1 位作者 朱晓东 彭补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6-499,共4页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多方的利益博弈过程,利益协调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难点所在。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方法,对城中村改造中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城市政府、开发商、城中村村民的利益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改造过程中的主要利益冲突,...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多方的利益博弈过程,利益协调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难点所在。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方法,对城中村改造中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城市政府、开发商、城中村村民的利益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改造过程中的主要利益冲突,并得出了明确各自合理利益所在是改造成功的必要前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政府公权力;确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拆迁补偿机制;建立利于利益相关者参与及权利保障的项目社会评价制度;探索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安置模式等应对措施。最后介绍了石家庄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利益相关者分析 协调 应对 石家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